?

技術賦能的高職線上線下教學資源質量評價體系構建

2022-12-09 05:18陳永平
職業技術教育 2022年26期
關鍵詞:教學資源指標高職

陳永平

教育技術與教學資源的結合運用發揮了技術對資源的促進與優化功能,彰顯教學資源的科技含量與技術效應。通過技術賦能,實現高職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的技術化、智能化、智慧化,形成教學輔助豐富多樣、學習促進多元便捷、綜合質量成效顯著的高職教學資源體系。本研究從教育技術投入質量、教育技術運用質量、教學資源深度質量、教學資源適度質量、教學資源效度質量五個維度構建高職線上線下教學資源質量評價體系,包括5個一級指標、22個二級指標。通過測算、分析線上線下教學資源質量,既能夠了解高職教學資源狀況,又能夠體現技術賦能對教學資源的質量要求與優化提升。教學資源質量評價一方面為高職教學管理部門提供質量分析依據,實現其對教學資源質量的有效監測診斷;另一方面可為高職教師的課程教學提供參考,促進高職線上線下教學對照其教學資源的質量標準與要求,便捷、合理、有效運用教育技術,整合優化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從而促進高職教學資源建設。

一、研究綜述

現有研究圍繞教學資源建設與共享,注重教育技術在教學資源中的運用研究,分析教學資源與學習行為,注重教學資源及其質量評價,探索資源優化與質量提升策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關于教學資源建設與共享研究。高校教學資源按照信息化、平臺共享等要求,加強技術設計與運用,提升信息服務水平。通過職業教育資源共建,注重與高職專業教學需求的結合,共享教學資源[1]。運用區塊鏈技術,結合高校對數字教學資源的個性化需求,優化高校數字教學資源的管理功能,積極參與其建設共享,提升數字教學資源的設計水平[2]。

第二,關于教育技術與教學資源研究。對接教育技術發展與教學資源的云環境使用要求,注重數字教學資源的運用,注重技術支持。結合高校教學資源大數據分析,注重其多樣化運用,優化數字教學資源[3]。采用教育技術,將專業技能融入高職教學,通過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分析,研究其運用與發展要求。結合職業教育信息技術要求,加強數字資源在教材中的應用[4]。

第三,關于教學資源與學習行為研究。結合學習的教學資源體驗需求,注重體驗式教學資源運用,提升沉浸式學習、自主學習的效果[5]。按照創造性思維培養的教學資源要求,運用階梯式教學方式,通過混合式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與思維能力培養。根據高職學生對學習環境感知、學習行為表現等因素,研究教學資源與學習行為的關聯性,分析學生的教學資源需求[6]。

第四,關于教學資源與質量評價研究。結合課程資源數據分析,對接學習資源需求,從教學資源相關的視頻、教學內容、學習資料等評價其質量,注重在線教學滿意度評價[7]。結合學生的課程學習體驗、在線學習、學業投入等方面的學習偏好與教學質量評價,比較分析線上與線下教學的滿意度。結合在線教學效果,從質量標準與保障、師生需求等方面評價其資源質量[8]。

第五,關于資源優化與質量提升研究。結合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的功能定位,發揮技術對教學資源的作用,優化教學資源的技術平臺功能[9]。對接教學資源需求,注重在線遠程課程的設計質量。分析高校課程教學對線上教學資源的要求,注重高校線上教學質量邏輯,促進學生的課程預習、自主學習、拓展學習等[10]。

綜上來看,現有研究對于教學資源建設與質量提升等方面較為豐富,但對于高職教學資源質量監測與評價等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強:一是應注重教學資源質量影響因素分析。根據高職線上線下教學的實際要求,注重教學資源建設、教育技術運用、教師教學資源需求、學生學習行為、學生教學資源需求等,系統分析教學資源質量的影響因素。二是應發揮資源質量評價的促進作用。通過線上線下教學資源質量評價,對照其質量評價標準,加強教育技術投入,注重教育技術運用,實現教學資源的綜合管理。

二、指標遴選要求

(一)科學合理運用教育技術賦能

高職教學資源質量評價注重科學合理的質量要求及標準,注重先進教育技術的合理與有效運用,既要提升技術賦能的技術要求,更要注重其科學合理運用。

(二)全面系統分析教學資源質量

高職教學資源質量評價應能夠較為全面、系統地分析線上線下教學資源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涵蓋技術賦能、促教與促學等主要方面,體現教學資源建設的質量標準。

(三)實踐運用教學資源質量管理

高職教學資源質量評價注重其實踐操作與實踐運用,發揮質量評價在高職教學資源質量管理中的實踐價值,教學資源質量的指標數據易于測算,便于進行質量統計分析。

(四)動態監測評估教學資源質量

高職教學資源質量評價體現其動態監測與綜合評估要求,結合先進教育技術發展,注重教育技術的及時、合理、適度運用,動態監測教學資源質量,實現與教學需求的合理對接。

三、教學資源質量評價指標遴選

結合文獻資料與相關研究成果,設計調研問卷,形成教學資源質量評價的初始指標。經過對指標多次修改與完善,形成教學資源質量評價的調研問卷。高職教學資源質量調研問卷采用李克特5點式量表,被調研者根據質量指標影響的重要程度賦予相應分值,很重要為5分,分值依次遞減。

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通過網絡與紙質問卷、電話、訪談等形式,針對高職教師、學生、教學管理人員、教育技術研發者等發放調研問卷330份,回收有效問卷301份,問卷有效率為91.21%。運用SPSS22.0對調研問卷進行Cronbach’s Alpha分析,5項一級指標的Cronbach's Alpha系數分別為0.836、0.823、0.817、0.828、0.853,總量表為0.934,均大于0.7,信度較高。調研問卷22項二級指標的KMO和Bartlett值為0.861,大于0.7,表明適合因子分析,教學資源質量評價指標的信度與效度符合要求。技術賦能的高職線上線下教學資源質量評價體系見表1。

表1 技術賦能的高職線上線下教學資源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四、指標解釋與統計方法

(一)教育技術投入質量

結合高職教學需求,通過教育技術投入質量評價,注重教學資源的技術投入。

1.教學資源平臺投入

該指標反映教育技術在高職教學資源平臺建設投入水平,通過經費投入形式,評價教學資源平臺的技術投入力度。通過教學資源平臺的具體形式與投入經費體現教育技術在高職教學平臺及其平臺教學資源的實踐運行質量,注重考核高職線上學習的教學資料、在線交流等與線下學習的教學輔助、學習資料拓展等的平臺技術要求。

統計方法:教學平臺投入=∑(線上線下教學平臺的投入經費)。

2.教學資源平臺數量

該指標反映教育技術投入的高職教學資源平臺的具體數量狀況,通過平臺數量測算,評價教育技術投入于高職教學資源平臺的數量、規模等效果。教學資源平臺數量與教育技術投入的關聯較強,大量的教學資源平臺、豐富的教學資源內容等需要多種形式教育技術的支持。

統計方法:教學資源平臺數量=∑(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平臺數量)。

3.教學資源平臺類型

該指標反映教育技術投入建設的高職教學資源平臺的具體呈現形式與使用方式,評價教育技術投入于高職教學資源平臺的類型、形式等的質量。平臺類型主要有國家級、省級、市級、校級教學資源庫、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數字教育資源等,分析各層次平臺的結構情況。

統計方法:教學資源平臺類型=∑(根據線上線下各類型教學資源平臺狀況,賦予相應分值)。

4.智慧教室建設投入

該指標反映教育技術與線上線下教學形式結合運用于智慧教室建設和課程教學的情況,評價教育技術投入于教室智能教學設施設備、虛擬仿真、網絡技術條件等的融合運用形態。智慧教室建設需要較好的智能控制管理、線上線下互動交流、直播錄播運用、教學資源云平臺等教育技術的投入,能促進教學資源運用、智慧教與學等。

統計方法:智慧教室建設投入=∑(專項用于高職智慧教室的投入經費)。

5.課程教學軟件投入

該指標反映與高職具體課程相關的專項教學配套軟件的投入情況。教學軟件是課程教學技術化、智能化建設的重要體現,教學軟件的質量與水平能夠體現線上線下教學資源技術投入的質量。通過與課程配套的教學軟件、課程考核軟件等投入經費力度分析,評價教育技術在高職課程教學的智能化、軟件化以及配套教學資源的投入情況。

統計方法:課程教學軟件投入=∑(專項用于課程教學軟件的投入經費)。

(二)教育技術運用質量

結合教育技術投入,注重其運用質量,體現教育技術在高職教學資源的使用效果。

1.線上線下教育技術標準建設

該指標反映教育技術標準在教學資源中的運用狀況,測算與分析高職線上與線下教育技術的使用規范、技術要點、技術方案、技術運用標準等方面的質量情況。線上線下教育技術標準與高職課程教學所需的教學資源、教育技術等相結合,通過高職課程教學配套的教育技術管理標準,體現高職線上線下教育技術的標準、規范、合理的質量與水平。

統計方法:線上線下教育技術標準=∑(根據線上線下教育技術標準建設,賦予相應分值)。

2.教育技術運用便捷率

該指標反映教育技術在高職教學資源中的實際使用靈活性、便利性、效率等狀況,運用便捷狀況評價其在線上線下教學中的運用效率及質量水平。結合課程知識學習、技能培養等的教學資源需求,通過便捷運用教育技術,快速、有效選擇相應的線上線下教學資源。

統計方法:教育技術運用便捷率=認為教育技術便捷運用人數/調研人數×100%。

3.教師教育技術運用率

該指標反映教師課程教學與資源使用等對教育技術的運用狀況,從教師教學角度評價教育技術的實際使用效率及質量狀況。從教育技術的教師運用衡量其在線上線下教學資源運用狀況,體現其在教師教學的運用質量與效果。

統計方法:教師教育技術運用率=教師使用教育技術的教學資源數量/教師使用教學資源總量×100%。

4.學生教育技術運用率

該指標反映學生的課程學習、知識與技能學習的教學資源對教育技術的運用狀況,從學生學習角度評價教育技術在學生學習的實踐運用效率與質量狀況。從教學資源的學習及使用者的角度衡量與評價教育技術在高職線上線下學習的實際運用質量和效果。

統計方法:學生教育技術運用率=學生使用教育技術的教學資源數量/學生使用教學資源總量×100%。

5.院校教育技術運用率

該指標反映院校的教學資源管理與教育技術使用情況,評價院校在各類教學資源管理的教育技術運用的效率與質量狀況。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建設與管理需要院校加強教育技術的投入和教育技術建設、協調、管理等,高效運用教育技術,提升其運用管理質量。

統計方法:院校教育技術運用率=院校使用教育技術的教學資源數量/院校使用教學資源總量×100%。

(三)教學資源深度質量

教育技術與教學資源的深度結合,促進其在高職深度教與學的使用效果。

1.線上線下教學資源數量

該指標反映高職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總體數量狀況,從數量角度評價高職教學資源的建設與運用情況。教師的深度教學與學生的深度學習都需要豐富的教學資源作為支撐,在技術先進、數量充足、內容豐富的教學資源基礎上,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深度學習。

統計方法:線上線下教學資源數量=∑(根據線上線下各類教學資源的數量,賦予相應分值)。

2.持續學習教學資源

該指標反映技術賦能高職教學資源與學生持續學習、教學資源持續使用等聯系情況,從學生持續學習角度評價高職教學資源的深度質量。通過教育技術的支持作用,利用線上線下教學資源促進學生持續學習相應的課程教學資源,形成對教學資源的深度運用。

統計方法:持續學習教學資源=∑(根據持續學習教學資源狀況,賦予相應分值)。

3.階梯遞進教學資源

該指標反映高職教學資源的學習要求、難度等級、深度要求等由低階要求到高階要求的階梯式、遞進式的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狀況。運用技術賦能,階梯遞進教學資源分析與評價教學資源的難易結構比例和等級要求設置的質量狀況,促進學生持續學習與深度學習。

統計方法:階梯遞進教學資源=∑(根據高職階梯遞進教學資源狀況,賦予相應分值)。

4.探究學習教學資源

該指標反映高職學生線上線下自主學習、開放式學習、問答式學習、探索式學習等的課程教學資源狀況,評價教學資源的探究式運用。通過技術賦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探究學習資源與持續學習、階梯遞進教學資源相輔相成,在持續學習、階梯遞進等教學資源基礎上,培養創新思維。

統計方法:探究學習教學資源=∑(根據高職探究學習教學資源狀況,賦予相應分值)。

(四)教學資源適度質量

對接高職教學實踐需求,體現教育技術與教學資源結合的適度使用質量。

1.教學資源供需滿足度

該指標反映高職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的供給和高職師生教與學的實際需求之間的關聯程度,通過教學資源供需滿足度評價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在高職教學過程的適合、適應與滿足等質量情況。教學資源的總體供給與其實際需求的情況反映技術賦能高職教學資源建設的供需關系。

統計方法:教學資源供需滿足度=教學資源供給數量/教學資源需求數量×100%。

2.教學資源認可度

該指標反映使用者對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的接受與認可程度,評價教學資源適度運用質量的狀況。教學資源使用者認可度是高職教學資源在線上線下實際教學使用過程的適合程度的重要體現。通過高職教學資源認可度的分析與評價,反饋教學資源在高職教學過程中的合適程度與運用質量狀況。

統計方法:教學資源認可度=認可教學資源人數/調研人數×100%。

3.教與學資源需求匹配度

該指標反映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的教師教學需求與學生學習需求之間的匹配狀況,通過技術賦能與教育技術運用,評價高職教與學資源需求的匹配度。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的師生需求匹配度是教學資源在課程教學中實際運用合適、合理狀況的體現,用來衡量教學資源適度質量。

統計方法:教與學資源需求匹配度=教師教學需要的教學資源數量/學生學習需要的教學資源數量×100%。

4.教學資源與教學設計對接度

該指標反映教學資源與高職課程教學設計需求的對接程度,評價教學資源的合理與合適運用質量。通過技術賦能,為高職教學設計提供較好的支持,注重教學資源與教學設計要求的對接及其運用,提升高職教學資源在教學設計的運用質量,體現其適度質量。

統計方法:教學資源與教學設計對接度=符合教學設計要求的教學資源數量/教學資源數量×100%。

(五)教學資源效度質量

教學資源效度質量體現高職教學資源的實踐使用質量與效果。

1.學生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參與率

該指標反映學生對教學資源的使用狀況,參與率用來評價學生運用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的效果情況,衡量其效度質量。在具有較好的線上線下教學資源條件、教育技術條件等基礎上,需要學生的參與及運用,提高教學資源與教育技術的實踐效果,體現其效度質量。

統計方法:學生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參與率=運用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的學生人數/學生數量×100%。

2.線上線下教學資源效果合格率

該指標反映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的合格程度,合格率用來評價高職教學資源的實際效果狀況與質量。合格率體現教學資源與高職教學實踐要求的符合程度,評價建設的線上線下教學資源與教育技術運用的符合程度及達標程度等,從而體現其效度質量。

統計方法:線上線下教學資源效果合格率=合格的教學資源數量/教學資源總量×100%。

3.線上線下教學資源效果優秀率

該指標反映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的優秀水平狀況,體現高職優秀教學資源在總體的比例與質量。通過技術賦能,在教學資源合格率要求基礎上,進一步注重教學資源的優秀程度。通過優秀的教學資源的比例、學生課程成績優秀情況等,反映高職教學資源的效果。

統計方法:線上線下教學資源效果優秀率=優秀的教學資源數量/教學資源總量×100%。

4.線上線下教學資源滿意率

該指標反映高職教學資源的使用滿意程度,滿意率用來評價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的實踐使用效果與質量。結合技術賦能,通過滿意的教學資源的比例,分析高職師生使用教學資源的滿意程度與運用效果情況,衡量高職教學資源的實踐運用效果與反饋水平,促進高職教學資源更好地符合高職課程教學、技能培養等要求,滿足師生教學、院校管理、校企合作等對教學資源質量的需求。

統計方法:線上線下教學資源滿意率=線上線下教學資源滿意人數/調研人數×100%。

五、指標運用要求

(一)注重教育技術在教學資源的合理運用

高職教學資源建設注重先進教育技術的合理與有效運用,體現技術賦能作用。通過教學資源質量評價,既要充分發揮教育技術對高職教學資源高質量建設的促進作用,加大先進教育技術在高職教學資源建設中的投入,提升高職教學資源的技術含量,更要注重教育技術的合理與有效運用。教育技術能夠有效支持高職教學資源建設,更好地體現教育技術對教育資源的價值,提升教育技術的賦能效果。

(二)加強賦分型質量評價指標的實踐運用

結合高職線上線下教學的實際需求,科學、靈活運用賦分型質量評價指標。對于需要賦予分值的指標,注重相應分值的比例,更好地發揮指標分值、結構比例等對高職教學資源質量的促進與提升作用,凸顯教育技術對教學資源的促進作用。如根據高職各類層次教學資源平臺的實際情況,賦予相應的分值,既能夠體現各類層次教學資源平臺的數量要求,也要注重其質量標準與要求,指標評價能夠促進高層次、高水平的高職教學資源平臺建設。

(三)注重評價指標的細化對接與動態調整

結合指標體系在高職教學資源質量評價的實踐運用狀況,進一步細化評價指標,注重其動態調整,更好地對接高職教學資源質量評價的實踐需求,更好地體現與反映高職教學資源質量狀況。如針對線上線下教學資源數量、持續學習教學資源、階梯遞進教學資源、探究學習教學資源等需要賦予分值的指標,對接高職教學資源的實際狀況,進一步對指標進行細化,注重相應分值的區分度與質量要求,實現其動態調整與管理,體現分值的評價與促進作用。

(四)加強質量指標測評效果的分析與優化

根據高職線上線下教學的質量要求,注重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之間的分析與管理,加強指標測評數據狀況對指標實踐運用效果的分析,為質量評價指標的進一步優化提供依據。根據質量評價指標測評的數據資料,既要從教育技術維度分析教育技術投入質量、教育技術運用質量等的具體指標數據情況,也要從教學資源維度分析其深度、適度、效度等質量測評的數據狀況,注重質量指標測評效果與質量評價預期質量要求的比較,不斷優化教學資源質量評價指標。

猜你喜歡
教學資源指標高職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豐富歷史教學資源 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戰“疫”期間基于高職線上教學的分析與思考
民用飛機航電系統虛擬教學資源建設
莫讓指標改變初衷
新型教學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高校冰上教學資源社會開放的意義及管理模式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高職教育動畫人才培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