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訓練器聯合床旁端坐法對ICU 機械通氣患者膈肌功能的影響

2022-12-10 08:14吳旭婷凌超民陳曉琳
哈爾濱醫藥 2022年6期
關鍵詞:訓練器動脈血通氣

吳旭婷 凌超民 陳曉琳

(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監護室,河南 南陽 473001)

機械通氣是借助呼吸機建立氣道口與肺泡間之間的壓力差[1],給通氣不足的患者以呼吸支持,維持生命中樞功能、緩解呼吸機疲勞的一種通氣方式,該種治療方式已成為ICU 患者治療最常用的措施[2],但因該種治療方式為患者減輕痛苦的同時也會由于長時間機械通氣制動,易導致ICU 獲得性衰弱(ICU-AW)[3],相關研究報道,該病在ICU 患者中發病率為25%~100%[4],不僅會延長ICU 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費用,還會影響后期預后[5]。大量研究表明,早期進行呼吸、康復訓練可有效緩解機械通氣患者相關并發癥,改善患者預后[6]。呼吸訓練器原理是通過利用儀器,進行深呼吸訓練從而達到改善呼吸功能,提高肺部順應性,聯合床旁端坐法可減少和預防并發癥。本研究旨在探究實施呼吸訓練器聯合床旁端坐法對ICU 機械通氣患者動脈血氣指標改善情況、膈肌移動度、機械通氣時間以及ICU 住院時間、生活質量(SF-36)的情況,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簽取知情同意書,選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ICU 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48例,觀察組52例。納入標準:①收治于ICU 并且接受機械通氣治療患者;②年齡18~60歲;③無其他組織器官惡性病變者。排除標準:①張力性氣胸或縱膈引流者;②干預期間轉院治療者。對照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齡25~53歲,平均年齡(45.24±3.12)歲,病程3 ~7d,平均病程(4.65±0.41)d;文化程度:初中15例,高中8例,大專14例,本科11例;觀察組52例,男31例,女21例;年齡23~57歲,平均年齡(44.93±3.05)歲;病程2~6d,平均病程(3.17±0.21)d;文化程度初中23例,高中8例,大專15例,本科6例;兩組患者上述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情況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呼吸訓練,包括流量阻力訓練、膈肌呼吸訓練、呼吸模式生物反饋,每次訓練約6 組,每周5 次,以高強度間歇性的方式訓練,逐步恢復膈肌功能。觀察組在給予上述常規呼吸訓練的基礎上增加呼吸訓練器聯合床旁端坐法,具體包括在患者進行常規呼吸訓練后,給予患者呼吸訓練器,通過呼吸訓練吸氣時需費力抵抗訓練器設定的阻力,以增加吸氣肌力,根據患者肺功能狀況、耐受能力設定不同的阻力值,借此增加呼吸肌強度與耐受度,每日三餐15min 后訓練30min,每周訓練5d,聯合床旁端坐法,患者在護士協助下接受床上主動或被動運動10min,將床頭抬高45°~60°,鼓勵患者鍛煉上肢抬舉能力,根據患者訓練情況將患者患者移動至床旁,根據患者情況端坐15~30min,端坐過程中護士全程陪伴,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以保證患者生命安全,若出現不耐受狀況,立即暫停端坐,囑患者休息片刻后再進行下一輪訓練。

1.3 觀察及評價指標:干預前后對比患者以下指標:動脈血氣指標改善情況、膈肌移動度、機械通氣時間以及ICU 住院時間、SF-36。①動脈血氣指標改善情況[7]:由護士測試患者干預前后動脈血CO2分壓(PaCO2)、肺泡血CO2分壓(PACO2)、動脈血O2分壓(PaO2)、肺泡血O2分壓(PAO2)值,并記錄在患者電子記錄中,對比兩組患者動脈血氣指標恢復情況;②膈肌移動度[8]:干預前后分別測試膈肌移動度,通過腹部超聲探頭將探頭置于患者7 或8 肋間,通過影像顯示,測定呼吸時膈肌運動最高點和最低點的距離為膈肌移動度,正常膈肌移動范圍為6cm;③機械通氣時間以及ICU 住院時間[9]:由護士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機械通氣時間以及ICU 住院時間,時間較短者視為干預有效;④SF-36[10]:采用1998年美國波士頓研究所研制的健康生活調查問卷,包括軀體功能、軀體角色、機體疼痛、健康狀況、活力、社會功能等方面,選取其中機體疼痛、健康狀況、活力、社會功能四個維度進行評分,分值與生活質量呈正比。

1.4 統計學分析:運用SPSS21.0 軟件統計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動脈血氣指標比較:觀察組干預后動脈血氣指標(PaCO2、PACO2、PaO2、PAO2)改善情況好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比較 (±s)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bP<0.05

組別 n PaCO2 PACO2對照組 48 干預前 28.36±2.24 27.19±3.67 PaO2 65.39±3.19 PAO2 88.26±1.77干預后 35.76±3.04a 35.69±3.52a 78.16±4.87a 95.29±3.65a觀察組 52 干預前 29.17±1.86 28.65±3.88 64.22±3.04 89.11±2.57干預后 39.92±2.67ab 39.18±2.74ab 86.69±5.26ab 100.36±4.16ab

2.2 兩組患者膈肌移動度比較: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膈肌移動度較對照組提高(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膈肌移動度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膈肌移動度比較 (±s)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bP<0.05

組別 n 膈肌移動度對照組 48 干預前 4.86±1.02干預后 5.26±1.02a觀察組 52 干預前 4.69±0.95干預后 6.37±1.13ab

2.3 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以及ICU 住院時間比較:干預后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以及ICU 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以及ICU 住院時間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以及ICU 住院時間比較(±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 n 機械通氣時間 ICU 住院時間對照組 48 干預后 5.28±1.01 7.56±1.24觀察組 54 干預后 4.16±0.86b 5.34±1.12b

2.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 分值比較:觀察組干預后在機體疼痛、健康狀況、活力、社會功能等方面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 分值比較 (±s)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 分值比較 (±s)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bP<0.05

組別 n 機體疼痛 健康狀況對照組 48 干預前 38.55±2.97 37.22±1.64活力40.22±1.49社會功能36.74±3.86干預后 46.29±1.86a 41.39±1.51a 45.67±1.49a 40.87±2.23a觀察組 52 干預前 37.23±3.68 37.59±1.28 40.07±1.55 35.68±2.27干預后 49.37±1.29ab 43.56±1.64ab 48.51±2.46ab 43.61±1.56ab

3 討論

機械通氣是在呼吸機的輔助下,以維持氣道通暢,為使機體有可能度過基礎疾病所致的呼吸功能衰竭,為治療基礎疾病創造條件,是利用機械裝置來代替、控制或改變自主呼吸運動的一種通氣方式,相關研究表明,機械通氣已成為ICU 中較長治療手段之一[11],可幫助患者維持氣道通暢,對改善氣體交換、維持正常呼吸功能具有重要意義,但由于長時間佩戴呼吸機,可導致呼吸道感染,膈肌運動功能下降等[12],因此盡早對患者進行呼吸訓練顯得至關重要。

呼吸訓練器原理是利用器械在患者呼吸時給予適當阻抗,從而提升呼吸的深度和廣度,聯合床旁端坐法,進一步促進膈肌功能恢復至正常狀態,本研究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動脈血氣指標(Pa-CO2、PACO2、PaO2、PAO2)、膈肌移動度、機械通氣時間以及ICU 住院時間好轉情況優于對照組患者,說明實施呼吸訓練器聯合床旁端坐法可改善患者肺功能與膈肌功能,考慮原因可能為醫護人員囑患者每日行30min 呼吸訓練器,訓練時間為三餐15min后,根據患者耐受力設定阻力數據,通過呼吸時抵抗訓練器設定的阻力,以增加吸氣肌力,借此增加呼吸肌強度與耐受度,聯合床旁端坐法,協助患者行主動或被動運動后,根據患者狀況給予床旁端坐15~30min,端坐過程中護士全程陪伴并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如出現不適立即通知醫生,從而改善患者血氣功能指標,提升膈肌移動度,減少機械通氣時間與住院時間[13]。

本研究還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F-36 分值高于對照組患者,說明實施呼吸訓練器聯合床旁端坐法可提升患者住院期間生活質量,考慮原因可能為患者在行呼吸訓練器聯合床旁端坐法訓練過程中逐步恢復膈肌功能與肺功能指標,通氣狀態有所改善,自主呼吸能力增強,從而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提高[14]。

綜上所述,實施呼吸訓練器聯合床旁端坐法可改善ICU 患者動脈血氣指標、增加膈肌移動度、減少機械通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提升生活質量,可用于臨床使用,但因ICU 患者病情變化大且呼吸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本研究干預時間僅為兩周,此后的研究應拉長研究跨度,以便更加準確判斷機械通氣患者干預后膈肌功能以及肺功能改善情況。

猜你喜歡
訓練器動脈血通氣
連續被動式運動訓練器轉速切換協調控制方法
俯臥位通氣對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響
勘誤聲明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患者的凝血功能
虛擬維護訓練器在飛機維修課程中的應用實踐
不通氣的鼻孔
簡易游泳姿勢訓練器在教學中的應用
彩超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病頸部動脈血管病變的臨床應用
超聲測定胎兒臍動脈血流診斷胎兒窘迫的臨床研究
臍動脈血氣對新生兒窒息及預后判斷的臨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