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施工總承包企業“二次經營”的摸索與實踐

2022-12-11 05:05郭翠云
工程與建設 2022年5期
關鍵詞:承包單位承包方交底

郭翠云

(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0)

0 引 言

在現代化發展背景下,建筑施工總承包單位之間的競爭呈現一種越發激烈的趨勢,為了擁有更多的市場資源,獲得更高的創收利潤,承包單位不得不將其個人利益降低[1]。隨著“二次經營”理念的提出,建設項目承包企業開始了全新的市場發展模式,也對承包單位創造更高市場價值、獲得更多利潤指示了更加明確的方向。為了更好地幫助承包單位創造收益,本文將從施工總承包企業入手,設計企業在市場內的二次經營模式。

1 “一次經營”與“二次經營”的界定與關系

通常情況下,建筑工程承包單位進行項目的承包與綜合調配,會經歷五個必要階段,分別為項目投標計劃與合作簽訂階段、承包與工程施工準備階段、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階段、項目收尾階段、項目后期服務階段[2]。當建筑承包單位收到市場內相關部門的招標文件或業主方的工程承包邀請函時,承包單位會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與自身需求,從社會戰略性發展角度,分析并決策是否要進行該項目的投標[3]。當承包方決定制定投標計劃書并進行項目的投標后,將基于不同角度進行項目信息的收集(收集的信息包括招標企業信息、參與單位信息、建筑行業發展現狀信息、工程建設概況信息等)。通過獲取大量的信息了解并掌握與此次項目相關的承包信息,從而編制更加精細化、完善化的投標計劃書。相比未經過市場調查的報告書,以此種形式完成的投標計劃書更有可能贏得項目的承包權利,也具備更高的市場競爭力[4]。當承包方中標項目后,需要參與項目業主方的談判,并根據合作中的相關法律要求,簽署雙方合作協議。在上述提出的各階段工作中,承包方在第一個階段中的營銷工作屬于“一次經營”范疇,其他階段中的營銷工作屬于“二次營銷”,可以認為兩者之間的界限是雙方是否簽訂合作協議。在此基礎上,對建筑施工總承包企業的二次經營關系進行描述,如圖1所示。

圖1 建筑施工總承包企業的二次經營關系描述

在對兩者的深入討論與分析研究中發現,兩種經營模式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即兩者具有關聯性,也具有差異性。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在組織運營過程中都是具有相互促進、互相制約關系的[5]。工程項目的承包工作是需要大量準備工作作為前提條件的,因此,“一次經營”模式屬于“二次經營”模式的前提條件與基礎工作。如果承包方投標的文件在第一階段中沒有精準中標,那么該項目在雙方的合作中將呈現自動終止狀態,即不涉及后續的“二次經營”工作。如果承包方與業主方簽訂了合作協議后,但項目質量太差或在后續的工作中,與業主方交涉十分困難,存在多項針對承包方不利的合作條款,那么建筑工程項目的“二次經營”模式也是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的。因此,也可以將后者作為前者的衍生與延續,通過對工程項目的合理二次經營,可以為雙方后續的“一次經營”工作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并創造較為良好的[6]條件。但由于建筑市場的發展與建設或受到多種外界因素的影響,承包方往往會在第一階段,通過一個相對較低的價格獲得項目承包施工權,而在此過程中如果承包方無法通過合理的手段,在“二次經營”階段中對業主方給予一定的補償,那么該項目勢必會在后續的施工階段出現收效甚微的問題。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出現承包項目收益虧損的問題[7]。因此,在完成對項目的第一階段經營后,承包方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繼續進行對該項目的“二次經營”工作,保證項目在實施過程中資金的流動性,實現承包方的全面收益。

同時,通過科學、有序的二次經營,可以強化業主方與承包方之間的合作關系,以此種方式,提高項目的履約質量,為后續承包項目或承接合作創造更加良好的條件。綜上所述,無論是針對項目的一次經營,或是后續對該項目的二次經營,其核心或最根本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承包單位的收益。

2 建筑施工總承包企業二次經營的摸索

2.1 基于影響設計角度的二次經營措施

“二次經營”通常會被認為是一種簽證頻繁、變更次數多、具有高索賠特性的一種經營方式,但對于建筑施工總承包企業而言,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二次經營”進行更深入的解讀。在我國當前建筑行業中,大部分建設方針對“索賠”一詞有著較強的反感,而頻繁簽證和多次的變更也確實是施工總承包企業的夙愿。作為建設方而言,在大部分情況下,都不愿在變更單上簽字,是建設方規避責任的一種具體表現。盡管建設方、施工總承包方等應當負責的內容在合同當中已經明確指出,但在執行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僥幸心理,或自身條件不足使得合同內容對于建設方的約束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針對這一問題,應當將對“二次經營”措施的關注點進一步擴大,不應當僅僅局限在合同的變更以及索賠上,應當將更多的關注轉移到設計方,重視設計交底環節。

基于上述分析從影響設計角度的出發,對“二次經營”措施進行優化和改進。設計方的意圖通常是通過設計的施工圖紙體現,因此對于施工方而言,應當將設計圖紙轉變為具體的工程內容,并針對雙方對同一問題存在不同理解時給出明確的解釋。同時,若能夠在第一時間實現對設計方的影響,則能夠更快地將具體施工問題展現在設計圖紙當中,以此能夠有效減少后期洽談和變更的次數,從而促進“二次經營”實施效果的提升。

以具體建筑施工項目為例,在開展樁基施工時,針對樁基結構、施工方案的設計都是由專業設計人員完成,并且將這一內容作為了專業暫估項目在總承包企業進場后開始了對其深化設計,以此為設計方提供了充分溝通的重要前提條件。通過這一模式的運行能夠使建筑施工總承包企業的施工意圖充分展現在設計圖紙當中,并且可以在施工圖紙未生成之前便完成變更處理[8]。在具體施工過程中需要對保護樁結構進行保留,而設計方在施工圖紙當中通常只會給出一句話的聲明,但對于保護樁的各項參數以及具體施工方案并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明。針對這一問題,在具體實施中會造成保護樁結構錯誤的問題,進而影響整體施工進度。因此,在“二次經營”中從影響設計方角度出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2 基于設計交底的二次經營措施

在總承包企業“二次經營”模式當中,設計交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造價部門而言,施工設計圖紙的依據性應最強,其次便是設計交底。在設計交底過程中,明確給出的內容通常不會存在質疑,可以合理合法完成對各項內容的計量。施工設計圖紙與實際施工上的差距彌補主要是依靠設計交底彌補。針對這一問題,為促進總承包企業的“二次經營”模式運行效果提升,基于設計交底對“二次經營”模式進行優化。在進行技術交底時,施工項目當中常見的各類構件結構一般不會在施工設計圖紙當中體現,因此這一問題的存在使得施工設計圖紙表意不清晰。這一問題產生時,一方面為了實現低價中標,在投標時通常會有投標方將構件選購的成本納入到投標總金額當中,另一方面,構件在施工項目當中的使用具備合理性,但在施工圖紙當中沒有充分體現,使得在計量環節缺少了對關鍵構件的計量,因此將會造成在實際施工中構件的需求量與實際擁有量相差較大,需要對各類構件進行二次采購,不僅會影響到施工的進度,同時若兩次采購的構件不同還會造成施工效果出現偏差,進而影響到施工的質量。因此,針對這一問題,在設計交底環節,設計方應當給出詳細且明確的交底描述,從而確保構件的使用質量,保證總承包企業二次經營的順利進行,也確保建筑施工能夠按計劃完成。

2.3 基于成本控制的二次經營措施

按照上述內容,分別從影響設計角度和設計交底兩個方面實現對“二次經營”的優化后,還應當從成本控制角度對其進行優化。首先應當強化并完善責任成本控制,尤其是在勞務合同條件下的責任成本控制。當前建筑施工總承包企業的控制主要是對勞務隊伍而言,而項目部與勞務隊伍是嚴格意義上的經濟合同關系,二者應當處在平等的地位。在明確上述關系后,在對成本控制時還需要確定責任成本費用的各個組成要素如圖2所示。

圖2 建筑施工項目責任成本費用組成要素示意圖

在明確各個組成要素后,根據具體內容提出控制策略,以此才能夠確保責任成本的充分落實。在建筑施工總承包企業“二次經營”的過程中,應當在市場規范的進程當中充分把握機遇,并提出合理的經營建議,盡可能做到讓業主方、設計方和監理方滿意,同時確保具體的施工內容對整個工程項目有利。

除此之外,在對成本控制時,還應當通過合理設置“二次經營”獎勵系數的方式,構建更加科學的獎勵機制,針對不同層次的“二次經營”收益,其相應的單向獎勵系數、基數見表1。

表1 總承包企業二次經營獎勵收益及系數、基數對照表

表1中不同二次經營收益對應的獎勵金額均不相同,其中S1獎勵金額計算公式為:

S1=100*a

(1)

S2獎勵金額計算公式為:

S2=S1+100*b

(2)

S3獎勵金額計算公式為:

S3=S2+500*c

(3)

S4獎勵金額計算公式為:

S4=S3+500*d

(4)

針對不同的“二次經營”,按照上述公式(1)~(4)完成計算,以此促進建筑施工項目中成本控制的合理性進一步提升,也能夠確??偝邪髽I的“二次經營”循序漸進地進行。

3 實踐研究

為證明設計的“二次經營”模式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達到既定的使用效果,在完成上述設計后,選擇某建筑工程項目并作為此次實踐的研究對象,按照下述圖3所示的方案,對項目總承包企業的“二次經營”管理工作進行設計。

圖3 建筑工程項目總承包企業的二次經營模式

將建筑項目各個階段的企業收益作為評價此次設計成果的指標,獲取項目在各個實施階段中的收益,統計結果見表2。

表2 總承包企業“二次經營”各階段收益統計

從表2可以看出,后四個階段為總承包企業的“二次經營”階段,從具體數值上來看,“二次經營”中項目投標計劃與合作簽訂階段收益超過35萬元、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階段收集超過125萬元,總體“二次經營”階段收益可達到200萬元以上,明顯“二次經營”階段過程中的承包企業收益高于第一階段企業收益。說明按照本文設計的方法進行企業“二次經營”,可以全面保障承包企業在市場內經營的收益,為承包方在市場內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進一步的幫助與支持。

4 結束語

獲取更高市場利潤,提高建筑工程項目承包單位的市場價值與市場收益,是企業運營的前提條件,為了全面落實與推進此項工作,本文對承包單位的“二次經營”模式展開研究。實踐結果證明,本文設計的方法在應用中,可以有效提升企業收益,保證承包企業在市場中的可持續發展與運營。但要保證項目承包單位在市場內處于長久不敗的地位,還需要在現有研究成果與研究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二次經營”模式的進一步優化。因此,本文此次的研究基于實踐角度分析,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有必要將企業與業主方的短期合作關系在“二次經營”過程中優化為長期戰略性合作關系,通過此種方式,保證企業的全面收益。

猜你喜歡
承包單位承包方交底
EPC總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創新研究
對工程款拖欠的風險防范措施研究
農民工工資支付中承包單位的法律風險防范
FIDIC合同條件下承包商索賠問題研究
施工交底標準化探討
施工中技術交底的探討
淺談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交底監督管理
淺談變更及工作量確認流轉體系優化探究
建筑工程索賠存在的問題和防范措施
水利工程施工技術交底的重要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