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夕陽云錦 鮐背京華

2022-12-14 04:57劉繼華廣東深圳
文藝生活(藝術中國) 2022年11期
關鍵詞:石硯彭祖松花

◆劉繼華( 廣東 深圳)

彭祖述,1933年農歷6月出生,山東省萊州市人,曾任長春市文聯副主席、吉林省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吉林白山印社副社長、長春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被吉林省、長春市、國家機關、世界教科文組織分別授聘授予“長春市有突出貢獻的老藝術家”“吉林省特聘文史館館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世界教科文組織專家”等稱號,載入《中國當代篆刻家大辭典》。譽稱“石書巨擘”,其“彭氏綜藝雕刻”被列入吉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彭祖述

在吉林省的省會長春市,坐落兩座“彭祖述藝術館”,一座處于長春市中軸線人民大街南端的世界雕塑公園內。這里是彭祖述大師歷時10年于2002年完成的微刻《石頭記》石書的專館,堪稱“城市明珠”“鎮園之寶”。這部石書底本是戚廖生序八十回本《石頭記》,每回一石,加之序言后記,共82石60余萬字。每石的選取、設計,都與原著內容相契相濟。每石微刻的字數多寡不等,多者11000字,少者3600字。彭祖述大師為清晰創作意念的傳遞,還將每回的主題涵蓋轉化成圖像,布刻于石之四周。所用石塊均為國石上品,包括福建壽山,浙江青田、昌化和內蒙古巴林等地出產的田黃、芙蓉冰、荔枝冰、封門青、冰凍、福黃、雞血等50多種國石。形態或方或圓,或規整或隨形,大者似書本,小者盈手掌。微刻的文字僅如小米粒的六分之一,若蛛絲,筆筆不茍,俊逸流暢。此石書是一部集文學、繪畫、書法、篆刻、微雕、雕刻、裝飾為一體的綜藝全書。自成一家,古今僅有。彭祖述大師回憶1992年退休的頭一個念頭就是做“紅樓夢”。因為自己從小就喜歡《石頭記》,還因為《石頭記》的石頭是女媧補天掉下的神石,必須歸回于石頭?!妒^記》石書微刻于吉林大地,必須歸回桑梓熱土吉林長春。

《石頭記》開篇

另一座彭祖述藝術館位于長春市中軸線人民大街東側的生態大街生態廣場,是長春市特別興建以松花石硯文化為主題的綜合藝術館?!八苫ㄊ帯薄八苫ㄊV”和“篆刻印章”三大專題陳列,爭相輝映,異彩紛呈,取靜于鬧市中樞,自成一方天地。

俯首甘為孺子牛印章

孺子牛印硯“昏曉耕田苦,方才碩果豐,我治五百印,不敢稱富翁 甲午年 八十二叟”

一、夯實綜藝雕刻基石

彭祖述大師自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自學篆刻,在起初的很長一段時間選取雜石化石鐫刻。自從叩拜金意庵先生為師時起,他才使用上等石料,從秦漢印文入手,涉獵甲骨文、戰國文字和繆篆、碑額、古銅鏡、古錢幣、封泥等文字入印。在時光荏苒之中,他受到寧斧成、李駱公、齊白石等名家的潛移默化,創作進入旺盛期。單刀直入,求變化,求氣勢,粗獷遒勁;章法靈動、變通,工整,逐漸形成了書法氣息濃郁、文化韻味厚重、酣暢淋漓的關東風格。作品相繼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工人日報》以及《書法》《中國書畫報》等報刊發表。他還主編出版了《長白印社作品集》《彭祖述篆刻選集》。部分作品被日本《東北書道集》、香港集古齋《長白風光書畫集》《新加坡與吉林書展作品集》等辭書刊載。

彭祖述大師曾對自己的篆刻寫過一首小詩,淺析刀筆耕耘的感想,研習攀爬的心得:

刃游方寸藝無窮,

秦璽漢韻明清風。

倚牗看云追野鶴,

隔簾聽雨透蛙聲。

金戈鐵馬雷霆過,

綠柳青楊翠鳥鳴。

會得此中真童趣,

奏刀萬法盡通融。

彭氏綜藝篆刻,顆顆明珠,舉世所稀。其書法、篆刻、微刻和甲骨文、大篆、小篆、漢篆、魏碑、隸書多種文體相映相暉;邊款、名文、感悟,內涵雋永,大美光華。不僅填補了吉林地方厚技少文的不足,而且成了眾多老而彌堅、自強不息藝術家的借鑒。

2020年初冬,彭祖述大師之子彭沛先生將珍藏的父親歷年的篆刻作品進行整理,除了贈送賓朋和少量遺失,尚有2000余方。彭祖述大師面對累累一堆親手篆刻的印章,聲音顫抖地輕聲絲語:“總算留下了點東西……”他先從中篩選出800余方,再從800余方中精選出300余方,分為《頌黨篇》《愛國篇》《敬業篇》《藝術篇》《言志篇》《詩詞篇》《情趣篇》《信璽篇》《紅樓夢組印篇》九個系列,構成了坐落在長春生態廣場彭祖述藝術館的《松花石硯》《松花石譜》《篆刻印章》三大專題。

2015年,82歲之年的彭祖述大師篆刻了一枚“俯首甘為孺子?!钡挠≌轮?,接著雕琢了一方“俯首甘為孺子?!彼苫ㄊ?。硯銘曰:“昏曉耕田苦,方才碩果豐。我治五百印,不敢稱富翁?!笨ⅰ凹孜缒?、八十二叟、山谷”?!案┦赘蕿槿孀优!敝≈幹?,正體現了彭祖述大師石藝人生的情愫操守和求索真諦。

2015年,彭祖述退休近30年。30年間的“十年一登峰”:微刻《石頭記》,雕刻“松花石百硯”,集成“松花石譜”,鏈接成他夕陽云錦的璀璨光環。

二、投石擘畫踔厲奮進

“松花石百硯”是彭祖述大師在微刻《石頭記》之后、歷十年的潛心力作,涵蓋宮廷硯、微刻硯、篆刻硯、書法硯、天籟硯、奇石硯、文玩小硯、傳統硯八個系列。過半刻有他的自題詩,或如“縮頭烏龜硯”上的自嘲,或如“雙瀑硯”的兩種不同人生觀,或如“如畫硯”的天水一色、日月同輝……幽默數語,不乏意趣,發人深思。每方硯臺都寓含創作故事、人生感悟。早在《石頭記》微刻面世之時,便有權威媒體稱其作品可謂書法、篆刻、雕塑、詩文“四藝一石”交相輝映,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尚屬首創。在雕刻“松花石百硯”時,彭祖述大師更是將微刻融入其中。他感慨地說:“微刻的印石硬度低,松花石比印石硬一倍左右,為避免石面崩裂,每刻一字都要一手握刀一手助推仔細摳出來?!北热纭墩撜Z》硯的原文加上自題序言共兩萬字,每字不足米粒大小,借助十倍放大鏡雕刻。他是哭著刻的,刻到難處大哭幾聲,平復下來接著刻,不能半途而廢。再比如《離騷》硯的文字洋洋灑灑,必須高度集中,無一疏漏;盡管《心經》硯的經文不足270字,也要行文走字蒼勁虔誠。

彭祖述大師集書法、篆刻、微刻、雕硯于一體的“彭氏綜藝雕刻”,被列入吉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縮頭烏龜硯

2022年11月上旬,彭祖述藝術館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松花石百硯·投石問道、投石聞聲、投石鋪路主題展覽”。對此吉林省委宣傳部提出明確指示:一是好中選優、優中選精,從彭祖述藝術館的藏品中選出100到150方寓正能量、技藝精湛、樣式新穎、有創新性的松花石硯代表性作品分系列展出;二是集中展示由彭祖述牽頭,省內外專家共同收集、研究、鑒別的200到300方松花石標本,展示松花石開發利用標準化方面的基礎研究成果,并擬在開幕式后舉辦主要由硯界頂級專家與文化名人參加的松花石及作品研討會或座談會。

“好事多磨?!?018年12月上旬,彭祖述藝術館擔負同一使命在天津博物館、北京炎黃藝術館舉行巡展,次年6月又赴浙江杭州舉辦巡展。時隔四年,吉林省委宣傳部安排再度進京,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松花石百硯·投石問道、投石聞聲、投石鋪路主題展覽”,足見吉林省對松花石硯文化產業發展重視的不同一般,從而證明彭祖述大師已經成為當代硯臺文化傳承暨硯臺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彭祖述現象”。

隨形枯荷硯

龍硯

投石問道 開拓視野

彭祖述大師闡釋,硯臺的國粹文明,是華夏民族書寫的根基,硯臺制作技藝是多個藝術門類的綜合凝聚,“投石問道”是基于因循傳統技藝的發揚光大,深寓于文化自信的創新發展。他不是硯臺行業走出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因此松花石硯巡展的首要目的是問道——征詢“治硯之道”。他解釋說,他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是因為選取壽山、青田、昌化、巴林以及長白墨玉等82塊珍貴國石微雕《石頭記》榮膺的。至于松花石硯的雕刻,是在微雕《石頭記》石書之后才開始的。他謙卑地宣稱:他是硯雕行當中地地道道的新手,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很多。

從雕刻的手法而言,彭祖述大師的《石頭記》微刻和他集硯雕、微雕、篆刻和書法、詩文、繪畫于一體的松花石硯雕,分屬文化遺產的不同門類?!妒^記》的石書微雕是石雕,屬于裝飾性的“工藝美術”范疇;松花石硯是硯雕,屬于實用性的“傳統技藝”范疇。雖然兩者的雕刻手段都遵循“因材施藝”的法則,但是硯臺的“實用屬性”是其獨具的特性,舍之則不稱為硯臺。

出自彭祖述大師之手的108方松花石硯,涵蓋“宮廷”“微雕”“篆刻”“書法”“天籟”“奇石”“文玩”“傳統”八個系列,分別以不同的創作題材、不同的形態和色彩,展示了松花石硯的多樣風姿,揭示了松花石硯承載華章,勾畫出了松花石硯開拓創新的未來方向。

天籟聽濤硯

硯臺是源于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漢族的文化符號,在漢族居住的廣袤地域,到處都有不同稱謂的硯臺制作。時至公元1616年,隆興于長白山麓的滿族建立了大清帝國,一統華夏268個春秋。正是這個大清帝國將源于漢族的硯臺制作技藝引入宮廷,采掘隆興之地長白山的彩石欽制成硯,也正是因為長白山彩石紋理如同松花而名“松花石”。盡管用松花石雕制的“清宮御硯”,在華夏疆域累累硯種中問世的時間最短,但是出自皇家宮廷的顯貴和囿于深宮的秘境,讓民間百姓不得企及。加之數量甚少和封建王朝的湮滅,致使失傳200多年。直到臺灣故宮博物院公開舉辦“清宮御制‘品埒端歙松花石硯特展》’,方才使之顯露民間。由于用材講究,工藝精湛,制式明朗,松花石硯倍受硯雕工匠鐘情和收藏者追捧。1980年前后,長白山及周邊工匠就地采石,摩仿漢族傳統硯式雕琢成硯,雖然這些民間松花石硯與清宮御硯是同一石材,卻不能相提并論,制式工藝大相徑庭。

巡展《序篇》的安綠石“縮頭烏龜硯”,是彭祖述大師1968年雕刻的處女作。甚為珍奇的是,這方縮頭烏龜硯一經脫穎而出,即帶有清宮御硯的胎記基因,形態忍俊,悅目可人,與臺灣故宮博物院“品埒端歙松花石硯特展”中的多方仿生石函硯如出一轍。隨之彭祖述大師又自創了仿宮廷《龍硯》《鳳硯》《三皇硯》,坦言“吾大膽試之,遵其風格,遵其特點,聽取意見,求得幫助,以期硯界同仁攜手宮廷硯再度發展”。

之所以彭祖述大師將縮頭烏龜硯置于巡展的序硯位置,原因有三:一是莫把自己刻硯逝去的歲月遺忘。此為根基,此為延續。二是莫將當時鐫刻此硯時的真真感情、切切語言忘卻。此為星火,此為生命。三是莫要將這段借物抒情的痛心往事忘記。自嘲亦罷,悔悟亦罷,關乎人格、關乎人之大道。此三點,是彭祖述大師堅持始終的初心,是薪火傳承的使命,是德藝雙馨的品格、傳統文化遺產的創新擔當。彭祖述大師為這方縮頭烏龜硯的自題詩,言辭詼諧,圓融含蓄,極寓哲理。詩曰:

見風會轉舵,遇險縮成堆,

前憂虎來阻,后怕狼來追;

可忍千人唾,能忍萬人蜚,

伸頭迎笑面,縮頭躲是非;

枉有一身甲,少了硬骨椎,

休做調侃語,當今此為誰?

據彭祖述大師回憶,微雕《石頭記》被政府專館收藏不久,長春市的主要領導希望他推動松花石硯文化產業發展,他果斷答應可以試一試。隨即他去了山東、安徽、江西、肇慶、甘肅等全國多個硯臺產地問道,走完萬里路,回來就干。政府很支持,專建兩層展館放置他的松花石硯(即生態廣場旁的彭祖述藝術館)。

他笑談,當時嘗試做了一方螭虎平板硯,還寫了硯銘詩打算刻在硯面上,由于對板硯眾說紛紜,就擱置下來。在山東拜訪劉克唐大師時談及此事,劉克唐大師敞開胸襟,暢談硯理,讓他茅塞頓開?;氐介L春,他便將訪談寫成文字和原詩一并刻在這方板硯上:

“此硯刻成,此詩即就。多人建議不要刻在硯上以免傷人,故擲一旁。數月后去山東拜訪劉克唐大師,談及當前刻硯弊病。大師開口帶氣,一下講了十多條,倒也切中我意,并贊佩其坦直和膽氣。遂將原詩刻上,愿助大師一臂之力。祖述?!痹娫唬?/p>

刻硯成畫不見器,傳統根基全然丟。

繁縟瑣碎唯不怪,

鸚鵡學舌亦不羞。

單擺浮擱談文氣,

粗呆丑濫人見愁。

雷池不越步老路,

獨辟新徑卻不求。

硯銘,即鐫刻在硯上的文字。多為敘述硯臺的特點或贊揚的構圖和雕工之美,也有因情感而揮發的感慨。收藏者說,“硯無銘不貴”,頻傳包拯、米芾、紀小嵐等歷史名人的硯銘佚聞,遺憾的是他們都不是治硯人。自宋代置硯官以來,世間所謂“貢硯”皆為向朝廷交納的“稅硯”,無一硯工在這種“貢硯”上刊銘。今天彭祖述大師所刊之硯之銘,皆為他親手所雕所銘所刊,且甲骨、狂草、行楷、篆刻、微雕暉映,形美銘臻,當謂硯中瑰寶!

彭祖述大師的硯雕,方方有銘,小則字數十,多則字數千。其中《斷硯》之銘摩鐫秦朝宰相李斯小篆“泰山石刻”殘存的二十九字。硯長50厘米,寬35厘米,厚5厘米,硯材為白山江源灰色松花石。他詮釋:“小篆是聯結古文字和現今文字的橋梁,它第一次使漢字走向了便于識別的途經,并對后來的隸、楷、行、草諸字體的變革開創了廣闊道路,對中國的書法藝術有著極大影響?!崩钏乖镜摹短┥绞獭吩缫褮垟?,僅殘留九字珍陳于岱廟。彭祖述大師說,“予今摩刻明代拓本殘字,遵其形,摘其意,自創殘碑為硯。雖似形斷實為整石,頗具妙意?!?/p>

形似斷石,意象殘碑,真佳硯也,嘆為觀止。如此《斷硯》妙意之硯,尚有《甲骨文》《殘荷》《漢墓畫》《壹品》等硯作。

一個藝術家的水準高下,作品乃第一標準。大凡卓越成就的藝術家,不會面對自己的作品沾沾自喜,而是品頭論足。彭祖述大師就是這樣一位自覺去偽存真的藝術家。

硯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彭祖述大師所治松花石硯,遵硯理,有硯味,向著至善至臻至美疾行,演義中華文化的創新發展自強不息。

投石聞聲 與時俱進

彭祖述大師詮釋他的松花石“天籟系列”硯臺說:天籟之聲,乃自然之聲,多是來自風之威力,萬物因風而動而響。風在哪里?誰見過風?看不到它,卻能感到它。既無又有,有中又無。老子說:“天下萬物,有生于有,有生于無”。出于“聞聲于天籟”的啟迪,既成了彭祖述大師硯雕巡展的又一追尋目標——聽聽廣大硯工和專家學者的聲音,聽聽國家的聲音、社會的聲音。如同民諺所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1942年5月,毛澤東主席召開延安文藝座談會的宗旨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時隔73年后的2015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號召“創作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彭老瞄準時代的風向,沐浴文化復興的和風,傾情雕琢吉林優秀文化符號松花石硯,建設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園。

2018年8月彭祖述大師風塵仆仆到廬山,參加多硯種名家薈萃的“硯義廬山高峰論壇”。他不僅在乎聽聞來自名地名家的聲音,更在乎廬山傳遞的回響。廬山在大美華夏的三山五岳之中,既是從遠古走來的自然名山文化名山,還是近代風云變幻的政治名山。道教文化、儒學文化、佛教文化乃至隱逸文化源遠流長。當地所產金星宋硯是華夏眾多硯種中唯一皇帝命名的國硯,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第一批國家發展創新項目。他不僅為盛會激情篆刻了一方“硯義廬山”印章,而且還將“硯義廬山”的概念衍化成他“硯銘長白山”的滾滾思潮。

108方松花石硯是彭祖述大師2000年以后創新的佳作,既映照出他從事文化藝術領域50多年的洗練,又彪炳了他夕陽云錦的成就輝煌,還昭示出他硯銘長白山思潮的洶涌澎湃。這10年的硯雕過程,是他經過10年微刻《石頭記》后的再攀登??梢韵胂筮@個硯雕10年的歷程,是他進入鮐背之年的前10年,雖然胸中自有豐厚的文墨支撐,身懷高超的雕琢綜藝,但是一方方色形俱佳的硯臺石材,需要攀山越嶺的尋覓,需要嘔心瀝血的設計,需要日以繼夜的雕琢……難以想象的堅定不移!

在硯臺文明燦如星河的歷史軌跡中,器具形態的設計和裝飾,完全服務于硯臺的實用功能。早先只講究硯堂、墨池和硯臺整體線條的美感,少有紋飾。后來始興的裝飾圖案,基本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民間故事、祈福圖騰、信仰神靈、山水花鳥、人物故事。再看彭老手下的硯雕作品,卻是在忠實繼承傳統治作技藝理念指導下的時代創新。八個系列的松花石硯,既有規矩形,也有隨形。規矩硯中的“宮廷硯”“傳統硯”“微刻硯”乃至“文玩硯”,基本忠實于傳統制式。通體簡潔,觀賞悅目,彰顯雕刻硬功夫。微刻、篆刻、書法、奇石系列的隨形硯,則是隨遇而安的因材施藝,或飾以洋洋灑灑的狂草,或飾以穩健流暢的行楷,或飾以密密麻麻的微刻,層次有序,繁簡有度,章法嚴謹。無論規矩還是隨形松花石硯,都彌漫著傳統文化復興、傳統題材創新的氣息。在“創新”之詞高頻涌動的今天,彭祖述大師堪稱中國硯臺文化藝術在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傳承創新、卓有成就的引領者。讓彭祖術大師記憶深刻的是2012年他專程從北國春城到南國肇慶拜訪硯臺行業首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黎鏗,得知他將肇慶七星巖的自然文化遺產引入端硯雕琢《星湖春曉》硯,將廣州中山紀念堂和嶺南木棉融合雕琢《南粵花開》硯,成為新時期端硯創新發展里程碑的事實。

在彭祖術大師的108方松花石硯中,觀者不僅能觀賞到以中國龍文化、國學文化、老莊文化、孔子文化、長白山文化等堪稱人類文化遺產瑰寶的《龍門》《逍遙游》《離騷》《金剛經》《長白山賦》等恢宏題材的硯臺作品,還能領略到當下強化社會價值觀,寓教于樂的《待》《愧》《延續》等題材的小品硯臺作品。

《待》硯形似白頭翁,前側銘文“待”字,落款“山谷”。硯堂右側鐫刻自題小詩一首:

哺育望子長,母愛情無疆。

古今傷心事,莫過子忘娘。

《愧》硯全然神工天成,形似一只逝去大鳥的身上,臥著一只哭叫死去親娘的小鳥。取其形,寓其意,命名曰“愧”,遂賦律詩一首:

山雀失親亦哭娘,

悲痛欲絕斷肝腸。

今日喪母動天地,

何如生前多報償。

《延續》硯的硯石上,天成一母三子四只鳥。母鳥口叼小蟲,兩子鳥已咬住母鳥口中小蟲不放,另一子鳥身小難以相爭。而母鳥緊緊咬住小蟲不松口,好似等待難以相爭的子鳥分食,大愛昭然。世上萬物就是這樣,在無私無取的大愛下延續,代代相傳。

隨著國家新時期社會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彭祖述大師圍繞“科學正能量”雕琢了“人壽年豐”“民康物阜”“啟子盛德”“砥節奉公”“與民同樂”等寶盒式正方系列松花石硯。其中他的師徒傳承松花石“大地回春”紀念硯,與黎鏗、劉克唐、李茂棣、閆森林、曹加勇、惠東存、方見塵八位當代硯壇巨擘的師徒傳承硯一起,構成了薪火傳承體系的國之大觀,目前正在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進行為期一年的展覽。

方方硯臺雖小,但是人文倫理教化的沖擊力巨大,強烈煽動觀瞻者的肺腑??傊?,這些展現在世人眼前,令觀者感動的松花石硯,是彭祖述大師堅持聽聞遠古聲音、時代涌動聲音、國家政令聲音和民眾呼喊聲音的傾情釋放。這些出神入化、神形兼備的松花石硯,無一不是他對家鄉、對社會、對人民、對國家的感恩回饋!

正能量篆刻系列硯

師徒傳承硯

投石鋪路 承前啟后

回首滄桑若許年,

春風秋雨冬雪寒。

曾求入世運不遂,

老來石上悟真禪。

鐵筆紅樓鐫新夢,

須彌芥子撒人寰。

癡心又喜松花硯,

未負夕陽云錦天。

這首自題敘事詩,是彭祖述大師鐫刊在《夕陽·云錦》硯上的出心銘文。從“鐵筆紅樓鐫新夢”到“癡心又喜松花硯”的石來運轉,再到融入松花石硯之中的石遂人愿,凝成他愛石如癡、不離不棄的熾熱情結。因此,他將巡展作為松花石硯繼往開來的“鋪路”舉措。

何為道路?從詞意上講,是通行人車的途徑。喻示目標、要津。

鋪路是基礎工程。彭祖述大師立志為松花石硯繼往開來的鋪路,是個形象化的比喻。要引領這件不忘過去、利好當代、造福未來藝術道路的鋪設,必須具備技高一籌的本領,擁有勇于擔當的責任。

俗話說,“藝高人膽大”。膽大來自藝高,否則沒有自信,也不足以服眾。為鋪松花石硯創新發展之路,身懷“微刻紅樓”絕技的祖述大師甘做硯田之牛,歷經十年刀筆耕耘,將一方方精雕細琢、出神入化、天工竟成的松花石硯呈現世間,社會嘩然。震撼之聲、贊譽之詞彌漫春城。無論是在政府層面,還是在雕硯工匠之間,毫無疑問形成共識——長白山的松花石能雕琢出令人折服的松花石硯。這也從而映射出松花石硯繼往開來的金光大道,為政府振興松花石硯提供了決策的依據,讓硯雕工匠看到了潛心雕琢松花硯的希望。

2018年8月彭祖述大師在參加“硯義廬山高峰論壇”之時,收到到了讓他激動不已的收獲,即將松花石硯的創新洞開了一條“古代名詩、古代書法家與現代名硯”互動的通道。當他在綠蔭深處的白鹿洞書院,看到明末清初大書法家王鐸書法唐代詩仙李白《望廬山瀑布》詩的碑刻瞬間,眼前頓時粉亮,身心不禁震顫,久久詳察,依依離去。隨之得到書院碑刻拓片,他回到長春制作了一方從來沒有如此動情的“飛流”松花石硯,并撰硯銘以彰心得:

戊戌歲夏日出席“硯義廬山”會后,因慕其廬山圣域賢地白鹿洞書院,翌日晨驅車前往,沿路麗景石韻一覽盡收。抵白鹿洞書院,依序觀覽。于碑廊古賢人詩詞刻壁處,見清代王鐸書《李白望廬山瀑布》,駐步難移。嘆其書之流暢,部局奇異,如瀑飛泉一泄千里。氣勢險峻,筆筆驚人。更奇者,書取“飛流”二字白書,貫中既暢,李白詩意又顯,書像匠心。予不禁拍手叫絕,逗留良久,見日高懸方舍而去。歸途懇請白鹿洞書院任奇志先生求一拓片,改日收到即刻成此硯。八十六叟登廬山一得。山谷祖述。

石譜標本古今僅有

自古多“石癡”,而把松花石歸類建檔、輯成石譜的,彭祖述大師乃古今第一人。他在收集松花石料、制作松花石硯的過程中發現,松花石礦床成龍形,安圖一帶為龍頭,白山江源與通化大安、柳河為龍身,遼寧本溪為龍尾,石材質量以吉林省內最優質。由于松花石產地廣闊、儲量豐富、品種多樣、色彩斑斕,被清朝康熙皇帝欽定為制硯寶石。300多年來雖然有人開采,但是無人研究,更無樣板石參照。雖然對松花石資源和治硯品質胸有成竹,但是為了讓社會認知,讓雕硯工匠心悅誠服,毅然決定實施一項振興松花石硯的“信心工程”,即圍繞松花石天賦色彩的斑駁陸離,搜集、整理、制作《松花硯石譜》。硯石散布吉林、遼寧兩省的通化、白山、延吉和本溪多地,數十礦坑的硯石色彩都有差異。要完成這項浩大的基礎工程,無論是時間、財力,還是人力、精力,都是極大挑戰。

彭祖述大師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他沒有孤軍奮戰,而是借助這項基礎工程建設的契機,將松花石硯創新發展環境,建造成和衷共濟、幫學共融、相協俱進的藝術家園。誠邀對松花石有研究的劉祖林、張滌新、房功理、徐碩等硯雕家和他的學生張世林、鄭喜硯、彭沛、李兆生、李俊鵬等一起搜集,共同鑒別。隨之對選定的原石按照同一規格精心切割、打磨、上光、裝飾。功夫不負有心人的執著,由綠色、紫色、橙色、黃色、黑色、白色六個色系、240方標本構成的《松花硯石譜》,在2016年11月吉林省傳統工藝與現代文化創意設計大賽亮出面容,當即贏得了專家和制硯工匠們的認可。

自清康熙皇帝選用松花石制硯的近300年間,只是做硯、賞硯,卻沒有人系統收集、整理硯石標本?,F今彭祖述大師做了,成為創舉。這不僅讓松花石雕刻者有了實物參照的標本,更讓更多人認清了松花石硯的多彩真面目。在當今端硯、歙硯、洮硯等歷史名硯資源枯竭之時,特別是各地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的國策履行,尤顯松花石資源的優勢、采石環境的優越,大有“重見卞和”之幸運。彭祖述大師經過這項功德無量“鋪路”基礎工程的歷練,既明晰了豐裕的松花石資源分布,又贏得了更多雕刻人才的青睞,還探索了松花石硯承前啟后的創新途徑。這必將對吉林、遼寧兩省松花石的有度開采和科學利用,有著基礎性、導向性的深遠意義。

雖然絮叨千言,但是言猶未盡,蓋因彭祖述大師硯雕技藝老道精湛、文化承載寬泛精深的感動使然。筆者苦于詞窮,權且以彭祖述大師的治硯感言作結——

“傳統硯是刻硯之本?!幰灾掠脼楸尽膶傩允浅幍纳€。所雕刻的松花石108硯,以忠實遵循其實用屬性體現硯味;在保持‘硯以致用為本’的基礎上,極盡美化,強化觀賞性;在硯臺承載上,以多元文化與趣味感染強化內涵?!?/p>

“漢瓦當硯是他追求的代表性風格,其靈魂是‘歸樸’?!?/p>

“世上萬物,生于樸又歸于樸,歸樸是藝術的升華,歸樸是藝術的最高境界?!?/p>

恭錄彭祖述大師《夕陽云錦》硯銘

回首滄桑若許年,

春風秋雨冬雪寒。

曾求人世命不遂,

老來石上得真禪。

鐵筆紅樓鐫新夢,

須彌芥子撒人寰。

癡心又喜松花硯,

不負夕陽云錦天。

八十壽辰作 八十五壽日作改丁酉年春 八十五叟 祖述

猜你喜歡
石硯彭祖松花
彭祖的故事
一城青山半城湖 一方水土一方人
傳承彭祖養生之道 造?,F代人——另有首創速勃絕招
松花雞下松花蛋
松花菜品種比較試驗
松花菜花藥培養再生植株
思州石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