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集中連片特困區穩定可持續脫貧機制與政策供給
——以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為例

2022-12-14 06:11李承宇王春城
石家莊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連片燕山太行山

李承宇,王春城

(1.河北師范大學 法政與公共管理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4;2.燕山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4)

2020 年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實現穩定可持續脫貧是2020 年后扶貧開發的重要內容和根本要求。我國原14 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以下簡稱“原集中連片特困區”)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同時也是2020 年后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的關鍵地區。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以下簡稱“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環抱首都北京,其穩定可持續脫貧程度對全面拓展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具有重要影響。因此,要聚焦影響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穩定脫貧的潛在風險,構建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前瞻性的穩定可持續脫貧機制,進一步促進原集中連片特困區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一、問題提出: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可持續脫貧的潛在風險

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是全國原14 個集中連片特困區之一,位于燕山和太行山丘陵、山地深處,跨越冀晉蒙三省,共包含33 個貧困縣,其中河北省涉及22 個貧困縣,分布于張家口、承德、保定三市(見表1)。按照2 300 元的扶貧標準,2011 年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有223 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高達24.3%[1];經過一系列扶貧開發工作的落實,截至2020 年3 月,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中河北省涉及的22 個貧困縣已經全部實現脫貧摘帽。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的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但在脫貧初階段還存在影響穩定脫貧的潛在風險。

穩定可持續脫貧是指貧困人口能夠徹底擺脫貧困狀態,并且這種脫貧狀態具有穩定延續性,最終實現質變的飛躍,即貧困人口從貧困階層轉變為非貧困階層,進而向更高層次的富裕階層轉變[2],這是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本質要求。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穩定可持續脫貧,不僅要保障貧困人口能夠達到現階段脫貧標準,還要實現脫貧群體具備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有不斷提高的自我發展能力,有強有力抵御各類返貧風險沖擊的能力以及不斷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和信心。

通過對《河北省貧困退出機制實施細則(試行)》中有關貧困縣(區)退出標準的歸納以及實現穩定可持續脫貧相關要求的概括,并結合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的地理位置、生態環境、區域使命、自身發展等多方面影響因素,筆者認為,經濟收入、“三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脫貧內生動力、返貧風險抵御能力四個方面是影響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穩定可持續脫貧的關鍵因素。將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主要經歷的三個脫貧階段即貧困階段、脫貧初階段和穩定可持續脫貧階段,與影響穩定可持續脫貧的關鍵因素相結合,有利于更加清晰、深入地研究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可持續脫貧面臨的潛在風險(見表2)。

表2 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主要脫貧階段及指標

(一)經濟收入持續性有待保障

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地處燕山和太行山腹地,片區內多深山、丘陵,地形不利于儲水,再加上降雨量較少,導致片區內水資源較為匱乏,農業發展受到影響。同時,該地區生態環境相對脆弱,特別是張承壩上地區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問題嚴重,并常年遭受旱災、冰雹災等自然災害的影響。片區內的脫貧群體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種植業,而自然條件因素對農業收入有重要影響,因此經濟收入的持續性有待進一步保障。

同時,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是京津地區重要的水源保護地,該片區承擔了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濕地保護與恢復等重點生態建設任務,這在一定程度上對該片區經濟的發展產生影響。由此,該片區扶貧開發模式的選擇較為單一,導致產業結構差異性較小,出現產品同質化現象,產品市場競爭力不足。因此,在脫貧初階段需重視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經濟收入持續性方面的潛在風險。

(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之前處于貧困階段的時間較長,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較全國平均水平有較大的差距。實施一系列扶貧開發措施后,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內有關生產生活的基礎設施得到補充,基本公共服務得到保障。但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中還存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效率不高、公共服務供給模式較單一等薄弱環節,特別是面臨公共服務發展不均衡問題,基本公共服務在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工作技能培訓等方面與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還有差距??傊?,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還有待提高,需要進一步采取相應舉措加以完善。

(三)貧困文化影響再生能力

實現穩定可持續脫貧,需要以優秀文化作為支撐,而貧困文化是影響可持續脫貧的潛在風險。原集中連片特困區中的貧困人口普遍具有兩個特點:一是自身缺乏改變貧困現狀的能力,欠缺脫貧所需的文化基礎和智力支持;二是缺乏脫貧致富的堅定信念和精神動力。[3]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一直是脫貧攻堅的重點區域,之前貧困程度之深、貧困時間之久與其貧困文化緊密相關。一方面是片區內教育設施和水平普遍落后,公共文化供給與服務相對缺乏,導致廣大居民文化程度較低,缺少支撐自身生存和生產的知識基礎以及專業技能,因此陷入貧困狀態。然而這種貧困存在代際延續的風險,使貧困家庭很難輕易脫離。另一方面,片區內貧困人口對貧困的生活已經麻木,缺少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和堅定信心。在脫貧攻堅政策幫扶過程中,出現“等、靠、要”現象,依靠“輸血”而生活,自身內生動力相對不足,脫貧后容易誘發返貧問題。

(四)返貧風險抵御力有待提高

原集中連片特困區的貧困群體主要受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大病醫療、產業經營、就業中斷等致貧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在脫貧初階段還面臨多樣復雜的返貧風險。至2020 年3 月,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涉及的22 個貧困縣如期實現了脫貧摘帽,對河北省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具有歷史性意義。與此同時,面對如此大規模的脫貧群體,防范脫貧群體返貧的任務量和任務難度也隨之加大。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的貧困人口在實現脫貧的最初階段,自身抵御眾多返貧風險的能力尚且不強,防范返貧風險的意識相對薄弱,同時,有關返貧預警的相關機制建設還需進一步完善。因此,在脫貧初階段向穩定可持續脫貧階段過渡時期,有關脫貧群體的返貧風險抵御能力還有待提高。

二、理論框架:基于貧困脆弱性理論的穩定可持續脫貧機制

構建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穩定可持續脫貧機制可以以貧困脆弱性理論為基礎。筆者通過探析貧困脆弱性理論的演變及內涵,為原集中連片特困區實現穩定可持續脫貧提供理論基礎和思路。

(一)貧困脆弱性理論的演變及內涵

世界銀行在《2000-2001 年的世界發展報告》中提出貧困脆弱性的概念,即某些風險對個人和家庭的沖擊,導致家庭的生活水平出現低于社會規定最低生活標準的可能性。[4]9各國學者將世界銀行提出的貧困脆弱性概念延伸到貧困治理領域,強調風險沖擊對脫貧群體產生的影響,這為研究穩定可持續脫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國外學者德爾康(Dercon)依據貧困脆弱性理論,認為脫貧農戶生產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遭遇資產風險、收入風險和福利風險等返貧風險,并把返貧風險納入風險和脆弱性的分析框架進行分析測算。[5]我國學者立足于脫貧攻堅的實際情況,在國外研究的基礎上對貧困脆弱性理論進行了拓展。楊龍、李萌等人結合我國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情況,提出農戶多維貧困脆弱性概念,強調需要預防脫貧農戶在未來出現返貧的可能性。[6]由此可見,剖析貧困脆弱性理論是研究原集中連片特困區有效應對潛在的返貧風險、實現穩定可持續脫貧的必要路徑。

總的來說,原集中連片特困區貧困脆弱性的發生是因為新增貧困群體和返貧群體暴露在比較高的致貧風險和返貧風險下,各風險之間相互作用并不斷深化。同時,新增貧困群體和返貧群體自身應對諸多風險的能力相對有限,這就共同導致貧困脆弱性的上升,進而影響穩定可持續脫貧。

(二)基于貧困脆弱性理論的穩定可持續脫貧機制的內容闡釋

2021 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一直是脫貧攻堅重點關注的區域,為了保障片區脫貧的質量,河北省明確提出在2020 年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同時,還要重視全面統籌脫貧和防貧工作,確保建立形成穩定脫貧和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梢?,構建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穩定可持續脫貧機制勢在必行,這是保障脫貧攻堅質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實現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穩定可持續脫貧,不僅要穩定實現貧困人口如期脫離貧困狀態,還要保障脫貧群體不再返貧。這就需要瞄準影響穩定可持續脫貧的關鍵因素,降低乃至消除貧困脆弱性。目前,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正處于脫貧初階段向穩定可持續脫貧階段過渡時期,在經濟收入持續性、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脫貧內生動力和返貧風險抵御能力等方面與實現穩定可持續脫貧相比,還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處。因此,針對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脫貧初階段面臨的潛在的返貧風險,應依據貧困脆弱性理論構建穩定可持續脫貧機制,進而加快實現向穩定可持續脫貧階段的過渡。

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穩定可持續脫貧是對貧困脆弱性理論在脫貧攻堅方面的引申和拓展,它針對影響穩定可持續脫貧的關鍵因素,打破各影響因素對脫貧群體造成的惡性循環,提高其應對潛在返貧風險的能力。因此,基于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在脫貧初階段面臨的主要潛在風險,依托貧困脆弱性理論構建穩定可持續脫貧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參見圖1)。

圖1 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穩定可持續脫貧機制內容闡釋

1.產業幫扶:穩定提高經濟收入

由于貧困人口自身缺乏脫貧的能力和技能,所以需要外界的幫扶來提高經濟收入以脫離貧困狀態。產業扶貧是外界幫扶的主要舉措,培育和推動產業扶貧一直是貧困人口解決收入來源問題、改善收入結構、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有利于貧困人口脫貧以及脫貧后經濟收入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選擇方式。[7]因此,以產業扶貧為主的外界幫扶舉措是構建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穩定可持續脫貧機制的首要內容。

2.供給優化: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與我國現行的扶貧標準和脫貧目標具有內在一致性。[8]基本公共服務不僅包括以“兩不愁、三保障”為綜合標準的脫貧目標,還涵蓋了社會保險、社會服務、文化體育、就業等方面,因此,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是促進原集中連片特困區穩定脫貧的基本途徑?;竟卜諏θ说娜姘l展具有基礎性和深遠性的影響,其質量與水平事關脫貧群體的基本生存權和發展權。即使目前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主要基本公共服務得到覆蓋,但較全國平均水平還有一定差距。因此,優化公共服務供給、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是構建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穩定可持續脫貧機制的基本內容。

3.內部激發:提升自身發展動力

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之前的貧困程度較分散貧困地區深,貧困時間久。脫貧群體在貧困生活中的心理因素或社會文化,經過長期沉淀逐漸形成落后的貧困心態、思維定勢和價值取向,體現出對貧困生活的宿命感、無助感和自卑感,缺乏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和精神追求,由最初的顯性輕度貧困文化向隱形深度貧困文化轉變[9],更嚴重的是這種貧困文化存在代際延續的風險,對穩定可持續脫貧造成負面影響。由此可見,激發貧困人口和脫貧群體的內生動力,擺脫貧困文化的困擾,是構建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穩定可持續脫貧機制的根本內容。

4.后續保障:有效應對返貧風險

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在完成脫貧任務的同時,更要重視脫貧群體的返貧問題,不斷優化脫貧群體的后續保障工作,以提高脫貧群體應對返貧風險的能力,這是實現穩定可持續脫貧的內在要求。

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的貧困人口在脫貧之后,其生活質量相比于全國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面對外界社會、自然、脫貧群體自身等多方面的返貧風險,如果自身能力不強,則有可能無法抵御,進而陷入貧困循環。因此,針對脫貧群體加強綜合性后續保障、提高脫貧群體應對返貧風險的能力是構建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穩定可持續脫貧機制的重要內容。

三、政策供給:完善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可持續脫貧機制的建議

完善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可持續脫貧機制,要立足于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可持續脫貧面臨的潛在風險,并基于貧困脆弱性理論構建穩定可持續脫貧機制的內容框架,主要從提高經濟收入穩定性的產業幫扶、提升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水平、消除貧困文化的內生動力激發、應對返貧風險的后續保障四個方面提出政策建議。

(一)建立提高經濟收入穩定性的產業幫扶機制

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產業幫扶機制要根據片區的政治定位和生態環境保護功能來確定產業的發展方向,因地制宜地開發多樣化產業模式,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明確產業幫扶的主體權責關系,以實現產業幫扶提高脫貧群體經濟收入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1.強化產業幫扶的精準度和多樣化

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由于其重要的地理區位和生態環境保護任務,在脫貧攻堅中必須兼顧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這兩方面。在脫貧初階段向穩定可持續脫貧階段過渡期間,既要突破傳統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產業發展模式,又不能觸碰生態環境保護的紅線。因此,需精準、科學定位產業幫扶的發展思路和發展路徑,推進綠色生態產業發展[10],以提高產業幫扶的可持續性,進而保障脫貧群體經濟收入的穩定性。

同時,為了避免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家庭經濟結構及收入來源單一,要進一步促進形成多樣化的綠色生態產業幫扶體系。例如:充分發揮山區地域和高原壩上地區的種植和養殖特色,發展特色農牧產品生產和加工業;整合旅游資源,打造生態旅游品牌,發展生態旅游業和服務業;利用片區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發展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產業等。

2.提高產業幫扶的市場適應性和競爭力

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要實現產業幫扶可持續發展,必須適應市場發展規律、挖掘市場資源、探索發展機會、創新發展途徑。要充分做好前期準備工作,以增強產業幫扶的市場適應性,遵循市場發展規律選擇建立扶貧開發的幫扶產業。同時,要繼續發揮2020 年后產業幫扶的可持續作用,進而提高產業幫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加大互聯網、科技扶貧的投入,探索多樣的產業幫扶“互聯網+N”模式,避免產業幫扶的同質化,提高產業收益,強化扶貧產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3.明確產業幫扶的主體權責關系

建立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產業幫扶機制,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力量、脫貧群體等多主體參與,只有各參與主體權責規定明晰,才能在產業幫扶中高效合作,進而保障扶貧產業持續有效發揮作用,促進片區脫貧群體穩定增收。首先,明確政府的主導和協調作用。政府對扶貧產業的運行進行規劃和監管,帶動多方主體參與到產業幫扶中,擴大扶貧產業的幫扶范圍。其次,明確企業的重要參與地位。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劃定企業對扶貧產業的管理權限,加大企業對產業幫扶的投入力度,帶動片區脫貧群體的收入和就業。再次,明確脫貧群體的主體地位。片區脫貧群體是扶貧產業幫扶中的受益者,同時也是主要參與者。要明確脫貧群體的主體參與地位,使其通過產業幫扶實現自身“造血”,實現穩定可持續脫貧。最后,明確社會力量的補充作用。積極發揮社會力量的補充作用,通過慈善捐贈、志愿服務等方式提高產業幫扶水平,促進產業幫扶發揮最大功效。

(二)建立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供給機制

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水平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關,是公共資源再分配的體現,也是維護社會穩定發展的保障。優化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公共服務供給機制,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需要多元主體參與,并因地制宜進行合理規劃,整合資源使之得以充分利用,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

1.暢通多元公共服務供給渠道

隨著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參加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主體逐漸廣泛,因此,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要暢通與廣泛參與主體相適應的多元公共服務供給渠道。完善多元公共服務供給渠道,要尊重市場主體和社會主體的作用,充分發揮其在公共服務供給方面的優勢。[11]一方面,要拓寬市場主體參與公共服務供給的途徑。調動企業在助力脫貧攻堅方面的積極性,加大與企業在土地、資金、技術、人力等方面的合作,加大企業在為脫貧群體提供就業、保險等方面公共服務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完善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服務供給的方式。鼓勵社會組織在一定程度上參與政府的扶貧項目,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等方式承擔政府部分公共服務功能,進而彌補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中的不足。

2.因地制宜整合公共服務供給資源

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需整合公共服務資源,使資源供給與實際需求相匹配、資源供給成本與產生的社會效益相一致。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經過多年的扶貧開發,社會結構已發生了相應改變。因此,供給基本公共服務資源需考慮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對基本公共服務的實際需求。根據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的地理位置、人口結構、生態環境、區域發展規劃等整合公共服務資源,并進行合理規劃,保障資源的供給具有針對性、有效性,能夠切實滿足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同時保障資源投入與預期產生的社會效益相一致,進而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

3.完善公共服務供給評估體系

完善公共服務供給評估體系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途徑,只有建立科學全面的公共服務評估體系,才能準確認識目前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中存在的不足,進而有針對性地完善,以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完善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公共服務供給評估體系,要緊密結合現階段建設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目標和任務,從資源投入、執行情況、產生效果、成效反饋等方面進行評估。同時,還要結合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實現可持續脫貧的相關要求,將公共服務供給評估體系與貧困退出機制、扶貧績效考核等進行有機結合[8],以不斷完善公共服務供給評估體系,促進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穩定可持續脫貧。

(三)建立消除貧困文化的內生動力激發機制

“志智雙扶”是消除貧困文化以激發幫扶對象內生動力的根本途徑,是實現穩定可持續脫貧的內在保障。既要培育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群眾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念,調動其脫貧致富的主觀能動性;又要提高其文化素質和知識水平,提高自身發展能力。[12]

1.宣傳和培育正確的價值觀念

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的脫貧人口之前長期處于貧困狀態,思想觀念陳舊,受聽天由命、安于現狀等消極觀念影響,有些人形成了好逸惡勞、懶散怠惰等不良生活習慣,在扶貧開發中“等、靠、要”思想嚴重,以致影響可持續脫貧。因此,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秀文化,培育正確的價值觀念,幫助原集中連片特困區脫貧群體從思想深處擺脫糟粕文化,進而樹立自強、誠信、務實、好學等正確價值觀。通過安排工作人員挨家挨戶給脫貧群體做思想工作,宣傳、解讀相關政策,以及集中組織收看時政新聞、先進優秀人物事跡展播、脫貧致富優秀案例等方式,不斷使脫貧群體樹立新思想、新觀念,使正確的價值觀念逐漸根植于心中,激發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為實現可持續脫貧發揮助力作用。

2.加大教育資源的投入

加大扶貧教育資源投入力度是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消除貧困文化的重要途徑。通過教育幫扶提高脫貧群體的文化素質,增強其工作技能,能夠有效阻斷貧困文化代際延續的風險。加大對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教育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投入和政策傾斜力度,改善片區內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注重對片區學生的素質教育,使其全面發展,進而提高片區的整體教育質量。提高教育資助投入力度以保障片區內全部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并繼續為其提供學習深造的條件,解除后顧之憂,使其安心學習。開辟多種就業渠道,鼓勵片區學生優先回鄉就業、創業,用所學專業技能促進家鄉發展。

3.完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完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是消除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貧困文化、激發片區人口內生動力的關鍵舉措。在縣、村等地興建公共圖書室、健身活動廣場、特色民俗文化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營造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氛圍,引導片區群眾選擇閑暇時的生活、娛樂方式,豐富其文化生活。同時,要讓脫貧群體真正使用到公共文化基礎設施,讓興建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真正發揮功效,把優秀文化送到群眾身邊,并幫助脫貧群體改變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最終促進文化資源向文化生產力的轉化,進而激發內生動力,突破貧困文化的束縛,實現穩定可持續脫貧。

(四)建立應對返貧風險的后續保障機制

當前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正處于脫貧初階段向穩定可持續脫貧過渡時期,一方面要繼續落實好與脫貧相關的舉措,另一方面,重視針對脫貧群體的配套政策銜接和后續保障工作。監測脫貧群體面臨的返貧風險,加強對防控返貧風險的社會保障和政策銜接,從而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實現穩定可持續脫貧。

1.建立返貧預警機制

保障脫貧群體不再返回貧困狀態是衡量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穩定可持續脫貧的重要標準。由于脫貧群體在脫貧初期抵御返貧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弱,因此,要提前識別返貧風險并預警,以實現可持續脫貧。首先,建立建檔立卡信息監測系統,精確監測建檔立卡脫貧戶的信息,預知返貧風險。其次,逐級評估返貧風險,形成村、縣(鄉)、市、省逐級返貧風險評估機制,定期評估脫貧戶的真實生活狀況,切實反映脫貧戶面臨的返貧風險。最后,建立返貧預警大數據平臺,實現層級聯動、行動迅速的大數據預警處理,能夠在返貧風險出現的第一時間內協調資源,采取處理措施,最大程度降低脫貧戶受到的返貧風險沖擊。

2.完善風險防控社會保障體系

建立健全防控返貧風險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實現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穩定可持續脫貧的必要舉措。防控返貧風險的社會保障體系能夠有效預防返貧,對瀕臨返貧邊緣的脫貧群體實現及時救助,促使其穩定可持續脫貧。其一,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將脫貧邊緣戶作為重點關注對象,加強低保、福利保障、臨時救助等社會保障性幫扶舉措,使其處于穩定脫貧狀態。其二,完善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建立解決因學返貧、因病返貧、因老返貧等長效脫貧機制和養老兜底保障機制,從源頭遏制因學、因病、因老齡化問題而出現的返貧風險。其三,創新扶貧保險保障舉措。政府牽頭與保險公司合作,因地制宜制定針對脫貧群體的扶貧保險,加大對脫貧群體穩定可持續脫貧的保障力度。

3.提高政策銜接的連續性

實現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穩定可持續脫貧必須著眼于2020 年以后鞏固拓展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的關鍵事項,前瞻性地做好扶貧政策的銜接,在貧困人口脫貧之后的過渡期,保持主要扶貧政策的連貫性和脫貧的穩定性。要持續重點關注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已經脫貧的群體,落實摘帽不摘政策的要求。同時,對處于脫貧過渡期的脫貧群體要延續扶貧政策,使其繼續享受政策幫扶,進而增強其抵御返貧風險的能力,從源頭上將返貧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確保實現穩定可持續脫貧。

四、結語

穩定可持續脫貧是脫貧攻堅的邏輯延續與核心要求,是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立足于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可持續脫貧面臨的潛在風險,并基于貧困脆弱性理論構建河北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穩定可持續脫貧機制,從產業幫扶、供給優化、內部激發、后續保障四個方面發力,進而建立提高經濟收入穩定性的產業幫扶機制、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供給機制、消除貧困文化的內生動力激發機制以及應對返貧風險的后續保障機制。這符合原集中連片特困區實現可持續脫貧的現實需求,對其破解可持續脫貧的潛在風險具有重大意義。

猜你喜歡
連片燕山太行山
《太行山寫生》
燕山水庫
大別山連片特困地區反貧困綜合績效模糊評價
大別山連片特困地區反貧困綜合績效模糊評價
太行山(外二首)
《連片特困區藍皮書:中國連片特困區發展報告(2016—2017)》
燕山水庫
湖北省鄉鎮連片開發工程調查
家在燕山
金融支持:連片特困地區發展不可或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