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政元素融入檢測技術課程的教學實踐

2022-12-19 10:13喬維德蔣琦娟
南京開放大學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專業課程思政傳感器

喬維德,蔣琦娟

(1.無錫開放大學,江蘇 無錫 214011;2.江蘇開放大學,江蘇 南京 210036)

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圍繞“立德樹人”作出重要論述,強調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了課程思政建設的總體目標和重點內容,并對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進行整體設計。專業課程思政強調專業課程同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充分挖掘專業課程的協同育人功能,在課程培養目標、課程教學內容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讓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知識點無縫對接,提高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和課程思政的育人功效[1]。

檢測技術是高職院校機電、應用電子、電氣自動化等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課程。課程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較強,要求學生掌握應用各種傳感器的測試理論及技術,并解決實際工程問題。以往課程教學只片面注重對專業知識技能的傳授,很少涉及課程思政、文化育人等方面的教學內容。在檢測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深入挖掘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引用契合知識點的思政元素案例和課程思政資源,豐富符合思政教育和專業課特點的授課形式,將課程思政巧妙、有機地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和過程,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充實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課程思政元素的設計

《綱要》中提出的課程思政內容主要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憲法法治、職業道德、職業規范和職業精神等。在分析檢測技術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特點基礎上,課程思政元素內容的設計遵循“觀察——挖掘——冶煉——打磨”的原則。一是通過觀察,搜索與本課程緊密相關的思政教育資源;二是通過挖掘,開發生動有效的育人元素;三是經過冶煉,與本課程專業基本原理、前沿科學知識有機融合;四是打磨,通過推敲演練,實現專業教學與課程思政的無縫對接。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展檢測技術課程的德融教學設計,以便教師正向引導學生的價值觀,嚴格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堅持教書和育人緊密結合、和諧統一。

(一)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課程思政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立德樹人的總體要求,是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專業課教育中要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斷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將專業教學與思政育人相融合,讓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激發愛黨愛國熱情,厚植愛黨愛國情懷,對學生產生持久的價值觀塑造作用。

在講授傳感器技術基礎的教學內容時,采擷傳感器技術在現代軍事上的應用案例進行分析講解。教師通過播放展示國慶70周年閱兵儀式上首次公開亮相的國產新型武器裝備,如東風-41戰略彈道導彈、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攻擊-11無人機、水下無人潛航器等,為學生講授各類傳感器在軍事武器裝備中所起的作用,讓學生深刻領會傳感器在現代軍事國防裝備中的重要地位。

在霍爾傳感器教學中,引用“全球規模最大的自動化碼頭——上海洋山深水港碼頭四期開港”案例。碼頭采用特制的霍爾位置傳感器和陀螺儀技術控制的引導車制導方式。通過與檢測技術課程知識點相關的思政元素案例的展示與分析,充分發揮案例的思政育人功效,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進程,了解我國自主研發制造水平極大提升并領先世界,讓學生感悟中國制造、中國創造、中國力量、中國速度、中國精神,引導學生厚植家國情懷,增進愛國情感,把愛國情轉化為強國志、報國行并自覺融入新時代追夢征程。

(二)工匠精神培養融入課程思政

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和歷史使命。高職院校在培育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的同時,必須注重學生工匠精神培育,將新時代工匠精神內涵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各環節,以課程思政引領學生牢固樹立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培養精益求精的品質,形成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以及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2]。

在檢測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注意尋找學科專業知識技能與工匠精神的契合點,將知識技能教育同工匠精神價值觀教育結合起來。在電阻應變片傳感器的教學中,列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簡易電子秤,幫助學生加深對電阻應變片的結構特性的理解。在制作電子秤過程中,電阻應變片的粘貼過程比較復雜。首先要選擇電阻應變片粘接膠,然后需要對試件的表面加以處理清洗,接著需要完成貼片、固化和質量檢測環節,最后還要對電阻應變片進行必要的防護。每一個環節和步驟都必須按照規定的工藝標準和要求操作。這就需要學生既掌握相關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又熟悉每一個環節和步驟的操作要領。因此,學生只有對所學專業心存敬畏并充滿激情,才能對電子秤制作認真專注、精益求精、臻于至善,在潛移默化中實踐工匠精神。在講授電容式傳感器工作原理和結構部分的教學過程中,結合用于制作電容式傳感器的半導體材料,給學生介紹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半導體技術奠基人、世界著名物理學家黃昆的感人事跡,讓學生感受老一輩科學家對科技工作的熱愛以及一絲不茍、勇于創新、追求卓越的職業品質和敬業精神。

(三)法紀安全教育融入課程思政

高職院校不僅要重視道德品質對學生的教化作用,而且要強調法紀法規對學生的約束作用。在檢測技術課程教學設計中,巧妙應用傳感器的專業內容講授幫助學生學習理解相關法律法規,增強遵紀守法意識。在氣敏傳感器的教學過程中,講解通過酒精檢測儀檢測駕駛員是否酒駕,并通過播放視頻講解酒精對人體大腦的麻醉程度,告誡學生不能酒駕,更不能醉駕,引導學生自覺遵守交通法規。

在檢測技術課程教學中,將對學生的安全教育作為重要內容納入課程思政教育。在講解應變式傳感器應用的知識點時,列舉貨車超重導致無錫高架橋側翻的案例,并對案例進行分析,從而教育學生在今后工作生活中,要誠實守信,遵守各項規矩,增強安全意識,牢記安全責任。

(四)環保節能教育融入課程思政

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加強生態環保意識及行為培養,已成為高職院校的教育任務之一。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專業課程思政方式,有意識地對學生開展環保意識和環保理念的宣傳,科學培養學生的生產方式、生存意識和環保習慣,使學生自覺形成環境保護行為。在講授光電式傳感器中的光電元件原理、特性以及光電式傳感器應用時,列舉北京“綠色奧運”、工業排放是大氣污染第一大排放源等思政元素案例。2008年北京奧運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殘奧會場館(地)的設計處處滲透著“綠色、科技、人文”的理念。利用無極燈、微波燈等無汞清潔光源以及采用導光系統、太陽能蓄光電池等天然光,不僅代表當今國際環保事業發展方向,也反映出我國技術進步、資源節約、適度消費的環境友好發展模式。針對當前大氣污染中工業煙塵排放治理的現狀,啟發學生通過光電式煙塵濁度檢測儀對企業排放的煙塵源進行連續檢測、自動顯示和超標報警,強化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五)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教育融入課程思政

孝道是中華傳統道德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高職院校要將孝道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學、學生活動等各個環節中,傳遞學生“感恩文化”,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在傳感器技術基礎的教學內容中,將“百善孝為先”融入其中,展示無錫市百禾怡養老院利用各種傳感器設計的智能設備,如老人佩戴的智能胸卡、智能床墊等,可以監測老人日常行動和身體健康,護理老人生活,讓老年人生活過得舒適便捷,以此幫助學生形成愛護老人的良好道德風尚。

團結友愛互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紅外傳感器的教學過程中,向學生講解“眾志成城,防控疫情”的“戰疫”故事。在防控疫情阻擊戰中,普遍利用紅外測溫儀檢測人體溫度,避免了交叉感染,起到了對人群進行初步排查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學生親身感受到在黨中央堅強統一領導下,舉國上下同心同德抗擊疫情,取得了令世人敬佩的驚人成就,充分體現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見證了團結友愛互助的中國力量。

(六)創新創業能力教育融入課程思政

檢測技術的核心在于傳感器技術,而傳感器技術與多學科融合可以產生眾多創新創業成果,檢測技術課程對于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具有獨特優勢。將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融入課程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以及工程素質[3]。在智能傳感器內容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展示無人駕駛汽車、無人值守智慧停車系統、農藥噴灑無人直升機的智能化。正是由于智能傳感器技術的支撐,才創造出了智能機器人、無人售貨機等現代智能化產品,極大便利和改善人們的工作生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一個個生動的案例,讓學生深刻體會“沒有傳感器就沒有現代科學技術”,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勤于思考、勇于創新,關注并把握傳感器技術的最前沿,將學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轉化成先進產品,讓知識和科技造福人類社會。

二、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

(一)建設課程思政教育素材資源庫

多維度、全方位建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程思政教育素材資源庫是實現課程思政系統化、長期化的基礎,為課程思政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保障[4]。檢測技術課程建立的思政教育素材資源庫(部分)如表1所示[5]。在檢測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首先深挖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搜集整理與課程知識點有關的思政元素案例,將案例根據章節對應知識點進行歸類,以方便實施課程教學時靈活選用。思政元素案例以文字、視頻、新聞報道等多元化的形式呈現。通過對思政案例的剖析,有效推進思政與檢測技術的協同教學,實現思政教學目標和專業課程教學目標,確保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表1 思政教育素材資源庫(部分)

(二)豐富符合思政教育和專業課特點的授課形式

檢測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較多,而課堂上的授課時間比較緊張,所以在課堂上的思政教育往往會擠占專業知識的教學時間,思政教育過多展開顯得不適宜。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不是簡單說教。只有采取靈活多樣的符合思政教育和專業課特點的授課形式,加強課前、課后思政教育,才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提高教學效果。課前教師搜集整理與課程對應知識點相關的思政案例資料,發布到班級QQ群、微信群、雨課堂、超星等平臺,并布置課前的預習任務,引導學生課前主動學習思政案例資料。如在生物傳感器的教學中,課前布置學生閱讀學習“鐘南山抗疫瞬間”的資料以及《人民日報》評價鐘南山院士的文章,并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生物傳感器在抗擊疫情中有什么作用?”“鐘南山院士的事跡給我們什么啟示?”以任務驅動法引導學生學習鐘南山身上體現出的尊重科學、實事求是、敢醫敢言、勇于擔當、舍己為人、科學報國的時代精神。

(三)優化融入思政元素的課程考核評價

檢測技術課程評價采取一體化綜合考核評價方式,構建以過程性考核為主、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在對每種類型傳感器的理論講解與實訓項目教學中,考核評價除考核理論專業知識及實驗實訓操作技能外,還考核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誠信品質、思維方式、安全意識、職業規范、愛崗敬業、團結協作等??己嗽u價覆蓋課上課下、線上線下各個環節,將課程思政評價元素納入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評價體系中。

三、課程思政的實施成效

課題組于2020年3月-2021年7月對江蘇城市職業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檢測技術課程開展了課程思政教學,參與教學實踐的4個班級共165名學生。在課程教學結束后,抽樣選取班級中的1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師生訪談。問卷內容及訪談提綱設計涉及學生對專業課程引入思政教學的認同感、滿意度,以及專業課程教學對學生行為的影響及學習效果,等等。調查結果表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情懷、愛崗敬業、工匠精神、遵紀守法、安全意識、環境保護、節約資源、孝道、團結友愛互助、創新創業精神等多元思政元素有機融入檢測技術課程教學過程,能明顯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質,教學效果良好。

(一)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立體多元統一

在檢測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應用知識關聯、思政元素案例分析、教師啟發引導以及環境氛圍熏陶等多種途徑,讓思政元素貫穿于專業課“求真”的全過程,凸顯檢測技術課程中的思政內涵,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專業自豪感。調查結果表明,96.5%的學生認為檢測技術實施課程思政非常必要,有利于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塑造良好的個人品質,促進知行合一。94%的學生對課程思政教育內容和方式滿意或較滿意,認為檢測技術課程實施課程思政,改變了傳統專業教學中“重教輕育”的弊端,通過課程學習能獲得較好的學習體驗,分析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以及團結協作等多方面能力得到較大提升。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效

課程思政教育融入檢測技術課程教學,有效解決課程專業理論教學枯燥乏味的詬病。甄選思政元素以不同途徑融入課程的理論講授、實驗實訓等教學環節,使學生在掌握專業課知識的同時領悟專業背后更深邃的文化內涵及其時代價值。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教學過程,學生能主動參與課堂思政元素案例分析和討論,徹底打破以往課堂上的沉默狀態。調查結果顯示,有96%的學生對檢測技術課程專業知識和思政協同教學作出正面評價。89.7%的學生認為通過課程思政,改變了學習行為和學習方式,學習熱情有較大提升,學習自信心和成就感增強,學習效果顯著提高。

(三)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根據課程特點,深挖檢測技術課程中的思政元素,使思政教育和專業課程教學有機融合,發揮課程育人功效,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讓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深刻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匠精神、法紀安全、環保節能、創新創業精神等課程思政要求。課程思政的實施,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將學生培養成為有思想、有能力、有創新、有正確價值觀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四)增強專業教師課程思政教育能力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師是關鍵。教師需擁有能夠做、善于做、樂于做課程思政的本領和技能。教師牢固樹立課程育人理念,依據課程內容和學情,在準確理解課程思政目標的基礎上,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找準思政內容與課程知識點的契合點,精心巧妙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方案,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手段及途徑實施課程思政。教師通過不斷鉆研專業課程教學如何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避免了課程教學中枯燥的單純理論說教和實驗實訓,讓思政教育成為課堂教學整體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增強了將專業和育人相結合的能力,提高了課程思政教育水平。

四、結語

課程思政不是簡單的“課程”+“思政”,而是實現課程的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結合?!八颊迸c“課程”之間猶如“如春在花、如鹽化水”。檢測技術是工科開設的學習難度較大的一門專業課程。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將思政元素“無痕”地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過程、考核評價中,可讓專業課程教學充盈愉悅的人文氛圍,增強學生的職業自豪感和責任使命感,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思政品質,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

猜你喜歡
專業課程思政傳感器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康奈爾大學制造出可拉伸傳感器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簡述傳感器在物聯網中的應用
思政課“需求側”
“傳感器新聞”會帶來什么
電大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探討——以福建電大為例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跟蹤導練(三)2
基于“互聯網+”的應用經濟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