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驅動下工程倫理教育研究

2022-12-27 05:26
關鍵詞:工科學生專業課程倫理

張 恒

(安徽財經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發展和產業技術變革的關鍵時期,工程實踐與科學技術的創新融合發展急需工程領域領軍及創新人才;全面提升工程人才培養質量,加強工程倫理教育,促使工程技術教育與工程倫理教育相互融通,成為高等工程教育的主流。由于工程倫理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中的長期缺位,工程倫理教學與實踐嚴重缺失,工科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與工匠精神極為匱乏,同時,新形勢下提升工程倫理教育質量的路徑并不成熟,亟待采取系列措施以革新工程倫理教育模式[1]。

復雜多變的時代與多元共存的思想使得青年大學生處于價值觀養成的關鍵時期,導致高校凝聚思想共識、植根主流思想、引領學生思潮的任務迫切而復雜,亟須充分利用課程教學這一主戰場,加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筑牢青年學生的思想根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工科專業課程體系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與價值觀元素,充分挖掘與宣揚課程思政育人要素不僅能使學生懂得專業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性,更能體會到專業領域中的人文情懷、社會責任、個人價值等,從而實現理想信念塑造與價值思想引領[2]。工科學生思想意識的形成不能只依靠傳統思政課程教育,專業課程教育對工科學生的影響更為長久、深遠和徹底。工程倫理教育蘊含的德育資源非常豐富,在“大思政”格局和“新思政”理念的作用下,課程思政為其提供了可行經驗與有效路徑,其與課程思政能夠同向、同心、同步,共同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3],如何高效利用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工程倫理教育成為新時代高等工程教育的使命召喚。

1 課程思政背景下工程倫理教育的現實困境

現如今,工程領域所輻射的范圍愈加廣泛,內涵愈發多元,技術愈發交叉融合,管理愈發復雜多變,由此帶來的社會及安全問題也備受關注,這些問題背后更多的是工程師的職業道德與工程倫理問題。對于工程教育而言,要突出和彰顯價值屬性、工程理性和社會責任,必然要涉及到工程倫理教育,其能夠幫助大學生培養和提升識別、分析、解決工程倫理問題的能力,最終轉變為工程倫理的主動作為,增強工程實踐中倫理責任的敏感性[4]。工程倫理教育有助于工科學生思考工程實踐中社會責任和工程倫理的普遍性和存在性,學會判別具體工程情境中工程倫理的準則和邊界,培養工程師和管理者選擇與維護工程倫理的方式方法與能力素質。當前高校工程倫理及職業道德教育僅限于將其滲透在思政課教學中,且更多的是對工程倫理歷史及理論知識的宏觀了解與被動感知。僅在思政教育范式下探討工程倫理教育,導致其處于邊緣化地帶,嚴重缺位??v觀頂層的學科專業指導性規范以及操作層面的各院校專業培養方案與課程教學大綱,工程倫理的理論教學和實踐環節都比較薄弱甚至短缺,導致其存在教育模式單一且固化、教育內容狹隘且陳舊、教育方法落后且無效等諸多問題[5],當前高校工程倫理教育的有效途徑仍不夠突出。因此,工程倫理教育與專業教育創新融合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顯而易見。

課程思政基于全課程、全過程育人理念,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專業課程教學的各環節,注重春風化雨、點滴滲透、渾然一體,緊緊抓住專業課課堂,傳遞專業知識,實現價值導入與思想引領,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個人、做出成效,在思想傳播中凝結知識要素,在知識傳遞中注重思想引導,最終實現從“課程思政”到“教師-學生思政”,進而到“專業-學科思政”[6]。課程思政并不是要求專業教師把課程上成思政課,而是通過挖掘、提煉專業課程所蘊含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倫理規范、科學和人文精神等內源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更好地融入到專業課程教學中,更加自然地教育引導學生,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具有強烈的價值導向與時代使命[7]。

2 課程思政的時代導向與工程倫理教育的微觀向度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8]。自此,課程思政成為高校立德樹人、協同要素育人的重要場域與實踐路徑?;趦r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的育人理念,深入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科學設計體現思想意識、價值理念、功能屬性和創新程度的專業課程教學體系,采用混合式、沉浸式、集中式等多元化教學模式,以期促進知識、能力、素質的深度融合,從而培養學生從事工程實踐及工程研究的理想信念、綜合實踐能力和持續創新精神[9]。工科專業課程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與價值觀元素,充分挖掘與宣揚其思政育人元素不僅能使學生懂得專業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性,更能體會到專業領域中的人文情懷、社會責任、個人價值等,從而實現理想信念塑造與價值思想引領。課程思政是立德樹人的時代導向[10]。

工程倫理教育是工程專業教育和倫理教育的有機組合,涵蓋了工程技術倫理、工程職業倫理和工程社會倫理等內容,主要涉及工程安全觀、工程職業道德觀、工匠精神、社會責任等要素。新時代下工程倫理教育并不是簡簡單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更多的是眾多工科專業課程教學要體現工程倫理要素和凸顯工程倫理精神,其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工程倫理價值觀,規范學生職業道德行為,培育學生工匠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工程倫理教育從根本上講亦屬于思政教育范疇,其微觀向度就是專業課程中各種思政要素的集中與融合,二者一脈相承、異曲同工[11]。此外,新工科建設及華盛頓協議都對工科畢業生在持續學習與創新、社會責任感、工程倫理、團隊協議與溝通等方面有著更為嚴格的素質標準要求,倘若缺乏工程倫理要素的引導,可能會出現安全事故、技術風險、破壞性影響、功利化結果等問題及困境。在此種情勢下,工程教育必須要融合、滲透、加強工程倫理教育,積極引導和規范工科學生行為,更加全面系統科學地培養學生的工程倫理判斷及決策能力、社會責任意識、工匠精神等工程倫理要素。

3 構建“思想意識-專業素養-社會責任-工匠精神”四位一體的工程倫理教育體系

工程倫理教育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如何高效挖掘和有效融合工程倫理教育中的思政要素是實現課程思政目標的首要任務與具體路徑?!陡叩葘W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工學類專業課程要注重培養學生工程倫理素質、大國工匠精神、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等,這也為工科課程的思政要素挖掘與工程倫理教育體系構建提供了基礎。此外,工科專業課程教學主要是工程理論講授與工程實踐教學,這其中必然涉及到具體的工程原理與偉大人物思想、工程建造技術與創新、工程項目等具體的“人事物”要素?;诖?,可以專業課程中的“人事物”案例為出發點,從思想意識、專業素養、社會責任、工匠精神等維度探索課程思政要素,構建四位一體的工程倫理教育體系(圖1),促使工程倫理教育與思政教育同向同心同行,協同融合,形成育人合力。

圖1 四位一體的工程倫理教育體系

3.1 內化思想意識,形成工程倫理教育之“根”

工科學生思想意識的形成不能只依靠傳統思政課程教育,專業課程教育對其影響和作用更為長久、深遠和徹底,因此,如何高效利用融入思政元素的專業課程教學以強化工科學生的思想意識,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的使命召喚。工程倫理教育是思想意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作為實踐和創新屬性顯著的工科專業,將工程倫理教育與課程思政有機融合是培養現代工程師的有效途徑,可以達到共享雙贏的結果。工程倫理教育并不是簡單地把各相關學科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交叉糅合,也不是粗陋地套用思政教育模式與教育內容,而是要從意識內化、能力訓練、創新發展的角度推進一種系統化的工程倫理教育模式,以此提升學生的工程倫理素養、價值判斷準則及工程實踐邏輯,以期與課程思政同時發力,合力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12]。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工科院校的工程實踐課程體系多注重學生的專業素質與技能訓練,忽視了對工程價值、工程倫理的獲取與建構,往往沒有打牢學生正確的思想意識根基,從而表現出功利化的傾向。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思政這兩個主渠道,正確引導工科學生的思想理念與思想意識,形成立德樹人的合力;其次,要善于挖掘專業課程思政與工程倫理教育的共通點,規范工科學生的倫理理念與工程實踐原則,養成較高的價值判斷與價值行動素養;最后,要積極尋求工程倫理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匹配度,實現由工程實踐能力到卓越創新精神的進階。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從課程教學大綱、教學設計與教學目標等方面進行改革,將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等要素作為教學和考核的基本要求。例如,眾多的中國建造與超級工程驚嘆世人,這些工程背后體現的是國家實力與制度優勢;港珠澳大橋、FAST射電望遠鏡等工程項目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的完工,所展示的不僅是技術上的進步,更多的是無數科研工作者的心血付出和堅韌不拔、敢于吃苦的優良品質彰顯。專業教師可以從這些鮮活的“人事物”工程案例中提煉出“家國情懷”“紅色思想”“責任擔當”等育人要素,潛移默化地引導和感染學生,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

3.2 提升專業素養,打牢工程倫理教育之“基”

當前的工程教育與工科課程教學很少注重學生獨立思考工程問題的素質培養,缺乏對學生工程實踐的道德引導,缺少將工程實踐同其他學科或社會現象的關聯效應與響應分析,不尊重自然、不注重人文情懷、不順應生態理念的現象時有發生。工科學生亦多缺乏獨立自主的價值判斷準則與工程綜合實踐能力,畢業生多成為簡單的工程管理者或技術重復者[13]。新工科建設和華盛頓協議要求畢業生須基于非工程因素和工程因素共同考慮工程實踐問題,其中,非工程因素主要包括環境保護及可持續發展、社會責任與職業道德、人文情懷與公眾安全等諸多方面;而工程認證標準中也對畢業生的“工程與社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個人和團隊”“終身學習”等能力素質結構做了具體要求。這使工科學生的專業實踐與創新精神、工程倫理意識等有了更為綜合的素質標準,要求高校工程實踐課程及工程教育應多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價值思維。通過工程倫理教育這一有效載體,根植學生可持續發展、生態意識、倫理道德等理念,讓學生理解工程實踐的社會和人文價值,引導學生重視工程活動對自然與環境、社會與公眾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使其在工程實踐過程中能夠權衡利弊,實現專業技術與工程倫理的有機融合,以期培養具有批判性思考能力、創新實踐精神、可持續發展意識的卓越工程師[14]。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引入專業名人的優良品質與專業操守,接著介紹專業工程項目及行業發展前景,進而再著重講授專業特點和課程內容,從而引出專業能力及崗位技能需求,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專業榮譽感與自豪感,更能激發學習內生動力,從而更好地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對于工科學生而言,透過一些貼近實際的工程案例與工程故事,將現實生活與專業學習相結合,可以培養專業素養與工程意識。

3.3 堅守社會責任,塑造工程倫理教育之“魂”

工科學生的工程倫理教育與社會責任感培養之間具有高度契合性。將社會責任教育作為工程倫理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學習價值判斷準則與處理方式,學懂社會公眾健康與福祉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學會處理經濟與社會利益沖突,可以增強學生的社會倫理責任主體意識,使其能夠自覺地將社會道德與社會責任放在首要位置。通過對工程實踐中主客體行為進行倫理審視,考察主客體與工程實踐的目標、過程及結果的合理性與科學性,時刻警醒自身的專業職責與職業精神,最大程度地規避工程實踐活動中潛在的倫理風險,從而保障工程的順利落地與社會責任的有效實現[15]。受功利主義和利益沖突的現實影響,工科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具有易變性,因此,要基于其實際狀況與專業課程的實踐特征,結合典型工程案例與工程責任事故等,實施有針對性的工程倫理教育,強化社會責任教育的重要性與必備性,全面提升工科學生的社會責任感[16]。課程思政為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供了渠道與場域,專業教師可將正確的價值理念、嚴謹的教學態度、可持續發展觀等要素和“人事物”等思政情境融入到專業課程教學中。例如,土木建筑類教師可以充分結合“一帶一路”“建筑工業化”等倡議方針政策,“中國高鐵”“中國大橋”等系列超級工程項目,以及“詹天佑”“茅以升”“吳良鏞”等偉人事跡融合到專業課程教學及工程倫理教育中,從這些偉大的“人事物”中感受力量與責任。這些都在“潤物無聲”地奏響課程思政的主旋律,也是在“潛移默化”地傳遞社會責任理念,為學生提供了系統、創新、獨特的視角來審視與處理工程實踐中可能面臨的社會責任問題。

3.4 培育工匠精神,凝聚工程倫理教育之“源”

工科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需要具備實踐創新精神、團隊協作能力、跨學科交叉融合思維、可持續發展理念等要素[17]。工匠精神提倡的精益求精、愛崗敬業、創新進取的職業精神恰好是這一要求的具體表現,既要在工程技術人員職業倫理規范中注入工匠精神元素,又希望高等工程教育重視對工科學生職業倫理素質及倫理精神的培養。當前,高等工程教育及人才培養環節中工匠精神的闕如現象既是對中國優秀工程及傳統技藝的無視,也不符合工程教育和工程認證的目標,迫切需要破除。對工匠精神的重視、繼承與創新是工程倫理教育微觀向度的重要內容,是從業者對待職業的價值取向、技藝水平與道德準則,內蘊著職業精神,而職業精神再凝練再組織以形塑工匠精神[18-19]。工匠精神是新工科建設人才素養的重要內核與關鍵支點,而課程思政能促進工匠精神的培養,可以針對具體工程實際開展相應的工匠精神教育和工程倫理教育。然而,工程倫理教育的缺位是導致工科學生及工程師工匠精神丟失的直接原因,唯有正視現狀與自身,重新重視被賦予了新的時代特征與現實需求的工匠精神教育,將優秀的技藝與文化要素整合、融滲到工程倫理教育中,從而內化成學生的工程倫理意識,以期不斷推進工匠精神的養成。在新工科建設與課程思政雙重驅動下,工科學生要更加注重專業課程實驗實訓與學科競賽,不斷提升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些能力要素的集合才是工匠精神的基礎。專業教師要從“共和國建設者”“古人名匠”等不同維度來宣傳和展示前輩們嚴謹細微的工作作風、追求極致的創新精神,以及勇攀高峰的力量勇氣;從“大國重器”“卡脖子技術”等不同角度培養學生刻苦學習、敢于創新、勇于突破的專業精神。講好國家工程和科技發展史,有助于學生培養專注與創新的科學精神,也有助于學生逐步養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 結語

在新時代背景下,工程倫理教育的推行之路并不成熟,需要采取系列措施來革新工程倫理教育模式。只有深入挖掘各專業課程的工程倫理要素,找準課程思政的嵌入點和著力點,通過重構課程目標與內容,進行合理有效的教學設計,利用“人事物”教學案例模式,將工程倫理教育與課程思政教育無縫銜接。本文以專業課程思政為主要抓手,構建了基于“內化思想意識、練就專業素養、養成社會責任、涵育工匠精神”為要旨的工程倫理教育體系,以期將學生培養成為現代工程技術的創新領軍人才。

猜你喜歡
工科學生專業課程倫理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
電大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探討——以福建電大為例
基于“互聯網+”的應用經濟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工匠精神視角下地方高校工科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研究
淺析新建本科院校工科類畢業生就業違約的成因
中美綜合大學在音樂專業課程上的比較與啟示
中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與思考
醫改莫忘構建倫理新機制
婚姻家庭法的倫理性及其立法延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