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證指南醫案》虛勞證治探析

2022-12-28 08:21葉衛東方向明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22年6期
關鍵詞:葉天士升陽精氣

葉衛東,方向明

(安徽中醫藥大學,合肥 230000)

《臨證指南醫案》[1]一書是由葉天士門人華岫云等整理編撰而成,此書詳細地記錄了葉天士的臨床經驗,充分展示了其闡釋理論勤求古訓、立方遣藥博采眾方的學術特點。而《臨證指南醫案》卷一的“虛勞篇”,則集中體現了葉天士對虛勞的診療經驗和思路方法。全篇共收載醫案115首,研讀總結這些醫案,以蠡測其辨治虛勞的思路。

1 虛勞的認識

“虛勞篇”所載醫案的癥狀不盡相同,或“背寒心熱”,或“腹膨減食”,或“多夢紛紜”,雖有上、中、下臟腑虛損之別,但總屬陰陽二氣失調。葉天士認為陰陽二氣的失調是引起虛勞的根本病因,強調“因病致偏,偏久致損”。若經過治療陰陽未協,則內損不復而傳勞,因此才有“久虛不復謂之損,損極不復謂之勞”之說。

2 虛勞的辨證

虛勞致病之由并非一種,疾病過程中所現之候也各異,實難縷析。而葉天士在辨證過程中,統分陰陽之造偏,細別臟腑之虛損,參四時運氣,斷先天后天,使得虛勞的辨證清晰而其論治亦甚明了。

2.1 分陰陽之造偏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指出:“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2],因此,陰陽偏盛而致病,辨證尤須重視陰陽,是為后續治病的根本。葉天士善于以陰陽二氣的造偏對病癥做出診斷。如汪案:“今經不調和,耳鳴心漾,汗出,畏恐神痹,兩足皆冷兼浮腫……都因肝腎內怯,陽不交陰所致。[1]31”患者現月經不調,伴有耳鳴心悸,汗出,畏懼驚恐,神思迷惘,雙足皆冷兼見浮腫。葉天士認為這是由于肝腎內虧、陽虛而不濟陰所致。陳案:“疬勞在出幼之年,形脈生氣內奪。冬月可延,入夏難挨。[1]24”先天稟賦不足,復加疬勞消爍,冬月氣候陰涼尚可耐病,入夏時氣炎熱則難以經受。葉天士認為此是真陰耗竭。又如王案:“陽虛背寒肢冷,陰虛火升煩驚。[1]32”陽虛失于溫煦而背寒肢冷,陰虛無以制火而心煩驚悸,葉天士指出此為陰陽俱虛,屬虛損一門。

2.2 參四時之運氣

四時運氣的變化常常會對疾病的病因病機產生較大影響,因此,《素問·五常政大論篇》強調“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2]301,而葉天士所做正是如此,在辨證過程中以四時運氣為參考。如張案:“勞煩,夏秋氣泄而病,交小雪不服元……恐春深變病。[1]26”又如徐案:“今年長夏久熱,傷損真陰,深秋天氣收肅,奈身中泄越已甚。[1]25”天人合一強調的是人與天地的息息相關,而天地間四時運氣的變化也在時時刻刻影響著病體,葉天士在診治疾病時,追問癥狀歷經春夏秋冬四時的變化,依據四時運氣的變化來追尋病因病機。

2.3 辨上中下之見癥

葉天士按虛、損、勞來區分虛勞病證的病程以及病情,又以上損、中損、下損辨別虛勞的病位以及所累及的臟腑。由于虛勞所累及的臟腑不同,所見的病證也各異。葉天士認為上損虛在心肺,或見心虛神失所養的“神衰”,或見肺虛肅降失司的“久咳”,抑或心肺兩虛、肺衛虛寒則失于溫煦,心營虧虛則易生內熱,遂見“背寒心熱”。中損虛在脾胃,或見胃陰虛氣失和降的“欲嘔”,或見脾陽虛失于溫運的“能食不化”,抑或脾胃兩虛,脾虛失運則中氣痞窒,胃陰失潤則飲食不磨乃見“腹膨減食”。下損虛在肝腎,或見肝陰不足絡脈失養的“脅中刺痛”,或見腎氣虧虛攝納失權的“吸短精濁”,抑或肝腎兩虛,肝不藏血則陽失所附,腎不藏精則陽神浮越,可見“多夢紛紜”。在下損的辨證中,葉天士又特別強調下損八脈兼病的情況,或見陽維脈衰不司維續的“下部無力”,或見奇經脈海乏氣流行的“身體前后牽掣不舒”。

在《臨證指南醫案》中,葉天士雖然主張以上損、中損、下損對虛勞進行辨證,但是在實際案例中,更多的是多損夾雜的情況,如上損及胃,下損及中,甚或三損并存。上述列舉的病證,只是為了更好地闡述葉天士以三損定臟腑病位的思路,其在臨證中則需靈活使用。

2.4 斷先后天之轉歸

李士材根據《黃帝內經》“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提出了“先天之本在腎”“后天之本在脾”的觀點[3]。李士材強調的是腎為先天之本,而脾為后天之本,葉天士在診治虛勞時亦遵循這一原則。但是,葉天士還依據疾病傳變至先天后天判斷病情的轉歸,擴充了腎為先天、脾為后天理論的臨證內涵。如湯案:“天癸未至,入暮寒熱,此先天真陰不足,為損怯延挨之病”[1]25,天癸未至,月經未見初潮,因此尚無陰血虧虛之故,病患卻暮時發寒熱,葉天士認為這是先天真陰不足所致,且“救陰無速功”,因此此病易發展為遷延難愈之病。某案中:“入夏發泄主令,由下損以及中焦……積損難充,不禁時令之泄越耳。古人減食久虛,必須胃藥。[1]34”久積虛損,陰損及陽難以充盛,遂不禁夏月時令的泄越。葉天士指出減食久致虛損,應治以脾胃之藥,因脾胃為生化之源,晚服參術膏,早用滋腎溫陽之品,則“長夏不復奈何”。

虛勞一病病因繁雜,病機難明,而上述4種辨證是基于虛勞篇所有醫案綜合總結而來。葉天士在診治虛勞時靈活使用此四法,或單用一法,或聯合諸法,使得虛勞的辨證明晰,為其論治提供了準確可靠的指導。

3 虛勞的論治

葉天士在以四法對虛勞準確辨證后,依上損、中損、下損以及兼病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法方藥。同時認為“中宮后天為急”,重視顧護脾胃,在治諸損尤其上損中,用藥常常兼顧脾胃。

3.1 治上

上損病在心肺,以心肺營陰虛耗多見,葉天士用藥多以甘涼柔潤為主,以補養營陰。而其在治療上損時常兼顧脾胃,這在補肺陰和養心營上還是有細微差別的。

3.1.1 甘涼補肺胃之陰津 肺體清虛且居華蓋之位,是為嬌臟,性喜涼潤而惡溫燥。上損常耗傷肺陰,肺燥失潤,宣肅失司,多見咳逆。如徐案:“清金潤燥熱緩,神象乃病衰成勞矣……寐中咳逆。[1]24”羸病神衰成勞,眠中??人詺饽?,治以清金潤燥后熱有緩解。葉天士認為此病不宜“溫補剛燥”,遂以人參大補元氣,輔以茯苓、白蜜益氣和中,天冬、熟地滋陰潤肺,諸藥合用柔補涼潤。胃為陽明而屬燥土,主司受納谷食,喜潤惡燥。肺胃皆喜潤惡燥,病多相互牽累。上損及胃時虧耗胃陰,胃燥傷津,腐熟無力,多見食減少餐。如仲案:“久嗽,神衰肉消,是因勞倦內傷……胃口得苦傷殘,食物從此頓減。[1]34”肺虛久嗽,神萎消瘦,實屬上損,醫者卻藥用苦寒沉降,以致氣泄汗出津傷,胃氣受戕而食谷驟減。葉天士先治以“建中法”修復苦寒沉降傷害,方用黃芪建中湯去姜。黃芪建中湯溫中補虛,因素有陰虛遂去生姜,以免辛散傷津,再加五味子斂肺益氣,后易方以甘涼平補之法善后。

3.1.2 柔潤養心脾之營液 心性通明且為神之居,是為君主,心惡熱擾而喜清靜。操持思慮,耗傷心營,神失所養而見神煩心悸。如顏案:“勞心營液既耗,氣氛之熱自灼,手足心熱,咽干煩渴。[1]38”葉天士認為這多是由于精液損傷,陰虛生熱,并非有余之邪熱,故在治療時取人參、生地、天冬、麥冬滋心營,丹參、茯神、燈心、竹葉心清心熱,以“滋清制亢”之方,“理心之用,以復五液”。脾為太陰而屬濕土,運化水谷精微,灌溉四旁。心需營養,而脾為營之本,虛多母病及子。上損及脾時,耗損脾陰,脾失健運,運化無權,可見頭眩脘悶。如某案:“誦讀身靜心動,最易耗氣損營,心脾偏多,不時神煩心悸、頭眩、脘悶。[1]36”誦讀身雖靜坐,但心動神思暗耗心脾營氣,因而常心煩、心悸、頭眩、脘悶。此是由于心脾損傷,諸癥自來,葉天士治以淮小麥、柏子仁養心安神,以南棗肉、炒白芍、炙草補脾益氣,諸藥合用“灌溉營陰,使陽不升越”。

3.2 治中

脾藏營,為營之化源,胃生衛,乃衛之根本。中損累及脾胃,則營衛生化乏源,遂見食減形瘦,時作寒熱。葉天士尤重后天脾胃,強調“中宮后天為急”,處方多以甘溫健中為主,從中以益營衛。如汪案:“背微寒、肢微冷,痰多微嘔,食減不甘……時作微寒微熱之狀。小便短赤,大便微溏。[1]37”背寒肢冷,痰多微嘔,食少不馨,這是胃陽虛弱、衛失養護所致。小便少赤、大便微溏都是因虛致病。葉天士認為應“二氣交傷,然后天為急”,當“建立中氣以維營衛”,治以歸身、白芍、南棗養營,以人參、桂枝木益衛,諸藥合而調補營衛。

除治療中損,葉天士還使用甘溫建中法治療一些上下交損、陰損及陽的重癥。如某案:“神傷精敗,心腎不交,上下交損,當治其中。[1]38”神傷精耗,腎水不上濟而君火炎,君火失下煦則腎水寒,心腎不交二者皆損?!坝行尉y復,急培無形之氣”,葉天士遂以參術膏建中氣。又如華案:“此勞怯損傷不復之病,已經食減,便溏,欲嘔,腹痛。[1]39”葉天士認為這些癥狀都是營衛交損所導致的,應以脾胃后天為重,因此治療時以張仲景建中法。

3.3 治下

下損病在肝腎,多以精氣內奪、陰虛陽亢為主,葉天士主張“重鎮以理其怯,填補以實其下,血肉有情充養身中形質”,而其在填精補氣、潛陽滋陰時,又有各自的處方用藥特點。

3.3.1 填精補氣之分 精氣是生命的本源和維持生命的基礎。下損致精氣虧耗,“精氣奪則虛”,精氣的耗損常導致虛病,乃見色奪、神夭等。如曹案:“精氣內奪,冬乏收藏,入夜氣沖嗆逆,不得安寐。[1]28”精氣本已虛損,而入冬時令主收藏,此卻收藏乏源,氣虛則氣逆上沖,精虧則不得安寐?!靶沃蛔?,溫之以氣;精之不足,補之以味”,因此“氣味和合而服食,可以補益精氣”。葉天士主張以“質重味厚,填補空隙”,認為“以草木無情之物為補益,聲氣必不相應”,因此治療時多以血肉有情之品填精。此案治以鮮紫河車、紫衣胡桃肉補味生精,以人參、茯苓、五味子溫氣益形,佐以茯神安神。

3.3.2 滋陰潛陽之異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2]14,陰陽平衡是健康之本。下損陰虛陽亢,水火不濟,遂見咯血、遺精等。如吳案:“遺濁已久,上冬喉中哽噎,醫投寒解,入夏不痊。[1]27”病患遺精流濁已久,入冬更見咽喉噎塞不適,醫雖投以寒藥緩解,但至入夏仍未痊愈。葉天士指出這是由于腎陰為流濁暗耗,陰淺則肝腎龍雷之火難潛,于冬季本應收藏時令,反升清竅所致,治療時應“益水源之弱,制火炎之熾”。滋填益水時,強調“勿驟進溫熱燥藥”,治以6味減丹皮、澤瀉,加阿膠、龜膠、胡蓮肉滋填澀固。潛陽制火時,注意“必佐介屬重鎮”,藥用牡蠣、秋石介以潛陽,使上下得交、水火既濟而病愈。

3.4 兼治八脈

“下元之損,必累八脈”,下損肝腎,精血虧虛,以致奇脈失護,可見身體前后牽掣不舒、行步倚斜等。葉天士認為此雖多見筋骨之間病證,但實則內應精血的損傷,治當填精益血,但通陽守陰各有側重。

3.4.1 柔通升陽 下損及八脈而以陽虛為主,治宜升陽法。如朱案:“辛溫咸潤,乃柔劑通藥,謂腎惡燥也,服有小效。是勞傷腎真,而八脈皆以廢弛失職。[1]32”以辛溫咸潤柔劑之藥后稍有好轉,這是由于過勞損及腎真,以致八脈失養而廢弛失用。葉天士主張以升陽法治之,此陽虛之證不宜以氣質雄烈且剛燥的肉桂附子治療,因為“精血主臟,臟體屬陰”,過用剛燥則劫陰損液,當以柔劑升陽。治宜“柔劑陽藥”,遂以鹿茸、蓯蓉、杜仲、菟絲子、沙苑升陽,從陰引陽,又以歸身、杞子、柏子仁滋陰,諸藥合用以溫陽滋陰養護奇經八脈。

3.4.2 靜攝守陰 下損及八脈而以陰虛為主,治宜守陰法。如王案:“此少壯精氣未旺,致奇脈綱維失護……今納谷如昔,當以血肉充養。[1]23-24”少壯時精氣虧虛,導致奇經八脈失去養護,而現在病患飲食如常,示其后天化源充足。葉天士主張以血肉有情之品填精益氣充養八脈,其收澀充固之效非沉降苦寒藥所能及。治宜“至靜陰藥”,乃用牛骨髓、羊骨髓、豬骨髓等血肉有情之品填精,以杞子、當歸補血,以茯神、胡蓮、芡實益氣,諸藥合用以填精益氣充養奇經八脈。

下損及八脈多已是陰陽皆損的疾病后期,因此葉天士在治療時多是靈活結合柔通升陽和靜攝守陰,陰陽互補。補陽不在剛燥,貴在溫柔升陽,從陰引陽;滋陰不在苦寒,貴在柔靜守陰,從陽引陰。

綜上所述,《臨證指南醫案》一書作為葉天士臨證的記錄,其“虛勞篇”充分展示了診治虛勞時辨證思路的精巧及治法遣方的靈活,研讀并總結這些醫案,以期為臨床提供借鑒。

猜你喜歡
葉天士升陽精氣
升陽益胃湯肺系疾病應用與藥理學研究進展
葉天士棋子治病
試論中醫精氣、陰陽五行對中醫再生醫學的啟示
試論中醫精氣、陰陽五行對中醫再生醫學的啟示
葉天士巧借蚊叮治天花
葉天士拜師謙學
醫學家葉天士治貧
升陽通降法治療胃下垂48例
保養精氣,節欲防衰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