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連山下永泰城明王朝最后的堡壘和那些傳奇人物

2022-12-30 02:57唐榮堯一乙陳小琳滕洪亮函廿二方忠誠清溪青月與風Ban丫一carefree獅tsihua
環球人文地理 2022年11期
關鍵詞:永泰祁連山古城

文 唐榮堯 圖 一乙 陳小琳 滕洪亮 函廿二 方忠誠 清溪 青月與風 Ban丫一 carefree獅 tsihua

祁連山向人類攤開了手臂:一只手捧著絲綢與哈達,延宕出一條人類文明交融的絲綢之路,另一只手握著弓箭與刀劍,殺伐出一條戰爭之路,大大小小幾十座古城堡就嵌在這條路上。南邊有一座永泰城,人們說俯瞰它是巨龜的形狀,走近它,能聽到千古名將、百年學校的故事。它是“河西走廊的軍庫鑰匙”,見證了明朝最后的榮光。

“左擁蘭、靖,右護涼、古,前逼莊浪,兩河則腹心,甘鎮則咽喉”,這段話描述的是甘肅景泰境內的壽鹿山和昌嶺山(古稱大松山、小松山)一帶,自古以來,這片地域就是兵家必爭。

漢代名將霍去病、衛青抵御匈奴,在這里屯兵設防;明朝時期,蒙元勢力屢屢進犯,迫使當地修建了規模宏大的防線“松山新邊”,并陸續筑城建堡。很多年后的今天,防線只剩下殘垣,廣闊草場變為茫茫戈壁……而一座保存較好的古城留下來,緊貼著祁連山軍城鏈條的南端,人們為祈求古城、山林永遠安泰,于是稱它為“永泰城”。

“松山戰役”催生的軍堡萬里明長城的一段插曲

祁連山逶迤千里,抵達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和景泰縣相接的平嶺墩、雞毛敖包時,仿佛一頭幼虎,探頭探腦地闖入開闊地,因此當地老百姓稱這一帶的山為“老虎山”。

黃仁宇在他的《萬歷十五年》中,很少寫到明朝萬歷年間的西北軍事形勢,倘若他知道祁連山承負著中國重任,相信會有更多內容走進這本書。比如,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發生在老虎山一帶的一件大事。

那年初春,63歲的兵部侍郎、三邊總督李汶前往西北地區巡視。巡視有一條慣例路線,從駐地固原北上,抵達銀川后沿騰格里沙漠南緣西行至祁連山南端,也就是走明初筑的長城內側一線。但軍情緊急,李汶選擇了另辟蹊徑。

李汶輕騎快馬,從甘肅省靖遠縣石門鄉境內的索橋渡口渡過黃河,進入景泰縣后直抵祁連山下的

土門(今古浪縣土門鎮),路途中,他意外發現了一條漢長城殘跡,盤踞在索橋到土門間,有200公里長!可見早在明朝前,這里便是軍備重地。

左頁為祁連山俯瞰風光,祁連山東麓有一座老虎山,東可觀滔滔黃河,北能眺望茫茫騰格里沙漠,南接金城蘭州的門戶八百里秦川。右頁小圖為烽火臺遺跡,大圖為賀蘭山下的明長城遺址。

早在此次出行前170多年,明宣宗朱瞻基改變明初的戰略,主動收縮長城防線,涼州東部像個被遺棄的孩子,暴露在蒙元殘存勢力的眼皮下,鐵騎常常越過祁連山、順著老虎山抵達景泰境內,進而向南越秦王川,直逼蘭州城。

后來,成吉思汗家族后裔、蒙古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攜部眾數萬人,進入青海湖一帶,并在一年后,留下一支部隊,試圖突破明朝構筑的長城防線。

百年以來,河西走廊風雨飄搖,金城蘭州岌岌可危,它們都等待著李汶的到來,看他在這里將掀起怎樣的軍事風暴。很快,答案揭曉:明朝大將軍達云的老家附近有一座“老虎城”,李汶在此設下了指揮中心,下令官兵兵分五路,搗毀了俺答汗之子阿赤兔的老巢,殘余勢力賓兔也遭到追擊后敗走賀蘭山,盤踞在松山地區多年的蒙古勢力,被一舉蕩除。

左頁上圖為明長城嘉峪關,巍峨壯觀著稱于世,被譽為“天下雄關”,下圖為岳鐘琪塑像,這位永泰城走出的岳飛后人,在歷史上收復青海、西藏,平定叛亂,是統一中華版圖的功臣。右頁為祁連山下豐收圖景,樹林、牧場一片金黃。

這座老虎城,就是流傳后世的永泰古城的前身。

天文學家的筑城智慧岳飛后人與永泰城的羈絆

趕走阿赤兔后,李汶陷入沉思:“松山戰役”只是給祁連山南部地區換來短暫的和平與寧靜,誰知道蒙元殘余騎兵會不會卷土重來?于是李汶給皇帝上疏:“善后非筑邊建堡,設官屯兵,其道無徭?!彼詽h長城殘留為基礎,重新修建了一條長約200公里的戰略防線“松山新邊”,這是明代最后一次大規模修造長城,也是如今常說的“萬里長城大篇章的最后一筆”。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當初的布局漸漸暴露出問題,亟需查漏補缺,明朝進士顧其志在《奏城永泰疏》中建議:在老虎城建立一個軍堡,南邊再建兩座小堡,不僅能使三者之間首尾相應、互傳情報,也能形成掎角之勢。至于這座新軍堡的名字,顧其志也替皇上想好了:修建軍營意在希望松山永遠康泰,干脆將老虎城改叫永泰城。

顧其志的這道奏疏很快得到萬歷皇帝的批復,兩年后,時任兵部副使的邢云路出現在這里,嚴格來說他是一位天文學家,曾辭官告歸。直到時局像一雙看不見的大手,把在老家潛心研究天文的邢云路,提溜到了西北。

1607年3月,邢云路奉旨來到老虎山下,在原“老虎城”遺址以西的一片開闊地上,修建“永泰城”。歷時15個月,煥然一新的永泰城建成,雖以城自居,但里面駐扎的全是將士,它的真實身份還是一座軍堡。

時隔400多年后,我們再次審視這座堡壘,不難發現它內蘊著這位天文學家的智慧。人們開始推斷,坐在甕城上的四個樓閣是否象征著春夏秋冬;城墻上的12座炮臺,和一年中的12個月有無關聯?城里曾有一座16米高的燈山閣,是否象征著日月長明?城內的五口古井,是否象征五行?

除了建城時期的名家,永泰城也誕生了守衛堡壘的名將及其后代。

出生于河南湯陰的岳飛,怎么也不會想到他的第十七代后人岳仲武,會隨軍旅駐扎于永泰堡。

1592年,岳仲武和征編的1500多名軍人一齊抵達永泰堡,出現在他們眼前的宏大軍城,周長1700多米,墻高12米,四面筑有半月形城,城門向南開,外筑甬門。整座永泰堡和北邊的紅水堡、南邊的蘭州城連成一線,為大明王朝在西北地區構筑了一道穩固的屏障。

構筑永泰城的天文學家邢云路,曾登城吟誦了一首《永泰城銘》:貼彼松巖,矗矗崇崗。星分北落,獄鎮四方。襟帶山河,為金為湯……如今,古城城樓、城墻都有蕭瑟之感,到此的游人常見牧羊風光,上圖,夕陽斜照,羊群穿過古城南門。

入駐8年后,清軍入關的消息傳到祁連山下。刀劍入庫,馬放祁連,隨著戰事的消停,駐防官兵有的脫下戎裝回歸故里,有的則選擇了在這里生存,而岳仲武選擇了去蘭州城居住。但老虎山的原始森林、盛夏積雪的山巔、牛羊游走的山澗,讓岳仲武常常憶起戍邊生活,像是一道無言的召喚,始終吸引他回歸。幫他圓這個夢的,是他的孫子、岳飛的第十九世孫岳鎮邦。

少年時期,岳鎮邦就聽爺爺講述永泰堡和戍邊的故事。清順治年初,岳鎮邦離開蘭州,舉家遷到了老虎山下的永泰堡……直到岳鎮邦逝世,后人將其埋在永泰城南一塊平如手掌的臺地上,當地百姓將那里稱為“岳家墳掌”。

岳鎮邦的長子岳升龍就是在永泰城內出生的,青年時期便早早擔任永泰營把總、守備。由于永泰城依靠老虎山,遇上旱年,城內軍民的用水常常是大問題,岳升龍便帶人去山里尋找泉源,修鑿泉眼到城里的水渠,山里的水引入城內,流經城中變成了暗渠,既減少了水污染,也減少了水渠的占地面積。

后來,岳升龍的兒子岳鐘琪,祁連山走出的傳奇將帥,也同樣在永泰城里度過童年。但那時,這座古堡已經完全失去了軍事意義,居民們在南城門上修建藥祖閣,北甕城上建起真武閣;東邊出現了文魁閣,西邊有財神閣,可謂祈文索武,求財得康。

如今,當地大部分人都知道岳鐘琪的故事,他征戰平亂去過青海、新疆、西藏,在寧夏興修水利,在內蒙古筑城筑軍……他的戎馬生涯,想必也跟永泰城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永泰城,這座充滿智慧的軍城,成就了岳家代代后人。

百年小學校的前世今生“龜城”永泰,祝禱長存

400多年來,狂風黃沙肆虐不斷,讓如今的永泰古城顯得有些荒涼。其中的民居多為塞外合院,院落的窗戶統一朝內開,以規避當地嚴苛的自然環境。光禿的墻壁、橫生的枯枝,透出一股悲壯之意。盡管歲月磨滅了古城的大部分,但內部的布局依然一如往昔。

古城的西北角,有一所廢棄小學,顯得格外獨特?!毒疤┛h志》的“文化”類別中記述了這所小學,并提到一個人物李善澈。

左頁,永泰古城的南城門正對著一汪泉水,這是城中牧民放羊飲水的地方,與周邊寺廟相連。右頁為城中風光,護衛一方平安的軍城,在和平年代保持安詳之態,當地人為了傳承它做了很多,譬如永泰小學曾經的教師退休后,一度想寫一本關于永泰的書。

1914年3月,辛亥革命帶來的新思潮傳到了祁連山下,時任紅水縣知縣的田兆昆也想在家鄉辦一所新式學校,可誰來擔任這個創辦人呢?某一天,李善澈從蘭州回到景泰宣傳禁煙,前去拜訪田兆昆,談及辦學校時,兩人不謀而合。

談話后不久,李善澈便受田兆昆委派,在永泰堡的關帝廟內,創辦了當地第一所新式小學“紅水縣第二高級小學”。兩年后,又在古城下街的一片空地上,建成了新校區,并與“紅水縣第二高級小學”統一更名為“永泰小學”。

這個“借居”軍城的小學,命中注定要和永泰城一樣,流淌著血性。李善澈在小學中設立了一座“陸軍小學堂”,期望在這里讀書的學生們,能夠實現從軍報國的理想。另外,他還在學堂中安置了步槍五十支,親自講授軍事課程。

招來的教師和新生對校園布局有過疑問:校園占地面積兩畝半,操場面積卻是五畝?后來他們了解到校長的用心,這是為了軍事課程能在更廣闊的地方進行。李善澈將步槍發給學生,真槍實彈地訓練;放學后,學生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軍樂、鼓號學習,于是,老虎山一帶,白天聽到的是瑯瑯書聲,晚上入耳的則是鼓樂號角。

1933年,在永泰小學校長任上堅守了16年的李善澈,以年邁體衰不宜誤人子弟為由,辭去永泰小學校長職務,背起祖傳的醫箱走出永泰城,走下老虎山,消失在茫茫人海。

人們尊稱李善澈為“大佛爺”,他在古城內點燃的教育薪火,頑強地穿過了百年時光隧道,向外培養了很多人才。

1977年,由于村里近一半人遷移到灌區,導致入學孩子銳減,那些留守的兒童陸續被父母送到縣城去讀書。到2014年春天,全校只剩下3名學生,但仍有兩位老教師授課,其中一位是做了29年代課老師的李愛仁,他的曾祖父就是李善澈;另一位是小學第25任校長馬生俊。同年秋天開學,馬生俊站在校門口,苦苦等了幾天,報名的時間早已過去,卻沒有學生來報名了……他含淚朝老虎山跪了下去,這一跪,是對為校付出的人們的拜謝,也是世事變遷,無力改變現狀的內疚。

早在上個世紀中期,隨著景泰川水利工程的建設,祁連山東麓的大批“山里人”陸續搬遷到灌區,給一座山騰出了更大的生態恢復空間,永泰城的命運同樣如此。從古至今,城中最多時曾經有2500名軍人駐扎于此;人丁繁盛時,這里也曾有近千人生活,然而,古城何談萬古不變?這讓人想起古堡南大門上一副褪色的春聯:千秋歲月千秋美,萬里江山萬里春。橫批:古城迎春。

古城能夠迎來年年春光,但是否能留住江山盛景和高光時刻?更何況文旅時代的來臨改變了多少景致。

充當古城講解員、小學遺址看護員的李崇仁先生,曾帶我前往“岳家墳掌”,指著與永泰城同時建成的古堡遺址,講述著這里的歷史、地理、風水。

那些古堡,就像歷史軌道上的長跑運動員,以大明王朝萬歷年間為起點,跑著,跑著,消失了蹤跡,唯有永泰城,依然屹立在老虎山下,挺立在景泰縣的人文記憶中。

有人無意中爬上古城邊的南山,用無人機拍下永泰城傳到網上,觀者驚呼不已:俯瞰之下,古城形似一頭巨龜。于是,“永泰龜城”的稱呼傳播開來,更多游客慕名而來。

如今,即便當地人聊起永泰城,也會脫口而出“龜城”,“永泰古城”變成了“永泰龜城”。我仔細端詳空中俯拍的古城照片,夕陽下,它是靜臥在黃色旱塬上的金龜。龜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長壽的寓意,但愿這座古城的記憶,真能夠千秋萬代,永不磨滅。

猜你喜歡
永泰祁連山古城
祁連山下
通海古城綴記
祁連山下
凝眸古城淮安
北美藍莓落戶永泰
良渚古城
我有兩個童年,一個古城一個江邊
臺專家探訪永泰莊寨
祁連山草原:如夢如幻近高天
小月牙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