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月亮與六便士》的主題模式

2023-01-02 22:08周淑茹
鄂州大學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斯特里克蘭六便士

周淑茹

(鄂州職業大學教育與管理學院,湖北鄂州 436099)

毛姆寫了大量的劇本和小說,擁躉了眾多的粉絲和讀者,積累了巨額的財富,足跡遍及世界各地,他可說是月亮與六便士兼得者。毛姆對自我有清醒的認識,他給自己的定位是“二流作家中最前列的那一個”,并且他也預見到時代是瞬息萬變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少有人會讀他所描寫的講述舊秩序、叢林殖民地區官員時代那些壓抑的婚姻生活中太太們勾心斗角的小說。毛姆確實有先見之明,他的許多作品都已逐漸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但是,他肯定沒有預料到,《月亮與六便士》這篇小說,歷經百年之后,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大陸上竟然仍舊擁有大量的讀者,并且被當當、京東、亞馬遜、豆瓣等網站分別在2017、2018、2019 連續三年被評為年度桂冠圖書第一名,榮獲5項大獎。筆者私下認為,《月亮與六便士》的中國現象,是因為毛姆筆下的斯特里克蘭的形象符合21 世紀時代的精神特征,具有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意義,而小說中所蘊含的兩大古老主題,也是歷來作家們討論不休的關于人類存在意義的終極話題。

一、困惑:靈魂與肉體的斗爭與統一

關于靈魂與肉體的由來早在古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造人故事中就有了。傳說普羅米修斯按照自己的模樣用泥土捏出了人,然后他把獅子、狼、兔子、狐貍、狗等動物的秉性賦予了人類。但是,他發現這些人如同行尸走肉,他就求雅典娜女神幫忙,雅典娜朝人類呼出了一口氣,于是人類就擁有了靈性。古希臘人用非凡的想象力形象地闡釋了人類的肉體和靈魂之間的關系。普羅米修斯造的人只具備動物性(獸性),雅典娜的一口氣賦予了人類靈魂(人性),沒有靈魂的人類就如同行尸走肉。

肉體和靈魂,哪個才是存在的意義?這是千百年來人類反復探索的命題?!对铝僚c六便士》全文有20多處談到靈魂和肉體,重在分析斯特里克蘭在兩者之間的痛苦掙扎。

蘇格拉底在和自己的弟子西米的談話中談到,“世界上多數人準以為活一輩子不享受肉體的快樂,就活得冤枉了。誰要是對肉體的享樂毫不在意,他就和死人差不多了?!钡撬J為“靈魂有肉體陪伴,肉體就擾亂了靈魂,阻礙靈魂去尋求真實的智慧?!盵2]

我們無從得知毛姆是否看過《斐多:柏拉圖對話錄》,但從《月亮與六便士》中斯特里克蘭的困惑,以及“我”對他人性的剖析中,我們仿佛看到了蘇格拉底模糊的身影。

斯特里克蘭的經歷大概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時期是他40 歲以前。這個時期斯特里克蘭過著普通人正常的生活。讀書,工作,結婚,生兒育女……做一名證券經紀人,賺一份不菲的收入,家里常常高朋滿座。妻子對他的評價是“他沒有一點文學素養”“他完全是個門外漢”。[3]23此時的斯特里克蘭,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會脫離人生的常軌,擺脫現世的享受,轉而去追求靈魂的自由。這時的他就是蘇格拉底所說的“世界上多數人”中的一員。

第二時期是40 歲到47 歲。依循他靈魂深處的吶喊聲,斯特里克蘭拋棄曾經擁有的一切,離開倫敦來到巴黎,他說:“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己?!盵3]59此時的他處于激烈的靈肉交戰之中。他無法擺脫肉欲的影響,他有一張“盡顯粗鄙,肉欲的臉”,但他又對男女之事深表厭惡。作為一名畫者,他應該是一個沉迷于感官享受的人,但是他對這些東西又無動于衷,挨凍受餓,衣衫襤褸,居無定所,他并不覺苦,他過著一種完全的精神生活。

他的肉體,有時好象是對他的靈魂進行可怕的報復。他背叛了“朋友”斯特洛夫,屈從于斯特洛夫的妻子布蘭奇的感情,是因為肉體的軟弱影響了靈魂。斯特里克蘭痛苦地說:“我無法克制自己的欲望,它囚禁我的精神?!盵3]183斯特洛夫在看到斯特里克蘭畫的布蘭奇的裸體畫后,他由憤恨變成震驚,因為從這幅畫中,他仿佛看到“一顆備受折磨的靈魂,在奮力追求自由的表達?!盵3]189斯特里克蘭就像一名朝圣者,不停地尋找心中的圣地,尋找真理和自由,而他到底尋找的是什么可能自己也不知道,只能慢慢摸索。在靈與肉的斗爭中,他疲憊的靈魂想在女人的懷抱中得到休息,但是他失望了,靈魂依然沒有得到解脫。布蘭奇之死對斯特里克蘭沒有絲毫的震撼,他把布蘭奇訴諸于畫筆之后,就對布蘭奇失去了興趣。

Rest bout length: the average length of rest bouts;

毛姆對斯特里克蘭的態度可以說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他把斯特里克蘭描繪成了一個野蠻、殘忍、自私、好色的人,另一方面又把他寫成了一個偉大的理想主義者。他性格矛盾,黑暗與光明,貪婪與寡欲,卑鄙與高尚共存一體,肉體仿佛成為他靈魂的絆腳石。

第三時期是47 歲到50 歲(死亡)。斯特里克蘭的精神仿佛脫離了軀殼,四處游蕩,尋找寄托,終于在遙遠的塔希提島,他的靈魂進入到肉體,靈肉合二為一。他和當地的一位女孩阿塔生活在一個遠離人聲的世外桃源,專心繪畫,周邊美麗的環境和無人打擾的生活,讓他的靈魂仿佛脫離了肉體的桎梏,他終于找到了他所追求的烏托邦,他的天堂。他所追求的美,等同于真理,他把自己領悟到的真理都畫了出來,一幅可令世人震驚的壁畫在他臨死前畫了出來。隨著作品的完成,他那遠離凡俗的、飽受折磨的靈魂,終于脫離被麻風病折磨得雙眼失明,殘破不堪的肉體,得到了安息。在他死后,阿塔遵照他的遺愿,燒毀了畫有壁畫的木屋,“他創造了一個世界,也看到了這個世界的美好”,然后又毀了這個世界。

斯特里克蘭的畫畫生涯堪稱是一種純粹的個人繪畫狀態。他繪畫,不是為了金錢,不是為了成名,而是一種純粹意義上的個人體驗。但正因為如此,他才有可能更加真實地面對個體遭遇的處境,畫出人最本真的狀態,才能通過靈魂的煎熬,從宇宙的混沌中創造出美。

這種在靈與肉中反復掙扎的人物形象,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作家筆下反復出現,比如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歌德的浮士德、雨果的克洛德·弗羅洛、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拉斯柯爾尼科夫、托爾斯泰的列文與安娜、米蘭·昆德拉的特蕾莎……靈魂與肉體的問題,成為困惑人類生命之中不能承受之重。

二、追尋:我們從哪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去?

追尋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原型母題。神話故事中有一個重要的類型就是追求圣物,比如說金羊毛、生命之水、圣杯等,像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等都是追尋模式中最經典的作品。[4]26細品《月亮與六便士》,它也應類屬于這一主題模式。

眾所周知,《月亮與六便士》是以畫家保羅·高更的生活為藍本。年輕時候的毛姆,就為高更和他塔希提時期的畫作而著迷。早在1913 年,他準備去塔希提島旅行,卻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成行。直到1917 年2 月,他終于來到了他多年夢寐以求的塔希提島。他四處調研,追尋高更的足跡,并意外地得到了高更在一扇玻璃門上的畫作,門上畫著一個性感的、黑發、半裸、手拿一枚很沉的綠色面包果塔希提女人,這幅門畫被安置在毛姆的寫作間,被他視作最珍貴的遺產。從對寫作的執著而言,毛姆其實也是一個狂熱的“追尋者”。

斯特里克蘭與高更,兩者有明顯的相似之處。和高更一樣,斯特里克蘭也是一個證券經紀人,有妻子孩子,他們都在人過中年之后,為了追求藝術而拋家棄業,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不同之處是,高更深受梅毒和毒癮之苦,最后死于心臟病發作,而斯特里克蘭則死于麻風病。高更臨死前的畫作《我們從哪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去?》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而斯特里克蘭的作品則被阿塔付之一炬,因而更具有文學意義上的震撼力。

文中庫特拉斯醫生評價這幅巨作是對人體美的頌揚,是對大自然的贊美;看起來既是塵世的,又遠離塵世;是赤裸裸的人類原始本性,又好象是自己。充滿了矛盾性的對立統一。斯特里克蘭完成了這幅畫,意味著他達到了“最高的精神涅槃”,找到了人生的終極意義。

人生意義的追尋,是西方文學非常重要的一個文學母題,它雖然尋找的不是有形的實物,但它是對人類存在意義的叩問。人生到底有什么意義?這個問題,讓無數的學者竟折腰。毛姆借高更的名作《我們從哪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去?》,在《月亮與六便士》中進行了同樣的叩問。

斯特里克蘭為他的“離經背道”坦言:“不是每個人都會像我這樣。大多數人,平平淡淡,知足常樂?!盵3]66康德也有句名言,“凡人一舉一動,必是社會準則”。[3]66這兩句話都很經典。小說描寫了眾多人物,作者把他們明顯地分成兩類:一類是為理想傾其所有的人,他們有斯特里克蘭、亞伯拉罕醫生、布呂諾船長;一類是社會準則意義上的“凡人”:斯特里克蘭夫人、斯特洛夫、卡邁克爾醫生、尼克爾斯船長……

毛姆為了說明斯特里克蘭不是一個異類,有意穿插了他的幾個同類作為旁證。一個是亞伯拉罕醫生,才華橫溢,進入醫學院后,五年時間,任何一種可以申請的獎學金他都拿到了。最后他被選進醫院的管理層,就世俗地成功推斷,他一定能平步青云,名利雙收。但是,在他一次度假的過程中,他一到希臘的亞歷山大港,他“如同天啟”,有“一種美妙的自由感”。于是,他拋棄了曾經的一切,在亞歷山大港生活,當一個普通的醫生,娶一個當地的女子,生五六個有病的孩子。他曾經的同事卡邁克爾醫生認為他一定是智障了,認為他沒有個性,自己作踐自己。但是亞伯拉罕說他從沒有后悔過,他心滿意足,一無所求,就希望這樣活下去,一直到老。

還有一個是布呂諾船長,他拋棄了繁華的城市生活,在南太平洋買下了一個小島,和妻子一起,憑借兩只手,辛苦勞作,把小島變成了美麗的花園。小島遠離文明世界,生活簡單而淳樸。他認為勞動很幸福,他是個幸福的人,他認為他和斯特里克蘭追尋的是同一種東西,那就是——美。

站在“凡人”的角度,無論是斯特里克蘭也好,還是亞伯拉罕醫生、布呂諾船長也好,他們都偏離了人生正常的航道,在他人看來,他們好象都是失敗者。毛姆雖沒有做出正面的評價,但在文中有一段話,值得人深思,成功“取決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于你對社會應盡什么義務,你對自己有什么要求?!盵3]231這句話不免有心靈雞湯的味道,也頗為當下的“思想者們”所受用。從筆者的閱讀感受出發,仍忍不住會發問:“如果斯特里克蘭(高更)到死,他的畫作仍舊不被世人接受,那么他所追尋的人生會被世人理解嗎?”毛姆調侃道,斯特里克蘭(高更)在死后被公認為是天才,“他的缺點,被當做他的優點的必要補充而被接受?!盵3]3世人就是如此,人性亦然。但很明顯的是,斯特里克蘭們并不在意世人的眼光,他們在意的只是自己追尋的過程及人生的體驗,他人的眼光與我何干?加繆在《西西弗的神話》中說,“重要的不是活的最好,而是活的最多?!盵4]15“多”即豐富性。確實,一個人怎樣活的最好很難評價,但豐富性是衡量生活的一種可行性標準。

《月亮與六便士》還描繪了系列人物群像,通過眾多的人物,展現了人類生存境遇和生存方式的多種可能,如果我們愿意對號入座的話,肯定可以找到和自己相似的“那一個”。比如說對丈夫毫不了解,愛慕虛榮的斯特里克蘭夫人;熱心實誠、缺乏繪畫天賦卻有超高品鑒能力的斯特洛夫;以做一個有名的外科醫生,一年賺一萬英鎊,娶一個漂亮的妻子而自豪的卡邁克爾醫生;貪圖小利但又講義氣,還極度怕老婆的尼克爾斯船長;背叛丈夫、冷靜而又瘋狂的布蘭奇;羞澀內斂、喜歡觀察人性,在社會生活中不斷成長的作家“我”……

毛姆的偉大之處在于,他只是把不同人的生活方式一一列舉出來,并不做出評論,他認為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那么,哪種生活方式才是你認為最好的呢?在平靜的敘述中,讀者不由會陷入深思,我們是選擇月亮呢,還是六便士?我們來到這個世上的意義何在?我們從哪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去?

猜你喜歡
斯特里克蘭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四首)
Marvelous mural 神奇的壁畫
《月亮與六便士》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鄰居鬧矛盾,老樹鋸一半
舟槳六便士,彼岸白月光
本期推薦書《月亮和六便士》
原創音樂劇《月亮和六便士》
男人的較量
蘇神之外,還有他!
急白了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