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旋轉推送配合抬頭下壓置入胃管法在嬰幼兒中的應用

2023-01-02 13:01劉倩紀艷輝楊雪滿瑩
天津護理 2022年6期
關鍵詞:頭端不適感胃管

劉倩 紀艷輝 楊雪 滿瑩

(天津市兒童醫院,天津 300074)

患者在吞服毒物或藥物后,洗胃是搶救的最佳選擇,而胃管的成功置入是洗胃的關鍵。嬰幼兒因年齡小、無法配合做吞咽動作,影響胃管的成功置入。目前胃管置入法主要針對成人,而針對嬰幼兒胃管置入的方法研究較少。我院急診科參照成人吞咽困難患者胃管置入法[1-5]對嬰幼兒的胃管置入法進行了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F總結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選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急診科因吞服毒物或藥物的嬰幼兒192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因吞服毒物或藥物經醫生評估需洗胃的患兒;②年齡≤3歲的患兒;③生命體征平穩的患兒;④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吞服可疑腐蝕性毒物的患兒;②有先天性心臟病、癲癇、腦癱、血液病等疾病的患兒;③有頭頸部外傷的患兒;④精神行為異常的患兒;⑤上呼吸道感染伴咽喉部紅腫的患兒;⑥嘔吐為首發癥狀的患兒。

1.2分組方法 根據患兒的置管日期對患兒進行編號,雙號日期為對照組,單號日期為觀察組。對照組90例,觀察組102例。

1.3置管方法 胃管置入的操作均由在急診科工作≥5年的搶救護士完成。使用10Fr和14Fr一次性鼻胃管。對照組按照《新編護理學基礎》第3版[6]中的常規方法置入胃管:患兒去枕平臥,患兒家屬站于患兒左側固定患兒身體及頭部,搶救護士站于患兒右側潤滑胃管前端,沿左側鼻腔輕輕插入至預定長度。

觀察組按照旋轉推送配合抬頭下壓置入胃管:患兒去枕平臥,頭稍后仰(15°~30°)同時偏向搶救護士一側(由1名協助護士站于患兒頭部協助患兒完成),患兒家屬站于患兒左側,握住患兒兩側手及腕部于患兒身體兩側,同時抱住患兒腿部固定住患兒膝蓋,搶救護士站于患兒右側,潤滑胃管前端,沿左側鼻腔輕輕插入,插入約5 cm時,搶救護士囑“抬頭”,協助護士將患兒頭部抬起下壓使下頜靠近胸骨柄,同時搶救護士邊旋轉胃管邊向前將胃管緩緩插入至預定長度。

1.4觀察指標 一次置管成功:指胃管置入開始至置管結束,搶救護士一次置入胃管,無拔出胃管重置或中途反復退出現象。一次置管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例數/總例數)×100%。

患兒不適感:因置管引起患兒干嘔、嗆咳、流淚等咽反射癥狀。參照訾定京[7]制定的咽反射程度分級法,本研究將患兒不適感按嚴重程度分為4個等級,即無不適感、輕度不適感、中度不適感和重度不適感。無不適感:患兒無干嘔、嗆咳、流淚等癥狀;輕度不適感:患兒有干嘔2次以內;中度不適感:患兒有干嘔2次以上,伴有面紅,可有或無流淚癥狀;重度不適感:患兒頻繁干嘔,伴有面紅、流淚、嗆咳等癥狀。

鼻黏膜出血:以拔出胃管時頭端有血性分泌物為準。出血率=(發生出血例數/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和Wilcoxon秩和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兒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

2.2兩組患兒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較 對照組患兒一次置管成功80例,成功率88.89%;觀察組患兒一次置管成功100例,成功率98.04%。兩組患兒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832,P=0.009)。

2.3兩組患兒置管不適感比較 兩組患兒置管不適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置管不適感比較

2.4兩組患兒鼻黏膜出血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患兒鼻黏膜出血20例,出血率為22.22%;觀察組患兒鼻黏膜出血10例,出血率為9.80%。兩組患兒鼻黏膜出血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93,P=0.018)。

3 討論

3.1旋轉推送配合抬頭下壓置入胃管法可提高嬰幼兒一次置管成功率 食管有3個生理性狹窄,胃管在經過狹窄處時易遇阻力,同時由于嬰幼兒使用的胃管相對細軟,硬度不足也增加了胃管通過狹窄處的困難程度。旋轉推送胃管可改變胃管頭端的角度和沖擊動力,頭端角度的改變可使胃管頭端順利找到狹窄處入口,頭端沖擊動力的增加使胃管更容易通過狹窄的位置,旋轉速度越快頭端沖擊動力越大。

觀察組患兒頭稍后仰15°~30°,可使已進入鼻腔內的胃管與咽上壁貼緊,增大咽喉部空間,方便胃管順利通過咽喉[2];同時將患兒頭部抬起下壓使下頜靠近胸骨柄,增大了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通過會厭部。此方法有效解決了嬰幼兒患者不能配合完成吞咽動作而引起的置管困難。

3.2旋轉推送配合抬頭下壓置入胃管法可減輕嬰幼兒胃管置入過程中的不適感 干嘔和嗆咳均是咽反射的臨床癥狀,是生理性的防御反射,其生理功能是防止異物進入氣管及咽部[7]。當胃管插入至咽部時,因嬰幼兒不能很好的配合吞咽動作,導致胃管在咽部停留時間延長并易誤入氣管,引起患兒不適,易誘發干嘔或嗆咳。胃管旋轉時與黏膜接觸產生的摩擦力為滾動摩擦力,胃管直接推送時產生的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相同壓力作用下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的多[8]。當以相同力量推送胃管時,旋轉胃管對咽喉和會厭部產生的機械性摩擦和刺激相對減少,患兒的不適感也會相應減小。

患兒頭稍后仰15°~30°,可使已進入鼻腔內的胃管與咽上壁貼緊,以免誤入氣管,減少了嗆咳的發生;將患兒頭部抬起下壓使下頜靠近胸骨柄,增大了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通過會厭部,減少了胃管對咽喉、會厭部的刺激,避免惡心、干嘔、嗆咳的發生。

3.3旋轉推送配合抬頭下壓置入胃管法可降低嬰幼兒鼻黏膜的損傷 鼻腔內有豐富的海綿狀靜脈組織,在胃管置入過程中易損傷出血,尤其是鼻中隔下部。鄭軍等[9]使用聲反射鼻測量計對嬰幼兒鼻腔測量結果顯示,前鼻孔至鼻腔和鼻咽部的分界范圍在3.7~5.4 cm之間。故觀察組患兒選擇在胃管置入鼻腔5 cm后再進行旋轉,以減少旋轉胃管時頭端對鼻腔黏膜的碰觸。本研究中觀察組患兒鼻黏膜出血率低于對照組,一方面原因為觀察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減少了反復置管對患兒鼻腔黏膜的刺激;另一方面有可能是固定患兒頭部時,護士比家屬能更好地固定患兒,減少患兒躁動引起的胃管對鼻黏膜的刺激,具體原因還待進一步研究。

4 結論

旋轉推送配合抬頭下壓置入胃管法在嬰幼兒使用中優于傳統胃管置入法,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且置管過程中對患兒引起的不適感較小,鼻黏膜出血率低,值得臨床借鑒。

猜你喜歡
頭端不適感胃管
PICC導管體內頭端打結1例的原因分析及護理策略
重癥昏迷患者可視喉鏡在胃管插管中的臨床應用
極低出生體重兒胃管喂養后采用空氣沖管的臨床效果
多形式健康宣教及培訓對乳腺癌術后肢體腫脹、不適感及睡眠質量的影響研究
水下作業工具快速換接裝置對接容差性研究與仿真分析?
消除“不適感”縮短“過渡期”
紗條中纖維排列狀態與紗條不勻的關系
ECG/胸片在早產兒PICC頭端定位中的應用效果
車改在基層:“不適感”如何調適
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的臨床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