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綜合健康狀況的現況調查

2023-01-02 13:01林曉鴻
天津護理 2022年6期
關鍵詞:健康狀況慢性病居家

林曉鴻

(廣州新華學院護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心理功能逐漸衰退,慢性疾病逐漸增加,獨立生活的能力逐漸降低,需要外界提供生活、心理、情感、經濟等多方面的支持。我國人口老齡化具有城鄉倒置的特點,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我國農村的老齡化率為10.06%,城鎮老齡化率為7.80%,農村老齡化率比城鎮高2.26%[1]。目前,我國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模式仍以傳統的家庭養老為主,由老年人的家人和鄰里提供非正式養老照顧[2]。但隨著大量農村年輕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農村空巢老年人、留守老年人日益增多,傳統家庭結構發生變化,使得農村家庭養老照顧的能力被嚴重削弱。有研究顯示,農村空巢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較高[3],且更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進一步影響其生活質量[4]。因此,對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進行綜合健康評估非常有必要。本研究按照老年綜合健康評估(CGA)的要求,對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的軀體健康、精神健康、社會關系、環境狀況、總體生存質量等方面進行調查,以期為農村養老模式的探索和改善提供依據。

1 研究對象與測量工具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屬于橫斷面調查,采用方便取樣的方法,于2020年3月至5月選取廣東省各地級市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60周歲,居家養老,居住地為農村;②意識清楚,有一定的語言溝通能力;③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有嚴重精神疾患的老年人。

1.2測量工具

1.2.1一般情況調查表 老年人的人口社會學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目前工作/勞動情況、婚姻狀況、醫療付費方式、月收入;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及健康史包括吸煙、飲酒、跌倒史、慢性病情況、服藥情況。

1.2.2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 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測量老年人的綜合健康狀況。WHOQOL-BREF是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WHOQOL-100)的簡化版,該量表由WHO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編制小組編制,與WHOQOL-100量表具有較高的相關性(Pearson相關系數為0.89~0.95),量表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區分效度和結構效度[5]。該量表由方積乾教授等翻譯為中文版并進行修訂,量表在中國6個城市進行現場試驗并得到WHO的認可。該量表共有26個條目,包括生理(7個條目)、心理(6個條目)、社會關系(3個條目)和環境(8個條目)4個領域,另有2個獨立分析條目反映調查對象的總體健康狀況與生存質量。每個條目得分為1~5分,負向問題反向記分,各領域得分為所屬條目的平均分再乘以4,每個領域得分范圍為4~2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質量越好[6]。

1.2.3Morisky用藥依從性問卷(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4) 采用Morisky用藥依從性問卷測量老年人的用藥依從性情況。該問卷目前廣泛應用于慢性病患者用藥依從性的研究中。問卷共4個條目,分別是“你是否有忘記用藥的經歷?”“你是否有時不注意用藥?”“當你自覺癥狀改善時,是否曾停藥?” “當你自覺癥狀更壞時,是否曾停藥?”,當研究對象4個問題回答均為“否”時,為依從性佳,4個問題中有1個或1個以上回答為“是”,為依從性差[7]。

1.2.4APGAR家庭功能評估表 采用APGAR家庭功能評估表評價老年人的家庭功能情況。該量表共有5個條目,涉及家庭功能的5個重要部分:適應度、合作度、成長度、情感度和親密度。每個條目可選“經?!?2、“有時”=1、“很少”=0,5個條目得分總和為量表總分??偡?~10分為家庭功能無障礙,4~6分為家庭功能中度障礙,0~3分為家庭功能重度不足[8]。

1.2.5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測量老年人的睡眠情況。該量表由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院于1985年編制,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數為0.89)[9],是國際醫學界公認的評價失眠的標準量表。量表共有8個條目,詢問研究對象的入睡時間、夜間蘇醒、早醒、總睡眠時間、總睡眠質量、白天情緒、白天身體功能、白天思維情況,采用0~3分4級評分法,0表示沒問題、足夠、滿意、正常、無思睡,3表示嚴重影響睡眠或沒有睡覺、嚴重低落、嚴重思睡,總分為各個條目得分的總和??偡?4表示無睡眠障礙,4~6表示可疑失眠,≥6表示失眠。

1.2.6老年抑郁量表(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 采用老年抑郁量表評價老年人的抑郁情況。該量表由YESAVAGE等[10]人于1982年編制,是老年人專用的抑郁篩查表,共有30個條目,每個條目回答“是”或“否”,其中有10個條目是反向提問,回答是得1分,總分0~10表示正常,11~20表示輕度抑郁,21~30表示中重度抑郁。

2 研究方法

2.1資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在資料收集之前對調查員進行統一培訓。對居住在農村的老年人進行現場問卷調查,研究對象在填寫問卷過程中,調查員在旁邊進行講解,對視力或閱讀能力有障礙的老年人,由調查員逐題讀出題目和所有選項,請老年人選擇符合自己的答案,調查員幫助填寫。填寫完畢后,調查員檢查填寫內容是否完整,填寫不完整的提醒老年人及時補填。

2.2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描述性統計使用頻數、百分率、均數、標準差等;單因素分析使用t檢驗、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使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3.1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發放并回收有效問卷216份。其中男60(27.8%)例,女156(72.2%)例;年齡60~94歲,平均(75.56±7.30)歲。其他一般資料見表1。

3.2不同特征的居家養老老年人綜合健康狀況比較 結果顯示,不同經濟收入、近1年內跌倒情況、用藥依從性、家庭功能障礙程度、失眠情況、抑郁情況的老年人在4個維度及總的健康狀況與生存質量方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工作勞動情況、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的老年人在心理領域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近期服藥的老年人在生理領域得分低于近期沒有服藥的老年人(P<0.05);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在生理領域、心理領域和總的健康狀況與生存質量得分上均低于沒有慢性病的老年人(P<0.05)。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的居家養老老年人綜合健康得分比較(±s)

表1 不同特征的居家養老老年人綜合健康得分比較(±s)

?

3.3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的綜合健康狀況得分 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的WHOQOL-BREF得分見表2。4個領域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社會關系領域、生理領域、環境領域、心理領域。將本研究中居家養老老年人的各領域得分和總的健康狀況與生存質量得分與全國常模進行比較[11],結果顯示,本研究中老年人生理領域、心理領域和總的健康狀況與生存質量的得分低于全國常模(P<0.05),環境領域得分高于全國常模(P<0.05),社會關系領域得分與全國常模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WHOQOL-BREF得分情況(±s)

表2 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WHOQOL-BREF得分情況(±s)

?

3.4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綜合健康狀況的多因素分析 將WHOQOL-BREF 4個領域得分及總的健康狀況與生存質量得分作為因變量,將所有單因素分析的變量作為自變量(共16個),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建立回歸方程模型。結果顯示,抑郁(原值代入)、失眠(原值代入)、慢性?。o=0,有=1)3個變量進入生理領域回歸方程,共同解釋生理領域總變異的50.3%;抑郁、家庭功能(原值代入)、失眠、目前工作/勞動情況(仍在工作/生產勞動=1,退休/在家休息=2)、經濟收入(≤3 000=1,>3 000=2)5個變量進入心理領域回歸方程,共同解釋心理領域總變異的49.7%;抑郁、家庭功能、失眠3個變量進入社會關系領域回歸方程,共同解釋社會關系領域總變異的29.4%;抑郁、失眠、家庭功能、經濟收入4個變量進入環境領域回歸方程,共同解釋環境領域總變異的36.9%;抑郁、失眠、家庭功能、慢性病4個變量進入總的健康狀況與生存質量回歸方程,共同解釋總的健康狀況與生存質量總變異的45.0%。見表3。

表3 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綜合健康狀況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續表

4 討論

4.1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綜合健康狀況的現狀 本研究中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生理領域、心理領域和總的健康狀況與生存質量得分均低于常模,提示我國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低于平均水平。這與程悅等[12]農村留守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普遍較低的研究結果相似。高秀梅等[13]的調查也顯示農村老年人受留守、社會經濟地位低、高齡、家庭飲食等因素影響,更易患各種老年慢性病,而慢性病又進一步影響他們的健康水平和功能狀態。由于農村青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守的農村老年人常常缺少社會支持和精神慰藉,因此農村老年人的精神和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突出[14]。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的調查顯示,我國老年人最需要的是健康和護理服務,農村老年人作為特殊群體,其醫養需求尤其應得到關注[15]。但事實上,可以給農村老年人提供照顧的專業人才和非正式養老服務供給人力卻一直在流失,農村老年人的健康老齡化存在著很多現實問題。本研究中,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在環境領域得分略高于常模,在社會關系領域得分與常模比較無差異,這可能是因為隨著我國“三農”工作的推進,農村政策、醫療、經濟等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現全面覆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廣播電視網絡“村村通”、農民體育健身等惠民工程也逐步完善,與過去相比,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環境、居住條件、交通狀況、信息獲取、休閑娛樂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農村老年人在環境領域和社會關系領域得分并不低,甚至在環境領域得分還高于常模。

4.2影響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綜合健康狀況的相關因素

4.2.1抑郁 本研究中84例老年人存在輕度抑郁,24例老年人存在中重度抑郁,抑郁發生率為50.0%。在單因素方差分析中,抑郁得分在綜合健康狀況4個領域及總的健康狀況與生存質量上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且抑郁進入到4個領域及總的健康狀況與生存質量的多元回歸方程。提示我國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的抑郁發生率較高,且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綜合健康。有調查發現我國農村老年人抑郁發生率明顯高于城市老年人,發生率約為53.74%[16-17],國外也有報道55.8%的老年人患有抑郁癥狀[18]。農村老年人發生抑郁的原因與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社交隔離、家庭月收入低、社會支持低、照顧留守兒童負擔重等有關[16-19]。老年人發生抑郁時常出現情緒低落、焦慮、遲滯和軀體不適等,且常繼發自殺和自殺企圖等嚴重后果,而且抑郁情緒容易反復發作,使老年人喪失勞動能力和日常生活功能,導致精神殘疾。隨著老齡化社會的進展,老年人抑郁的患病率也日趨上升,老年抑郁作為全球性的重要精神衛生保健問題,直接影響老年人的綜合健康水平。

4.2.2失眠 本研究中68例(31.5%)和73例(33.8%)老年人存在可疑失眠和失眠。在單因素方差分析中,老年人的失眠情況與綜合健康狀況4個領域及總的健康狀況與生存質量均有聯系,且失眠也進入到4個領域及總的健康狀況與生存質量的多元回歸方程。提示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的失眠情況影響老年人的綜合健康。MA等[20]和李漫漫[21]使用匹茲堡睡眠指數量表分別調查了我國西南和河南省農村老年人的睡眠情況,發現兩地農村老年人睡眠障礙的患病率均較高,分別為46.5%和40.1%?;橐鰻顩r、年收入、與子女聯系情況和慢性病數量是農村老年人睡眠障礙的主要相關因素[21]?;加懈哐獕?、冠心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現睡眠障礙[22],反過來,有睡眠障礙的老年人患高血壓等慢性病的風險也更大[20]。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研究中農村老年人的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主觀睡眠質量較差、睡眠潛伏期延長、夜間睡眠紊亂等失眠表現,但也有研究顯示若高齡老年人經常睡眠時間長于9小時,這種長時間睡眠也會增加老年人的認知障礙和死亡風險[23]。應及時發現并密切關注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的各種異常睡眠現象,采取措施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質量,以提高其綜合健康水平。

4.2.3家庭功能狀況 本研究中99例(45.8%)老年人家庭功能存在中度或重度障礙。在單因素方差分析中,老年人的家庭功能障礙程度越嚴重,其生理、心理、社會關系和環境4個領域及總的健康狀況與生存質量得分均越低。家庭功能狀況進入到除生理領域外其他3個領域及總的健康狀況與生存質量的多元回歸方程。提示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的家庭功能狀況直接影響其綜合健康水平,尤其是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對于居家養老的農村老年人,他們獲得的家庭支持主要來自于子女和配偶,因此,老年人的家庭成員關系、家庭功能及資源對其健康狀況的維持和促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矗群等[24]的研究顯示子女是農村老年人心靈慰藉的重要來源,子女是否在外打工、子女與老年人的關系、子女對老年人的關心程度顯著影響農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唐莉等[25]的調查顯示無配偶老年人感受到的社會支持明顯低于有配偶老年人,農村老年人感受到的情感性支持明顯低于城鎮老年人。老年人的家庭功能狀況越好,意味著家人對老年人的態度越友善,老年人從家庭成員獲得的幫助和支持也越多,反之,家庭功能存在障礙的老年人,感受到的社會支持更低,也更容易出現抑郁等負性情緒[17],影響其心理社會健康。

4.2.4慢性病 本研究中155例(71.8%)老年人患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病,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在生理領域、心理領域和總的健康狀況與生存質量的得分均低于沒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且慢性病最終進入了生理領域和總的健康狀況與生存質量的多元回歸方程。提示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較高,且慢性病影響身體健康。有調查顯示,農村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較高,約為54.2%~66.0%,且往往多病共存[26-27]。老年慢性病多為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這些疾病的發生會使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受損,影響老年人的功能狀態[13],還會誘發或加重老年人的睡眠障礙、抑郁、焦慮和認知功能障礙[28],嚴重損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應加強對農村老年人健康知識和慢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如利用義診、社區健康講座等方式來促進健康。

4.2.5其他 本研究中經濟收入較低的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其綜合健康4個領域得分及總的健康狀況與生存質量得分均低于經濟收入較高的老年人,經濟收入進入心理和環境2個領域的多元回歸方程。農村老年人的收入來源包括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發放的養老金、部分老年人的退休金、家庭成員的供給和老年人自身的勞動收入。有較高經濟收入的老年人,往往獲得了較好的家庭支持和社會支持,這些支持不僅給老年人提供了物質生活和醫療保健保障,也帶給老年人很多心理慰藉,反之,經濟收入低的農村老年人往往有更多的擔憂,更易出現抑郁等負性情緒[16],身心健康水平也更低。本研究中,長期服藥的農村老年人生理領域得分低于不服藥的老年人,服藥依從性差的老年人在綜合健康4個領域得分及總的健康狀況與生存質量得分均低于服藥依從性好的老年人。有研究顯示我國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僅處于中等水平[29],沒有得到良好控制的慢性病常導致老年人勞動力喪失、自理能力喪失和病死率增加。農村基層組織應加大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政策宣傳,農村醫護人員應針對農村老年人普及慢性病用藥常識,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用藥認知。本研究中,近1年內發生過跌倒的農村老年人在綜合健康4個領域得分及總的健康狀況與生存質量得分均低于未發生過跌倒的老年人。楊云娟的調查顯示60~89歲的農村老年人發生跌倒的比例是60.43%~67.71%[30]。跌倒常導致老年人輕度或中度受傷,嚴重時甚至引起殘疾和死亡,造成沉重的疾病負擔。發生過跌倒的老年人常有恐懼心理,常因害怕再次跌倒而拒絕活動,生活質量也隨之下降。本研究單因素分析顯示,女性、仍需要進行勞作、文化程度低、沒有配偶的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心理領域得分低于男性、已退休或不需要勞作、文化程度高、有配偶的老年人。這可能是因為女性比男性的心理情緒更為敏感;仍需要勞作和沒有配偶的老年人往往獲得的家庭支持和社會支持較低;而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更不易獲取信息、更難用積極的方式排解心理負性情緒。

5 結論

隨著農村生活環境、居住條件、交通狀況、信息獲取等不斷改善,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的環境健康和社會健康程度有所增高,但農村老年人在生理領域和心理領域的健康水平仍較低。抑郁情緒、失眠、家庭功能障礙、患慢性病、經濟收入低是影響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綜合健康狀況的最主要因素。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綜合健康狀況的改善需要各個層面的共同努力,政府應繼續推進新農合、新農保等惠民政策,將傳統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機構養老等養老照顧模式進行結合,農村醫護人員、醫學院校師生可針對農村老年人進行老年慢性病防治、安全用藥等健康教育,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用藥依從性。由于本研究僅對廣東省各地級市農村居家養老老年人進行橫斷面調查,故研究結果的推廣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僅探討了人口社會學因素、生活習慣、健康史等與老年人健康狀況的關系,后續研究可以進一步探討其他影響因素,也可以對提高老年人健康狀況的干預措施進行研究。

猜你喜歡
健康狀況慢性病居家
肥胖是種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應用
昆明市大學生口腔健康狀況調查
健康體檢常見慢性病及指標異常流行病學分析
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撐起一把保護綠傘
居家好物,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微生高的往事
逆轉慢性病每個人都可能是潛在的慢性病候選人!
“中小學生身體健康狀況下降”問題雜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