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祖太:紅旗渠藍圖的繪制者

2023-01-03 01:07馮慶超
中外文摘 2022年24期
關鍵詞:林縣紅旗渠測量

□ 袁 方 馮慶超

吳祖太與妻子薄慧貞

1933 年2 月,吳祖太出生于河南新鄉原陽縣白廟村。六歲時,他隨父母逃荒到鄭州郊區,靠父親在城里賣水養活全家。為了改變家庭命運,有見識的父母省吃儉用把他送入小學讀書。小學畢業后,在地下黨組織的幫助下,吳祖太有幸進入收留流亡兒童入讀的省立鄭州第一初級中學校(今鄭州二中)就讀,在這里,他加入了共青團。1950 年,吳祖太考入黃河水利學校(今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因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被選為學生會干部。

1953 年7 月從黃河水利學校畢業后,吳祖太被分配到河南新鄉專署安陽水利局工作。由于工作勤奮、業務扎實,1954 年10 月水利部派專家勘測漳河沿途高程時,吳祖太受局里委派隨同水利部專家,出色地完成了勘測漳河各地高程的任務,受到水利部專家的好評,也給時任林縣縣委第一書記楊貴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以至1956 年楊貴兩次請他來幫助解決英雄渠等水利工程遇到的重大技術難題??梢哉f1954 年和1956 年的林縣水利實踐活動,奠定了吳祖太獻身林縣水利事業的思想基礎。

林縣一直以來就是一個嚴重缺水的縣份,不僅莊稼“望天收”,連人畜飲水都十分困難,用“水貴如油”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干旱年份,群眾挑一擔水要跑十幾里路是常事,甚至出現過兒媳去接替十幾里外挑水的公公,因失足絆倒,一擔快挑到家的水全灑了,兒媳羞愧難當而上吊自殺的悲劇。

為改變全縣缺水的現狀,林縣人喊出了“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心聲。1958 年,林縣縣委向全縣人民發出了“苦戰三年,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號召。許多機關干部走出辦公室,奔赴戰天斗地生產一線。在楊貴的爭取和吳祖太的要求下,吳祖太被調入林縣水利局,成了局里二十八名技術人員中唯一一個正規水利專業畢業的技術員。

吳祖太到林縣水利局的第二天,便被派到漳河支流露水河上的南谷洞水庫(今太行平湖)工地,負責工程設計和施工。南谷洞水庫除了攔洪灌溉,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功能是為“引漳入林工程”(后稱紅旗渠)補充水源。它控制流域面積二百七十平方公里。面對當地的高山峽谷和如此大的流域面積,大壩設計多高?采用什么壩型?如何安排引水渠道和保證泄洪等難題都考驗著吳祖太和他的技術團隊。因為當時不僅在林縣,在全國都不易找到可供借鑒和參考的同類型的水庫資料,況且時間也不允許。

吳祖太到工地后,全身心投入工程勘測設計中,每天只休息幾個小時。據當年的報道,他每天天一亮就扛著測量儀器出發,“下了東山上西山”,調查露水河常年流量和洪峰峰值,測量庫區地形,晚上拖著饑餓疲憊的身體回到辦公室,還要根據測量記錄的數據伏案繪制庫區地形圖。就這樣,在技術團隊和同事們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吳祖太經過十余天不分晝夜的苦戰,取得了工程設計所需的第一手資料。為此,他不知翻了多少遍水力學和工程力學書以及帶來的兩箱工具書,最后設計出了四種壩型供領導選擇和拍板。限于當時各方面的條件,經工地黨委和縣委反復比較和推敲,最后選擇了相對經濟,易于施工,壩高七十八點五米、總庫容為七千七百多萬立方米,可抵御百年一遇洪水的黏土斜墻堆石壩。

完成了壩體設計,吳祖太又不得不為設計這種特殊壩體和特殊地形情況下在一側石壁上開鑿引水渠而絞盡腦汁。以當時的施工條件,要在堅硬的石壁上從兩端相向施工,短時間內打通兩百多米長的隧道形成引水渠談何容易。最后他和他的技術團隊汲取大家的智慧,改兩端兩組人馬相向施工為在沿線再規劃出十二個端口、二十六組人馬同時施工,竟把工期一下子由三年縮短到三個月。

當時,吳祖太已經二十六歲,算是大齡了??蔀榱肆挚h的水利事業,他不得不說服在淇縣高村小學當教師的未婚妻薄慧貞三次推遲婚期。直到1959 年農歷大年初一,二十一歲的薄慧貞輾轉百余里,風塵仆仆地跑到南谷洞水庫工地,在春節期間仍是熱火朝天的工地上,在領導、同事和工友的祝福聲中與吳祖太完婚。為了不影響丈夫工作,新婚五天后,薄慧貞在依依不舍中又只身返回淇縣娘家。

五天的林縣之行和新婚生活,讓薄慧貞更加了解了丈夫和他的工作。她回到淇縣后在寫給吳祖太的信中說:“祖太,到了林縣我才知道你的工作是那么偉大。那里地勢險峻,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啊!我支持你,我也相信,你一定會把渠修通!因為渠修通了,你就(會)回到我身邊了?!焙蔚壬钋?,何等真摯。

可誰能想到,妻子這一去竟是夫妻的永訣——1959 年5 月20 日下午,薄慧貞帶領學生參加校外義務勞動,過鐵路時為救護學生被飛馳而來的火車撞倒而犧牲。此時,他們結婚才一百天。

薄慧貞犧牲后,領導怕吳祖太承受不了,就以外出開會為名用汽車拉上他,直到車快到淇縣時才將噩耗告訴他。吳祖太得知妻子去世,滿是震驚、愧疚和悲痛,悲泣不已。他守著妻子的遺體以淚洗面,一言不發,坐了一天一夜,滴水未進??勺詈笏€是從悲痛中掙扎出來,因為他知道,更艱巨的引漳入林工程在等待著他,他也不能辜負了妻子相信他一定會把渠修通的期望。于是他拜托妻子家人暫把妻子安葬在淇縣,待紅旗渠修好后他再將其移葬家鄉原陽,然后毅然返回林縣,投入到紅旗渠的勘測設計中,每天都在思考、計算著如何引漳河水過崖、越澗、跨河。

據林縣水利局原局長、吳祖太事跡長篇通訊的作者靳林年當年的報道,吳祖太為精準設計引漳入林的紅旗渠工程,反復爬了五百五十架高山,無數次越過河流,一遍遍地踏勘測量線路高程。一次踏勘中,他差一點跌下萬丈深澗,因快速抓住崖邊的一棵酸棗樹才幸免于難。后來的踏勘測量中,他們就帶上一盤粗繩,測到懸崖處,吳祖太就把繩系在腰間,懸空進行測量。就這樣,吳祖太白天和團隊搞勘測,晚上翻書、翻看測量數據搞設計。

硬是靠著“革命加拼命”的精神,靠著簡陋的測量儀器和一把計算尺,只用了三個月時間,吳祖太就設計繪制出了“引漳入林工程”施工圖。紅旗渠著名景點、標志性工程青年洞,最初的設計是繞山開明渠,但吳祖太考慮到那樣工程量太大,施工時間會拖長,遂經進一步測量后修改了原來的方案,讓渠水穿隧洞而過,這就有了如今人們看到的青年洞奇觀。

有了吳祖太的這張藍圖,1960 年2 月10 日,林縣縣委、縣政府果斷下達了“引漳入林工程”的開工令,吳祖太被任命為負責整個工程技術和施工指導工作的技術股副股長,實際上就是紅旗渠工程的“總工程師”。

吳祖太被調到林縣后,不僅主持了南谷洞水庫和紅旗渠的設計工作,還參與了“天河渠”工程的設計和施工。為解決淅河南岸一萬七千余畝耕地“望天收”和百姓吃水問題,縣委書記楊貴等人決定在峽谷上架設兩百多米長的“天河渠”,靠拉扯鋼絲敷設帆布輸水管,把境外的水送到淅河南岸。這一工程光為解決水流對帆布管道的壓力和鐵絲捆扎帆布管道的間隔、松緊以及河谷風力對帆布管道的影響等問題,就讓吳祖太和他的團隊頗費周折,經歷了一次次失敗的考驗。但吳祖太憑著頑強的毅力和過硬的技術,愈挫愈勇,硬是啃下了這塊硬骨頭,僅用十五天時間,便向縣委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為淅河南岸一萬七千余畝干渴的耕地送去了甘霖。

1960 年3 月28 日晚飯時間,吳祖太剛端起飯碗,就得到報告說,紅旗渠山西王家莊隧洞內出現了裂縫和碎石塊掉落險情。為了第二天施工安全,吳祖太放下飯碗就往隧洞里跑。就在他查看完險情往洞外走時,突然被塌下來的土石掩埋,壯烈犧牲。這時的吳祖太年僅二十七歲,距他的妻子薄慧貞犧牲也才十個月。巧合的是,就在這一天,林縣縣委組織部擬好了給紅旗渠黨委的批準吳祖太為中共正式黨員的通知函,上面蓋著組織部的紅色印章。遺憾的是,吳祖太生前卻沒有來得及站在黨旗下宣誓,這一未發出的通知函也塵封在了檔案中。

從1958 年5 月調到林縣水利局到1960 年3 月28日不幸離世,吳祖太在林縣工作總共不滿兩年時間。而在這樣短的時間里,他竟靠著所學的專業知識、頑強的毅力和簡單的測量工具,完成了一項項艱巨工程的勘測設計。用楊貴的話說,當時林縣幾乎所有的水利工程都滲透有吳祖太的心血,留有他的足跡。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楊貴聽到吳祖太犧牲的消息后,極為悲痛和震驚,哽咽著反復念叨“我們太虧欠他了”。在他后來的回憶錄里還寫道:“吳祖太,是當初紅旗渠工地少得可憐的科班出身的工程技術人員。小伙子長得很英俊,高個子,在工程技術上是挑大梁的……我對他的印象最深?!?/p>

吳祖太犧牲后,紅旗渠工程總指揮部成立了治喪委員會,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林縣報》配照片發表長篇通訊《山區建設的堅強戰士——吳祖太》。噩耗傳到他的家鄉原陽,原陽縣委、縣政府及社會各界同樣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時至今日,林州人還在說:紅旗渠沒有楊貴的拍板、決策,沒有當時吳祖太的技術就修不成,“林縣(今林州市)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外鄉人”。他是林州市籍以外唯一為紅旗渠獻身的人,同時也是八十一人中唯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授予烈士稱號、頒發烈士證書的人。

如今,在紅旗渠紀念館的山碑墻上,刻著當年為修建紅旗渠獻身的八十一人的名字,吳祖太的名字排在第一位。紅旗渠紀念館里也掛著他的照片,供人們瞻仰。吳祖太烈士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獻身水利事業的光輝事跡將永垂不朽。

猜你喜歡
林縣紅旗渠測量
紅旗渠上的“鐵姑娘”
“紅旗渠精神”感動我
測量
從紅旗渠的“賬單”體會黨的領導
紅旗渠的修建與紅旗渠精神的誕生
“有才”林縣話
用紅旗渠精神教育青少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