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診老年危重創傷患者的急救措施

2023-01-03 14:56冉隆強李勇
健康之家 2022年17期
關鍵詞:急診老年患者

冉隆強 李勇

摘要:目的 探討急診老年危重創傷患者的急救措施及效果。方法 選取2021年1~12月我院急診科收治的老年危重創傷患者11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急救措施進行分組,55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性急救,55例觀察組患者接受整體性急救,比較兩組患者急救相關指標、搶救效果及滿意程度等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院前救治時間、現場轉運到院時間、院內急救時間、急診轉手術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且死亡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急診老年危重創傷患者的急救,臨床應用整體性急救措施的效果最佳,利于縮短對患者的救治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死亡風險。

關鍵詞:急診;老年患者;危重創傷;急救措施

創傷為急診科中一種常見的病種,也是臨床上致殘致死率較高的病因之一,其創傷的嚴重程度往往與死亡風險存在直接的關系。通常普通創傷患者,經過及時的救治得以痊愈,而危重創傷患者,如若治療不及時或不到位,便會危及其生命。尤其是老年危重創傷患者,其機體功能的衰退,且多數伴有基礎疾病,抵抗力不足,很容易增加其死亡風險。隨著近幾年我國創傷患者的數量日益增多,臨床研究發現,危重創傷患者的死亡高峰時段,一般在受傷后的4 h,其中傷后1 h屬于最危險階段,此時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救治,便可為后續的搶救提供支持與保障,故而采取良好的急救措施至關重要,以便縮短對患者的搶救時間,進一步提高搶救的效率[1]。本研究旨在分組探討老年危重創傷患者的急救措施。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12月我院急診科收治的老年危重創傷患者11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急救措施進行分組。對照組: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齡60~82歲、平均(71.85±10.69)歲;車禍傷27例、高處墜落傷9例、摔傷10例、其他9例;四肢及脊柱骨折15例、顱腦重度損傷12例、胸腔與胸廓損傷9例、腹部損傷11例、其他8例。觀察組:55例,男28例,女27例;年齡62~80歲、平均(71.79±10.71)歲;車禍傷25例、高處墜落傷11例、摔傷13例、其他6例;四肢及脊柱骨折20例、顱腦重度損傷14例、胸腔與胸廓損傷7例、腹部損傷10例、其他4例。兩組患者均符合危重創傷的診斷標準,且年齡≥60歲;排除患有嚴重精神類疾病、合并心肝腎臟等臟器功能異常、凝血功能障礙、惡性腫瘤等患者。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創傷類型及原因等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接受常規急救,主要包括在事故現場對患者的傷口包扎、固定及止血等處理,且在轉運途中實行輸液、吸氧治療,以及入院后做好心電監護、常規檢查等,做好手術準備工作[2~4]。

1.2.2 觀察組(接受整體性急救)

(1)以急診科為中心,召集創傷急救相關科室,建立一系列的急救干預體系,包括現場急救、信息傳遞、院外轉運及院內搶救、檢查與手術等環節,確保救治工作的連續性與整體性,同時對每位醫務人員要進行排班,為其確定好崗位職責,嚴格落實崗位責任制度。

(2)急救醫務人員趕往事故現場,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同時及時通知會診醫師、手術醫師,聯系好檢驗科、影像科,開放急診綠色通道,盡可能縮短疾病的診斷時間,針對可能轉入手術室的患者,及時聯系好相關科室做好床位準備。

(3)當患者從院外急救轉入急診科后,醫護人員要檢查患者的氣道通暢情況、呼吸頻率及節律、出血部位及出血量、血壓及心率等指標,根據患者的創傷嚴重程度加以劃分,危重創傷患者為紅色區域。

(4)醫護人員要嚴格按照急救流程及工作內容,對患者進行包扎、止血及固定等處理,做好醫護之間、急診科與影像科、急診科與手術室、急診科與監護室等科室的協調工作,第一時間開放檢查、院內轉運的綠色通道。

(5)對ISS≥16分或AIS≥3分的患者,快速成立4人急救小組,做好明確的分工,其中1人負責對患者的呼吸道異物、分泌物清理,保證其呼吸順暢,并固定與保護其頸椎;1人負責對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狀態及休克指數等指標進行密切的監測,一旦發現異常數據要立刻通知急救醫生進行救治;1人負責對患者的循環通路管理,做好補液、輸血及建立深靜脈置管等準備;1人負責供給搶救藥品、傳遞器械,同時做好組織協調工作。

(6)針對影像學檢查或者病房轉運的患者,需建立3人的急救轉運小組,1人負責對患者的靜脈通道管理,且觀察其各項體征與指標;1人負責各個科室之間的聯系與協調工作;1人負責患者轉運中出現的任何應急情況的緊急處理。

(7)在患者搶救成功后,醫務人員要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心理疏導與安撫,詳細介紹預后的注意事項,來消除其內心的焦慮、恐懼及不安等負面情緒,以便患者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工作[5~9]。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急救情況,包括院前救治時間、現場轉運到院時間、院內急救時間、急診轉手術時間。(2)比較兩組患者搶救情況,計算其搶救成功率、死亡率。(3)以我院自制的急救工作滿意度問卷,將其發放給患者家屬進行評價,分為十分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3個等級,總分共100分,分值≥90分表示十分滿意、≥60分且<90分表示一般滿意、<60分表示不滿意??倽M意率=十分滿意率與一般滿意率相加之和。

1.4 統計學分析

按照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急救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院前救治時間、現場轉運到院時間、院內急救時間、急診轉手術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搶救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且死亡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家屬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由于危重創傷患者的急救時效性與有效性,是保障其搶救成功的關鍵環節。通常情況下,在危重創傷1 h內屬于急救的黃金時期,此時對患者的急救措施直接關系到其生命安全。往往老年危重創傷患者,其機體功能的低下,病情較為危重且進展快,死亡風險較高,故而需采取一套行之高效的急救干預措施,來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同時為后續的搶救工作爭取更多的寶貴時間[10]。

但是以往急診中的常規性急救措施,主要是由急診科醫生主導,護理人員參與,對患者的創傷嚴重程度進行評估,借助相應的檢查來明確病情,以此聯合相關科室會診,給予患者手術治療或者轉入??撇》?、重癥監護室接受治療。雖然重視多部門的協調與合作,來減少對患者的急救時間,可是院前的急救工作不到位,乃至院內及院外的交接內容缺乏系統性,很容易出現轉運途中的安全隱患等事件發生。

整體性急救作為一種新型的急救模式,其理念在于以患者為中心,既能保證各個部門、各個急救環節的無縫銜接,可患者提供持續性、連貫性且全面性的急救服務,還能有效的縮短救治的時間,以此提高搶救的效率。尤其對老年危重創傷患者的急救來說,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都至關重要,故而應用整體性急救措施,通過在院前急救人員及時準確的評估患者病情,并為急診科匯報情況,便于院內急救人員的充分準備工作,促使院前與院內的有效對接與配合,同時急診科的醫護人員明確分工,當接診后快速的成立急救小組,有序的開展急救工作,為患者建立綠色通道,給予其止血、包扎及固定、補液與輸血等治療,可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各個環節的流程與時間,從而確?;颊叩玫匠晒Φ木戎蝃11]。

從上述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院前救治時間、現場轉運到院時間、院內急救時間、急診轉手術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這一數據說明對患者的整體性急救處理,促使會診與檢查的同步進行,當確診后由影像科直接轉運患者至手術室、監護室或??撇》?,來優化急救的流程,減少中間環節,進而縮短轉運時間,為搶救工作提供更多的保障;此外,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死亡率相比,觀察組患者搶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且死亡率要較低(P<0.05);觀察組患者總滿意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

綜上所述,對老年危重創傷患者的急救應用整體性急救措施,利于降低患者致殘及致死風險,縮短急救的時間,提高搶救效率。

參考文獻

[1] 姚凌峰,祝秋萍,王毅鑫,等.急診外科危重患者院內安全轉運的護理體會[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0,6(6):149-150.

[2] 祁芳芳.危重創傷急救中應用無縫隙連接急救護理新模式的價值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22):75-79.

[3] 施永周,宋斌.改良坎帕拉創傷評分法在院前急救中的應用分析[J].浙江創傷外科,2020,25(1):107-109.

[4] 周丙梅.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在危重創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27):151-152.

[5] 金文麗.無縫隙連接急救護理模式在危重創傷患者急救中的應用效果探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67):334-337.

[6] 黃曉云,陳達慶,吳敏,章衡,何斌,潘鑫,劉碧俊.國際創傷生命支持技術在院前危重創傷救治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災害救援醫學,2019,7(7):365-368.

[7] 陳存秀,李靜,詹黎黎.分析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在危重創傷急救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智慧健康,2018,4(13):104-105.

[8] 譚家英.優化急救護理模式在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2):91-95.

[9] 董宏偉.危重創傷患者的急診救治[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14):2596-2597.

[10] 趙琴美,王菊美.淺論無縫隙連接急救護理模式在危重創傷患者急救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12):151-152.

[11] 謝德東.對危重創傷患者進行整體性急診救治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5):179-180.

猜你喜歡
急診老年患者
急診ERCP治療老年人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的療效觀察
急性左心衰的急診護理措施
急診應用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臨床分析
腹腔鏡治療老年胃十二指腸穿孔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觀察
探討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手術護理的安全隱患及對策
急診輸液護理中的風險成因與護理對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