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場析育:希斯克利夫教育問題的格式塔心理學解讀

2023-01-05 02:22陳琳琳王羽青
英語知識 2022年4期
關鍵詞:斯克利夫勃朗特呼嘯山莊

陳琳琳 王羽青

(閩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福建漳州)

1.引言

《呼嘯山莊》是英國小說家艾米莉·勃朗特的長篇巨著,在文學史上備受推崇,也是學界廣為關注的經典文本。前人針對這部作品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作品主題、敘事特色、人物形象、生態意蘊等方面。小說家在環境刻畫、人物形象、主題、意象及情節構造等方面均借鑒了哥特傳統(蒲若茜,2002),采用特異敘事方式(高繼海,2008;Husain, 2021)將哥特式小說和家庭式小說的敘事模式結合起來(Newman,1990),同時也將女性小說的思想內涵和女性意識融入其中(高萬隆,2008),演示了西方父權文化對女性的改造(楊莉馨,2008),呼喚著自然人性的復歸,隱含著女作家對于維多利亞時期的父權文化、父權話語的反抗(姜吉林 趙莉萍,2010)。此外,還有學者從生態批評(陳茂林,2007)、語言特色(Stewart,2004)、語篇翻譯(Muhaidat,2021)等角度對作品進行分析。由上可知,《呼嘯山莊》現有的研究視角多樣,成果豐碩。然而,研究者卻鮮少探究這部作品中至關重要的教育問題,致使解讀的廣度與深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學作品的主人公周圍存在著包含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環境場、感知外在世界的生理場以及產生豐富情緒情感的心理場。這些場均以力的結構存在,當環境場對人的生理場產生一定的刺激時,心理場所對應的情感力也會隨之而生,這三者力的結構相互對應形成異質同構。本文以格式塔心理學視角探討文學經典作品中的教育問題,延伸《呼嘯山莊》的研究視角,深挖人性扭曲背后隱含的多方面教育問題,期待引起當今社會對多方位教育的重視,為青少年的培養和國家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借鑒。

2.自然環境場與內在心理構建

自然環境對人的行為環境即心理場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自然環境中的各種事物表現出上升或下降、擴張或收縮的力的結構,刺激感官的同時也會對人的內在情感力產生重大影響?!逗魢[山莊》中的自然環境是希斯克利夫成長歷程中內在心理構建的搖籃?!昂魢[是一個意味深長的內地形容詞,形容這個地方在風暴的天氣里所受的氣壓騷動……從房屋那頭有幾棵矮小的樅樹過度傾斜,還有那一排瘦削的荊棘都向著一個方向伸展枝條,仿佛在向太陽乞討溫暖,就可以猜想到北風吹過的威力了”(勃朗特,2016:2)。簡潔的語言卻酣暢淋漓地呈現出呼嘯山莊所處地理環境的惡劣,年幼的希斯克利夫初到恩蕭家庭時映入眼簾的就是這樣被風雪覆蓋的枯枝,聽到的也是北風呼嘯的聲響。在小說中,冰冷的石頭地板、漏風的窗戶和黑暗的墻壁都彷佛在排斥一切溫柔和暖意,甚至喪失關心、同情、善良、公正等道德美感,以至于呼嘯山莊里的每個人長大后不僅冷漠孤獨,心理發育不良乃至畸形(Gregory,2004)。這樣的自然環境場呈現出消極悲涼、極具壓抑的力的結構,給希斯克利夫帶來悲傷的情感,長此以往催生出其抑郁狂躁的性格。希斯克利夫是荒原風暴的產物,精神氣質與他所生活的荒原息息相通,性格豪放不羈(張巖王雙,2018),在自然的教育作用下生成要沖決一切直至自身滅亡的力。人的全面發展要通過自然環境來保證,是一個在現實自然環境中實踐和創造自己本質的自然歷史過程。自然環境不僅是希斯克利夫生理發展的基礎,更是其精神文化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周圍自然環境場發生改變時會產生迥異的力的結構,更為顯著地影響著人內在心理的教育?!靶奈飯龃嬖谟谝粋€實際的有機體之內,該有機體依次又存在于一個地理環境之中”(考夫卡,2010:54)。格式塔心理學家指出整體場力的結構的外在表現隨著自然環境場變化而不斷改變,人內在情感力的結構變化也緊隨其后。希斯克利夫在一次下山玩耍時無意間闖入畫眉田莊,看到與呼嘯山莊有著天壤之別的自然景觀?!耙粋€漂亮輝煌的地方,鋪著猩紅色的地毯,桌椅也都有猩紅色的套子,純白的天花板鑲著金邊,一大堆玻璃墜子用銀鏈子從天花板中間吊下來,許多光線柔和的小蠟燭照得它閃閃發光”(勃朗特,2016:37)。呼嘯山莊與畫眉山莊是兩個迥然不同的自然環境場:呼嘯山莊的自然環境異?;臎?,是粗獷自然的符號,而畫眉山莊是自然環境優美,風和日麗的山下農莊,充滿歡快和祥和,所代表的是寧靜文明。如此溫和的畫眉山莊培養出的“文明”家族對希斯克利夫是羞辱和嘲諷。寧靜溫和與風暴交替的自然環境致使希斯克利夫內心發生沖突,內在心理構建體系逐漸被瓦解。在此次自然環境場巨變中,凱瑟琳內心深處被激起的虛偽引導其自身做出利己主義選擇,最后淪落為欲望的囚徒,同時直接推動希斯克利夫的悲劇進程??梢哉f,此次自然環境場的變化給希斯克利夫帶來殘酷的教育,他再次受到排斥,被迫和凱瑟琳分離,心靈遭受無法治愈的創傷。

在自然環境場面前,人并非只能被動承受其產生的影響,而是具有不同程度的主動選擇力和自主接受力?!暗乩憝h境的物理場作用于一個物質客體,也就是有機體,并對該有機體內的生理場產生影響;于是生物場的事件發生了,它們改變了地理場,從而改變了生理場”(考夫卡,2010:41)。格式塔心理學強調人的行為有賴于地理環境,同時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有著調控能力。勃朗特描繪了一個同質甚至亂倫的群體,將故事發生的背景限定在約克郡的荒原,這是個過度封閉的圈子,希斯克利夫的行動空間封閉且有限,然而他的情感豐富且無限。在約克郡的呼嘯山莊,全年大部分時間狂風肆虐,所有的植物都會朝著風向傾倒,但同時存在一些具有倔強特性的植物逆風生長。希斯克利夫正如這些頑強的植物一般,在自然環境場的教育下學會隱忍,不會輕易將自己的情感暴露在世人面前,“他能忍受辛德雷的拳頭,眼睛都不眨一下,也不掉一滴眼淚。我掐他,他也只是吸一口氣,張大雙眼”(勃朗特,2016:29),寄人籬下的他帶著沉默而又痛切的遺憾舍棄努力,“隨后人的外表也跟著內心的墮落互相呼應了:他學會了一套萎靡不振的走路樣子和一種不體面的神氣;他天生沉默寡言的性情擴大成為一種幾乎是癡呆的、過分不通人情的壞脾氣”(勃朗特,2016:54)。童年和少年時期的希斯克利夫并沒有一直被嚴酷的自然環境所擺布,鮮少用暴力發泄自己的情緒,而是在殘酷的自然環境教育下調控自身生物場從而改變生理場,主動掌握自身的心理和行為,學會承受外界的欺辱,不斷調控自身的認知、情感和言行舉止。

3.社會環境場與內在心理構建

自然環境場與社會環境場對人的內在心理教育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但社會環境場的作用更為突出?!吧鐣谕獗憩F為行動取向、風俗特征、法律、政治以及程序等,在內則表現為精神原則”(王威,2019: 88),社會環境的內外表現共同作用于人的教育發展??挤蚩?2010)強調社會和人格之間具有緊密關系,認為社會格局對自我人格的形成具有決定性作用,深刻影響著自我的發展。在此格式塔心理學家強調了時代社會場即生活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教育是人內在心理構建的特性。吉普賽是一個天生流浪居無定所的民族,形成無拘無束的群體特性。由于生活技巧貧乏,許多吉普賽人淪為流浪漢、小偷、詐騙犯等不體面的角色,在歷史上是名聲不好且飽受歧視的群體。電影《卡門》中熱愛自由、我行我素的吉普賽人卡門不擇手段,蔑視和反抗來自社會和他人的任何束縛(黃俏,2009)?!坝捎诋敃r吉普賽人的地位低下,19世紀小說中的吉普賽人的形象基本上是按照兩種模式構思……第二種模式是一種對歸屬感的向往”(杏缸,2007:97)。希斯克利夫是吉普賽孤兒,嫉妒地把自己和恩蕭的合法子女比較,同時也因被自己不為人知和社會地位低下的基因血統所羞辱,屈服于對身份的尋找,這是一個基于金錢和復仇的自我創造的虛構升華(Panagiotopoulou,2020)。在社會普遍歧視吉普賽群體的情況下,希斯克利夫因身份卑微而屢受磨難,內心對安全感和歸屬感充滿渴望,為謀求生存迫不得已奮起與他人競爭,對殘酷的社會發起抗爭而又深陷其中無法剝離,導致其內心愈發扭曲畸形。

在后天的學習生活場中,家庭整體場力是教育的起點和基石,最先影響人的內在心理教育且持續時間最長久。在家庭環境場中所感受的知覺直接反應在孩子頭腦中,對其認知以及行為產生重大的影響。孩子的成長發展深受養育環境和父母言行舉止的影響,他們從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習得經驗,潛移默化中形成自身的行為技能?!逗魢[山莊》將家庭和諧與情感暴力的形象并列在一起,反映人類生命歷史階段的深層分裂,含蓄地呼吁形成一種兒童健康成長的人類生活史模式(Carroll,2008)。希斯克利夫是一個棄兒,不知親生父母姓甚名誰,幼年時期在社會流浪,也就是說在其成長的最重要時刻缺失父母的陪伴,“一個骯臟的、穿得破破爛爛的黑頭發孩子,挺大了……他只會四下呆望,嘰里咕嚕地盡重復一些沒有人能懂的話”(勃朗特,2016:28)。父愛、母愛和原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嚴重阻礙希斯克利夫身心動作和語言的發展。希斯克利夫被收養后本應過著無憂無慮的舒適生活,但是他依然未感受到家庭溫暖。作為家庭最主要的教育者之一,養母一開始就不歡迎希斯克利夫,根本不可能為其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面對家庭內部矛盾時,身為家長的恩蕭先生并未采取合理的方式處理,而是使用暴力解決問題,當凱瑟琳發泄脾氣時“換來了他父親一記很響的耳光,這是教訓她以后要規矩些……有兩三回,辛德雷當著他父親的面,表現出瞧不起那個孩子的神氣,使他老人家大為光火,他抓住手杖要打辛德雷”(勃朗特,2016:29-32)。從這些處理方式可以看出,恩蕭先生不懂得正確的教育方式,面對子女問題時缺乏應有的耐心,暴躁的脾氣和粗暴的打罵在子女的腦海中刻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希斯克利夫親眼看見恩蕭先生的多次暴力行為,使他知覺上認為暴力可以解決所有問題,是其扭曲性格的成因之一。

周圍的學習環境場也是影響人內在心理的關鍵力量。格式塔心理學家引用現代物理學中有關場的理論和概念來解釋心理現象及其機制問題。恩蕭家庭是希斯克利夫后天得到教育的主要環境場,家庭成員的反應和行為是學習環境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個環境場所得到的意識經驗在其腦海中揮之不去。恩蕭先生并未表明希斯克利夫在家庭中的地位,沒有正式收養這個男孩,沒有給予他的姓氏或其他姓氏,也沒有在法律上或情感上給他一個安全的地方。相反,他把希斯克利夫變成夢幻般的替代品,代替了他以前喜歡的但失去的兒子,無形中也給希斯克利夫造成傷害(Dellamora,2007)。在恩蕭家庭中,辛德雷對希斯克利夫的厭惡更是顯而易見的,將希斯克利夫當作篡奪情感和特權的人,經常毆打、欺辱他。恩蕭先生一味地偏愛加深辛德雷的恨意,以至于恩蕭先生去世后辛德雷對希斯克利夫的虐待更加肆無忌憚,剝奪他的受教育權并將其奴隸般對待,致使希斯克利夫曾經接受過的教育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連續不斷的苦工,早起晚睡,已經撲滅了他在追求知識方面一度有過的好奇心以及對書本或學問的喜愛。他童年時由于老恩蕭先生的寵愛而注入到他心里的優越感,這時已經消失了”(勃朗特,2016:54),他承受著巨大精神壓力?!叭诵栽趶姶髩毫ο率堑貌坏秸0l展的,壓抑環境造就了希斯克利夫暴戾、冷酷、孤僻、自私、癡情的偏執型性格”(王春暉,2012:125)。希斯克利夫所處的學習環境場與其感知的心物場存在差異,加劇其內心的偏執,促使他后期只會用暴力解決問題,用復仇來滿足自身的欲望。

4.自我環境場與內在心理構建

自我環境場的教育與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密切相關。主體心理場與外在環境場在相互沖擊和作用下形成心物場,核心要素是自我?!爱斘覀冋務撊烁駮r,我們通??紤]它的文化中的自我,也就是由它的社會格局決定的自我……自我與環境之間的動力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自我本身性質”(考夫卡,2010:554-556)。人們需求和心理活動的差異是導致人格多樣性和復雜性的重要因素,也因此使個體具有特異性。馬斯洛(2012)提出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要由低級到高級依次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識需要、審美需要以及自我實現需要,強調人的活動產生的內在動機是需要。希斯克利夫的原生家庭并未提供需求的幫助,而到呼嘯山莊中,恩蕭家庭為他提供了生理上的幫助。當生理需求得到滿足后,下一個需求就更為突出?!霸诙魇捈依?,希斯克里夫開始有了自我認同、被他人認同即安全、自尊、愛的心理渴求”(韓霞,2009:212)。然而多人的排斥讓希斯克利夫寄人籬下的生活毫無安全感且找不到歸屬,凱瑟琳的背叛讓其愛的需求頓時土崩瓦解。辛德雷長期的壓迫下,希斯克利夫并沒有體驗到被尊重的感覺,受教育權被剝奪導致其求知欲煙消云散,無法達到自我實現。希斯克利夫自我內心的敵意變得無比尖銳,漸漸形成過度自戀和侵略性的自我認同,他極端暴力行為正是自我環境場外在投射的結果。不完全教育中多個需求的缺失使其處在緊張的狀態,為實現自我價值奮起反抗,這也是其復雜且扭曲人格形成的原因之一。

自我教育是個人成長和人格形成的重要內在因素。格式塔心理學認為人的內在心理結構是由內在心理需要刺激產生的,當視聽等感知器官受到環境場里的事物刺激時,內在的心理結構被激活并在心物場的基礎上形成異質同構。青少年成長不能依靠機械呆板的教條式教育,而是要教會他們在思想沖突中進行自主選擇,在生活經歷中逐步認識社會、認清自我,實現人性意識的覺醒和自我的成長。面對家庭成員的欺負特別是辛德雷的百般虐待,希斯克利夫一開始只是默不作聲,獨自承受,并沒有進行正確的自我教育。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隱忍換來辛德雷變本加厲的欺辱,得到的是凱瑟琳對他們愛情的背叛。凱瑟琳為虛榮和物質要嫁給林惇這一強大刺激促使希斯克利夫內在的反抗力被喚起,他認識到要用自己的行動對抗這個充滿不公與歧視的社會,此時他進行自我教育,毅然決然選擇不告而別。然而這次的自我教育是過激且充滿暴戾的,三年后他容光煥發地回來,一步步實施他瘋狂的復仇計劃。例如引誘伊莎貝拉嫁給他后卻不斷地虐待她從而報復林惇,伊莎貝拉曾在信中質疑道:“希斯克利夫是人嗎?如果是,他是不是瘋了?如果不是,他是一個魔鬼嗎?”(勃朗特,2016:119)。希斯克利夫為維護自身的地位實施報仇,在伊莎貝爾身上看到一種出于對他自戀的先入為主的認同感,覺察到她對他的欲望包含受虐的自欺(Garofalo,2008),因此他把曾經林惇家庭對他的輕蔑轉移到林惇家的女兒身上,從而達到報復的目的,希望獲得心靈上的快感。希斯克利夫過激的自我教育在報復辛德雷上體現得更加明顯。他利用辛德雷嗜賭的脾性,設計搶占呼嘯山莊,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百般折磨辛德雷。

在自我環境場教育方面,當人感知到外部事物的刺激后,神經系統的穩定狀態將會被外部作用力打亂,推動生理力與心理力產生對應的反抗刺激力,從而使內在心理實現方向性的力的動態平衡統一,期待獲得感官上的愉快。正如勒溫(1997)用其人格理論對兒童人格發展的整體性狀態和動力關系進行研究,指出只要人內部存在心理的需求,就會處于緊張狀態。在希斯克利夫成長的這一格式塔整體中,自我環境場教育不完善的情況下內在心理傾向于充滿張力的平衡再現,張力和平衡是其心理場的總組織原則。希斯克利夫精神上的暴力根植于不愉快的童年經歷,尤其是在他回到吉默吞之后(Tytler,2021)。面對原生家庭教育的缺失、社會教育的不完整,希斯克利夫自我教育采取暴力復仇是內心張力的驅使,想要獲得心靈上的平衡,結果如同希斯克利夫自己所說,“我太快樂了;可是我還不夠快樂。我靈魂的喜悅殺死了我的軀體,但是沒有滿足它本身”(勃朗特,2016:283)。希斯克利夫自我教育失衡導致內心充滿矛盾,他曾對耐莉說道:“我沒有憐憫!我沒有憐憫!蟲子越扭動,我越想擠出它們的內臟!這是一種精神上的出牙;它越是痛,我就越要使勁磨”(勃朗特,2016:127)。這也體現出希斯克利夫自我環境場教育下內心張力與平衡的矛盾與斗爭。他不僅沒有獲得精神上的愉快,反而是一步步將自己推向魔鬼般的生活,并造成兩個山莊兩代人的悲劇。

5.結語

本文從格式塔心理學的自然環境場、社會環境場、自我環境場維度研究《呼嘯山莊》中教育問題,揭示出希斯克利夫暴力扭曲的性格及不完整的人格與自然環境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之間的內在關系。希斯克利夫的出生及生長環境孕育了他粗獷暴躁的性格,其孤兒身份也昭示著原生家庭教育缺失;收養家庭中養父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養母則對其冷眼相待;其青少年時代自我教育過于消極,導致其人格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及自我教育過激,從而釀成悲劇。研究認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以及自我教育在個體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影響著個體的內在心理構建、人格形成以及人生軌跡。從格式塔心理學視角出發研究經典文學作品中隱藏的教育問題,既可以豐富文學研究視角,也可以吸引社會各界關注青少年教育問題,從而形成合力以開展多維協同教育,全方位助推青少年教育健康發展。

猜你喜歡
斯克利夫勃朗特呼嘯山莊
拉康“他者”理論視域下的希斯克利夫之復仇之路
試析《呼嘯山莊》中希斯克利夫的情感歷程
中英雙語閱讀 呼嘯山莊
《呼嘯山莊》的悲劇根源探析
用卡倫·霍妮的成熟理論分析希斯克利夫的神經癥人格
從審美角度剖析《呼嘯山莊》中悲劇的崇高性
艾米莉?勃朗特的貢達爾詩歌初探
“黑壓壓的恐怖感”:《呼嘯山莊》中復仇者的形塑與愛情悲劇的書寫
Gothic Elements in Wuthering Heights
賞析《呼嘯山莊》背后的愛與宗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