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課堂“靜”的藝術

2023-01-05 02:41戴天
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 2022年12期
關鍵詞:安靜語文課堂文本

我們習慣上認為,語文課堂教學應是一種生動活潑、趣味盎然的教學活動,課堂互動越多越好。為此,老師的問題不斷,同學們的回答流暢,老師闡釋教學要點,讓同學們進行深刻的反思與討論。同時,學生也積極參與到課堂探討的各個環節,活潑的課堂氣氛是我們評價課堂教學主要的參考指標。在慣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發現老師在極力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經常邀請同學起立發言,在課堂某個階段設立各種問題,讓同學之間熱烈討論。老師都盡力避開“冷清、靜默”的課堂,好像覺得學生們集體不說話就是上課不好的表現。這種極力營造的熱鬧課堂,如果成為一種常態,或者所有文本教學、所有課堂設計去迎合的話,站在教學的高點上,我們應深感擔憂,因為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在很多“熱鬧”中,學生靜心學習語文的權力被剝奪了,因此,我們要呼吁“靜”的課堂,打造語文課堂“靜”的藝術,泉涓涓而始流,“靜”是一種藝術和技巧。課堂教學要有“鬧”,也應該有“靜”。

一、什么是“靜”的課堂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安靜是教學秩序的外部體現,而不是教學質量低下、和課堂參與不夠的象征?;仡欉^去我們發現,在20世紀90年代新課改革之后,教師對待“靜”的課堂和教學的看法發生了重要改變。對“靜”的課堂教學舉措有些誤解,也許源于老師過分地追逐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所以,我們在探討“靜”這一教學的基本含義時,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靜”的教學實質上是課堂上必然存在的一種形式,是學生進入深刻思考、進行內部梳理收獲的一種外部表達。課堂的“靜”本身并不包含任何消極意義。[1]是一種正常的課堂狀態和表現,“靜”與“動”相對,指的就是安靜的課堂和氛圍,是一種學習的環境和狀態。那些我們積極營造的“靜”,也許就是爆發熱烈的開始、或是醞釀熱烈應有的階段。

二、為什么要打造“靜”的課堂

(一)“靜”是精讀課文的先決條件

語文課要回到教學的原點,注重閱讀,堅決抵制嘈雜、繁復和令人眼花繚亂的浮躁,拋棄華而不實的形式,還“靜”于課堂,特別時要積極營造“靜默”,給孩子充分的讀、啟、畫、品的時間,使語文教學更有語文的味道。尤其是在語文課堂,很多課文篇目需要精讀和細讀,更需要“靜”的環境,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文本主題,強化閱讀升華。

讀的最好形式,尤其是對于文本的深度理解,就是默讀?,F在的語文教室中經常會響起沒有思想和情緒干預的齊讀,閱讀應該是老師讓學生用平靜的心態安靜地閱讀,然后沉下去,讀下去,這樣的反反復復,才會產生效果。所謂的“靜心讀書”,就是用自己的靈魂去與作品和作家進行交談,直到與之產生共鳴,得到靈魂的震動和啟發,讓人有一種“此地潭水深千尺”的感覺。長文要多讀,要深入文本,閱讀就要細致、靜靜地讀。閱讀要像喝茶一樣,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會有不一樣的滋味,達到那種“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文字并非冷酷無情之物,透過讀書,使同學能夠從聲調、音律形象、生動的語匯中體會到文字的意蘊。讓孩子在安靜讀書時,將自己浸入其中,使語言的魅力深入他們的骨子里,將文字的種子扎根于他們的內心[2]。這樣的效果離不開“靜”的構建,也只有構建這種“靜”,才能讓學生領悟文本的深度含義。

啟,從教育心理學來說,啟迪是一種很復雜的思想活動,因此,要倡導平和,以一種從容不迫和循序漸進的方法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力,發掘其自身的潛力,使之從未知到已知。不要盲目跟風和追求開放性、綜合性的效果,上課中充滿無聊的表演、活動、競賽、討論等,這絕非流行的表現,只會浪費大量的時間,會極大地影響到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內在的累積。我們要避免那種啟而不發、隨意啟發。像教學鐵凝的短篇小說《哦,香雪》時,針對小說結尾“哦,香雪,香雪!”,提出為什么用兩個香雪,這樣重復有什么深意?這時,就應該讓學生靜默,靜靜地回憶整個小說,靜靜地思考小說要表達的是什么?只有這樣,學生方可有成熟的、獨到的領悟。

畫,這里說的畫,就是我們課堂中或閱讀中的畫畫點點。過去人讀書,重點評與標注,通過這種畫畫點點,能反映出自的認識以及對文本的領悟深度。語文課堂上應該保持必要的圈點勾畫,盡量避免全過程使用錄音、視頻、課件,而這一切都要以促進學生們自主學習的感悟為價值依據。在畫圈勾勒中,教師要細致引導,激發學生的聰明才智與創造性。圈點勾畫中很有學問,這都來源于學生長期在仔細研究文字過程中所養成的優秀語文素質。圈點勾畫需要安靜,因此是“靜”是教學中必有的條件與環節。

品,對于語文閱讀來說,應該是細嚼慢咽而不能迅速地吞食,而品讀則更需要一個平和的心情和安靜的氛圍。當然,品讀也應以讀為基礎,即人們在讀的基礎上認真品,并力求通過品學習作家的創造力,理解文章的思想含義與人文精神,通過品析作者所描繪的優美情景,讓學習者有意識地掌握文字的活潑、優美,訓練語感和理解文化含義。而人們對讀書,則應該更多地指向常識項目,如賞析文題,通過品析文章中的好句,感受作者匠心獨運的思路,從而陶冶心靈、清潔靈魂。品,需要安靜與思考,這樣才能真正走進文本深處,得常人之所未得。

(二)“靜”是師生深度思考的重要體現

當下的語文教室里,到處都是超文本的對話,言語吵鬧,盲目地擴大,聲音異常嘈雜,就像是一座巨大的茶樓,稀釋了語文之美,也失去了靜靜地與學生們的平等融洽對話的氛圍。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要訓練學習者運用漢語的能力,但要讓學習者完全了解母語,則需要依靠自己的實際行動,這一特點使之形成了某種“對話”。[3]要想讓這種“對話”關系趨于和諧,最顯著的方法就是在語言的學習中建立一個新的“靜”境界。

語文教學對話是師生心靈的相遇和思想碰撞,通過師生平等對話的互動來發現世界,發現自我,發現彼此,從而建構意境,提升精神和心靈。語文教師要從課堂的高臺上退下去,學會尊重學生,平等地看待學生,把課堂的主角還給學生,老師在課上的細節分析減少,尤其要減少無聊的、熱鬧表象的假活動,避免不必要的形式化,讓學生有更多靜心思考的機會,把對教學的掌控轉變為期待,期待學生靜默的思考中激發出更多的精彩。

教學中的“靜”,并非指教師的“靜態”,而在于“學生”的“擴展”。這是一種以恬靜為本的教育方法,如果老師正確地指導,必能激發出學生的靈感,產生各種奇妙的想法。要想切實、高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就必須要做到“靜”,讓課堂以“靜”為主,涓涓而細流。

三、如何營造“靜”的課堂

(一)讓教師成為一個有耐心的教師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經常會有“當堂清”“月月清”“問題不過夜”之類的說法,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由于受到這些觀點的影響,教室里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們卻不說話,教室里一片安靜,老師就會著急地回答問題。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提出,如果你把雞的脖子抓住喂它,它就不吃了,如果你把雞放了,它就會自己去吃。喂雞是這樣,課堂上也是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語文也是一門學習,語言的學習是一種主動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放開對孩子的束縛,充分解放他們的大腦和手腳,讓他們去體驗、去讀書、去創造。所以,語文教師要成為一位耐心的教師,讓學生們接觸到課文,讓他們自由思考,獨立探索,還“靜”與學生自身。靜,就是教師的一種不急躁,學生的冷靜思考。

教育不能把“強按牛頭喝水”,在他們還未理解上一節的知識就匆忙傳授下一節,這只會培養他們浮躁的心性,讓他們變得急功近利。所以一名教育工作者曾說過:“安靜的課堂表明了學生在專注地想著,應該好好地享受這個機會?!彼?,教師要學會營造安靜的教與學的環境,做一名有耐心的教師。

(二)引導學生學會靜思與默觀

要培養學生靜思和默觀的精神,通過默觀幫助學生發現問題的正確答案后,使學生們冷靜了下來,這樣就可以得到良好的反饋。語言教育以思維與情感為主線,學生們靜下心來思索,在身臨其境后才能感受自己的思維情感,因此語文教學需要應堅持靜思引導。語文課內課外,主要以小說故事、記敘文、詩詞文言,散文隨筆等居多。在這些文體中,散文是最難的,因為它不是以情節見長,而是隨意而生的文學創作,用“可意會不可言傳” 的語言表達情意。散文以“形”、“神”為主,但對“神”的理解卻常常讓學生難以理解。因此在進行散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和活動空間,讓他們沉著冷靜地思考,并從中感受到作品的情感變化。為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提倡“靜思”,引導學生靜靜的、細密的思考,有利于學生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能。[4]

(三)創設安靜的情境,引導學生深讀

像《荷塘月色》這樣優雅的散文,應該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生動的語言去想象和描繪環境,從而達到由景生情的藝術效果。在沉靜的閱讀中,讓學生體驗并欣賞優美的文字,學會從一個簡單的、生動的文字發展到生動的圖像,去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語言的美妙,它是內在的,獨立的,隱藏的。不管是在課前的復習,或是在課上讓他們自己去思考,目的就在于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走進文本,進入語境,靜心思考。讓語文學習回歸本源,回歸真實,才是科學。在具體教學《荷塘月色》時,可以使用一些帶有哀愁的、低緩的抒情曲子來引導學生去品味語言,而重點則在于讓他們仔細地閱讀。圍繞文本的核心,按照編者的思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現狀,找準了目標,反復默讀、揣摩、比較、推敲,給予他們自由,發展他們的想象,發展他們深讀文本的能力與習慣。

語文課堂上,當然要有活潑、激情洋溢的氛圍,但同時更要有一片寧靜的天空。在新的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們應該期望語文老師多一份沉靜,多一份靜謐,多一份平和的語文教學,使語文教學走向真實和靜默?!澳拘佬酪韵驑s,泉涓涓而始流?!比绻f我們的語文教室是一口清泉,那就讓它靜靜地向前,在平和的世界里,等待著一路上的花朵盛開。讓學生在靜默的課堂中徜徉,用“靜”去醞釀有思想、有獨創的見地。

參考文獻:

[1]陳月仙.泉涓涓而始流——讓語文課堂“靜靜”[J].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下旬),2016(03):46-47.

[2]李芳,袁勁松.“課堂靜默”的教育價值探討[J].教學與管理,2019(18):13-15.

[3]陶玉芳.語文課堂應該達到怎樣的“靜”界[J].課外語文.2021,(09):42-44.

[4]徐樹忠.語文教學需要“靜”界[J].教學與管理.2009,(28):43-44.

戴天,甘肅省平涼市第一中學教師。

猜你喜歡
安靜語文課堂文本
深入敵后,保持安靜
樓上請安靜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讓語文課堂之樹根深葉茂花嫣然
讓快樂走進語文課堂
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