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元任務驅動下如何做到讀寫互促

2023-01-05 14:42吳麗華
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 2022年12期
關鍵詞:導圖情境思維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的新要求,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閱讀和寫作做為一個整體,設計適合學生生活狀況的教學情境,組織他們參與單元任務群學習活動。單元任務驅動能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圍繞某種共同的讀寫任務,在強烈的問題動機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運用,完成自主探索和協作互動,提升學習實踐活動,提升讀寫綜合能力。

一、基于情境類型,生發寫作素材

(一)體驗情境,完成意義建構

在設置單元任務的時候,教師要創設豐富的情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由于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所以他們在參與同一件事情的時候,個人的體驗和感受也各有不同,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參與具體活動的真實體驗,又或者融入到實踐中,展開角色扮演等,這樣就能幫助他們完成情境的意義建構,讓寫作內容更豐富。

《葉圣陶先生二三事》《驛路梨花》等文章的選材都很獨特,本單元的寫作任務是探究“怎樣選材”,教師可以創設體驗情境,讓學生參與到實踐生活中,從個人角度選擇合適的材料,完成意義建構。在“走入我熟悉的街道”任務中,學生回憶自己生活的街區,通過觀察、體驗,和他人溝通交流等方法,說說自己對哪些事情感興趣,有哪些社區牛人,獲得初步感受。在任務二中,學生要進一步體驗,完成意義建構,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他們再現了街道的環境,回憶了其中發生的人事物,思考可以用哪些關鍵詞來概括自己的街道。如有學生圍繞疫情封控期間小區居民互幫互助的主題收集材料,以“愛心社區”為主題選材。這樣就挖掘了合理的內容和主題,完成了意義建構。

每一個故事都有自己合理的意義主題和內容,在參與體驗情境的過程中,學生完成了屬于自己的意義建構,獲得了個人感受,這讓他們有了獨特的寫作想法,能寫出具有想象力的作品。

(二)生活情境,發散個性思維

生活情境指的是以真實具體的社會生活作為寫作來源,通過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等方法獲得寫作主題,生發出對生活的個性化體驗,從而收獲寫作內容,提升創作水平。

學習《最后一次演講》《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擇》等課文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舉辦演講比賽”主題任務探究活動。該活動分學習演講詞、撰寫演講稿、舉辦演講比賽這三個任務。在任務一中,學生要閱讀課文,總結歸納演講稿的寫作特點,思考其和一般的議論文、記敘文等有什么不同之處,從結構、語言、表達方式等多角度入手總結演講稿特點。在任務二中,學生進入生活情境,可以從“班級召開運動會動員活動”“小區競選樓長”“環保宣傳演講”等主題中任選一個,進入到相應的生活情境中,發散思考,寫一下自己的感受。這三個主題涵蓋了學校、家庭社區、社會等多個層面,涉及的生活面很廣,能提升學生的發散性。在任務三中,學生參與演講,對比分析彼此的演講稿,看看他人的作品中有哪些具有發散思維的內容,并借鑒吸收,最后反思在其他生活情境中要如何運用演講的形式,用煽動性的話語說服他人。

結合真實的生活情境創作,能讓學生領悟生活的真諦,他們發現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而寫作能幫助自己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這樣學生就不會有畏難心理,而是滿懷期待地參與到真實的寫作中。

(三)認知情境,培養批判意識

基于學科認知情境設計教學活動時,更關注語言材料自然構筑的思考空間,要求培養學生的學習認知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教師要結合表現手法、修辭手法等語文要素,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反思總結,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都是寫景類的經典作品,教學者可以圍繞“如何寫出情景交融的文章”這個主題設計單元任務,讓他們在掌握寫作方法的同時,提升批判意識。任務一要求學生對比幾篇課文,總結各自的寫作方法,思考它們有什么不同,作者為何不采用其他的寫作方法。在任務二中,學生利用總結出的寫景文特點,對比自己創作的文章,看看有什么不足之處。如有學生覺得自己的作品也運用了修辭、比喻等手法,但是不如《濟南的冬天》那么感人,那么就要引導其思考在《濟南的冬天》中如何展現情感,作者怎樣將對濟南的喜愛之情,融入到文字中。這樣學生就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發現堆積辭藻無法展現情感,要加入切身感受,用對比、抒情等方式體現對家鄉的愛。在任務三中,學生結合總結的方法,修改作文,讓文章升格。

在讀寫結合的活動中,學生看到了優秀的作者如何遣詞造句,并反思自己的作品,找到差距。這樣不僅能讓他們提升語言建構能力,更能發展其批判思維能力,可以有效完成單元驅動任務。

二、借助思維導圖,優化寫作結構

(一)分析基本要素,厘清邏輯順序

思維導圖的特點是運用圖片、符號、線條、文字組合的方式,將各種信息有條理地呈現出來,能起到思維可視化的效果,有助于學生更清晰明確地掌握寫作結構。利用思維導圖能清楚地分析各種任務要素,通過關鍵詞引出形象化架構和具體分類,起到圖解的作用,讓信息變得可延續、細化,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學習了《社戲》《回延安》《安塞腰鼓》《燈籠》等課文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家鄉獨特風俗”任務探究活動。學生要運用思維導圖整理本單元學習需要掌握的各種要素,以“寫家鄉風俗活動”為核心,輻射出若干條線,探索“我是誰”“寫給誰”“寫哪里”“為什么寫”“寫什么”,通過這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作者的定位,明確寫作目標,并學會收集寫作資料。在此基礎上,他們明確了寫作要素,搞清楚文章構思的整體思路,寫作也更有邏輯性。

運用思維導圖,學生能清楚地分析單元任務群活動中涉及的各種語文要素,找到相應的知識和寫作技巧。這樣有助于進行任務驅動,可以幫助學生找到任務探究的思維框架,為后續的讀寫活動打下基礎。

(二)抓住關鍵信息,指向行文主題

不少學生在創作中常常出現審題偏差,導致文章偏題。針對此問題,教師要組織他們參與任務群探究活動,運用思維導圖輔助思考,學會抓住寫作任務中的主要信息,把握行文的主題思想,寫出更切題的文章。

學習《鄧稼先》《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憶魯迅先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寫出人物的精神”主題活動,并讓他們運用思維導圖整理關鍵信息,看看所寫內容是否符合主題。學生首先將要寫的人物放在中間,然后輻射出幾條線,設置“外貌、標志性動作、口頭禪、個性、精神品質”等寫作角度。其次,他們要細化每一個寫作角度,并將收集到的事件填寫進去。在此過程中教學者要引導他們注意幾點問題,一是材料要和“精神品質”緊密相關。二是“外貌、口頭禪”等也要和“精神品質”之間能連上虛線,如刻畫的品質是“有愛心”,則“包在我身上”這樣的口頭禪更指向中心。最后,學生要結合思維導圖再次篩選材料,剔除掉重復、距離“中心點”較遠的材料,再參與創作。這樣就能寫出緊扣行文主題的文章。

學生可以思考一下圍繞特定主題,有哪些不同的寫作方向,然后用思維導圖將其整理出來。這樣能清楚地看到有哪些遺漏之處,有助于他們找到思維漏洞,也能幫助他們及時調整寫作方向,避免出現偏題。

(三)聚焦文體特征,融入個性特色

利用思維導圖,學生還可以清楚地整理歸納各種文體的特點,通過對比分析的方式了解各種文體之間的異同點。同時,學生還可以結合思維導圖分析如何既展現出文體特點,又能體現出個人特色。

《大自然的語言》《阿西莫夫短文兩篇》《大意燕歸來》《時間的腳印》等都是典型的說明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運用思維導圖輔助學習。在任務一中,學生要閱讀課文,并整理每篇文章的結構特點、語言風格、選材特點,并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出說明文的整體特點。在任務二中,學生要回顧以前學過的記敘文,并對比分析記敘文和說明文,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之處,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標注出來。在任務三中,學生再回到說明文特點圖上,思考在自己創作中,能否有所創新,如有學生認為在結構上,除了總分總結構以外,還可以運用對比結構,這樣能鮮明地展現事物的不同點。

任務群活動具有功能性、明確性、實用性等特點,有助于學生全面了解各種不同文體的典型特點。使用思維導圖輔助閱讀,能讓學生的思路更清晰,幫助他們將文體特點和個人風格融合在一起,寫出生動細膩的作品。

三、對標核心素養,培養寫作能力

(一)細節描寫,加入感官體驗

在設計單元任務群活動的時候,教師還要聚焦語文核心素養,設計具有典型性的任務,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如細節描寫是語文讀寫中的重要元素,教師可以設計和細節描寫有關的任務群,讓學生運用多元感官,提升觀察和創作水平。

學習《壺口瀑布》《在長江源頭各拉丹東》《登勃朗峰》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抓住細節,吸引游客”主題創作活動,讓學生想象自己是某景區的旅游宣傳人員,要編寫導游手冊,用細節吸引游客。在任務一中,學生閱讀課文,看看作者如何從視覺、聽覺、嗅覺等多種不同的角度入手展現景物的特點,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如“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調動了視覺感官,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在任務二中,學生通過實景觀察、照片回憶等方法,調動多元感官,試著從不同角度入手,描寫景物的細節。如在寫果園的時候,可以調動嗅覺感知,在描寫山林的幽靜時,可以調動聽覺感知等。最后在任務三中,學生各自完成旅游宣傳文案的設計,并互動交流,看看誰的作品具有更多細節,能展現出景物的典型特點。

教師要對標語文核心素養,將語文要素、人文要素融入到寫作任務群中。這樣能設計出具有明確功能性的教學活動,直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讓他們運用感官,獲得真實體驗,寫出細膩真實的作品。

(二)塑造人物,學習側面烘托

學會描寫人物,試著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入手創作,體現了語言建構和運用素養,而試著從正反兩方面入手描寫,巧妙地運用側面烘托的手法,則還能提升他們的審美鑒賞素養和思維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人物塑造,試著學習側面烘托的手法。

結合《阿長與〈山海經〉》《老王》《臺階》等文章,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全方位展現人物”主題活動。在任務一中,學生閱讀課文,找出作品中細節描寫的地方,如從“老王”的外貌描寫中,能看出其生活境遇的變化,從《臺階》中父親的動作細節中,能看出其對建造房子有著極大的熱情。在任務二中,教學者要讓學生試著用思維導圖整理各種人物描寫手法,并引導他們關注一些被忽視的點,著重標注哪些是正面描寫,哪些是側面烘托,思考側面烘托的作用。如分析《老王》中“我”的心理活動,思考其“慚怍”對展現老王形象有什么幫助,分析《臺階》中父親對臺階的重視和其他人對父親的忽視,體會父親內心的感受。在任務三中,學生要自主創作,展現班級同學的形象,要將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整合在一起。如可以用他人懶惰的形象烘托主人公的勤勞,用他人的贊美展現主人公的高尚品德等。

在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人物形象的細節特點,并挖掘出他們的典型性,除了要從正面入手描寫以外,還要試著運用側面烘托的方式,讓人物描寫更立體化。

(三)抒發情感,妙用修辭手法

精彩的文章總是融入了豐富的情感,并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細膩生動地刻畫事物。教師可以把握住修辭手法這個語文要素,組織學生參與單元任務群探索活動,思考如何寫出生動而富有真情實感的文字。

《黃河頌》《老山界》《土地的誓言》等作品都蘊藏著深情,教師組織學生圍繞“學習抒情”這個主題展開讀寫活動。在任務一中,初步閱讀課文,說說這些作品蘊藏著怎樣的情感。如《黃河頌》展現了作者對黃河的熱愛,展現了氣勢磅礴的形象。在任務二中,學生要找出抒情和修辭手法的結合點,思考哪些寫作手法起到了烘托情感的作用。如《黃河頌》中“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運用了比喻手法,展現了作者對黃河的崇敬之情?!独仙浇纭返摹跋翊盒Q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用排比加比喻的方式展現了天地的蒼茫,體現了紅軍在荒山野地行進的艱辛。在任務三中,學生學以致用,要試著用修辭手法展現情感,可以寫發生在學?;蚣彝サ墓适?,展現自己對同學、家人的喜愛之情。如有學生用“關心人的好媽媽、知心的小姐姐”等比喻老師,用排比加比喻的方式抒發對老師的喜愛之情。

學習修辭手法能讓學生提升語言建構能力,同時,他們的審美鑒賞水平也會提升。在讀寫活動中,他們全面提升了語文核心素養。

學習任務群的安排注重整體規劃,根據學段特點,突顯出不同學段學生核心素養發展需求,體現連貫性和適應性。教師要結合初中學生的學情和單元閱讀的目標、內容,設計讀寫互動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在任務驅動下自主參與讀寫綜合活動,進入寫作情境,嘗試解決問題,提升讀寫水平。

吳麗華,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實驗中學教師。

猜你喜歡
導圖情境思維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烴思維導圖
借思維導圖算24點
角的再認識思維導圖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護患情境會話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