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作文教學的困境與對策

2023-01-05 20:33周曉明
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 2022年12期
關鍵詞:創作作文內容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作文是其重點,也是難點,很多學生并不是不愿意寫作文,只是作文成績一直難有突破,令很多學生頭疼,自然就不愛寫作了。寫作教學不同于其他語文知識可以照貓畫虎或是死記硬背,寫作講求立意,行文要流程,構思要新穎,而這也恰恰是最難靠教去學會的。

一、初中作文教學的困境及原因

(一)作文課堂的授課方式單一,形式難有創新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中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在逐步得到落實,學生們所要學習的內容更豐富了,紙質作業也在逐漸變得更優質而不再是以數量取勝的題海戰術了。由于學生的紙質作業有了更為嚴格明確的標準,課后內容更加豐富多樣,留給教師講授作文課程的時間明顯少了。

部分教師由于時間比較緊張,準備得不夠充分,往往很難在寫作課堂上融入新的教學元素,一到了作文課堂就只是簡單地講解練習題目,設計出幾個寫作思路后便安排學生自行練習寫作,最后對學生的作文進行一一點評。當然也有部分教師會在寫作課堂上動腦筋,設計一些有趣的互動環節或是引入學生更感興趣的寫作題目,但授課的模式或者說是授課的整體流程基本沒有太多變化,偶有的新意也很難令學生真正對寫作產生興趣。很多盡力創新寫作課堂的教師往往感覺自己費力不討好,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學生卻并不買賬,寫出來的作文也還是老樣子,難有提升。

(二)學生積累少,寫作內容空乏

現在的學生生活在一個信息資訊快速更迭的時代,到處都充斥著奇聞趣事或八卦新聞,這些外界信息的刺激令許多學生沉迷其中,已經鮮少有學生會愿意利用休息的時間靜下心來讀一讀書籍或是寫一寫隨筆。不得不說電子產品對中學生學習的影響力的確不小,很多學生如果家長讓玩一會手機都能高興的不行,但你要是讓他讀一本書恐怕連兩頁紙他都讀不完。這已經是這代學生的常態了,學生自身對文學涉獵極少,文學基礎薄弱,寫作積累嚴重不足,導致學生寫作難,更別說寫出精彩的內容了。就算語文教師講了再多的寫作技巧、寫作框架、寫作思路,學生自己心中沒有所思所感的過程,落筆不是模仿就是抄襲,寫出的作文空乏沒有靈魂。語文教師都遇到過翻看學生寫出的作文,百分之七八十的內容都大致相同,并不是學生之間有相互抄襲的情況,實在是學生經歷尚淺太過雷同,所能想到的內容非常有限,導致最終的作文千篇一律,難有新意。

(三)寫作練習千篇一律,創作過程枯燥

當前寫作教學的授課內容也是困境之一,由于課本上每個單元都會設立獨立的寫作單元,將整個單元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在學生練習寫作的同時也能起到一定的復習作用。教學課時的限制,需要優先保證正常課本上的授課內容,而其他課文教學又很可能因為學生理解不清而出現拖延課時的情況,導致實踐教學當中,語文教師往往很少有機會去為學生布置一些課本外的寫作練習題。這就使得整個寫作教學課堂練習資源的來源十分有限,很多學生學期剛開始就已經知道整個學期的寫作題目是什么了,沒有了新鮮感和挑戰性,自然無法調動其對寫作的創作熱情,寫作練習的過程也變得枯燥無味。

(四)寫作習慣難以養成,教學后勁不足

由于中學生紙質版作業量有了較為明確和嚴格的要求,學科教學紛紛將紙質作業替換為更為靈活,更加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探究活動,唯獨只有寫作練習還依然在堅持以紙質版作業的形式出現。相較于物理、化學、生物這些有趣的自然知識,寫作實在是沒什么趣味性,其挑戰性又不如數學、地理那般經得起琢磨,很多學生一旦結束作文課堂便不再想寫作的事。部分學生甚至會覺得反正作文也就那么幾十分,再怎么努力也好不到哪去,不努力也差不到哪去,教師留作業就寫,沒留就連想都不想,學習后勁嚴重不足。

二、作文教學突破困境的思路

(一)以學生為主體尋求突破

寫作是一項非常主觀的行為,任何外界的刺激和強迫是很難真正推動一個不想寫作的學生寫出好文章的。因此,語文教師應充分尊重理解學生的主體性,在設計教學活動或是選擇寫作課題時都要以學生為先,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和觀察這個世界。部分教師習慣于以教師的身份去壓迫學生,無形中將寫作變成了學生的一項負擔,學生為了寫作而去寫,所寫出的作品自然沒什么真實情感,與其讓學生寫一些空乏無味的練筆,不如真正激發學生自身的創作欲,讓學生自己拿起筆寫東西。

一些語文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在寫作時總是寫不出來幾個字,看似是學生的態度問題,可你若真的去問這些學生,他們的理由倒是花樣翻新偏偏就沒有態度這個因素。筆者就曾問過許多應試作文字數不夠的學生,為何作文明知要寫到的字數卻還是寫不夠呢?筆者原以為學生的回答中一定會有“不想寫”,可事實卻是“寫不出來”“時間不夠”“沒有靈感”等,學生想寫卻寫不出的那份沮喪和難過令筆者很震撼,也在這一刻突然明白每個學生都想變得更好,沒有不想寫的錯誤態度。他們只是不會寫、不知道該怎么寫、不清楚該寫些什么。一旦教師能夠在作文課堂中幫助學生掌握這些內容,便能突破困境,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發揮教育合力突破壁壘

作文課堂不應只被局限在小小的教室之中,學生在家中也一樣是良好的寫作練習場所,相較于嘈雜的校園,安靜的家中更適合學生們創作。因此,語文教師應積極尋求學生家長的幫助,發揮教育合力的作用,共同幫助學生積累更多寫作素材,鼓勵學生隨時隨地記下自己的寫作靈感,突破作文教學壁壘。

在尋求家長協助的過程中,教師還需注意教育責任的劃分,切勿將教學的壓力轉移到家長身上。部分教師常把家長看作是自己的助手,將原本屬于自己的教學責任分派給了家長,這樣既占用了家長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又由于家長缺乏專業訓練而使學生得不到科學有效的教學指導。難以發揮出教育合力的真實效果不說,還很容易引起家長和學生的反感情緒,阻礙整體教學。

(三)以身為范促進學生發展

在傳統作文教學課堂中,教師往往很少親身參與學生的寫作練習活動中,大部分都是學生寫,然后由教師進行點評。雖然這樣的授課模式已經延續了許多年,但卻忽視了教師自身的模范作用,學生中間沒有榜樣,教師又不能成為學生的榜樣,自然很難有效影響學生了。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自然要以身為范,言傳身教,如果教師自己經常練筆,在生活中看見什么有趣的事物就會出口成章或是引用典故,那么學生也會不由自主地去模仿教師的言行。

當為學生布置寫作練習課題時,教師也可以同學生一起完成,用教師有別于學生的視角重新審視課題,為學生創作尋求更多靈感的啟發。教師能夠與學生一同練習并以自己良好的文學創作習慣去影響學生,自然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發展,引導學生逐步建立良好的寫作習慣,幫助學生從寫作過程中體驗到成就感。

三、優化初中作文教學的對策

(一)構建多樣化寫作教學,增添課堂活力

初中作文課堂創新的辦法還是比較多的,但更重要的是其內容上的創新,即使是相同的寫作內容也可以通過融入多種元素,去構建多樣化的寫作教學課堂。

以統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中“學寫傳記”專題為例,這一課主要是復習當單元學生所學習到的人物傳記內容,回顧課文中的紀傳手法。教師可以將傳記與不同主題搭配創造更富趣味的寫作課題,比如:

撰寫墓志銘,用一句話去概括一個人的一生;

撰寫英雄傳記,梳理英雄一生的豐功偉績;

撰寫自我傳記,以夢想為軸預言一生。

……

不局限于人物傳記,而是將傳記與多種元素組合起來,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打開思路,還為寫作練習增添了些許未知的挑戰性。一時間學生們腦洞大開,加入到了寫作創作的過程之中。課堂雖然還是那個熟悉的課堂,但這一回同學們卻成為了教師,一改平日里虛心受教的態度,學生們踴躍發言,相互啟發靈感,不斷碰撞出新的火花,原本有些沉悶的傳記練習,卻變成為了學生們集思廣益的熱門話題。經過課堂上的激烈討論,每個學生都有話想說,有字想寫,最終的作文不再千篇一律,寫作水平明顯提升。

(二)利用網絡渠道,激發學生創作靈感

網絡信息平臺日益發展,令作文課堂有了良好的拓展渠道。教師可以設立學生討論群,鼓勵學生隨時隨地將自己閱讀到的好文好句、影視作品的經典臺詞、有趣的廣告語等與文字有關的內容分享到群里,大家一起討論。為幫助學生們積累更多生活中的寫作素材,豐富學生們的閱歷,語文教師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在節假日帶著孩子們去看看大自然或是參觀名勝古跡,并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時記錄成小短文,一點一滴地幫助學生增長見識、豐富閱歷。

學生討論群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讓學生隨時隨地與大家分享交流自己創作的想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也令寫作不再是被動接受課題的那種狀況,讓學生得以真正成為寫作的主人,自己去嘗試思考,自己主動去進行寫作練習。

(三)靈活設題,打破學生思維定式

除了課本中既定的寫作練習題目,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們的生活常態設立一些發揮空間更大的寫作練習課題。靈活的創作空間可以有效鍛煉和提升學生的發散思維,對于幫助學生打破思維定式益處頗多。

以“母愛”為例,當寫作題材限定在記敘文體后,學生們自然而然便會去回憶一些生活中自己與母親的互動,所能想到的故事也就非常相似了,交出來的作品中不是媽媽不畏辛苦起早給自己做飯,就是媽媽在自己生病的時候無微不至的關心,內容雷同性較高。同樣是“母愛”為題,語文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由設想與母愛相關的內容有哪些。有的學生會想到自然界動物的母愛,有的學生會想到對祖國的愛,還有的學生會想到感動中國人物等。這樣一來學生們除了身邊的媽媽以外就有了更多可以創作母愛主題的素材。

在此基礎上,教師再為學生們提供一些幽默短劇、短信、詩歌、笑話等多種形式的文學作品,進一步打開學生在創作“母愛”時的寫作思路。最后安排學生根據課上所思考得出的靈感,自由發揮去創作一篇“母愛”主題的文學作品。學生們的發散思維得到充分激活,所想到的內容更加豐富,題材更為新穎,最終創作出的文學作品更加富有活力,而這些自由思考發揮的過程也能成為學生們日后寫作素材積累的一部分,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四)及時追蹤,讓學生習慣成自然

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語文教師應注重課后輔導與追蹤,以身作則去逐步影響學生。習慣的養成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教師可以先以自己為榜樣去影響學生。

教師每天清晨堅持晨讀并將晨讀的內容與心得分享到學生群里,當生活中偶然看到與晨讀有關的內容便可以與學生們分享自己的體會,在沒有晨讀前自己對于這件事物的看法是比較單一的,通過晨讀文章了解到了這個事物的另一面,看法就大不相同了。學生們通過教師這樣鮮活的事例示范后便開始嘗試晨讀,教師與學生家長隨時保持溝通,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去為學生們推薦一些晨讀讀物。讓學生們的晨讀過程既有趣又長見識,同時不定期地組織學生們一同討論自己這一階段堅持晨讀的效果,以這種追蹤的方式去不斷鞏固學生晨讀的好習慣。

也許學生原本對晨讀已經不再堅持,但看到其他同學的改變后,他又會心動想要再去努力堅持一下,久而久之便能夠習慣成自然,讓班級里的學生都養成晨讀的好習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在鼓勵學生們將自己晨讀的心得體會記錄下來,一句原創,一句古詩,一個優美的詞匯,一個生僻字等,漸漸地學生便將寫作不再看做是只在考試中需要完成的任務,而是成為學生記錄生活表達自我的渠道。有了良好的寫作習慣,學生自然對于寫作更有興趣,作文課堂的教學質量顯著提升。

初中作文教學的困境還是比較明顯的,需要語文教師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尋找突破方法,在教學手段上尋求創新,并能夠發揮教育合力的作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在實踐過程中,語文教師應以身為范,逐步影響學生去了解寫作,將寫作變為學生們表達自我、記錄生活的方式,從而不斷提高中學生的寫作水平。

周曉明,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教師。

猜你喜歡
創作作文內容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一墻之隔》創作談
主要內容
創作隨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