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牛病毒性腹瀉的臨床癥狀與防治

2023-01-06 02:15
養殖與飼料 2022年7期
關鍵詞:毒株病毒性肉牛

曹 勇

陜西省榆林市清澗縣石咀驛區域畜牧獸醫站,陜西榆林 718302

1 病原學

牛病毒性腹瀉病毒是單股RNA 病毒,是黃病毒科、瘟病毒屬的成員之一[1],與羊邊界病毒和豬瘟病毒的聯系較為密切。病毒粒子為圓形,大小35~55 nm。該病毒能夠在牛鼻甲骨等細胞內生長繁殖,按照不同的表現將其分為2 種生物型,即致細胞病變型和非致細胞病變型,按照基因型又可將病毒分為基因Ⅰ型和基因Ⅱ型,每種基因型都含有多種毒株,各毒株間致病性差異性很大。在電鏡下對該病毒進行觀察可以看到圓形的病毒粒子。該病毒對胰酶、氯仿和乙醚極度敏感,對低溫環境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在高于56 ℃的環境下很快就會死亡。

2 流行病學

牛病毒性腹瀉病毒能夠感染牛、羊、豬、鹿等動物,牛最為易感。其中,犢牛和老齡牛最易發病[2]?;疾∨5募S便、尿液、血液、乳汁、眼睛和鼻腔分泌物中均有病毒,可以污染外界環境,健康牛接觸到被污染的環境后,病毒經由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機體。此外,該病還能夠通過胎盤垂直傳播給胎兒。肉牛飼養過程中飼料營養水平較差、飼養密度過大、衛生條件差等,都會造成牛群發病。發病牛通常集中在4~24月齡,其中以6~8月齡的牛發病最為嚴重,但這個年齡的牛發病后死亡率較低,隱性感染的病例占總病例的50%以上。

3 臨床癥狀

3.1 急性型

成年牛感染后往往表現為急性感染,突然發病,發熱常持續幾天,體溫往往可以超過40 ℃,食欲廢絕,精神萎靡,有較嚴重的干咳和呼吸困難。感染2~7 d 后發生腹瀉,排出的糞便常呈水樣,且混有黏液和血液,有惡臭氣味。同時患病牛的口腔黏膜內有不同程度的糜爛、壞死,導致牛只流涎。妊娠期母牛感染后,常在懷孕初期發生流產,或在妊娠中期產出腦發育不健全的犢牛,母?;疾『?,泌乳量會受到較大的影響[3]。急性感染的患病牛體內白細胞數量減少,淋巴組織受到嚴重損害,血小板數量減少,常出現流鼻血的癥狀,排出的糞便中也有血液,嚴重時打針或被蚊蟲叮咬后也會出血。當病毒在鼻竇、口腔、腸黏膜等處大量繁殖時,很容易進入血液中形成病毒血癥,多數這一類型的患病牛會在感染后15~30 d 內發生死亡。也有部分患病牛的恢復速度較快,黏膜的損害在10~14 d 內痊愈。

3.2 慢性型

患病牛表現為間歇性腹瀉、食欲減退、流淚、口腔黏膜潰瘍、糜爛,糞便中有血液和黏液。體重持續降低,通常在數周或數月后發生死亡。此類型的病例數較少,但病死率可達90%。當感染發生在妊娠40~125 d 的未出生胎牛中時,往往會造成死胎、流產,而此時基本無法判斷是由何種原因導致的。

3.3 剖檢變化

觀察可見患病牛營養不良,關節腫脹,眼結膜發黃,舌下有潰瘍斑。剖檢可見皮下脂肪蒼白;胃大網膜有枝狀充血;腎臟為紅褐色,有明顯腫大,包膜易剝離,質地變脆,有灰白色病死灶;肝臟腫脹,邊緣鈍圓,切面外翻;膽囊有出血斑,膽囊內有油狀膽汁;肺臟充血、淤血,有壞死結節;心臟腫大,有淡黃色的心包液,冠狀溝膠凍樣水腫;小腸內有灰色內容物,有惡臭氣味[4]。

4 診斷方法

通過臨床癥狀和剖檢變化可以進行初步診斷,如需確診應借助實驗室診斷手段。主要用于診斷的方法有病毒分離鑒定、瓊脂擴散試驗、血清中和試驗、免疫熒光技術、RT-PCR、核酸雜交技術等[5]。

4.1 病毒分離鑒定

無菌條件下采集患病牛的血液,反復凍融后在血液內加入抗生素,而后接種在牛腎系帶細胞或犢牛的睪丸細胞中,盲傳幾代后進行細胞病變觀察,當細胞出現邊界不清晰、細胞中有空泡或細胞層中間出現空斑時,應與標準毒株產生的細胞進行對比,完全相同則證明該患病牛為病毒性腹瀉病毒感染牛。但該方法僅能鑒定致病毒株,對于非致細胞病變毒株就不能很好地鑒別,且病毒分離鑒定的最低檢測數量要達到10 個/mL,操作費時費力,不適合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

4.2 瓊脂擴散試驗

采集糜爛、潰瘍部位周圍的黏膜,不進行任何處理,直接與牛病毒性腹瀉黏膜病毒陽性血清進行瓊脂擴散試驗,根據瓊脂擴散試驗結果來判定待檢牛的感染情況。但瓊脂擴散試驗僅能粗略地檢測血清中的抗體,與血清中和試驗相比敏感度不高,但操作便捷,成本低廉,能夠進行疾病的初篩。

4.3 血清中和試驗

將病毒接種于牛睪丸細胞或犢牛腎細胞中進行培養,培養出的病毒與待檢血清作用后再次接種于牛睪丸細胞或犢牛腎細胞中,并對細胞病變進行觀察。間隔4 周的2 次待檢血清倍比稀釋后進行試驗,滴度升高4 倍以上就可以判定為陽性。血清中和試驗不僅能夠進行定性分析,也能做到定量分析,檢出率高,重復性好,是目前最常用于診斷牛病毒性腹瀉的實驗室檢測方法之一。但由于部分患病牛呈隱性感染狀態,免疫耐受,所以體內可能不產生抗體,無法通過血液中的抗體含量進行診斷。

4.4 免疫熒光技術

這一方法是通過顯微鏡標本的免疫熒光染色來進行結果的判斷,是結合了免疫學、生物化學和顯微鏡技術的綜合診斷技術,能夠直接檢測感染的細胞培養物或病變組織冰凍切片內的病毒粒子,感染病毒的細胞胞漿中會出現熒光顆粒,這一方法的檢出率高達98%以上,很適合非致細胞病變毒株的檢測。

4.5 RT-PCR 法

根據牛病毒性腹瀉病毒的基因序列合成1 對引物,通過RT-PCR 的方法可以特異性地檢測出待檢器官、組織、血液和排泄物中的病毒,還能夠區別不同的病毒毒株,即便病毒性腹瀉病毒被滅活,該方法仍能檢測出來。還有專家學者設計合成了2 對分別能擴增水泡型口炎病毒和牛病毒性腹瀉病毒的基因片段引物,對PCR 的擴增條件也進行了優化,從而建立了雙重RT-PCR 的檢測方法,能夠同時對水泡型口炎病毒和牛病毒性腹瀉病毒進行檢測,經濟性大大提升,檢測速度加快,特異性也很高。但由于基因擴增需要的試驗儀器和試劑價格較貴,合成引物也比較困難,所以在生產實踐的過程中很少使用RT-PCR 法作為診斷依據。

4.6 核酸雜交技術

這一技術的原理是堿基互補的2 條單鏈核酸退火后會形成雙鏈,這一方法的特異性很高,敏感度較強,能夠直接對待檢測器官、組織、細胞進行檢測,而且還可以對病毒進行分型。核酸雜交技術能夠在同一張檢測膜上進行上百個樣品的檢測,安全、方便、檢測快速,可在技術成熟后進行推廣。

5 防治方法

5.1 治 療

該病的流行范圍較廣,且致病機理復雜,暫時沒有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6]。但如果發現患病牛的血小板減少時,應輸血治療。對于發熱、腹瀉的患病牛應避免應激,改善飼養管理條件,并使用抗生素預防繼發感染,但不得使用皮質類和固醇類藥物,以免加重消化系統的潰瘍和糜爛癥狀。具體的治療措施可參照以下用藥方法:40 g 磺胺脒片配合30 g 次碳酸鉍片口服,2 次/d,首次用藥劑量加倍,3 L 5%的葡萄糖生理鹽水內加入300 萬單位的丁胺卡那霉素進行靜脈注射,當病情較為嚴重時可使用加入維生素C 的安鈉咖注射液進行肌肉注射,或配合復方磺胺甲噁唑粉、恩諾沙星進行肌肉或靜脈注射。

5.2 預 防

肉牛場對該病的預防首要方法是免疫接種,通常使用滅活三聯苗(BVDV,IBR,IP3)。單價苗主要分為亞單位疫苗、病毒載體疫苗和DNA 疫苗,也有報道稱使用豬瘟兔化弱毒苗進行免疫接種后能夠起到一定的免疫效果,但其作用機制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另外,應逐步淘汰凈化牛群,定期對牛群的血清抗體進行監測,對于陽性牛應進行淘汰和撲殺,撲殺的患病牛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其接觸過的環境、生產用具等也要經過嚴格的消毒。對于場外購入的肉牛應仔細核查其檢疫證明,不從疫區和受威脅區引進肉牛,新進場的肉牛應進行隔離,隔離期間要進行檢疫,結果為陰性并確定肉牛健康后才能夠混群飼養[7]。在日常飼養管理過程中,要科學配制飼料,根據肉牛所處的不同生理階段及時調整日糧配方,保證牛只能夠通過日糧攝入足夠的營養,除了關注能量飼料和蛋白飼料的補充外,還應適量添加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提升肉牛體質,改善飼養環境,控制合理的飼養密度,在保持舍內溫度的情況下做好通風換氣工作,減少舍內有毒有害氣體的蓄積,定期對環境進行消毒,消毒藥品應選擇高效、低毒性的試劑,要選擇2 種或2 種以上的藥物輪替使用,以防細菌和病毒產生耐藥性。另外,還應保證牛舍環境相對安靜,飼養管理人員應每天定時、定量飼喂肉牛,在需要調整日糧配方時應循序漸進更換飼料,不得突然變換飼料的主要成分,減少肉牛應激,從而減少各項疾病的發生。

6 結 語

牛病毒性腹瀉病目前沒有十分有效的治療措施,而且疫苗的預防效果也不太理想,因此應在預防該病上多下功夫。該病毒的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多樣,在防控過程中應從多方面著手,綜合性地預防該病的發生。在日常飼養管理的過程中,注重日糧營養均衡,做好消毒工作,減少肉牛應激,多渠道凈化養殖環境,保證牛群健康,保障養殖效益[8]。

猜你喜歡
毒株病毒性肉牛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基因測序的臨床應用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法國發現新冠新變異毒株IHU
奧密克戎毒株為何“需要關注”
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1-11-26
牛病毒性腹瀉病特征、診斷與防治研究
青貯飼料在肉牛養殖中的使用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寧治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應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