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類課程考核的優化與反思
——以S高?!肮舱邔W”為分析樣本

2023-01-07 11:17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區分度公共政策文科

黃 璞

(韶關學院 政法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5)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當今世界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為了適應未來社會,教育形式也需要革新。教育部指出要“創造新模式,強化創新精神,大力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其中,新文科要求把新方法、新理念和新技術融入到傳統文科,以便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①參見韓作生,林培光:《新文科背景下面向財經類高校的大學計算機課程建設》,《中國大學教學》2021 年第1期。公共管理類專業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也迫切需要進行課程改革?!肮舱邔W”作為公共管理類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是為了培養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專業知識而開設的必修課程,新文科建設要求公共管理必須在課程教學和考核層面上做出必要的調整和優化?;诖?,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和考核要進行必要改革,以達到新文科培養“具有戰略性、創新性、融合性和發展性,以及全球視野和民族精神的卓越管理人才”的要求,這是本文所要探討的主要內容。我們通過分析課程期末考試試卷,可以了解教師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效果、命題水平以及授課質量,還可以了解學生對所學課程知識的掌握情況。②參見楊麗軍,劉敏鈺,薛鴻民等:《高校教學水平評估中試卷質量分析系統的研究與實現》,《微電子學與計算機》2006年第8期。本文選取S高校2020級行政管理專業本科學生的91份“公共政策學”試卷進行統計分析,探討教學和考核過程中的問題與不足,并結合新文科的要求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旨在提升公共管理類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提升試題考核對學生能力培養達成度的準確檢驗。

一、新文科建設對公共管理學科提出的新要求

新文科的“新”是新時代的要求。當前我國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變化,呼喚著高等教育的新發展,要求培養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的先進文化,培養優秀的社會科學家。①參見周毅,李卓卓:《新文科建設的理路與設計》,《中國大學教學》2019年第6期。對于新文科的“新”,不是新舊之新而是創新之新,是立足于新科技時代,為了未來創新型人才培養對文科提出的提升要求。②參見陳躍紅:《新文科:智能時代的人文處境與歷史機遇》,《探索與爭鳴》2020年第1期。換言之,新文科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對傳統文科的更新升級,其核心是把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術融入傳統文科。③參見韓作生,林培光:《新文科背景下面向財經類高校的大學計算機課程建設》,《中國大學教學》2021 年第1期。新理念是指新的辦學理念、育人理念和教學理念;新方法是指創新學科方法,以新科技激活思想力,不斷完善學科組織方式;新技術是指面對以往方法難以解決的新問題,能夠利用先進科學技術來解決。

新文科對公共管理學科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首先,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政府治理實踐的信息化、網絡化及智能化,亟須公共管理學科的發展,以理論創新來回應并指導治理實踐。其次,跨學科融合是新文科建設的主要著力點,公共管理呈現出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特征,研究方法越來越多樣化和集成化,以多學科交叉研究提升解釋力、說服力和指導力勢在必行。面對時代挑戰,中國公共管理學科的發展呈現出兩種基本趨勢:一是面向未來的理論創新,即持續推進理論知識創新和話語體系創新是中國公共管理學科發展的必由之路;二是面向現實的理論關懷,即關注公共管理中的“大問題”,聚焦時代之需和治理之問,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④參見婁成武:《新時期中國公共管理學科的特點與發展趨勢》,《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2021年第4期。為了破解新問題、實現新發展,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設計只有立足實際、結合具體情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努力尋找新思路、新路徑和新技術。

新文科要求高校公共管理學科進行教學等方面的改革。高校公共管理學科建設歸根結底是培養學生用構造思維分析和解決公共問題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尤其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與智能化的時代背景下,提高、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僅僅依靠傳統的公共管理單一學科是不夠的,必須強化與其他學科的交叉互動及融合發展,拓展、深化公共管理的范式、范疇與空間,促進多學科、跨學科、跨領域的綜合交叉、整合集成。⑤參見蔡勁松:《聚焦治理能力現代化 促進公共管理學科創新》,《中國高等教育》2019年第23期。為此,迫切需要對高校公共管理類專業的教學及考試內容進行改革,需要融合前沿的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算法、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和“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形成大數據與公共事務分析、智能公管、行為管理、管理信息化及數字政務等一批“新公共管理”專業,培養出與時俱進的“新公共管理人才”。

二、新文科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學”課程考核分析

“公共政策學”是公共管理類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是為了培養學生全面、系統掌握專業知識而開設的必修課程?!肮舱邔W”已成為二戰后社會科學領域發展最迅速、應用領域最廣泛和社會效用最明顯的學科之一。它給該領域的學生描述了政策制定部門制定公共政策的一般理論和技術手段,其內容主要包括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價值、環境、體制、制定、工具、執行和評估等。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深入學習,全面了解公共政策制度的制定、執行、監督和評估等環節,對我國公共政策的制度出臺和運行機制有一個全面、系統及科學的認識,從制度層面和經驗層面上正確認識和把握其政策制度。這些對于培養合格乃至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迎接新時代技術革命的挑戰都具有重要意義。

新文科建設為“公共政策學”提供了新機遇,也提出了新要求。在新文科背景下,為了確?!肮舱邔W”的教學質量,高校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時代優勢,將“互聯網+”技術引入課程教學,并根據課堂需要將慕課、微課等線上教學模式結合進來,加強對期末考試試卷的量化分析。這樣不僅可以了解教師的教學質量,還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和對知識掌握的情況,為整個教學過程和考核設計提供反饋信息,及時發現教學和考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總結經驗,改進課程教學及考核方法。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之下,專業學科教學和考核只有將這些新元素、新途徑和新模式融入到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提升學生對新知識、新理念的認知,并轉換成為學生“腦和手”的實踐,才能最終達成培養的新目標。

(一)分析對象與方法

1.分析對象的總體情況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S高校2020級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2 班和3 班的“公共政策學”期末考試試卷,共計91份。S高校2020級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的該門課程采用新編21 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政策導論》(謝明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理論課時48 學時。該課程期末考試時間安排在2021年6月,91名學生參加考試,收回試卷91 份。本教材以公共政策過程為研究框架,系統地闡述了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論和相關知識,分析了不同政策周期的相關理論和實踐,旨在幫助學生理解公共政策的學科框架,認識公共政策的基本研究領域,掌握公共政策的主體理論與方法,厘清公共政策過程的發展脈絡,達到對現實社會問題的理性觀察和認識。

2.分析方法

筆者采用SPSS和EXCEL對“公共政策學”期末試卷進行分析。任課教師依據課程標準和課程設計要求以及課程內容,編制了A 卷和B卷,并由專業負責人及分管教學的副院長審核后,抽取A卷作為期末考試試卷。該試卷共包括5 道大題,27 道小題,滿分為100 分??陀^題(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有20 道,分值為30 分;主觀題(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有7道,分值為70分。采用閉卷考試形式,考試時間為120 分鐘。閱卷是由任課教師根據考前制定的評分標準來進行,然后由專人核對和復查分數。

(二)課程考核結果分析

本次“公共政策學”的期末考試成績出來之后,采用SPSS 和EXCEL 進行分析,得出試卷分數情況、難度系數和區分度這三個評價試卷的主要指標(表1)。

表1 S高校2020級行政管理專業“公共政策學”期末考試分數情況、難度系數和區分度

第一,課程考核的得分情況?!肮舱邔W”試卷(A)各題型的得分情況(詳見表1):整體得分率為75.37%,所有題型的得分率均超過60%;得分率最高的是多選題,為87%;得分率最低的是單選題,為63.93%。

第二,課程考核的難度分布。在一般情況下,難度通常用難度系數(P)來衡量,以衡量試題的難易程度,P 值越高,表示難度越低。①參見李竹寧:《試卷質量的統計分析與評價》,《教學與管理》2006年第36期。由此,從表1 可以發現,本次考核過程中,單項選擇題的難度最大,難度系數為0.639;多項選擇題的難度最小,難度系數為0.87;整套試題的平均難度為0.754。

第三,課程考核的區分度。區分度我們用D表示,是指試題對被測對象實際水平的鑒別能力,也是評價試題質量的一個重要依據。②參見朱西敏,韓愛慶,張未未等:《基于Excel VBA的試卷質量分析與評價系統》,《智能計算機與應用》2020年第3期。試卷總體區分度為0.197。

第四,課程考核的信度。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指采用同樣的方法對同一對象測量時所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①參見曾如明:《基于SPSS的高校試卷質量分析》,《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21年第5期。本次試卷的信度為0.716。從表2 可知:信度系數值為0.716,大于0.7,說明試卷信度質量良好;針對“項已刪除的α系數”,任意題項被刪除后,信度系數并不會有明顯的上升;針對“CITC 值”,單項選擇題與案例分析題對應的CITC 值介于0.2~0.3 之間,說明其與其余分析項之間的相關關系較弱,即試卷所考查的知識點重復率較低。

表2 Cronbach信度分析

第五,學生對試卷的評價??荚嚱Y束后,任課教師針對考試試卷質量進行了網絡調查,共有62 位學生在線填寫了問卷。62 位學生均表示考試試卷的卷量安排合理、結構合理,能有效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其中,48人(占比77.4%)認為試卷難易程度適中;58 人(占比93.5%)認為試卷涉及知識很有廣度或比較有廣度,能準確檢測出學生的水平,總體質量好;61 人(占比98.4%)認為試卷能有效檢測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56 人(占比90.3%)認為試卷能區分出學生的梯度;49 人(占比79.03%)認為試卷更注重知識的積累;13 人(占比20.97%)認為試卷更注重能力的考察。

三、考核效果的總體分析及其討論

(一)考核結果的總體情況分析

第一,考核成績分布情況。本次考試平均分75.38分,最高分90分,最低分55分,及格率達到95.6%,全距35;91名學生中有67人成績集中在70-89分,占73.63%,90分以上為1人,60 分以下有4 人,高分層及低分層較少,成績呈正態分布(見后圖),能夠較為客觀地反映出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掌握程度。

從該年級專業學生答題情況來看,客觀題方面,學生失分主要集中在第4和14這兩個單項選擇題(涉及公共政策的類型、政策評估的標準),多項選擇題第3、4 個小題(涉及政策議程的觸發機制、政策執行中的政策資源);主觀題方面,學生在簡答題第2 個小題(精英理論對政策分析的啟示)的失分較多,論述題(傳統理性政策模型前提假設條件的缺陷)和案例分析題(政策終結針對的情況、政策終結的障礙)獲得高分的人數較少。

第二,考核設計的題型分析??陀^性試題偏重于知識性、記憶性內容的考查,而主觀性試題偏重于能力和思辨考查。②參見呂文彥,姜海鷹,程海等:《理論課試卷設計的科學性及實例分析》,《高等農業教育》2015年第3期。本卷共有試題27道,總分100分,其中客觀題30分,主觀題70分。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簡答題、論述題和案例分析題,分值分別占總分的15%、15%、40%、20%和10%,題型合理,分值分布均勻,難度和題量適中。試題知識點基本覆蓋了本學期該門課程標準中對教學重點、難點的要求。

第三,考核的難度和區分度分析。試卷難度系數(P)一般在0 到1 之間,以0.5~0.6 為最佳,以0.3~0.7 為難度適宜;低于0.15~0.3則太難,高于0.7~0.85又太易。③參見李竹寧:《試卷質量的統計分析與評價》,《教學與管理》2006年第36期。本試卷單項選擇題的難度系數為0.639,總體對比來說難度較大;多項選擇題的難度系數為0.87,是難度最小的題型。整體來看,本套試卷平均難度系數為0.754,難度較平均,差別不大。

圖S高校2020級行政管理專業“公共政策學”期末考試成績正態分布圖

區分度(D)是評價試題質量的另一重要參數。①參見郭張燕,張赟,鄭國旭,莊然等:《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教學模式中〈醫學免疫學〉的考核分析與教學思考》,《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21年第8期。區分度大于0.30 則表示區分度很好,在0.15~0.30 之間表示區分度良好,小于0.15則表示區分度差。②參見羅?。骸痘陔y度和區分度的試卷分析》,《考試周刊》2011年第57期。本套期末試卷的五種題型中,多選題區分度為0.417,區分度最好;單選題和論述題區分度在0.30 以上,區分度很好;簡答題和案例分析題區分度在0.15~0.30之間,表明區分度良好。試卷整體的區分度為0.197,也就是說該套試卷整體區分度良好。

第四,考試整體分析。通過以上的總體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此套“公共政策學”期末試卷的難度比較適中,題型比較豐富,其區分度良好,試卷質量較高。整套試卷信度為0.716,表明試卷可靠;學生成績呈正態分布,反映了學生對于“公共政策學”基礎概念和知識的掌握及實際應用情況??墒?,它依然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不足:

一是學生對知識掌握有一定積累,但靈活運用能力相對不足。從考核結果來看,學生對課程的相關知識內容有初步認識,但是部分學生在相關問題中不會進行識別和直接應用。如客觀題中的單選題,學生得分率比較低,說明部分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重點、難點和知識點的掌握不夠,對相關知識內容未能有效識別;對于多項選擇題,從答題情況來看,部分學生答題的準確率比單選題要高,但是對于含糊的備選項在理解上把握不準,由此可知他們對于相關知識尚未理解透徹,不能直接應用。

二是學生對這門課程的相關知識內容有一定認識,但是很少能夠對相關知識和理論進行深入的闡釋,舉一反三的思維和能力相對不足。如簡答題,其主要是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四道簡答題中沒有學生全部拿滿分,失分的原因主要在于審題不認真,對題目理解不到位,導致答題時未展開解釋和分析。

三是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重點知識內容缺乏深刻的理性認識。如論述題主要是檢驗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求學生聯系實際,應用所學對這門課程展開深入理解和分析。雖然大部分人能拿到一半以上的分數,但是得高分者很少,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學生只就課本上所學的知識進行回答,未能結合自身實際和相關理論知識來分析和論述。

四是學生未能系統地把握這門課程相關知識的內在聯系。如案例分析題是檢驗學生能否把所學原理應用到具體的管理情境中去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然而高分較少,主要是學生未結合案例運用相關知識來分析和探討。

(二)考核結果的總結與反思

“公共政策學”是公共管理類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必修課程之一,在新文科背景下,為了更好地達成課程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注重多元化的視角,吸收其他學科的先進理念和方法,以學生為中心,重點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及實踐運用能力。

第一,課程考核對學生方面的設計不足。課程考核如何結合學生所具備的知識基礎安排教學活動、設計考題,以促成課程目標的實現,這是課程考核必須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如該年級專業學生屬于大一第二學期,雖然經過了大一第一學期的學習準備,但相關理論基礎儲備不足,教師需要耐心解釋,理論聯系實際地講授問題。同時,由于學生缺乏相應的社會經歷,對本課程的學習容易陷入“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所以,在教學和考核設計過程中,應注意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與學習實踐,使用身邊事來引導學生對公共政策熱點問題進行分析。學生只有將課堂教學知識與現實的內在體驗結合起來,才能不斷強化學術知識的運用和理解能力。另外,教師可利用互聯網平臺或微信群,先對學生的知識基礎進行摸底,然后再開展相關的教學工作,這樣能更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和考試試卷,使教學設計、能力培養和考核總體上保持一致。

第二,注重分析學生的學習動力,有針對性地安排課件內容,合理選擇考試題型。本課程是公共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學生學習興趣比較高,學習動機強烈。但由于理論學習需要持久的精力投入,所以,在教學中需要進一步加大學習的趣味性。由此,教師要提高課件內容的質量和趣味,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積極作用。在利用現代教學媒介的同時,要注意多媒體教學課件不僅僅是教材的精簡版,而是既要能夠把教材上的重點知識進行濃縮,還要讓學生可以通過課件上的內容把整本教材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并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結構。①參見董淑惠,李永剛:《“互聯網+”背景下的電機學課程教改新思路的探索》,《高教學刊》2020年第28期。另外,教師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結合現實中的鮮活案例,注重培養學生關心國家和關注社會民生的情懷,不再像過去那樣只是把教材上的知識“復制”到課件上;教學活動的優化和調整要注重對教學對象主體能力的開發,教學活動需要著力引導學生通過多維度的問題去調動和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三,掌握學生的學習行為,充分利用各種網絡資源進行平時測試。如該年級專業的學生處在大一學習階段,在一定程度上還保有高中時代良好的學習熱情,大部分能夠做到按時按要求預習和復習課程的相關內容。學生大部分是00 后,學習行為的主要特點是喜歡和擅長利用網絡學習,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優勢,讓他們通過各種網絡學習手段獲得資料。教師要結合“互聯網+”改革教學方式,并根據學生需求和課堂需要將相關的微課、慕課等線上教學引入進來,幫助學生了解這門課程的研究范圍、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學科進展和未來方向;加強平時測驗,讓學生學會運用“公共政策學”的具體策略與技術解決現實政策問題。同時,引導學生如何分析資料、利用資料及甄別資料,提高學生分析、利用資料的水平;教學與考核要注重從不同維度去激發不同學生對問題求解的興趣。

第四,分析學生的時間投入,指導學生科學安排課外時間。目前,部分大學生社團活動多,導致學生的學習時間減少,因此,老師要監督學生充分利用時間,以保證每周課堂的學習效率。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借鑒翻轉課堂、對分課堂等教學模式,將本課程的學習資源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或云盤,讓學生在課余時間下載并進行學習與討論。另外,教師還可引導學生科學地利用課外時間,結合本課程的相關理論來剖析一些社會政策和現象。

四、對公共管理專業課程教學與考核的展望

在“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類專業理應融合計算機思維,順應科學技術的發展,優化教學設計,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培養出更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而試卷質量分析是教育統計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育部各項評估中一個關鍵性的指標。②參見楊永利,程志偉,杜玉慧等:《預防醫學專業〈衛生統計學〉試卷質量評價》,《中國衛生統計》2016年第4期。一套好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無論由何種題型組成,既要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準確、科學,還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和區分度,難易度適中,覆蓋面較廣,學生考試成績呈正態分布。③參見馬勝梅,趙軍富:《基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試卷質量分析評價研究》,《中國冶金教育》2014年第3期。由此,高校公共管理類課程要在教學改革方面充分利用“互聯網+”,在已有課程設計和課程內容的基礎上,依托在線學習平臺進行混合式教學。①參見韓作生,林培光:《新文科背景下面向財經類高校的大學計算機課程建設》,《中國大學教學》2021 年第1期。應當注重向“數智化”方向發展,結合教學活動的“數字化”“智慧化”,不斷增強教學活動與考核的針對性、有效性和科學性。在上課前,教師需要通過互聯網在線學習平臺設置課前預習內容以及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引導性問題,引導學生提前對課程進行預習,并完成與課程對應的題目;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課前在線學習的情況,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采用啟發式的方法,針對不同類型的知識點設置合理的教學方法,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課堂授課效率;在課堂結束后,教師應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在在線學習平臺發布與課程相關的案例分析、重難點解析、測試題及課后練習作業,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教師還需要充分利用在線學習平臺,引導學生主動在平臺上進行復習,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培養學生分析、解決社會問題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

另外,高校課程考核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創新能力。目前,對于學生專業課程學習情況的考核,僅憑期末考試已不適合時代要求,因此,需要改革考核的方式。教師可融合“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以及前沿的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算法、數據科學和大數據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混合式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增加過程考核。而過程考核要注重平時課程理論與現實案例的結合,幫助學生了解其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及本人的成績位次,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過程考核可分為線上和線下,線上主要是通過在線學習平臺以討論、測試和作業的方式進行;線下主要是用討論、疑難點分析和隨堂測試的方式進行。由于公共管理類相關專業課程內容繁雜、知識點寬泛且相關性較強,教師要通過期末考試或考核來幫助學生梳理相關知識點,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交叉融合的分析能力,以此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最終培養出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專業人才。

猜你喜歡
區分度公共政策文科
2019公共政策國際會議(ICPP)在華中師范大學舉行
求學·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圖形推理測量指標相關性考察*
求學·文科版201806、07合刊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勢利
淺觀一道題的“區分度”
孫文科
公共政策主導 攜手抗擊慢病
利用垂直平分線的定義巧解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