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背景下藝術類專業教學改革策略研究*

2023-01-08 08:31曹傳熠
智庫時代 2022年30期
關鍵詞:文科學科藝術

曹傳熠

(廊坊師范學院)

一、新文科的相關概述

在新文科教學理念的運用過程中,學科交互融合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F代社會飛速發展,信息技術、網絡科學都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都靈活的運用了互聯網技術,全新的知識理念、技能技巧也在當前社會中不斷產出優化,過去不同行業、不同學科之間的壁壘逐漸被打破,各個學科相互交融,人才的培養也逐漸體現出多元化的特征。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缺乏共享意識,不能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及數字媒體技術,無法掌握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根本不能滿足社會及企業的實際人才需要。

近年來,大數據技術、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虛擬技術被靈活運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衍生出以學科交互相融為基礎的全新產業。為了與時俱進,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切實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培養出其所需的高素質、高水平、技能型優秀人才,各大高校均開設了學科交互融合的全新專業,跨專業教學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中會有針對性的增加新的課程模塊,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學困境和技術瓶頸,探究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通過這樣的方式全面系統化的對文科、理科、工科專業進行升級優化。

二、高校藝術類專業課程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新興交叉學科缺乏培育能力,與社會需求脫節

大多數高校在藝術類專業教學開展過程中并沒有針對教學目標任務、教學大綱及教學內容科學合理的統籌安排課程,不同課程之間缺乏足夠的內在聯系,相互獨立,也沒有注重學生專業水平、技術能力、綜合素養的提升,導致學生的創新變革能力嚴重不足。而課程的脫節導致學生根本無法通過學習建立起健全完善的知識框架、知識體系,在這樣的背景下,藝術專業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嚴重不足,無法開展跨學科團隊的交流合作,也不能實現作品的商業轉化,缺乏對藝術市場的充分認知。

(二)教學模式單一固定,缺乏對通用能力的重視

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固定化,沒有與時俱進,結合當前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忽略了學生通用能力的提升。在課堂中仍然是以灌輸式的方式手段為主,注重學生對學科專業知識技能的掌握,并沒有積極組織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實現理實一體化發展,導致學生缺乏相應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也無法適應社會及企業的需求,與當前所需的高素質、高水平、復合型人才差距較大。

(三)缺乏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模式,尚未建立完善的創新教學體系

封閉的培訓體系切斷了高校與其他社會群體之間的聯系,包括其他院校、社會企業。與此同時,在高校內部,學生與教師之間也缺少互動與交流,沒有有效合作。根據調查研究我們可以看出,部分高校的實踐教學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實施不到位,也沒有采用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久而久之,實踐教學過于形式化、表面化,學生根本無法對所學知識進行認證,也不能進一步掌握理論原理,導致教學效果無法得到顯著的提升,這些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诖?,新文科背景下,藝術專業學生的培養應當革新優化培養理念、培養模式、培養手段,與時俱進,結合社會的人才需要大力培養出復合型、國際化、創新型、綜合型優秀人才,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三、新文科背景下藝術專業教學改革的主要策略措施

國家相關教育部門在2012年根據專業教學發展的實際需要開設了藝術與科技這一專業課程,其在一定程度上將藝術設計與科學技術緊密聯系,搭建起相應的專業體系,全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原則和宗旨,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技術、媒體、空間的有效滲透融合?;跀底?、空間、信息交互、新媒體藝術等行業領域,加大高素質、高水平、應用型、交互能力突出的優秀創新人才的培養力度。藝術專業與科技的滲透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全新業態的具體走向,高校與時俱進,創設相互交融的全新專業,也充分凸顯出高校的發展特色。

(一)實現藝術專業與科技專業知識的有效融合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新文科建設的核心在于實現跨專業發展,打破不同學科、不同專業之間的壁壘。在這樣的背景下,要實現藝術專業與科技專業的有效滲透融合,革新優化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必須深入分析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現狀、學習需求,立足于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等內容搭建起健全完善、科學合理的、全方位、立體化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機制。課程內容的設置要與時俱進,與高校改革創新的發展需要緊密聯系,同時凸顯出高校本身的教學特色,實現自身發展與新興學科的一體化,使得看似分立的藝術專業與理工專業在某些程度上相互交融。不管是理論教學活動還是實踐教學工作,都應當全面貫徹落實厚基礎、寬口徑的原則和宗旨,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不能僅僅只考慮內部學科的融合或是相似學科的交互,要更大跨度的實現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融合發展,這也是新文科建設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見,打破學科壁壘,實現文科與工科、理科的滲透融合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其創新意識、創造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學科知識體系之間如何有效銜接、滲透融合是現階段高校創新發展面臨的主要困境。

據調查顯示,STEAM教學理念最初是由STEM課程所演變而來的。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增加了藝術學科,這樣的滲透融合避免了科學發展與藝術追求的對立。過去的單一枯燥的專業教學使得人才創新能力、創新意識無法得到顯著的提高,也不能根據實踐教學活動養成批判性思維,學生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無法感受到藝術美。

藝術專業與科學技術的滲透融合實現了教學的重大改革,也為后期化學科專業建設提供了可靠的基礎和前提。在未來,課程體系的建設要尋求有效的切入點,利用相應的條件科學合理的實現專業教學與行業需求的無縫銜接,加大對全新課程的開發力度,并將其與經濟社會緊密聯系,使得學生實現綜合發展,在探究真理與規律的同時追求藝術審美。

(二)實現藝術專業與科技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整優化

眾所周知,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在于鼓勵并引導學生加強對理論基礎的靈活掌握,利用自身所學知識獨立創造藝術作品。但在新文科發展的背景下,要實現藝術專業與科技專業人才培養的同步發展,則要對原有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優化,尤其是針對實踐教學來講,要拓寬學生視野,延伸理論基礎,有針對性的對社會性問題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入手,對教學活動進行分層,制定出符合學生個性發展需求的、激發其自主學習意識、創新能力的教學指導策略。通過這樣的方式轉變傳統模式下被動傳授知識的尷尬局面,鼓勵學生主動探究、積極思考。在這樣的背景下,要實現藝術專業與理工學科的跨界教學,必須對原有的人才培養機制進行升級優化,革新專業教學機制、教學體系,以成果產出為基礎導向,幫助學生樹立批判思維,提高自身的協作能力、合作意識以及溝通交流能力。

隨著新文科的不斷貫徹落實,藝術專業要與科技專業無縫銜接,共同制定出人才培養方案,應當進一步明確學生的中心主體地位,以科研成果產出作為重要基礎,優化課程內容,科學合理的設置專業課、基礎課、必修課、選修課等等,與時俱進,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切實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同時對課程內容的設置也應當精準高效,以此縮短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實際需求之間的距離。

高校藝術專業要實現教學改革,要堅持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與時俱進,不斷調整優化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建立健全完善的課程體系,從短期計劃、長期計劃兩個方面入手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此同時,針對科研成果產出及教學質量評估等內容,則應當基于現實需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監控指標,定期對其進行測量,以此為基礎調整培養方案、培養計劃,最終實現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的共同發展。

(三)實現藝術專業與科技專業教學方式手段的革新優化

要從真正意義上推動新文科的有效建設,藝術專業要與科技專業相關知識技能有效組合,無縫銜接。在這樣的過程中,高校必須采用全新的教學手段、教學理念,活躍學生思維,打破過去傳統理念下藝術專業與科技專業的學科壁壘,靈活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自媒體平臺、大數據技術,搭建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體系,同時基于學科交互教學的相關概念理論、理念認知、內容形式、方式方法、考核評價,都要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創新,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切實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在實踐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引入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認知,利用問題式教學活躍課堂教學環境及氛圍,打破單一枯燥的教學結構、教學機制,全面立足于新文科背景,實現藝術專業與科技專業的跨學科發展,同時滿足社會對優秀人才的實際需要。借助學生在未來就業發展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問題和困境,利用多元化的方式手段,有效整合教學資源,拓展知識體系、知識結構,利用全新的技術手段實現藝術專業與科技專業的交互發展,積極引入多元化的教學輔助工具。例如,微課、錄課、翻轉課堂等等,切實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水平,因材施教,因課而異,不能以大班式教學為核心和重點,凸顯教學的差異性、針對性?,F階段,部分高校與時俱進,加大了對輔助軟件的開發力度,例如清華大學創設了雨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智慧教學形式,其能夠為藝術專業與科技專業的協同發展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技術支持、信息支持,逐步實現教學過程的數據化、智能化、專業化,這也是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載體。

導師制也是現階段大多數高校最常使用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利用專題化的方式手段,進一步整合優化了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定期組織開展專題研討活動,向學生布置相應的教學任務,并且在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有針對性的滲透融入雙創項目,立足于互聯網+雙創比賽的方式優化教學形式手段,切實培養并提高學生學科交互的整體學習能力、學習水平,從最初的概念理論講述逐漸轉變為藝術與科技專業特色融合的項目開發。與此同時,針對自定義選修專業的建設來講,教師應當進一步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教師則從旁協助,對學生進行輔助指導,之后再利用多元化的實現問題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發揮其潛能,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專業知識,提高自身實踐操作水平,通過這樣的方式進一步明確跨專業學習的重點難點,為學生后期的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與此同時,項目導師應當與輔導員緊密聯系、有效合作,鼓勵并引導學生明確專業思想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積極參與到多元化的科研項目中,以此幫助學生快速汲取跨專業相關的知識技能,實現自身的綜合發展。另外,不同學生在個性特征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在這樣的背景下要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選修課程,科學合理的規劃自身職業發展、職業生涯,這也是新文科背景下藝術課程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要求。

(四)搭建高素質、高水平的藝術專業全新教師團隊

一方面,在新文科背景下要實現藝術專業課程的有效改革創新,不僅僅要對教學內容、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進行革新優化,同時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水平、專業知識儲備、知識交互融合能力都應當在原有基礎上實現質的飛躍?;诖?,藝術專業教學應當面向全社會,在行業中引進高素質、高水平的優秀教師,同時派遣院校中的骨干教師,參與其他院校的教學研討活動或是到高校進修學習,以此提高自身的學術水平、實踐教學能力。與此同時,還應當鼓勵教師深入探究大數據技術、新媒體技術,與藝術專業的有效互動,積極獲取領域發展一線前沿的相關科技知識,正確看待當前社會及市場的競爭環境,加強整體認知,使得教學內容、教學結構更符合社會行業的發展需要,提高知識的實用性。

另一方面,在高校中要鼓勵教師組建大型的科研項目,邀請跨學科跨專業的優秀人才參與其中,共同成立學科交互的項目組。通過這樣的方式快速打破知識壁壘,高效的產出科研成果并再次作用于教學工作,以此實現小科研與大科研的有機滲透,從多個方面切實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綜合素養、科研水平,深入挖掘藝術專業核心課程的主要內容形式,提高教師的市場分析能力、社會對接能力、實踐水平、教育水平,同時按照高校發展的實際需要及教師本身的職業發展規劃,科學合理的組織開展項目活動,以此搭建起高素質、高水平的藝術專業與學科專業學科交互教師團隊。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藝術專業的改革創新應當有效實現藝術專業與科技專業知識的有效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整優化、教學方式手段的革新優化,切實搭建高素質、高水平的藝術專業全新教師團隊。

猜你喜歡
文科學科藝術
【學科新書導覽】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文科不懂理科的傷悲
求學·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紙的藝術
求學·文科版201806、07合刊
“超學科”來啦
孫文科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