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域下甘肅省農村養老模式體系構建研究*

2023-01-08 08:31趙秀玲曹露
智庫時代 2022年30期
關鍵詞:養老老年人農村

趙秀玲 曹露

(甘肅醫學院護理系)

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整合現有養老服務資源,建設完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等一系列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特別是西部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也為農村養老體制機制的建設提供了重要契機[1]。農村養老困境相對突出不僅因為農村人口老齡化加劇、大批年青人向大中城市的流動、農村集體經濟衰退等原因,更與城鄉經濟社會體制改革有關。傳統的依賴家庭、家族或集體養老,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人口老齡化迅猛的沖擊,鄉村振興戰略在支持農業、推進農村發展、服務農民的同時,也創新了西部農村養老服務的新路徑。不管是從農業和農村的特殊性出發,還是從城鎮和農村老年人的差異性來看,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和完善都應該是農村特別是西部農村養老騰飛的必經之路。

一、研究背景

本項調研自從2021年4月立項以后,課題組開始積極著手準備鄉村振興視域下甘肅省農村養老調研活動,經過對鄉村振興戰略政策文件和國家養老政策文件的深入研讀學習,上網檢索文獻,了解我國養老模式體系構建的諸多文獻,掌握國內外這方面的研究動態,設計研究思路,制定調研方案,確定了調研目的和方法;從2021年5月到2021年6月對參與調研的人員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和調研知識的培訓和指導;從2021年7月到2022年3月利用寒暑假時間,課題組6名成員帶領500多名學生以學生家鄉所在地及周邊村(鎮)為主要調查地,在甘肅省內500多個村(鎮),230多家養老機構進行實地走訪調研活動,收集資料,了解農村情況和農村養老問題;從2022年3月到2022年5月,對搜集來的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從中整理并提煉出主題,最后形成調研報告。

二、調查結果

(一)基本情況

在被調查走訪的500多個村(鎮)里,有養老機構的約占75%,大部分在鎮上,村里和鄉上的較少,其中公立性的占到76%,養老院建筑70%的是樓房,23%是平房,90%以上的養老機構冬天都有暖氣或火爐等取暖設備,95%以上的有消防器材。入住老人中有34%的是無兒女的,大概有1/3的是子女不在身邊,沒辦法照顧的農村老人。

與城市的養老機構相比,農村的養老機構規模較小。鄉村的養老機構床位大部分在30張以下,工作人員在15人以下,學歷大部分是初中、高中,大專和本科的比較少,工作人員以當地村民為主,年齡大部分在30到50歲之間,入住老人大部分在30人以下,大部分養老院都是無創收的,只有19%的有創收(種植和養殖業),所在的鄉鎮有發展特色項目的占44%(主要是旅游、種植、養殖業)。

(二)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

1.養老機構存在的問題

養老機構數量不足和功能不健全。農村社會養老保障缺乏應有的社會性和福利性,農村老年人主要面臨的養和醫的問題,在現有的保障體制下存在著一些問題。農村中的養老機構數量有限,設施簡陋,而且大多鄉鎮養老機構因功能不配套等原因長期處于閑置而未能發揮其應有功能。

情感支持有待加強。老年人這樣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需求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養老院里的老人基本生活都能得到保障,但文化生活比較單調,娛樂活動比較少,普遍都是以看電視為主,老人們感到比較冷清;活動場所小,運動器材少,很難滿足老年人的文化、精神等方面的需求,顯得情緒低沉消極。由于子女常年外出打工,老人迫不得已入住養老院,與子女長期分離,缺乏感情交流,造成老人情感上孤獨寂寞,需要養老院對老人在情感方面多加關注,滿足老人的精神需求。

專業人員配備欠缺。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缺口大,缺乏專業的醫護人員和心理方面的指導人員,精神和心理方面的輔導欠缺。缺乏專業的營養師指導,食堂飯菜品種少,搭配不夠合理,不能達到均衡營養,從而影響身體健康。

養老資金來源單一、短缺。隨著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農村養老機構遠遠不能適應老齡化的現狀,養老服務供求有些失衡,養老機構結構性矛盾較突出,社會資本參與率低,大部分費用由政府提供,資金短缺,聘用人員工資待遇過低、工作量大,專業服務標準也有待提升。

敬老院的適老化、信息化相對落后。農村的養老機構這些年來在硬件方面有很大的改變,但在適老化保證老人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在調查中發現有些農村或養老機構在出入口、通道、地面等地方沒有無障礙通道;缺乏扶手和抓桿;室內裝飾、家具沒有無棱角防撞設計;一些養老機構老年人的房間還沒有衛生間,有些甚至住房和廁所沒在一層樓,衛生間沒有馬桶還是普通的蹲坑等,給老年人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有些地方洗澡還不是很方便。緊急呼叫設施、可穿戴的防走失手環等設備、遠程斷電裝置等智能化用具和城市的養老機構根本無法相比。

2.農村養老出現的新問題

(1)養老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我國的養老制度還并不完善,以家庭養老為主的養老方式在農村地區還是很普遍的,但由于市場經濟的沖擊,傳統的代際關系發生逆向轉變[2],以“孝”為核心的家庭贍養觀念發生了動搖,家庭養老社會功能弱化,主體地位受到挑戰;多子女輪流的贍養分擔形式讓老年人生活缺乏幸福感;“重幼輕老”對年邁父母的心理生活都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很多老人不喜歡隨子女進城而留在農村養老等,農村的社會養老發展緩慢,難以適應新的養老問題,不能滿足農村老人的養老需要。

經濟快速的發展和醫療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口預期壽命延長,兩代人同時老齡化的現象普遍存在,許多健康不佳的低齡老人,還要照料高齡的長輩老人,難以延續家庭養老。

(2)養老服務的配套及銜接不完善。農村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在數量上不足,配套體系不完善,服務平臺設施、網點少,功能及服務能力欠缺等。機構養老布局不合理、資源欠缺;發展上出現城鄉、公民辦之間不平衡的現象。

(3)互助養老投入和支持欠缺。農村社會經濟發展落后于城市,基層農村政府資金緊張,養老方面的資金、人員、設施投入都存在很大問題,尤其是中西部的貧困邊遠地區,導致農村有些地方的互助養老場地、老年活動中心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4)自我養老狀況堪憂。常年的過度勞作加上預防保健意識的缺乏,大部分農村老年人身患多種慢性疾病。由于受醫療條件、技術水平以及醫療費用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生病時多購買簡單藥物自行處置,導致小病逐步演變成嚴重疾病而影響生活質量,農村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5)再就業的機會和能力缺乏。農村由于交通和信息的影響相對落后,加上老化導致老年人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比較困難使得再就業受到限制。社會往往不支持老年人外出再就業,大部分農村也沒有為老年人提供適合的工作,導致大量老年勞動力資源浪費,不利于老年人發揮余熱和實現自身價值。

(6)養老需求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近年來,農村人外出打工加快了致富速度,物質方面(衣、食、住、行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業生產也都在使用現代化的工具。但這些物質上發生的巨大變化,大部分是基于青壯年的外出打工帶來的,而不是當地自身經濟發展帶來的;而且,伴隨著青壯年的外出打工,使農村老齡化加速,雖然物質生活富裕了,但對農村老年人的精神撫養及其他方面的需求滿足還是相差甚遠。

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養老問題解決對策

鄉村戰略背景下的“三農”問題是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關鍵,鄉村振興戰略為解決“三農”問題,多方位地為農村養老服務指明了方向,也為農村養老發展提供了基礎、機遇和可行性。

(一)構建多層次農村養老保障體系

1.做好農村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

積極宣傳、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健全工作機制、完善政策制度,積極做好農村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繼續爭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做好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等在內的農村老年人救助工作,貧困家庭符合條件的納入醫療救助范圍,困難群眾通過資助參加“新農合”,罹患重特大疾病的群眾,在政策范圍內給予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對自付基本醫療費有困難的人群適當補助。積極推動地方各級政府落實《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的護理補貼、養老服務補貼、高齡津貼等老年人福利政策,改善老年人生活條件。

2.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

政府和教育、宣傳部門要在廣大青少年中大力宣傳以“孝道”“敬老養老”為核心內容的美德教育[3],營造孝親、敬老良好氛圍;引導人們自覺承擔家庭責任,對老人提供資金和服務支持,樹立良好的家風;促進土地流轉,發揮土地養老保障的作用。

3.開展農村社區養老服務,推動居家上門服務

農村可以借鑒城鎮地區的居家養老經驗,發展農村居家養老,為老年人群提供舒適、貼心的生活服務,使服務更加關注老人自身發展和精神感受。建立醫療保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康復護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銜接制度。發揮鄉村醫生在農村養老服務中的作用,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務,進行健康狀況評估、體檢、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廣和指導,推動和完善農村居家養老服務。

4.加大專業人員培養力度

采取職業技能培訓和學歷教育相結合,培養具有老年醫學、營養學、康復、老年護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健全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培訓機制,對在職養老護理員進行培訓,打造一支具有專業化養老知識和技能的人才隊伍。

5.完善農村自我養老模式

自我養老模式是農村最重要的一種養老模式,不僅可充分發揮老年人余熱,實現自我價值,還可緩解社會的養老壓力。政府要根據中央政策,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為實現自我養老模式的可持續性創造條件,讓“老有所為”為“老有所養”提供保障,并成為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積極創造老年農民再就業環境。將有一技之長又渴望實現“老有所為”的老年人,通過挖掘本地傳統文化和地域特色,將其培養成為再就業達人、文化匠人、傳統工藝傳承人,發展老年產業,增加農村老年人就業機會,增加老年人的經濟來源、提高家庭地位、獲得精神慰藉。

適度發展規模經營以增加土地價值?;鶎诱m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農民通過將土地出租給農業大戶、合作社的方式從農業勞動中解脫出來,并用租金來實現自我養老。給宅基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更大的自由,使近城郊的農村老人可以將閑置的房屋出租給田園開發項目或大型農家院,在改善生活環境的同時可以獲得經濟利益,為自我養老打下基礎。

(二)發揮社會力量,彌補社會化養老服務的不足

1.發揮村民自治和老年協會功能

督促家庭承擔贍養責任,通過開展志愿服務、鄰里互助等活動,幫助生活困難的老年人。發揮農村老年協會在維護社會穩定、涉老糾紛調解、精神文化生活活躍等方面的作用。支持和引導農村老年協會通過動員老年人開展互助服務,加強農村互助養老建設,彌補社會化養老服務的欠缺。

2.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豐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開展各種老年文體活動,建立老年人互助服務網絡、老年人精神關愛網絡和老年人社會參與渠道,加強文化建設,豐富活躍精神文化生活。

3.鼓勵年青人返鄉創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應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從稅收、資金、土地等方面予以支持,為青年人搭建創業平臺;鼓勵農村青年根據本地區特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帶動本地區經濟發展;注重人才培養,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就業指導等服務,使之成為農村養老產業的生力軍,為留守老人營造幸福的養老環境。

4.加強農村志愿者隊伍建設

發展各類為老志愿服務組織,企事業單位職工,倡導機關干部,大中小學生投入到農村養老服務志愿活動中。

(三)引入專業化、社會化的養老服務組織

1.建設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

將鄉鎮現有的五保供養服務機構,通過改擴建,形成規模合理、功能設施齊全、實用的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除了滿足五保對象集中供養,還要為高齡、獨居和失能老人及其他人群提供養老服務。延伸現有城鎮社區養老服務信息、網絡平臺覆蓋范圍,為農村老年人提供高信息化的養老服務。

2.發展農村特色養老產業

建設具有文化創意的、主題突出的、健康有機的品質農業休閑項目。根據我省的地理特點,在有條件的地方積極發展田園休閑養老產業,結合當地地貌、溫泉、中草藥、森林等各種養生資源,與度假居住、生態種植、傳統農耕文化體驗相結合,發展鄉村特色旅游度假產業,形成多主題的鄉村休閑農業綜合體,提供耕種、收獲的農耕文化體驗,打造最為自然健康的養老生活方式。兼顧養老養生及度假市場,將農村田園與養老事業相結合,賦予休閑農業的社會功能性,實現“農業+養老”的雙贏。

四、結論

農村養老服務從資源配置、設施和服務上要滿足鄉村老年人的養老實際需要,考慮農村的文化習俗、治理特點、地形地貌等因素,適應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快速增長特點,使養老服務趨于規范化和人性化,探索農村養老服務新模式。

我們應該抓住鄉村振興戰略為健全中國特色養老道路帶來的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積極破解農村地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困局,明晰思路與重點,前瞻性做好頂層制度設計,探索建立一種成本低、效率高的農村養老模式,使其具有現實性、可復制性和可推廣性,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雖然在農村新型養老模式的探索和嘗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農村社會化養老還在起步階段,新型養老模式的適用性和實用性將有待于進一步實踐和探索。

猜你喜歡
養老老年人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認識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談情說愛”
養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辦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越來越多老年人愛上網購
養老更無憂了
以房養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養老之要在于“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