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旅融合下我國博物館無障礙環境建設研究

2023-01-09 00:13唐盛健
智庫時代 2022年26期
關鍵詞:人士設施博物館

唐盛健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

最近幾年,隨著我國博物館事業的迅速發展,在全國范圍內基本構建起覆蓋面廣、種類豐富、主體多元化的現代博物館體系,吸引到絡繹不絕的觀眾走進博物館參觀,親身體驗和感受歷史文化魅力,但對于殘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體來說到博物館參觀旅游并非易事,博物館作為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構成,公益性是其顯著特征之一。因此,除了服務于普通觀眾外,更要重點照顧和滿足更易被忽視的弱勢群體的文化需求。為確保各群體的文化平等權益,隨著社會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普及和公眾服務理念的更新提升,國內博物館對無障礙環境建設也日益重視。

一、無障礙環境的涵義

無障礙環境是為減少或消除殘障人士、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弱勢群體的交通、建筑、信息交流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障礙所提供的服務和設施。①其中,建筑無障礙是公共機構為殘障群體服務的基本要求,旨在為殘疾人士提供利于其行動和保障其安全的活動空間,創造弱勢群體能“平等參與”的和諧環境。信息無障礙是公共機構作為大眾信息傳播中心,要為所有服務對象有效獲取信息提供必要的設施設備及服務。文化無障礙是保障文化弱勢人群學習獲取文化和文化學習的權利。心理無障礙主要是強調公共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弱勢群體的服務態度和服務方式,在服務過程中要表現出對其尊重和理解。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的高低與社會風氣和人道主義發展進步緊密相關,是展現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

對博物館來說,建設無障礙博物館不僅是無障礙社會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今現代化博物館所必要的建設內容之一。英國博物館學者Jane Samuels認為無障礙博物館建設分為實體環境、感官、智識、情緒與態度四個層面,且互有交集②。實體環境無障礙指的是博物館內無障礙設施的設立要充分考慮殘障人士和老年人的行為和生活習慣,例如展品及說明牌和無障礙電梯按鍵等設置高度能滿足弱勢群體的自行參觀和自助使用的需求。感官無障礙是指博物館發揮人體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作用,結合不同的方式,讓弱勢群體觀眾能獲取和了解展品信息。智識無障礙是博物館要利用各種方式和設備使不同殘障的觀眾都能便利的觀展和參加教育活動。如為視障人士提供盲文和觸覺式影像服務、為聽障人士提供手語和“聽覺描述”設備、為老年人特制加大字號的宣傳頁等。情緒與態度無障礙指博物館為弱勢群體提供的無障礙服務上要表現對他們的尊重和關懷,包括提供全面實用的參觀資訊、清晰連貫的無障礙參觀路線、專門的無障礙服務窗口、方便獨立使用的無障礙設施等。

綜上所述,博物館無障礙環境建設涉及范圍廣、要求細致,對博物館自身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的建設也尤為重要,并且能促進社會發展。

二、國內博物館無障礙建設現狀及與存在的問題

(一)國內博物館無障礙建設現狀

20世紀80年代,我國無障礙設施建設起步,后續相繼出臺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等相關法規,但基本集中在硬件設施建設方面。2016年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從法律意義上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和基本文化需求,提升了博物館對弱勢群體文化需求的重視。對此,國內博物館也做出了不少提升無障礙服務水平的嘗試和研究。

在場館硬件設施建設方面,《博物館建筑設計規范JGJ66-2015》《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等標準文件對博物館的無障礙廁所、通道的設置有具體要求,并強調應設有輪椅等設施方便觀眾使用。因此,我國大多數博物館都配備及完善了無障礙廁所、無障礙通道和無障礙電梯等基礎的無障礙設施。

在博物館無障礙服務方面,隨著博物館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普及,國內博物館積極探索,運用多種技術創新對弱勢群體的服務方式。如上海世博會博物館的智慧導覽系統中設置了方便視障觀眾參觀的“視覺輔助”導覽模式。上海博物館在特展“浮槎于?!敝刑卦O了可觸摸的復制展品和帶有盲文解說的導視牌,提升視障人士的觀展體驗。臺北故宮博物館在官網上設有無障礙專區,分為無障礙設施、無障礙參觀服務和文化平權專案活動三個板塊,方便弱勢群體獲取參觀所需信息,此外在館內還提供點字參觀手冊,方便視障人士參觀游覽。南京博物院針對殘障群體專設助殘主題館“博愛館”,提供個性導覽、展品感官體驗等服務。2020年,四川金沙遺址博物館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線帶有手語、字幕和旁白的講解導覽視頻,能用于聽障、視障和普通游客參觀使用。除此之外,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和金沙遺址博物館邀請或聘請殘障人士參與到博物館無障礙建設中,細化無障礙服務細節,盡可能地符合特殊人群日常生活習慣和滿足特殊人群文化需求,并對工作人員開展無障礙服務技能培訓,提升無障礙服務質量。

(二)國內博物館的無障礙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博物館事業蓬勃發展,數量眾多且風格各異的博物館正在設計或是建設之中。建筑無障礙作為博物館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基礎,應在設計階段就要融入建筑其中,但新建的現代博物館或多或少的會缺失一些無障礙設施。因此,國內博物館無障礙建設中存在問題的不僅是建筑本身,還有為弱勢群體提供的無障礙服務。

(1)無障礙參觀資訊獲取難。目前觀眾主要通過博物館官網或微信公眾號兩個平臺獲取參觀所需信息,但國內大多數博物館的官網和微信公眾號上都未設有專門為殘障群體提供參觀服務信息的版塊或欄目,能獲取到的相關信息基本上都是輪椅租借、語音導覽設備租借等設施信息,也未設專門的無障礙服務預約電話或聯絡人員。部分博物館在全景導覽圖上會標注無障礙電梯、無障礙廁所等設施信息,但也未標注無障礙參觀路線和無障礙服務內容。無障礙參觀信息獲取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弱勢群體參觀博物館的積極性,降低了弱勢群體參觀博物館的可能性,也增加了其參觀準備時間和行程的不確定性。

(2)無障礙服務內容過于籠統。據中國殘聯統計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各類殘疾人總數已達8502萬,其中視力殘疾1263萬人;聽力殘疾2054萬人;言語殘疾130萬人;肢體殘疾2472萬人;智力殘疾568萬人;精神殘疾629萬人;多重殘疾1386萬人,表現出我國殘障群體類型多、數量大的特征。但就目前而言,國內博物館多數只提供針對肢體殘障人士和老年人的無障礙衛生間、無障礙電梯等設施,而針對視障、聽障、智力殘疾等不同需求的人群卻極少有相關服務及設施,反映出博物館在無障礙服務對象上缺乏細化分類,并未全面考慮到不同殘障人群的需求,在機制上缺乏明確的博物館無障礙服務細則及標準。作為公益公共文化服務單位的博物館應該利用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樣化的感官體驗,通過不同的服務手段,讓各類殘障人士都可以平等享有獨立走進博物館、親近文物的權利。

(3)無障礙服務缺乏常態化。國內博物館基本上是通過專題活動形式開展無障礙服務和教育活動,例如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針對殘障人士及老年群體的講解導覽活動;在全國助殘日、世界殘疾人日等特殊時節組織各類殘障群體參觀體驗;在專題展覽內設置無障礙體驗區,放置文物復制品供參觀者碰觸和盲文解說詞供殘障群體了解展覽內容等??傮w上看,盡管各博物館盡力開展無障礙服務和教育項目,但受人員、經費等因素的制約,覆蓋面也較小,無法滿足數量龐大的弱勢群體的需要。雖然大型博物館舉辦無障礙活動頻率高,無障礙服務水平高,但也缺乏長期性、常態化的服務項目。究其根源是缺乏常態化機制的緣故,只是將無障礙服務視作階段性工作,未將無障礙服務內容列入博物館公共服務體系之中。除此之外,對員工的開展相關的培訓教育不夠,未明確將特殊服務培訓納入員工培訓內容之中,也致使工作人員無法理解弱勢群體的需求,無法感同身受地給予恰當適宜的服務。

(4)理念認知上存在誤區。在理念上要重點明確博物館“無障礙”≠“無障礙設施”,無障礙博物館不僅僅是建筑上的無障礙,還包括信息和態度上的無障礙。但目前國內許多博物館對博物館無障礙環境存在誤區,認為提供眾多的便利的無障礙設施就是無障礙博物館。事實上,無障礙博物館更多的是強調“通用性”和“包容性”,是能滿足不同群體的多樣文化需求的環境,絕不只是冷冰冰的通道、電梯和設備,要意識到服務弱勢群體除了為他們提供在博物館參觀所需的設施設備,最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更多的是對弱勢群體友善的服務態度和平等的尊重。

三、國外博物館無障礙環境建設經驗

國外在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面相繼制定了無障礙相關法律法規,極大地促進了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發展和普及,對我國博物館完善無障礙環境建設能提供實際案例參考和借鑒有關成功經驗。

(1)網頁資訊豐富全面。殘障人士首次到博物館參觀,會想要了解博物館所能提供的無障礙服務內容和相關設施設備等信息,簡潔明確且方便查詢的資訊信息就顯得十分重要。在歐美國家的博物館網站首頁上設置有針對殘障人士參觀的專門頁面,提供了殘障人士參觀所需信息,包括無障礙到館路線(公共交通)、殘障人士停車位、門票預約、無障礙通道等基本信息。部分博物館還提供特殊信息指南,便于殘障人士預約進館快速通道、語音導覽、觸摸體驗和手語服務等無障礙服務。除此之外,網站上還清晰標注殘障人士服務人員的工作郵箱或服務電話,方便殘障人士咨詢與尋求幫助。這在同等中文搜索條件下,大多也都能找到同樣的專門頁面。參觀游覽信息無障礙獲取不僅方便了殘障人士節約時間,提前作好參觀準備,也讓殘障人士有了獨立自主參觀的可能。

(2)工作體制健全齊備。英國的博物館有個區別與國內博物館機構設置的部門,即“無障礙與文化平權”部門。該部門的成立源于英國政府在2010年推行的《平等法》,法律中規定公立機構有責任要最大程度上滿足殘障人士等不同群體的需求,立法保障了弱勢群體的文化平等權益,該法也成為了英國博物館推行無障礙工作的法律基礎?!盁o障礙與文化平權”部門致力于讓社會中的不同群體(特別是弱勢群體)都能平等地享受博物館的文化教育和服務,并且為了博物館內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更便利殘障人士的使用和心理意識,還會專門聘請殘障人士擔任顧問指導博物館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此外,國外博物館在無障礙環境建設上更加重視細節和整體規劃。V&A博物館的《無障礙行動計劃》以四年為一階段,對博物館進行無障礙環境改造。自2004年開始逐步推進,通過軟硬件設施的改造提升博物館無障礙環境建設和服務質量。

(3)無障礙服務細致貼心。荷蘭國立博物館為了給弱勢群體提供更加適宜的無障礙服務,在員工培訓中采取各種方式,讓員工深刻體會到老年人和殘障人士在生活和生理上存在的諸多不便。提升了員工對弱勢群體的心理認知,更能了解他們參觀時的需求和情態,進而為他們提供合適、便利的服務。在開展無障礙教育方面,荷蘭國立博物館細分特殊人群類型,根據不同需求,為他們提供專門的展廳導覽和教育活動。如針對視障人群合作開發打造博物館建筑的聲學模型,每月定期提供主題導覽服務,并且視障人士在參觀中可以通過聽展品介紹和親手觸摸專門展品的方式,深化觀展體驗。針對社交障礙人群提供“感官友好”專題導覽,并在參觀過程中注意提示展廳內觀眾密度、燈光、溫度和多媒體視覺刺激等敏感信息,以確保他們觀展過程中的舒適度。針對聽障人群則專門設有聽障講解員來提供手語講解服務,并將手語納入員工的培訓內容。

四、對策及建議

首先,要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意義和必要性。一是要更新管理理念,把博物館無障礙環境建設和服務納入博物館公共服務體系之中,重點關注和廣泛了解殘障群體、老年群體等社會弱勢群體難處與需求,加強與殘聯等社會公益組織的合作交流,細化無障礙服務標準。二是加強員工無障礙服務教育學習,包括無障礙服務技能、心理意識培訓和相關專業知識學習等。

其次,要營造博物館內和諧良好的參觀氛圍,除了設立齊備的博物館無障礙硬件設施外,還要注重引導其他觀眾正確、平等地對待進館參觀的殘障人士,予以他們應有的尊重與關懷。同時,博物館還要結合弱勢群體的特點,打造契合其文化需求的無障礙教育活動,定期回訪參觀博物館和參與社會教育活動的弱勢群體,以便于改進博物館無障礙服務中的不足。

最后,要不斷探索創新博物館無障礙服務的新形式和新方法,通過科技賦能,切實提升博物館無障礙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比如智能圖像識別技術、手語合成識別技術和眼控技術能提高殘障群體對展品信息獲取的效率和有效性,使觸覺反饋技術和VR技術能讓弱勢群體在虛擬的環境中多感官體驗展覽內容。

五、總結

當前,我國博物館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尚處于發展階段,在設施和服務上還需要進一步的提升和完善。博物館應當如何關懷和服務好弱勢群體?對于多數博物館而言,無障礙環境建設仍任重而道遠。但博物館應更主動走近特殊人群,走進他們的生活,以包容、平等的態度,為多元化的觀眾提供恰當的服務,切實擔負起博物館促進社會與文化發展的責任,讓所有人都能平等享受文化中蘊含的精神生活。

【注釋】

①劉衛華,曹敏.無障礙博物館——理念與實踐[J].中國博物館,2008(01):23-27.

② Jane Samuels,Best practice in UK museums: the case of access,http://www.hongbowang.net/SocialEducation/deformity/2016-11-04/5865.html.

猜你喜歡
人士設施博物館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實現創新發展呈現嶄新局面
民生設施非“擺設”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創新創業“新”橋梁
太原市61個村要建污水處理設施嚴禁直排入河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發展趨勢、挑戰及組織策略
博物館
垂直循環式立體停車設施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WHEELS IN MOTION
露天博物館
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