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工環地質勘查在礦山地質災害治理中的應用策略分析

2023-01-09 18:47胡燕琴
中國金屬通報 2022年18期
關鍵詞:水工泥石流勘測

胡燕琴

1 礦山地質災害類型及特性分析

為進一步提升礦山地質災害治理成效,相關工作者有必要仔細分析礦山地質災害的具體類型,明確其特點,在此基礎上制定出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礦山地質災害治理方案,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以下列舉幾種常見的礦山地質災害,分析其特性。

1.1 地震災害

地震災害是指由于地殼運動的不穩定性導致地面建筑物或構筑物發生沉降進而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威脅生命安全。在地質勘查工作中對地震成因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首先是自然形成原因。例如在山區附近存在著大量巖溶、泥石流等地下動植物資源,其次就是人為因素如降雨條件不佳而產生的地表徑流水現象以及地殼運動所帶來的震動影響從而導致了山體滑坡、崩塌等等一系列災害類型,最后還包括由地震引起造成人員傷亡。作為常見的地質災害,地震災害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地質結構發生了不規則運動。相較于其他幾類地質災害,地震的破壞性、突發性更為明顯,一旦發生,會嚴重威脅當地居民的人身安全及財產安全。而在礦山中,地震災害的發生多是因為采礦活動導致地震的發生,其震源較淺,但危害比較大,即使是小震級地震也會造成井下以及地表受到嚴重的破壞。目前相關單位主張利用多種勘察技術,如地質勘察技術,判斷礦山發生地震災害的可能性,進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進行預防,爭取將地震為當地居民帶來的損失降至最低。

1.2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災害多由不合理的工程項目建設所引起,如在工程項目建設中,施工人員做出了不合理的操作行為,為施工現場地質結構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就會引發此種地質災害。礦山的采空區如果框柱子的保留不足,或者框柱受損而失去支撐作用,就會產生地面塌陷,此問題一旦發生,不僅會破壞建筑工程主體結構,還會嚴重危害現場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地質勘查工作在進行勘探和勘測的過程中,會受到地面塌陷、地裂縫等一系列因素影響,而這些問題都將直接或間接導致礦山地質災害的發生。例如:滑坡現象,山體裂隙發育,巖溶現象。因此為了解決礦山企業出現坍塌事故時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以及威脅人民生命安全等方面所存在隱患問題,必須要采取相關措施進行處理和治理工作來避免地質勘查工作過程中出現塌陷、地裂縫等一系列情況,從而為我國礦業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1.3 滑坡與泥石流災害

滑坡與泥石流災害是現階段地質災害治理工作最為主要的治理對象。這兩類災害的發生,與自然因素及人為因素均有一定的關聯,如礦山項目存在不合理的開采,就會為工程建設帶來隱患,破壞地質結構,引發滑坡及泥石流災害。鑒于此,相關工作者應強化對滑坡與泥石流災害的預防與控制,從工程項目建設的源頭處入手,做好水工環調查工作,防止此類問題的頻繁發生。

1.4 地裂縫

地質災害一旦發生,往往會為當地帶來區域性的地裂縫問題,嚴重時引發重大安全事故。通常情況下,地裂縫的出現與當地的地下水環境有關,如對地下水的過度開采,就會影響當地的地下水環境,進而引發大面積的地裂縫問題。在進行地質勘查工作時,地裂縫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地裂問題。由于地下水位較低或者地下水資源相對較少,因此地表出現了一些不均勻沉降現象。當遇到這種情況時就會產生斷裂等多種災害性事件發生,此外還有就是地震、泥石流以及大氣降水等等因素所引起的地面塌陷和地殼隆起等危害地質環境穩定性造成破壞,導致出現滑坡、崩塌以及其他自然災害等一系列狀況的存在而致使地裂縫問題難以解決。

2 水工環地質技術介紹

以下介紹幾種現階段較為常用的水工環地質技術,分析其性能優勢。

2.1 地理信息技術

地理信息技術主要是針對“3S”技術而言,即地理信息技術(GIS)、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技術(RS),目前這類技術在水工環地質勘測中均有著較高的應用率與較為廣闊的應用面。地理信息系統由多個相互關聯的子系統構成,如數據采集子系統與數據分析子系統。技術人員可借助地理信息系統的各類功能,搜集地質勘察區域的各項數據信息,進行整合、分析后,出具詳盡的水工環地質調查報告。值得肯定的是,地理信息系統在數據綜合、模擬分析方面有著極為突出的性能優勢,如,技術人員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對礦山某區域發生地質災害的具體情況進行空間過程演化模擬,并依據模擬反饋結果,判斷該礦山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制定有針對性的地質災害治理方案并加以解決。

全球定位系統具有全天候、高精度、適用性強的功能特性。實際工作中,技術人員可利用這一技術,對地質災害區域受災情況展開調查與分析,借助系統自帶的定位功能,鎖定地質災害區域位置,為后續的地質災害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數據支持,保障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的順利、有序進行。值得肯定的是,全球定位系統在實際應用中,基本不受天氣因素的干擾與影響,因此即使是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技術人員也可利用這一技術,完成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此外,相較于傳統水工環地質勘察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獲得的數據更為精確,可為地質災害治理決策提供可靠的支持。

遙感技術的應用原理是利用遙感設備,對地面物體展開探測分析,結合不同物體的波譜反應,判斷各類地物的情況。技術人員可借助遙感技術的這一功能特性,對水工環地質情況展開定量、定性分析,依據定量、定性分析結果,判斷當地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在此基礎上編制地質災害治理方案,必要時也可依托此類技術,構建遙感技術體系,更為全面地完成對地質災害的動態監測管理。

2.2 水質勘測技術

水質勘測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可依據工作原理、作用性質的不同,分為化學分析技術與物理分析技術兩類。其中,化學分析主要指的是借助事物的各種化學原理,以化學實驗為主要形式,完成對各類物質的探測分析,判斷水質情況。實際工作中,技術人員可從酸堿度測試、沉淀測試等方面入手,對水質成分展開定量、定性分析。完成實驗后,技術人員可依據反饋結果,判斷當地水質的實際情況,若水質不達標,應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治理。物理分析在這一方面主要體現為利用光譜分析儀等儀器,對水質問題展開勘測處理,分析過程中,技術人員應嚴格依照光譜分析儀操作要求,完成各項操作,確??睖y結果的準確性與代表性。

3 水工環地質在礦山地質災害治理中的價值

3.1 強化地質災害治理的基礎

大量研究表明,地質災害的發生幾率,與當地地質構造的實際情況息息相關,地質構造的主要特點,能夠直接成為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的信息基礎。因此在礦山水工環地質研究、分析過程中,相關工作者應堅持利用多種專業化、現代化的儀器設備,分析礦山區域地質災害的基礎因素,切實強化礦山地質災害治理工作。

當礦山某一區域發生地質災害時,地質結構往往會因此而產生一定的變化,嚴重時甚至整個礦山地質結構都會遭到破壞,同樣也會影響到區域內部的水文條件、工程項目及自然環境因素。因此在水工環地質勘測中,相關工作者應切實提升基礎測量的精準度,盡可能采取分級測量手段,完成對水工環地質的調查,科學判斷當地發生地質災害的實際情況,把控水工環地質與地質災害治理之間的聯系,為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的良好開展指明方向。

3.2 推進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的主要依據

礦山區域的地質條件、組成結構都有著明顯的復雜性,不同區域的地質構造、地形地貌總是有著明顯的差異,因此進行水工環地質調查及地質災害治理不能一概而論。在實際工作中,技術人員應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該區域的地形、地貌條件、地質結構出發,進行詳盡分析,重點探討當地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為礦山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依據。

將水工環地質技術應用于地質災害治理工作中,可幫助技術人員更為全面地了解區域內地質結構的具體情況及演變過程,分析地質災害影響因素,推進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的全面進行。地質勘查工作的開展,是一個復雜而又龐大的工程,需要相關部門和企業共同努力。在實施水工環地質勘察過程中要注重以下幾點:一是加強對勘探技術方面、設備設施以及儀器等硬件條件進行嚴格把關。二是強化勘測手段及方法創新力度,三是提高勘測精度與質量水平,四則就是重視礦山建設過程當中存在問題及時處理,確??辈楣ぷ髂軌蚯袑嵱行ч_展的重要依據之一便是水文地質勘察數據分析系統。

4 水工環地質在礦山地質災害治理中的應用策略

4.1 地震災害治理

地震災害治理,是礦山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的重要內容,這是因為地震災害的危害性、突發性更為明顯,同時也容易引發其他類型的地質災害問題,如泥石流。實際工作中,技術人員應立足于礦山水工環的實際情況,結合地震等級,分析當地地質環境變化情況,適當收集當地在以往發生地震災害的資料,進行進一步的總結、分析,在此基礎上得出詳盡、可靠的地震災害治理工作方案。技術人員可利用全球定位系統及地理信息系統,對礦山區域的整體情況展開調查與監測,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治理,避免災害問題進一步擴大。

4.2 泥石流治理

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災害是礦山開采中比較常見的災害類型,礦山某一區域在發生大規模的泥石流災害后,會對周圍環境以及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產生嚴重影響。因此相關工作者應切實強化對泥石流災害的調查及治理,利用水工環技術,收集詳盡的信息資料,制定行之有效的泥石流災害治理方案。結合實際情況來看,利用水工環地質技術治理泥石流災害,取得的成效是十分顯著的,可在短時間內降低泥石流災害為當地帶來的損失。

地質災害修復方面,建議技術人員結合水工環地質技術,在礦山區域自然系統的承受范圍之內,采取合理的干預措施,爭取盡快修復自然生態系統,確保其自然系統的穩定性。在此過程中,技術人員通常會用到數據采集技術、預警監測系統等多種不同的水工環技術,如可依托數據采集系統,判斷礦山區域發生泥石流災害的具體位置及情況,在此基礎上,利用預警監測系統,分析泥石流災害區域地質結構的動態變化情況。值得說明的是,對于易發生繼發性地質災害的位置,技術人員應進行重點的調查、監測,排查地質災害隱患,降低地質災害損失。

4.3 地裂縫與地面塌陷治理

地裂縫及地面塌陷一旦發生,往往會為礦山區域的地質構造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技術人員有必要針對于此,制定科學合理的監督管理措施。實際工作中,可借助水工環地質技術,針對地下水環境的現狀及變化情況展開監測,實現全方位的監督與管理。一旦發現地下水運行有異常,應立刻停止地下水開采作業,避免引發嚴重的地質環境問題。此外,對于出現異常數據的區域,建議技術人員針對地裂縫、地面塌陷問題發生的可能性展開評估與分析,依據地質結構變化狀態反饋情況,判斷當地發生地裂縫、地面塌陷問題的可能性及程度,在此基礎上,采取科學合理的技術性措施進行地質災害治理。

5 強化地質災害治理的策略

5.1 重視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

近年來,隨著礦山逐漸開采,其開采深度在不斷增加,此類工程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需要在自然環境中進行施工的,且開采深度增加也會對工程要求更高,若工程方案設計不夠科學或施工人員的操作不合理,當地的地質構造很有可能受到影響,進而引發地質災害,影響作業人員及當地居民的人身安全。鑒于此,相關工作者應切實提升對水工環地質調查的重視程度,杜絕傳統建設模式的弊端,結合多種先進技術,針對礦山項目涉及的各類地質環境因素展開全方位的調查,最大程度上降低工程施工對當地地質環境帶來的影響。例如,在礦山挖掘工程中,施工方案設計人員及測量人員應仔細勘察礦山周邊的山體環境,了解山體巖石、土體的具體情況,調查山體中是否存在地下水系,針對山體的土質硬度、震動范圍進行調查,在此基礎上編制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降低地質災害發生幾率。

5.2 強化技術管理,提升工作人員專業水平

近年來,與水工環地質調查有關的高新技術不斷應運而生,為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諸多的技術支持,對此,相關工作者應切實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水平,強化對多種高新技術的研究及應用,夯實操作技能。同時有關單位也應針對水工環地質調查新設備、新技術,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如針對設備,應完善對運維管理制度的設計,安派專業人士定期保養、檢修水工環地質勘測設備,將其維持在一個相對良好的工作狀態,盡量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此外,也應針對水工環地質勘測人員,制定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依托培訓制度,提升其專業素質水平,依托激勵、獎懲機制,激發其工作積極性,引導其認真負責地應用各類高新技術,完成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確保礦山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的有序、有效開展。

5.3 強化對水工環地質勘測技術的應用推廣

為進一步提升水工環地質調查的準確性及高效性,相關單位應重視結合時代發展形勢,不斷引入先進技術。如實時動態測量技術就是近年來在礦山地質災害治理中得到了初步實踐的一種高新技術,實際工作中,技術人員可通過基準站,收集與地質災害有關的數據信息,結合數據,分析地質環境實際情況,強化水工環地質調查及地質災害治理的準確性與高效性。在進行地質勘查工作之前,工作人員應加強對水工環地質勘察技術的應用,并將其作為重要依據。這就需要相關技術人員能夠熟練掌握相應技術方法。通過相關人員可以利用現代信息網絡、計算機等現代化手段實現對于礦山地質災害發生后的勘測分析與數據處理以及結果反饋等內容;與此同時還應該積極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和設備來進行地質勘查工作,從而促進我國在水工環地質勘察方面得到進一步發展與完善。

6 結語

總之,水工環在礦山地質災害治理工作中有著寶貴的應用價值。為進一步提升其地質災害治理效果,相關工作者應強化對水工環技術的應用推廣,借助水工環地質勘測技術,評估礦山區域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針對地質災害隱患,提前采取手段進行處理,同時在礦山地質災害發生后,也可結合水工環地質信息,應用先進技術,提升地質災害治理的有效性、準確性,降低地質災害為周邊居民帶來的損失,保障大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猜你喜歡
水工泥石流勘測
渭南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
水工建筑滲漏成因與措施探析
《城市勘測》理事單位名錄
基于Android+Web的工程勘測數字化采集系統
小型無人機在水利工程勘測中的應用研究
天下水工看淮安
水工模型試驗對泵閘結構的優化與改進
泥石流
探究水工環地質勘察中的GPS、RTK的技術應用
“民謠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