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強主任醫師黃芪建中湯治療低血壓經驗

2023-01-10 09:06魏旭慧孫海姣王澤華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2年11期
關鍵詞:測血壓王強低血壓

魏旭慧 孫海姣,2 王澤華 張 妍 王 強※

(1.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國家中醫針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心血管科,天津 300381;2.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病科,天津 300381)

低血壓一般是指成人收縮壓<9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舒張壓<60 mm Hg[1],癥狀主要有頭暈、胸悶、心悸、納呆、精神倦怠、失眠多夢等[2],嚴重者可出現暈厥或休克,且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有研究[3]顯示,2012 年中國成年人低血壓患病率為2.1%,與2002 年相關統計數據類似,中國成年居民低血壓患者中,女性高于男性,低年齡組高于高年齡組,低體質量人群高于正常人群。2018 年LV 等[4]發現中國80 歲及以上老人收縮壓與死亡風險為“U”型關系,死亡風險最低點為129 mm Hg,低收縮壓有更高的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且長期持續的低血壓會造成心、腦、腎等重要組織臟器的供血不足,甚至加重心絞痛等缺血性疾病[5],因此低血壓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F代研究中,關于低血壓的相關國際指南較少,且除繼發性低血壓外,西醫對此均無較好的治療方法。

中醫學中未記載低血壓的病名,但根據癥狀,可將其歸屬于“眩暈”“虛勞”等范疇[6],唐代醫家王冰在點注《黃帝內經》中指出:“眩,謂目眩,視如轉也”。此后,明清醫家對低血壓統一以“眩暈”為稱,并沿用至今[7]??傮w上來講,中醫認為低血壓病因病機主要為虛證,如氣血兩虛、心脾腎陽虛等,其病位主要在脾、心、腎[8]。導師王強主任醫師運用黃芪建中湯治療低血壓經驗豐富,療效頗佳?,F介紹其驗案2 則如下。

1 驗案舉隅

案1 患者,女,65 歲。2019 年11 月7 日初診。主訴:乏力、氣短、汗出肢冷2 個月余。平素血壓偏低,80~90/50~60 mm Hg,就診時測血壓81/52 mm Hg,時有右脅肋部疼痛,肩胛間區疼痛間作,納少,納欠,二便尚可,失眠,舌淡胖、有瘀斑、邊有齒痕、苔薄白,脈沉滑。辨證屬氣虛血瘀證,治以補氣固表,活血化瘀。方用黃芪建中湯加減,具體為黨參15 g,白術10 g,黃芪30 g,茯苓20 g,桂枝10 g,炙甘草10 g,柴胡10 g,白芍20 g,酸棗仁10 g,木香10 g,龍眼肉10 g,薤白15 g,延胡索10 g,香附15 g,川芎15 g,當歸12 g,生姜10 g,大棗4 枚。服上方7 劑,每日1劑,每次煎300 mL,分早晚2 次各150 mL 溫服。囑患者注意加強飲食,監測血壓。

11 月15 日二診:諸癥緩解,但仍失眠,近1 周血壓維持在90/60 mm Hg 左右,就診時測血壓94/61 mm Hg,舌淡苔白、邊有齒痕、有瘀點,脈沉滑。辨證屬氣虛血瘀證,治以補氣安神,活血化瘀。前方減薤白、炙甘草、龍眼肉,加紅花10 g,生龍骨30 g(先煎),珍珠母30 g(先煎)。服上方7 劑,每日1 劑,每次煎300 mL,分早晚2 次各150 mL 溫服。囑患者注意休息。

11 月22 日三診:乏力、氣短、汗出肢冷等癥明顯緩解,睡眠有所改善,近1 周血壓維持在95~100/60~65 mm Hg,就診時測血壓100/64 mm Hg,未再訴其他不適,故守前法,方繼予7 劑。

半年后隨訪,患者上述不適較少出現,其自測血壓基本維持在100~110/60~70 mm Hg。

案2 患者,男,34 歲。既往體健,2020 年1 月4日初診。主訴:間斷眩暈半年余。每于坐起或站起時加重,于家中自測血壓均波動于80~100/45~60 mm Hg,輾轉于外院,均未明確病因,且未給予有效治療,就診時測血壓95/50 mm Hg,因工作原因經常熬夜,平素怕冷,倦怠易疲,精神低迷,納尚可,二便尚可,眠淺易醒,舌淡苔薄白,脈細。辨證屬氣血不足證,治以補益氣血。方用黃芪建中湯加減,黃芪25 g,黨參12 g,白芍10 g,桂枝9 g,甘草6 g,木香10 g,當歸12 g,生姜12 g,大棗4 枚,酸棗仁12 g。服上方7劑,每日1 劑,每次煎300 mL,分早晚2 次各150 mL溫服。囑患者注意休息,監測血壓。

1 月11 日二診:患者眩暈明顯緩解,仍疲乏倦怠,怕風怕冷,近1 周血壓波動在90~105/60~70 mm Hg,就診時測血壓100/67 mm Hg,舌淡苔薄白,脈細。辨證屬氣血不足證,治以補氣固表補血。前方加黃芪10 g,白術10 g,防風9 g。服上方7 劑,每日1 劑,每次煎300 mL,分早晚2 次各150 mL 溫服。囑患者注意休息,監測血壓。

1 月18 日三診:患者諸癥皆明顯減輕,近1 周血壓波動在100~120/70 mm Hg,就診時測血壓110/72 mm Hg,未再訴明顯不適,前方繼予14 劑。

半年后隨訪,患者眩暈等不適未再出現,于家中測血壓均波動在110~120/65~75 mm Hg。

2 討論

黃芪建中湯最早記載于東漢張仲景的《金匱要略》,由黃芪、白芍、桂枝、甘草、生姜、大棗和飴糖7 味中藥組成,其作為治療“虛勞里急,諸不足”的經方,可以健脾助運、溫中補虛、陰陽調和,加減可用于諸虛不足之證[9]。案1 中,王強主任醫師根據患者癥狀及舌脈分析其病機應屬中氣虧虛,脾胃虛弱,水谷精微攝入不足,且不能通過脾氣之轉輸營養全身,導致衛陽不能固攝、溫煦體表而有汗出肢冷;營血不能充盈脈道而有乏力、血壓偏低;另患者右脅肋疼痛及肩胛間區疼痛,且舌有瘀斑,屬氣虛后血行不暢所致血瘀,不通則痛;患者失眠,則屬氣虛血瘀日久,而形成血虛導致血虛失眠。綜上,該患者中醫辨證應為中氣不足、陽虛血瘀證,故應溫中補虛,益氣活血,予黃芪建中湯加減,其中黃芪、黨參為君藥,益氣固表、補虛乏、健脾胃。桂枝、白芍通陽散寒、補中益氣;當歸、白術補氣養血活血;川芎、薤白活血化瘀;茯苓、木香健脾理氣;柴胡、延胡索、香附理氣通瘀;龍眼肉、酸棗仁補血滋陰安神,以上共為臣藥。生姜、大棗共為佐藥,溫胃健脾;甘草為佐使兩用,和中緩急。二診時患者諸癥緩解,舌瘀斑轉變為瘀點,故仍守前法前方,但仍失眠,考慮其失眠日久,應予重鎮安神,故以前方減薤白、炙甘草、龍眼肉,加紅花、生龍骨、珍珠母。三診患者漸愈,故仍以前法前方繼予中藥湯劑治療。

案2 中,王強主任醫師根據患者癥狀、舌脈分析其病機應屬經常熬夜導致氣血虧虛,熬夜損傷氣血,氣虛衛外不固,故有怕冷;氣不足致疲勞倦??;脈道內氣不盛、血不充,而無法營養腦竅,故有眩暈不適。結合舌脈,該患者中醫辨證應為氣血不足證,故應補益氣血,予黃芪建中湯加減。黃芪、黨參仍為君藥,益氣固表、補氣升血,白芍、桂枝補中通陽,木香調暢氣機,當歸養血活血,生姜、甘草、大棗補脾益氣,酸棗仁安神助眠。二診患者眩暈緩解,故遵前方繼予,怕冷、疲倦仍在,故予玉屏風散合用,加強益氣固表之功。三診患者諸癥均減輕,遵前法前方繼予中藥湯劑治療。

王強主任醫師認為,低血壓患者其根本病因究于體虛,而黃芪與桂枝合用,可補中通陽,振奮陽氣,故可常用于低血壓的治療。另有現代研究[10]指出,黃芪建中湯富含麥芽糖、蛋白質、維生素、煙酸、環磷酸腺苷、氨基酸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和黃酮、有機酸、桂皮醛、皂苷等成分,可以升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提高ATP 含量,調節機體能量代謝;還可增加肝糖原、肌糖原的儲備,減少體內蛋白質和乳酸脫氫酶的消耗,從而減少乳酸和尿素氮的堆積,促進乳酸的清除,以減輕乏力等癥狀。還有研究[11]發現,黃芪與黨參、當歸、白術配伍,其有效成分可作用于鈣離子信號通路、環鳥苷酸依賴的蛋白激酶信號通路、血管平滑肌收縮信號通路、心肌收縮信號通路、心肌細胞腎上腺素能信號通路、雌激素信號通路、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信號通路,從而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血管外周阻力、收縮血管平滑肌、增加心排血量、降低人體雌激素水平,最終升高血壓。

3 結論

目前臨床應用黃芪建中湯主要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如慢性胃炎等,本文根據王強主任醫師治療低血壓的經驗,提出應用黃芪建中湯的新方向,為臨床提供參考。同時,對于低血壓患者來說,還可加強其對于低血壓日常調護的相關了解,如縮短洗澡時間、平臥時緩慢起身等。

猜你喜歡
測血壓王強低血壓
無聲的危險——體位性低血壓
低血壓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花錢請人幫忙“自殺” 對方拿錢后跑了
低血壓: 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大問題
Tricks of the Trade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先排小便再測血壓
愛焦慮的人別自測血壓
血壓偏低是否需要治療
測血壓時別憋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