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以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認識周長》教學為例

2023-01-10 08:38印曉燕
讀寫算(中) 2022年12期
關鍵詞:邊線書簽周長

印曉燕

(江蘇省丹陽市新區實驗小學,江蘇 丹陽 212300)

筆者最近幾年從事小學中高年段數學教學,不禁聯想起往年的低年級的課堂。然而同一批學生,隨著他們年級的上升,課堂中舉手發言的人數卻隨之變少,“邊緣地帶”的學生不乏少數。教學實踐表明,在這些不回答問題的學生群體中,相當一部分數學理解能力也并不太理想。

為什么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不愛表達了?當然肯定有學生自身不善言辭的性格因素以及知識難度不斷加深的客觀因素,但細細想來,更多的是教師們的課堂教學出了問題。長期以來,學生數學語言表達往往被忽視。常態教學中,往往是老師代替學生講、個別“小老師”包辦講、部分學困生被迫講,更有甚者站起來以無聲回應。課堂40 分鐘,本該以學生為主場,然而真效益卻難以體現。

當下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也常思考怎樣才能讓學生喜歡數學并以此愛上數學?其實,在數學新課標中已給出了明晰的答案: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雙邊活動過程;數學是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看來,數學語言表達作為學生參與課堂、對話交流、共同合作的思想載體就顯得尤為重要?!靶∠壬啤睘槔蠋煄椭鷮W生找尋到了一條切實有效的學習路徑,也是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識的一條學習通道,因此也由傳統教學的被動輸入轉變為積極主動地輸出學習。老師要鼓勵學生敢于表達、大聲表達、善于表達,并以點帶面,引領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每個數學人勢在必行。

筆者就結合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認識周長》教學,淺談關于“雙減”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些思考。

一、巧選學習素材,讓“小先生”敢于表達有需求

心理學研究表明,平等對話氛圍的創設、貼切學習素材的選擇有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教學片段】

師:秋天呀,是落葉的世界。你們瞧,老師還用來做了一張書簽,我打算從這開始剪,可是,接下來該怎么剪呢?誰來幫幫我呀?

生1:學生指書簽中間。

生2:我不同意,這樣剪不是一張完整的書簽。

師:那你的想法是要怎么剪?

生2:動手演示。

提問:行,就聽你的。(課件動畫演示——紅色邊線)

師:和你想的一樣嗎?他是沿著書簽哪里剪的?

生:沿著邊線(板書:邊線)

師:你不覺得在剪的時候,要給點提醒嗎?

生:一直沿著邊線、開始和結束都是同一個地方。

師:沒錯!大家伸出手指一指呢。就從這起點——開始,一直沿著邊線,看到沒,最后又回到了——起點。瞧,我們小手經過的——就是書簽的——一周(板書)這條紅色邊線,就是書簽的——一周邊線(板書)

師:看,還有呢,這次不剪了。咦,這書簽的一周邊線又在哪呢,你能用水彩筆描一描嗎?

(轉到展臺——討論:大眼睛看仔細啦,這位孩子描的,和你們一樣嗎?(學生作業紙)

回到課件,手指第一張書簽——提問:會描還不算本事,它的一周邊線,誰愿意指一指。

學生指,老師緊接著追問——他指的是書簽的——一周邊線。

揭示:這書簽周邊線的長,就是它的——周長。(板書——周長)

(老師手指第2 張書簽)追問:這書簽呢,它周長指的就是什么呀?

生:一周邊線的長。

揭題:書簽周邊線的長,就是它的周長。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和周長有關的知識。(板書:認識周長)

出示:學具

師:看,這是我們熟悉的學習伙伴——三角尺。什么是三角尺的周長呀?

學生演示

師:他指的什么呢?

生1:一周邊線。

生2:這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的周長。

活動:學生拿出三角尺,邊指邊說:三角尺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的周長。

學生活動:書簽、課桌面的周長指的又是什么呢?再同桌交流,指一指并說出什么是它的周長。

學生交流——邊說邊指,課桌面一周邊線的長是它的周長。書簽周邊線的長是它的周長。

師:現在,你知道什么是物體面的周長了嗎?

生:和它周邊線有關。物體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的周長。

【思考】對于抽象的周長概念教學課,老師善于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主體學習地位,引導學生把內在的、模糊的數學感悟外化為清晰的、簡潔的數學語言表達,搭建共同學習、自我展示的平臺和機會。

從秋天落葉中剪書簽尋找學習素材,啟發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待世界。老師以恰到好處的示弱“接下來怎么剪,你能幫幫我嗎?”引導由現實世界回到數學世界,有利于學生學會冷靜思考,進一步感悟書簽的一周邊線。借助“指一指”“描一描”“說一說”富有層次的數學活動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對一周邊線的感知從模糊走向清晰,進而清晰表達出書簽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的周長則是水到渠成。

教學不僅僅只停留于知識層面的獲得,更重要的是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老師再次依托身邊學習素材作為數學活動媒介,邊指邊說:“它的周長指的是什么?”為不同層次學生理解物體面的周長概念理解尋求有力支撐點,借助動手操作幫助學生清晰地表達出周長的含義,由此及彼,并通過比較使得學生對物體面周長的認知與思考不斷豐富與明晰。

二、遷移學習經驗,讓“小先生”善于表達有依托

陶行知先生同樣認為“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會學”。當學習經驗發生遷移時,學生的學習則會更加自如,善于表達也因此有了依托。

【教學片段】

師:我們找到了物體面的周長,那平面圖形有周長嗎?這周長指的又是什么呢?請同學們在作業紙上用水彩筆描一描。

轉到展臺——反饋:和你想的一樣嗎?

師:平面圖形的指的是什么呢?

生1:那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的——周長。

生2:我發現四邊形周長就是四條邊的(圍成)長、五邊形周長是五條邊(圍成)的長。

生3:我發現了,平面圖形的周長,只要看它由幾條邊圍成,就能算出周長了。

討論:它們的周長到底是多少呢?你有辦法知道嗎?

生:量一量。

生:有了每條邊的長度,還要再相加。

學生活動:請在作業紙上量一量,算一算

師:你現在知道什么是圖形的周長了嗎?

生:我發現(圍成)平面圖形——幾條邊的長度總和——就是它的周長。(板書)

師:剛才規則圖形的周長會測量了,可是生活中我們還會遇到不規則圖形呀,比如——樹葉。它的周長又該怎么測量呢?

生1:用直尺一點點量。

生2:用繩子圍,再量。

師:用線怎么量呢?

生:用線把樹葉圍起來,再量出線的長度。

學生動手圍。

小結:孩子們,回憶一下測量樹葉的過程,先用線圍著屬于一周,這時線是——預設——彎的,然后再把線一拉,線就——變直。這樣的方法,在數學上——就叫作化曲為直。

【思考】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老師應當將學習討論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借助前面學習經驗,再用數學語言表達對平面圖形周長的理解,學生對“一周邊線的長”的認識就顯得水到渠成。由此看來,學生是否善于表達,體現在對數學學習的認知理解程度上。關于“如何測量出樹葉的周長”這個數學問題著實有些為難,再次憑借學習經驗深入思考,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逐步感悟“化曲為直”數學思想,從中自然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親近感。

于關鍵處點撥,于交流中碰撞、于討論中內化、于評價中成長,不斷拓展學生周長意義的理解,促使主動聯結、溝通聯系,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深刻性,學生善于表達也因此得到真正的發生。

三、外化理性思維,讓“小先生”清晰表達有提升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學生是否真正掌握新知,還應看能否將掌握的知識、經驗、思想方法運用于具體問題情境中,使得內部思維動作外化為清晰的語言表達。

【教學片段】

1.過渡:學了本領就要會用,敢挑戰嗎?

比一比:甲和乙比,誰的周長長一些?

學生先思考,再同桌交流。

生1:我認為甲的周長長,因為看起來大一些。

生2:我認為乙的周長長一些。

師追問:這是為什么呢?你能說明理由吧?

生3:甲和乙來比,都有一條長、一條寬和中間一條彎彎的線圍成的。

評價:有道理。有誰聽明白了?再把他的想法和同學說一說?

2.算一算:它們的周長各是多少厘米呀?趕緊算一算吧。學生分別板演。

生1:正方形周長——4+4+4+4,4×4=16

生2:長方形周長——5×2=10,3×2=6,10+6=16(厘米)

師:長方形周長你是怎樣想的?

生2:表示2 條長+2 條寬,周長就是16 厘米。

師:第三個圖形周長呢?是多少???

生1:不是16 厘米。

生2:我算出來2+1+1+1+2+3+5+1 是16 厘米。

生3:我發現了只要把里邊的線段向外移,第3 個圖形就變成了第2 個一樣的長方形了,周長也是16 厘米。

小結:厲害,“小老師”通過平移,把不規則形狀,轉化成規則形狀。(板書:不規則——轉化——規則)

課件演示。

【思考】

對于學生的理解與掌握,將數學問題與現實問題情境有機融合,巧妙制造認知沖突,能有效激發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在觀察比較中用語言表體現自己對周長意義的理解和運用,并提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不斷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同時再次蘊含轉化思想。學生從中明白,數學不僅是知識技能的獲得,更是思想方法的感悟。

課堂既然是學生的主陣地,就應該有不同的聲音,這有助于學生能夠大膽、自信、清晰表達自我思維過程。教學中,從學生認為甲的周長長一些就可以看出學生對于第一個問題思維困惑,是受到了面積概念的干擾,但并不影響學生的后續學習。以學生為主體并不意味著老師完全退出,當學生思考遇到障礙時,老師應適時追問、點撥,激發學生真實的數學表達,也啟發其他學生聯系周長概念及時碰撞、補充提升。認識到“甲乙都有一條長、一條寬還有一條彎彎的線”,從而形成條理清楚、概念明晰的數學語言表達。通過學生的交流、對話、碰撞,讓內在的、抽象的周長意義轉化為看得見、夠得著、理得清的現實表達,在共同認同中收獲成功的喜悅,體會數學原來可以如此妙不可言。

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其實就是一個展現自己思維很好的一個過程,同時反映出自身學習與同學之間的學習差異。難能可貴的是,學生在交流對話中若是還能認同他人想法并不斷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就有利于自身思維能力的提升。這也正是數學學習價值的體現,也是學生產生持續動力進而積極投入數學學習中的有效教學策略,更是學生理性思考、進行自主探索學習的原動力。

小小先生,大有作為。有道是“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學生都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只有學生主體意識得到彰顯,學生學習才能真正得以發生。大聲表達,不是基于所謂的形式,應當以學生發展為著眼點,著眼于人的培養。大聲則為自信,則為說一句完整的數學話,更清晰而又言簡意賅地表達。長此以往,理性思維的光芒定將在學生身上閃現,并逐漸影響學生以后的學習與生活。如此看來,數學課堂也終將會成為學習愿學、善學、會學的樂園!

猜你喜歡
邊線書簽周長
海岸水邊線提取方法在GF-2衛星影像中的適應性研究
透明書簽
圓的周長
周長與面積
巧求周長
巧求周長
十一月書簽
十一月書簽
貳月書簽
認識足球(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