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祖昌先進事跡媒體宣傳研究
——以1957—1986年省級以上報紙報道為例

2023-01-13 11:15林俊江鄒子平
萍鄉學院學報 2022年5期
關鍵詞:先進事跡日報報紙

林俊江,鄒子平

(甘祖昌干部學院,江西 萍鄉 337000)

1957年8月,新疆軍區后勤部部長甘祖昌少將因身體原因,辭去領導職務,率領全家12口人回到老家江西省蓮花縣沿背村當農民,帶領家鄉人民開荒山,改水田,修水庫,建電站,架橋梁,辦廠房,為改變家鄉落后面貌奉獻了后半生,這些先進事跡受到了各級報紙的廣泛宣傳。那么報紙何時開始宣傳報道甘祖昌的先進事跡?哪些時段宣傳得多,哪些時段宣傳得少?宣傳的主題各有哪些?這些報道與當時經濟政治形勢有何關聯?本文擬以1957—1986年省級以上報紙對甘祖昌事跡的報道為例,對這些問題進行探析。

一、1957—1986年省級以上報紙對甘祖昌先進事跡報道概況

甘祖昌從農民到將軍,又從將軍到農民,媒體對這樣一位傳奇人物的先進事跡非常關注。筆者發現,各級媒體關于甘祖昌先進事跡的報道不僅特別多,而且持續時間長,從他回鄉以來,幾乎沒有停歇。本文僅選取1957—1986年間,也即他回鄉后直至去世期間省級以上報紙的報道作為研究對象。借助上海圖書館的“全國報刊索引”數據庫,地方史志部門的館藏等渠道,筆者目前共搜集到1957—1986年間,省級以上報紙對甘祖昌先進事跡的報道共計120篇(見圖1)。

圖1 1958—1986年各年份省級以上報紙對甘祖昌事跡報道數量分布圖

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關于甘祖昌先進事跡最早的一篇新聞報道是1958年9月6日《江西日報》所載的《是將軍又是普通農民——記退伍少將甘祖昌同志》一文。1960年10月18日,《江西日報》發表通訊,并配發評論性文章《老紅軍的本色》,引起很大反響,自此報紙有關甘祖昌的報道開始增多?!度嗣袢請蟆纷钤鐖蟮栏首娌窃?960年11月14日,此后《光明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全國性報紙紛紛對甘祖昌進行了報道。綜觀這些報道,筆者發現以下三個時期的報道數量明顯多于其他時期:

一是三年經濟困難時期。1959—1961年間,我國的國民經濟由于受到“大躍進”左傾錯誤路線以及三年困難時期的影響,主要經濟指標大幅下降,農業生產嚴重不足,故稱“三年困難時期”。在這段時間,省級以上報紙有關甘祖昌先進事跡的報道文章多達25篇,其中《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文匯報》《工人日報》等在全國富有影響的報紙報道共計11篇,其他如《江西日報》《廣西日報》等共計14篇,以《江西日報》《人民日報》的報道數量最多。從主題分布來看,這25篇報道中有17篇的主題是甘祖昌同志不計名利,扎根基層的事跡。如《老紅軍的本色——記甘祖昌少將回鄉參加農業生產的三年》《甘祖昌少將回鄉熱情務農——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力量》《甘祖昌將軍在大辦農業中》等;有5篇報道的主題是關于甘祖昌同志如何以身說法,鼓勵青少年扎根農村,建設國家的先進事跡,如《人民日報》1960年12月10日刊發的《和青年人談農村的遠大前途》,《中國青年報》1960年10月16日刊發的《學習甘祖昌同志的革命精神——讀者來信綜述》,《江西日報》1961年7月21日所刊發的《種莊稼有大學問》等。有2篇甘祖昌的署名文章,即江西日報刊發的《在湘贛蘇區兵工廠的日子里》《開發南泥灣》,主要回顧了甘祖昌同志以往參加革命的事跡;還有1篇是關于甘祖昌家風的報道,即《人民日報》1960年12月7日所刊的《甘祖昌同志生活二三事》。

二是“文革”末期(1974—1976年)。這一時間段省級以上報紙有關甘祖昌事跡的報道共達57篇,以1975年數量最多,多達44篇。其中,《江西日報》30篇,《人民日報》《新疆日報》各5篇,《光明日報》《解放軍報》《文匯報》《山西日報》《安徽日報》等省級以上報紙共計17篇。從這些數據中筆者發現,不僅《江西日報》《新疆日報》明顯加大了對甘祖昌的報道力度,其他省份省級報紙對甘祖昌事跡的報道也迅速增多,甘祖昌先進事跡影響的地域范圍有了明顯擴大。從主題來看,這一時間段報紙對甘祖昌的報道主要聚焦在甘祖昌建設家鄉、嚴格家風、弘揚傳統、吊唁領袖等方面。

三是甘祖昌逝世當年。1986年3月28日,甘祖昌病逝,隨后至當年年底省級以上報紙刊發了有關甘祖昌的訃告和悼念性文章共計6篇,如《人民日報》1986年4月2日發布了甘祖昌去世的訃告,4月5日又刊發了甘祖昌同志追悼會舉行的消息,并在該報道中對甘祖昌同志作了蓋棺論定,稱他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忠誠戰士”?!督魅請蟆穭t在甘祖昌將軍逝世后先后刊發新華社通稿、專稿《一代風范——緬懷甘祖昌將軍》《井岡山下夕照明》等報道。從這些報道中可見,黨和政府、社會各界對甘祖昌同志給予的評價是非常高的。是非常高的。

在以上三個時段之外的年份,省級以上報紙不時有對甘祖昌的報道,但遠沒有上述三個時段密集,大多數每年只有一兩篇,最多也不超過4篇。更有甚者,在1966—1971年和1983—1985年這兩個時間段,省級以上報紙未見一篇有關甘祖昌的報道,可以說是出現了報道的空檔期。

二、甘祖昌先進事跡兩次集中報道的原因初探

以上對1958—1986年間省級以上報紙先后三次對甘祖昌進行集中報道的情況進行了概述,下面筆者再對這些報道推出的原因做些初步探討。第三次的原因較為明顯,即由甘祖昌逝世引起的,因此無需贅述,本文重點對前兩次集中報道進行分析。

(一)第一次集中報道的原因

省級以上報紙對甘祖昌先進事跡的第一次集中報道,之所以出現在1959—1961年間,認為主要與當時我國經濟出現困難,糧食大面積減產有著密切聯系。

1959—1961年間,我國國民經濟因遭受“大躍進”錯誤路線和三年困難時期的影響,出現了“三年經濟困難”。這三年間,我國的糧食產量大幅降低,1959—1960年糧食產量分別下降了15%和15.6%,1961年糧食產量盡管有回升,但仍只有1958年糧食產量的73.8%[1],這導致了當時中國出現了糧食供應緊張的局面。面對危機,黨中央提出了大力發展農業,要求部分城市多余勞動力轉移到農村,支援農村搞農業生產。196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轉發國家計委黨組、勞動部黨組擬定的《關于當前勞動力安排和職工工資問題的報告》,指出:“(一)堅決地、迅速地從各方面抽調勞動力加強農業戰線,首先是糧食生產戰線;(二)農村人民公社的勞動力必須加以調整,絕大部分用到農業首先是糧食生產上去?!盵2]598又指出“三年至五年內,一切企業(包括國有農場、牧場)、事業、機關都停止從農村招工。今冬明春,基本建設職工應該減少一百五十萬至二百萬人”[2]598,減少的人送到農業生產一線上去。同年9月30日,中共中央又批轉國家計委黨組的《關于一九六一年國民經濟計劃控制數字的報告》,指出要:“更好地貫徹執行以農業為基礎的方針,全黨全民大辦農業,大辦糧食,各行各業特別是工業、商業和交通運輸業盡可能支援農業,爭取農業豐收”[2]610。

為了推動黨中央政策的落實,當時的主流報紙刊載了大量鼓勵城市人口到農村扎根,發展農業生產的文章。如《人民日報》在1960年11月至12月間連續刊載了16篇主標題為“送農業生產第一線同志”的系列報道。甘祖昌身為開國將軍卻回鄉當農民,這樣的典型對推動各方加強農業生產一線工作有良好示范效應,因而受到當時媒體所關注和重點報道。筆者發現,1960年10月18日江西日報記者吳家鴻所作的《老紅軍的本色——記甘祖昌少將回鄉參加農業生產的三年》,是三年經濟困難時期省級以上報紙第一篇報道甘祖昌事跡的文章。該文詳細介紹了甘祖昌將軍如何放棄優厚待遇回到老家農村,帶領老百姓治理冬水田、興修水利、改良土壤、提高糧食產量,解決老百姓吃飯問題的先進事跡。無論從報道的標題還是報道的內容看,都明顯地與當時中央鼓勵城市剩余勞動力走向農村的政策高度契合。這篇報道推出不久,《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報紙都對這篇報道進行了轉載。同年11月,《人民日報》也開始關注甘祖昌。1960年11月14日《人民日報》刊發了《南征北戰三十載殺敵為國解甲歸田三年多造福子孫》及評論性文章《永遠和人民在一起》,旗幟鮮明地向全國人民報道甘祖昌扎根農村參加農業生產勞動的先進事跡。這是迄今為止,筆者在《人民日報》上發現的最早的兩篇關于甘祖昌事跡的報道,甘祖昌也開始由一位江西省關注的先進人物,成為受到全國關注的先進典型。12月7日,《人民日報》又發表了《踏遍青山人未老》一文,在肯定甘祖昌將軍高度的革命熱情的同時,號召大家對新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充滿信心。

根據當時報紙的記載,這些報道刊出后,報社編輯部每天都要收到來自全國各地讀者投來的投信,來信者中絕大多數是青年人。他們在信中都表示要“堅決響應黨提出的大辦農業、大辦糧食的號召,決心到農業生產第一線上去,到最艱苦的地方,以甘祖昌同志為榜樣,為建設美好幸福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自己的一切力量”[3]??梢姼首娌论E被當時報紙廣泛報道,對動員城市青壯年勞動力到農村從事農業生產,解決當時農業生產勞動力短缺問題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第二次集中報道的原因

省級以上報紙對甘祖昌先進事跡的第二次集中報道出現在1974—1976年間,筆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抓“革命,促生產”的需要

1975年1月,第四屆全國人大會議召開,周恩來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在21世紀,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盵4]這是我國政府自1964年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以來,再一次提出“四個現代化”的奮斗目標。此時,經周恩來提議、毛澤東批準,鄧小平實際已主持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為推進“四個現代化”,鄧小平同志在毛澤東、周恩來的支持下,著手對“文化大革命”爆發以來的各種亂象進行全面整頓。他反復強調,“現在有一個大局,全黨要多講”,這就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技的社會主義強國”。他還引用毛主席的話“要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備戰”的話,來批評“只敢抓‘革命’,不敢抓生產”[5]的錯誤觀點,大力推動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當年2月,中共中央批轉《1975年國民經濟計劃》,要求全黨“堅持要抓革命、促工作、促生產、促備戰的方針,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白ァ锩?,促生產”,一時成為宣傳報道的主基調。在這樣的背景下,甘祖昌同志作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農業戰線的杰出代表,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甘祖昌自1957年回鄉至1975年的18年里,帶領當地村民建起了4座電站,3座水庫,25公里水渠,3條公路,12座橋梁,以及水泥廠、碾米廠、農科所等設施,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農村發展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中的一個縮影。對此成就進行報道,無疑能夠生動展示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巨大成就,引導全社會把主要精力轉移到經濟建設中來。1975年4月17日《光明日報》《江西日報》《北京日報》等眾多報紙聯合刊發了《江西日報》記者和新華社記者聯合撰寫的長篇通訊《萬里征途不歇腳——記老紅軍戰士、共產黨員甘祖昌》,用了將近6000字的篇幅詳細介紹了甘祖昌回鄉后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以及他帶領老百姓搞建設所體現出來的大公無私、艱苦奮斗、重用人才、心系百姓的精神品質。次日,《人民日報》等眾多報紙也對這篇通訊進行了轉載。一些省份甚至將這篇文章節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這一次對甘祖昌的宣傳更為深入,不僅是將甘祖昌作為一位回鄉務農、扎根農村的典型,而且是作為發展經濟、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典型進行報道的。

2. 重大政治歷史事件“發聲”的需要

1974—1976年間,我國發生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出于引導社會輿論的需要,當時各地報紙,紛紛組織開展了對一些知名人士的訪談,請他們發表對當時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看法。甘祖昌就是經常被報紙采訪的名人之一。綜觀這一時期的許多報道,可以發現當時報紙采訪甘祖昌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對興辦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的態度。甘祖昌1965年主動請纓擔任蓮花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名譽校長,自然是關于共產主義勞動大學最好的發聲人。1975年7月30日,黨中央發出關于大辦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的“七三〇指示”后,《江西日報》立即對甘祖昌進行了采訪,隨后將甘祖昌對“七三〇指示”的看法整理成文,以《高舉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的戰旗勝利前進》為題刊發于當年8月20日的《江西日報》。二是對毛澤東同志逝世的吊唁性發聲。甘祖昌是井岡山斗爭時期的老紅軍,對毛主席的感情非常深厚。毛主席去世后,《江西日報》也及時對甘祖昌進行了采訪,并刊發了甘祖昌的署名文章《毛主席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學好毛主席著作,萬里征途不歇腳》等。三是對打倒“四人幫”的態度?!督魅請蟆房橇烁首娌氖鹈恼隆丁八娜藥汀笔且换锊豢细幕诘膹捅倏瘛?。

值得說明的是,1974—1976年正處于“文革”末期,“批林批孔”運動轉向“限制資產階級法權”“斗私批修”方面。針對這種情況,鄧小平同志旗幟鮮明地提出,要關心職工生活,限制資產階級法權,決不能脫離現階段的物質和精神條件。特別是針對當時全國派性嚴重、社會動蕩的狀況,鄧小平同志反復強調廣大黨員、干部要增強黨性,恢復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6]。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這一時段的媒體報道,無論報道的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科技,都要與“繼續革命”“斗私批修”等相聯系。如1975年《人民日報》在報道我國劉家峽水電站建成[7],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建成時[8],無一例外都將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歸結為“斗私批修”活動的展開。有關甘祖昌的報道也不例外。如《老紅軍帶頭沖鋒》《讓思想沖破牢籠》等,就有少量字句或段落出現了“斗私批修”這些特殊年代的政治印記,但主體內容是報道他如何保持老紅軍本色,傳承紅色家風,嚴格管教家屬子女,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事例。這些報道不僅符合當時全面整頓的內在要求,而且對教育引導干部群眾,弘揚黨的優良傳統也有積極意義。

三、對甘祖昌先進事跡報道何以出現空檔期

從圖1中可以發現,1966—1971年和1983—1985年,是省級以上報紙對甘祖昌報道的空檔期,那么兩個時段甘祖昌在干什么?為什么這兩個時段甘祖昌不為省級以上報紙所關注和報道?

(一)1966—1971年間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發,打亂了原來的政治與社會秩序,對國民經濟也造成了重大沖擊?!拔母铩眲傞_始,甘祖昌還一度被紅衛兵當作偶像人物,一些串聯的紅衛兵和青年學生赴井岡山和韶山時,會順道去蓮花訪問他,人人以能見到他為榮。隨著“文革”的不斷推進,他慢慢發現這場政治運動的“左”傾色彩與錯誤,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里開始進行糾偏與抵制。近年來出版的一些書籍中有過這方面的記載。如新疆軍區后勤部編著的《一代風范——將軍農民甘祖昌和夫人龔全珍》一書中,收錄了一篇時任蓮花縣計委主任謝穩玉的文章,這篇文章回憶了“文革”時期甘祖昌抵制一位“支左”的省委書記的事例。這位省委書記來江西任職后,不顧農業和生產實際,盲目推行禾苗密植。甘祖昌深知這種做法推行開來,不僅不會增產,反而會造成大面積減產,給農民群眾會帶來災難性后果,因而未予支持。這位書記因此惱羞成怒,在多個場合攻擊甘祖昌“越老越修,越修越右”,是個蛻化變質的修正主義分子,是“唯生產力論”的典型代表[9],決心要拔掉甘祖昌這面紅旗。在龔全珍所著的《我和老伴甘祖昌》一書中,也對此事有明確記載??梢哉f,此時的甘祖昌身處漩渦和危局中,他一下子消失在當時的省級以上報紙中是不難理解的。

(二)1983—1985年間

“文化大革命”剛結束不久的1977—1982年間,省級以上報紙每年還會刊發一兩篇對甘祖昌的報道。如1979年2月28日《江西日報》刊發的《在新長征的道路上立新功——退休老紅軍甘祖昌辦電記》報道了甘祖昌在農村搞“四化建設”取得的成就;1980年8月5日《光明日報》刊發的《甘祖昌重視農業科研》,則報道了甘祖昌如何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當好“四化”建設“勤務兵”的事跡,1982年8月2日《人民日報》刊發的《優良傳統仍在他身上閃光——紅軍老戰士甘祖昌二三事》,重點報道了甘祖昌不忘初心、勤儉節約的一些家事。但到了1983—1985年間,省級以上報紙卻沒有一篇關于甘祖昌的報道,直至1986年3月去世前。對于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與20世紀80年代甘祖昌已經年老體弱,經常發病住院,無力參與經濟建設與社會事務有關。根據相關資料記載,甘祖昌在長期的革命工作生涯中,先后三次負傷,特別是在新疆時一次遭敵特分子暗算,對他的身體造成了重大傷害。在他離開新疆時,醫生就叮囑甘祖昌的夫人龔全珍,要她好好照顧甘將軍,爭取活過60歲[10]74。雖然經過自身長期的勞動鍛煉,他的腦震蕩后遺癥在21世紀70年代中期基本痊愈了。但是到了20世紀80年代后,甘祖昌身體狀況急劇惡化,除在延安時期落下的肺病復發,出現嚴重哮喘病癥狀外,又增添了尿道疾病。這使得甘祖昌不得不辭去各種公職與病魔做斗爭,他的夫人龔全珍曾回憶道“20世紀80年代以后,你感到自己身體不行了,主動辭去省政協副主席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職務”[10]173。這就導致20世紀80年代以來,特別是他去世前的三年里,甘祖昌基本無暇像以往那樣帶領群眾參與經濟、社會建設,媒體也就相對減少了甘祖昌的關注。這就是1983至1985年期間報紙上難以看到有關甘祖昌先進事跡報道的原因所在。

四、結語

基于上述關于省級以上報紙對甘祖昌先進事跡宣傳報道情況的綜合分析,筆者歸納得出以下一些結論:

第一,甘祖昌是一位生前就為各級報紙廣泛關注和重點報道的先進典型。從甘祖昌回鄉務農以來,各級報紙對他進行了大量報道。與同時代的其他楷模主要是身后被宣傳報道不同,媒體對甘祖昌的報道在他生前就已進行,而且至少出現過兩次集中報道??梢哉f,甘祖昌是一位較為少見的“贏得生前身后名”的楷模人物。

第二,甘祖昌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涌現出來的先進楷模。甘祖昌是一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建立了重要功勛的革命前輩?;剜l后,他不忘初心使命,繼續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勇當標兵。甘祖昌生前省級以上報紙對其報道,側重點雖有不同,但總體上都是把他作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一位感人至深,成績顯著的建設者、奮斗者、奉獻者,一位優良革命傳統的踐行者、傳承者、奉獻者進行報道的。

第三,甘祖昌是一位經得起歷史和時代檢驗的先進典型。甘祖昌是中國共產黨教育培養出來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時期,無論是身居高位還是身處基層,他都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葆本色。這一點,從各級報紙對他的長期報道中就顯而易見。即使是“文革”期間報紙對其報道,也都看不到更多充滿“左”傾錯誤路線的印痕加于其身。與此同時,可以看到,甘祖昌生前,省級以上報紙對其報道有過沉寂期,但分析這些沉寂期出現的原因,更讓我們看到了甘祖昌對黨忠誠、實事求是、不計榮辱、一心為民、敢說真話、敢于斗爭等難能可貴的品質。

總之,甘祖昌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革命前輩中涌現出來的一位楷模人物,受到省級以上報紙的長期宣傳報道。盡管省級以上報紙對其宣傳時間跨度長,特別是其間還歷經了“文革”時期,但無論任何時期的報道,所展示出來的甘祖昌的形象是沒有任何“硬傷”、沒有任何爭議的。通過省級以上報紙的這些報道可以發現,在甘祖昌身上,集中體現了黨的革命前輩們堅強的黨性、優良的作風、崇高的品質,他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已經影響了兩三代人,時至今日仍然具有歷久彌新的時代價值,永遠值得我們學習與弘揚。

猜你喜歡
先進事跡日報報紙
熱烈祝賀《平頂山日報》復刊40周年(1982-2022)
65歲,《焦作日報》正青春
南華大學召開學習丁德馨同志先進事跡座談會
報紙
賣報紙
可以吃的報紙
賣報紙
靈感日報
靈感日報
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 崇川區關工委先進事跡簡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