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割讓燕云十六州:一場豪賭的愿賭服輸

2023-01-14 07:21蕭易
華聲 2022年12期
關鍵詞:幽州節度使契丹

蕭易

石敬瑭出讓燕云,是個一石三鳥的計劃——報復趙德鈞,離間后唐,滿足契丹。這位精明的節度使,用一紙空頭支票換取了皇位。

后唐石敬瑭為何割讓燕云十六州,“兒皇帝”面具下又藏著怎么樣的面孔?其實,石敬瑭既是燕云的得益者,也是受害者,他一手創立的后晉因燕云而亡,子孫就像近兩個世紀后的宋徽宗父子一樣被遣送到寒天凍土,再未回到故園。

皇帝與武將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五月,太原府,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走到了人生的岔路口。幾天前,末帝李從珂的制書送到太原,令他改任天平軍節度使,駐扎鄆州(今山東鄆城縣),進封趙國公。后唐為防止藩鎮坐大,朝廷往往頻繁令節度使調離防區或入京任職,稱為“移鎮”。但這一次,石敬瑭嗅出了詔書背后的殺機。

與大多數五代政權一樣,后唐的歷史混亂而血腥,先是李嗣源取代李存勖為帝,稱明宗,接著李從珂又從明宗幼子手中奪得皇位,史稱末帝?;实鄹鋵⒅g,似乎就隔了層窗戶紙。

諸多節度使中,李從珂擔心的人有兩個,一個是幽州節度使趙德鈞,一個是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趙德鈞鎮守幽州多年,封北平王,是后唐最有實力的節度使之一,其子趙延壽還曾任樞密使。河東歷來是強藩,也是沙陀人的龍興之地,石敬瑭是明宗女婿,鎮守河東已有八年,還擔任著大同、振武、彰國、威塞蕃漢馬步軍總管一職。這一切,都令李從珂心驚肉跳。

李從珂的擔心沒有錯,石敬瑭拒不奉詔,還上了封奏折,諷刺末帝帝位是搶來的,名不正言不順。末帝將奏折撕裂在地,令建雄節度使張敬達為太原四面兵馬都部署,義武節度使楊光遠為副,領各地節度使的各路大軍云集在晉陽城下。

眼見晉陽城搖搖欲墜,石敬瑭派使者邀約契丹國主耶律德光出兵相助。石敬瑭首次力邀契丹出兵的過程,史書記載不詳,恐怕只是許以金帛,并未拋出燕云十六州如此優厚的條件,但趙德鈞橫插一杠,令他的處境更為艱難。趙德鈞見后唐內亂,也做起了皇帝夢,派人以金帛厚賂契丹,求立為帝。

得知趙德鈞的動向,石敬瑭派掌書記桑維翰前往契丹軍營,再次游說耶律德光出兵。真實的歷史恐怕并非桑維翰能言善辯,而是石敬瑭在金銀財帛失去競爭力的情況下,拋出了令契丹人心動的籌碼——“約事捷之日,割盧龍一道及雁門關以北諸州與之”,并以父禮侍奉耶律德光。

七月,石敬瑭的使者見到了耶律德光,他是契丹第二任皇帝,史稱遼太宗?!鞍彩分畞y”后,契丹人成為北方最強大的政權,但契丹人想向南拓展,燕山山脈與太行山山脈便成為他們面前的障礙,后唐在沿線設立幽州節度使、大同節度使、威塞軍節度使、振武節度使,尤其是幽州節度使,更是承擔著防衛契丹的重責。契丹人的南下,屢屢止步于幽州,這是契丹人的夢魘,也是他們的希冀,只有占得幽州,才能逐鹿中原。

九月,耶律德光親率五萬大軍,號稱三十萬,從揚武谷南下,屯兵于汾水以北的虎北口。后唐大軍駐扎在晉陽城西北,耶律德光不作休整,派遣三千輕騎前來挑戰,唐兵見其羸弱,競相出戰,追至汾水拐彎處,早已埋伏在此的契丹鐵騎呼嘯而出,后唐軍隊被殺者萬余人,張敬達領殘兵退守晉安寨。當晚,45歲的石敬瑭從北門出城,拜會他從未見過的父王、34歲的耶律德光,這就是“兒皇帝”的由來。

契丹出兵的消息傳到洛陽,末帝令兵分三路救援晉安寨,其中趙德鈞領幽州兵出飛狐關。而張敬達退守晉安寨后,從此與朝廷音信不通。晉安寨將士并不知道朝廷救兵已至,絕望之下,楊光遠殺張敬達,領殘卒來降。得知楊光遠投降的消息,趙德鈞父子不戰而潰,被送往契丹。

經此一役,后唐一蹶不振。

何為燕云

十一月,晉陽城南門緩緩開啟,城中官吏走出城池,城外的柳林(其位置在晉祠南)臨時搭建了一個祭壇,旁邊簇擁著剽悍的契丹武士。石敬瑭緩緩登上祭壇,從耶律德光手中接過衣冠,登基稱帝,改元天福,創立了五代第三個王朝,史稱后晉。

改朝換代業已完成,向契丹人許下的諾言,也到了兌現的時候。天福三年十一月(公元938年),后晉使者捧著地圖,將幽(今北京)、薊(今河北薊縣)、瀛(今河北河間)、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縣)、檀(今北京密云)、順(今北京順義)、云(今山西大同)、儒(今北京延慶)、媯(今河北懷來)、武(今河北宣化)、新(今河北涿鹿)、蔚(今河北蔚縣)、應(今山西應縣)、寰(今山西朔縣東北)、朔(今山西朔州)十六州割讓于契丹。

從后唐版圖來看,河東節度使轄太原府,以及石、嵐、汾、沁、遼、忻、代、蔚八州。燕云十六州,只有蔚州在其中,其他州縣與石敬瑭毫無聯系,石敬瑭究竟在打什么算盤?

幽州重鎮,契丹人垂涎已久,石敬瑭深知,生死存亡之際,唯有以幽州為籌碼,才能打動契丹。且趙德鈞在幽州經營多年,根基深厚,石敬瑭“慷慨”地獻給契丹,將趙德鈞連根拔起,使其喪失與契丹結盟的資本,杜絕了耶律德光立趙德鈞為帝的可能性。

新、媯、儒、武四州,位于幽州以西,北面與契丹接壤。幽州、威塞諸州已割,與契丹接壤的云州、應州、朔州、寰州孤立無援,平添了與契丹摩擦的風險,夾在中間的蔚州,也成了棄子。

由此看來,石敬瑭出讓燕云,并非大筆一揮,而有著深刻的政治考量,是個一石三鳥的計劃——報復趙德鈞,離間后唐,滿足契丹。這位精明的節度使,用一紙空頭支票換取了皇位。

千瘡百孔

燕云十六州的重要之處在于,它的大部分區域既處于農牧交錯帶附近,也是中國長城的主要分布地帶,朔州自不必多說,幽州、云州、檀州、武州、新州、薊州境內長城縱橫蜿蜒。取得燕云后,契丹疆域跨過燕山,莫州、瀛洲更是深入華北平原腹地,后晉則盡失長城之險。如果說西部尚有雁門關可以固守,東部自幽州以南到黃河門戶洞開,鐵騎在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上任意馳騁,如在中原王朝頭上懸了一把利劍。

天福七年(公元943年)六月,石敬瑭結束了他矛盾的一生,謚號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歸葬顯陵。從古至今的文人墨客,大多愛在顯陵前抒發感慨,甚至唾罵幾句。這也難怪,由于割讓燕云,中原王朝失去屏障,不堪其苦,這筆賬自然算在了石敬瑭頭上。

后晉亡國,似乎給燕云畫上了句號,但對于中原王朝而言,燕云十六州遺留的沉重債務,卻遠遠沒有結束——后周世宗北伐,在病龍臺染病身故;宋太宗圖謀燕云,數十萬精銳喪失殆盡;宋徽宗貪圖不世之功,與金人聯合收復燕云,卻導致了汴京之亂的慘劇。這塊土地仿佛被詛咒一般,戰爭、叛亂、屈辱、流亡與死亡交織出一片刀光血影,纏繞著中原王朝,近兩個世紀之久。

摘編自《南方周末》

猜你喜歡
幽州節度使契丹
唐末五代宋初定難軍節度使王爵研究
敦煌歸義軍節度使承襲制度研究(上)——張氏歸義軍節度使的承襲引發的有關問題
“一國兩制”由契丹人首創?
唐末至宋初定難軍節度使及其僚屬的兼官與帶職
若干契丹大字的解讀及其它
女真文“契丹”考
鳳翥契丹
目不識丁
唐代幽州地域的佛寺及其分布
幽州與敦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