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離橈動脈掌淺支穿支皮瓣修復手指皮膚軟組織缺損

2023-01-16 06:52韓青文李海南邵競賽秦勝超明新廣明立功
實用手外科雜志 2022年4期
關鍵詞:掌側供區橈動脈

韓青文,李海南,邵競賽,秦勝超,明新廣,明立功

(1.滑縣骨科醫院 手外科,河南 滑縣 456485;2.滑縣新區醫院,河南 滑縣 456400)

手部外傷后導致皮膚、肌腱、血管復合缺損的病例較多,但能夠僅利用一種術式就一期修復是臨床的難點,往往需要行移植、橋接血管及肌腱,給患者帶來相對較大的創傷。2018年8月-2020年10月,我科采用游離橈動脈掌淺支穿支皮瓣修復此類缺損,術后患指功能及外觀恢復均較佳,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7例(7指),男4例,女3例;機器絞傷6例(拇指末節1指,中指末節2指,示指中節掌側2指,環指末節1指),術后感染導致中、近節掌側復合組織缺損(肌腱、指固有動脈)1例(小指1指)。皮瓣面積:2.5 cm×1.5 cm~4.5 cm×3.0 cm。

1.2 手術方式

受區準備: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前臂上止血帶。創面徹底清創,去除污染及壞死組織,雙氧水、生理鹽水交替沖洗數遍后常規稀釋碘伏浸泡10 min。解剖標記待吻合一側指體固有動脈、神經、指掌側靜脈各1條,指背靜脈1~2條備用。測量肌腱、血管、神經缺損長度及皮膚缺損面積并剪取布樣。

皮瓣設計與切?。阂越鼈日茩M紋為皮瓣軸線放置布樣,布樣遠端朝向尺側,近端中點與橈骨莖突和舟骨結節連線中點重合后放置。沿布樣畫出皮瓣外形(大于布樣10%)后,首先切開皮瓣橈側,探查解剖出橈動脈掌淺支主干并確認有皮支進入皮瓣內,途中結扎不相關皮下靜脈。于顯微鏡下采用逆行四面解剖法解剖血管蒂部,解剖至所需血管蒂長度后,再沿皮瓣近端切開皮膚,注意保留該側皮下靜脈備用,所需靜脈長度根據創面處欲吻合靜脈位置決定;需保留皮瓣感覺及重建屈伸指功能者可解剖出正中神經掌皮支、掌長肌備用;后切開皮瓣尺側及遠端,沿途結扎無關靜脈,解剖層次于肌膜淺層自尺側向橈側進行,直至僅剩血管蒂與皮瓣相連。松止血帶,觀察皮瓣色澤紅潤、血運正常后,根據受區所需血管蒂長度,依次結扎橈動脈掌淺支遠、近端,此時皮瓣完全游離。

皮瓣移植及術后處理:將游離皮瓣置于受區,間斷縫合數針使皮瓣固定于創面。修復重建屈指功能:掌長肌腱-指屈肌腱;保留皮瓣感覺功能:正中神經掌皮支-一側指體固有神經;重建血運方式:一側指固有動脈-橈動脈掌淺支近端、一側指動脈遠、近端-橈動脈掌淺支遠、近端;一支皮瓣靜脈-手指掌側皮下靜脈、一支皮瓣靜脈-手指背側皮下靜脈。間斷無張力縫合皮膚。

術后常規“三抗”治療、微波持續理療,室內禁煙,臥床,患肢略高于心臟水平并石膏固定于稍屈曲位。每2小時觀察血運一次,并及時處理相關并發癥及動靜脈危象。術后前3個月,每兩周復查一次。觀察皮瓣外觀、感覺、供區傷口愈合情況及有無瘢痕增生,并指導患者積極行指體及腕關節屈伸功能訓練。

2 結果

本組7例皮瓣均成活,其中1例于術后第2天發生張力性水皰,顏色暗紫,及時給予手術探查后血管危象解除;1例術后皮瓣供區傷口感染,經換藥后痊愈,腕關節功能未受影響。7例均獲得6~18個月隨訪,皮瓣外觀佳,質地柔軟。手部功能評定依照手外科手術學手功能評定試用標準[1]:優3例,良3例,可1例,優良率86%。

典型病例:患者男,47歲,因電鋸傷致左手拇指末節橈側皮膚缺損,面積約2.0 cm×3.0 cm,于同側腕掌橫紋部設計面積約2.5 cm×3.5 cm皮瓣,游離皮瓣攜帶正中神經掌皮支并保留皮瓣感覺。術后半年回訪,皮瓣色澤與鄰近皮膚相似,兩點辨別覺4 mm,腕關節屈伸活動正常(圖1-6)。

圖2 皮瓣設計

圖3 皮瓣切取

圖4,5 皮瓣游離

圖6 術后外觀

3 討論

3.1 游離橈動脈掌淺支穿支皮瓣手術適應證

手指部皮膚缺損多由機器絞軋或切割導致,組織層面相對較深,多達深筋膜甚至復合肌腱、血管神經、骨質缺損,常采用指背筋膜瓣、指動脈島狀皮瓣、鄰指皮瓣修復,但需橋接血管、重建屈伸指功能者,以上術式就有所限制[2]。橈動脈掌淺支穿支皮瓣由Sakai提出,該皮瓣具有血管蒂解剖恒定、皮瓣供區相對隱蔽、皮膚質量優良等優點[3]。選擇微型游離復合組織瓣可以把手術創傷降至最低,有效避免了皮瓣供區取皮植皮、犧牲知名動脈及二次手術斷蒂等弊端,使得患指可恢復較好的外觀及功能。

3.2 游離橈動脈掌淺支穿支皮瓣的解剖學基礎

該皮瓣供血穿支來源于橈動脈掌淺支,部分供血穿支血管直接為橈動脈掌淺支穿入皮瓣內,橈動脈掌淺支恒定于橈骨莖突近端1.1~3.6 cm處橈動脈段橈側發出(該處血管直徑1.0~3.0 mm),向遠端斜行走向舟骨結節方向進入魚際?。ㄔ撎幯苤睆綖?.0~2.9 mm),走行過程中分出數條穿支營養腕部掌側皮膚及周圍肌腱;皮瓣靜脈回流有掌淺支伴行靜脈及皮下掌側靜脈兩套系統,靜脈切取多采用掌側皮下靜脈系統,根據皮瓣設計及受區待吻合血管位置,切取所需長度靜脈(可切取長度為2.0~5.0 cm,直徑1.0~3.5 mm);皮瓣可攜帶正中神經掌皮支、橈神經掌淺支分支與指神經接合,制成有感覺的皮瓣。

3.3 該皮瓣的優缺點及注意事項

優點:⑴皮瓣較薄,皮下脂肪較少,外觀不臃腫,無需二次手術整形;⑵可攜帶神經制成有感覺的皮瓣,避免患指皮瓣因無感覺而造成的燒灼傷、擠壓傷等二次傷害;⑶橈動脈掌淺支穿支恒定出現,解剖簡單,耗時短;⑷可一次性修復多種組織缺損,如肌腱、血管橋接,移植重建屈伸指功能及血運;⑸皮瓣色澤與指部皮膚相近;⑹皮瓣血管與受區血管管徑匹配,血供較可靠;⑺皮瓣供區相對隱蔽,術后僅留線性瘢痕,對腕關節屈伸活動無影響;⑻血管危險期過后即可早期行指體功能訓練,有效避免指體關節僵硬。

缺點:⑴攜帶神經有形成痛性神經瘤及掌心部分皮膚感覺障礙可能性[4];⑵術后腕關節需制動2~3周,不能早期活動,不利于腕關節康復訓練;⑶對術者顯微外科操作技術要求高。

注意事項:⑴術中輕柔操作,在確認穿支進入皮瓣后,在頭鏡或顯微鏡下利用四面逆行解剖法解剖血管蒂部直至所需血管長度,如需橋接指體固有動脈,則向舟骨結節方向進一步游離橈動脈掌淺支;⑵解剖層次需整體在肌膜深面進行,以避免術后皮瓣邊緣不能高質量成活[5];⑶注意皮瓣掌側皮下靜脈預留長度,避免血管吻合張力過高;⑷皮瓣供區要徹底止血,避免術后腕部傷口愈合時間延長;⑸皮瓣寬度不超過3.0 cm,以避免皮瓣供區的縫合張力過大導致傷口愈合差及瘢痕過度增生,影響腕關節外觀及功能;⑹術中盡量多地吻合靜脈(2~3條),以減輕術后皮瓣腫脹,利于皮瓣高質量成活[6];⑺吻合掌側皮下靜脈時,由于血管管壁菲薄應盡量采取褥式外翻縫合法,以保證靜脈吻合質量;⑻注意皮瓣靜脈通過皮下隧道時勿扭轉、卡壓。

猜你喜歡
掌側供區橈動脈
髂腹股溝接力皮瓣修復股前外側皮瓣供區
趾腓側游離皮瓣移植修復手指掌側軟組織缺損
游離前臂皮瓣術區閉合方法的研究進展
游離股前外側肌皮瓣術后供區并發癥及功能評價的研究
股前外側皮瓣供區創面處理的研究進展
經橈動脈入徑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橈動脈慢性閉塞危險因素分析
掌側與背側置入固定鋼板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療效及并發癥比較
掌側鎖定解剖鋼板治療橈骨遠端AO分型C型骨折
DVR解剖型掌側鎖定接骨板治療C型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療效
經橈動脈穿刺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護理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