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省都蘭縣三岔北山多金屬礦區礦產特征與找礦遠景

2023-01-17 07:38劉志華李文成張得香
中國錳業 2022年6期
關鍵詞:金屬礦矽卡巖礦化

劉志華,李文成,張得香

(青海省第一地質勘查院,青海 海東 810600)

0 前 言

青海省都蘭縣三岔北山礦區礦產工作始于20世紀70年代,但主要是以找鐵為主,發現以鐵為主的多金屬礦(化)點、物化探異常較多[1]。鐵、多金屬礦化范圍較大,沿大理巖與巖體接觸部位多呈星散狀、脈狀斷續出露,分布有較強的規律性。區內圈定磁異常2處,磁異常內的磁鐵礦化矽卡巖及浸染狀磁鐵礦與變角閃安山巖(斜長角閃巖),尤其是磁鐵礦化變角閃安山巖都具有中等弱磁性特征,這對磁異常的正確解釋推斷帶來較大干擾。

2003年,青海省第一地質礦產勘查大隊在該區進行多金屬礦普查時,于4號銅多金屬礦點圈定銅礦體2條、銅鋅礦體1條、金銅礦(化)體1條、金鋅礦(化)體1條,其中M1-2銅鋅礦體規模最大,JD1激電異常規模較大[2-3],認為由該礦體引起,但由于經費所限未進行深部驗證工作;對于7號鐵礦點只進行了踏勘性檢查,未采用地質、物探綜合手段對鐵帽深部進行查證工作和系統的地表工程揭露。地質上認為M1-2銅鋅礦體往深部具有存在富礦的條件,但對已知礦體的延深判斷不清楚。2005—2007年,青海省地質調查院承擔的察汗烏蘇河地區1/5萬區域礦產地質、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及磁法測量綜合調查,取得了豐富的基礎地質、物、化探及礦產信息。自2006年起,有多家礦山企業在柯柯賽溝一帶開展礦產勘查及開發活動,相繼發現了多處礦(床)點,為區域內找礦工作提供了更加豐富的信息,同時拓寬了找礦思路。

在青海省都蘭縣三岔北山地區,黃銀寶等分析了三岔北山銅多金屬礦的成礦特征、控礦條件與地質特征等,對礦區深部找礦前景開展了研究介紹[4]。李書凱等[5]通過元素地球化學參數統計,認為三岔北地區易形成顯著的地球化學異常,可指示深部找礦工作,結合成礦元素間的聚合性與正相關性,提出應加強區內多金屬礦的尋找。目前,研究區的工作程度相對較低,尤其是在礦區礦產特征與找礦方面,但以往工作證明本次多金屬礦普查具有較好的地質依據,為本次普查方法選擇提供了參考經驗和可行依據。

1 礦區地質特征

研究區位于青海省都蘭縣境內,距都蘭縣城約90 km。從都蘭縣夏日哈鎮東(109國道2 336 km處)向南東約30 km有簡易公路可達工區,交通便利(見圖1)。普查區屬東昆侖山系東段,布爾漢布達山支脈北緣,山勢陡峻,危峰疊嶂,地形切割劇烈,海拔一般在4 000~4 800 m,最高5 130 m,平均4 500 m。山區覆蓋相對較厚,植被較發育,多由碎石、殘坡積、洪沖積及少量風成黃土組成,河谷平地多由風成砂(黃土)組成。

圖1 研究區位置

根據區域巖性對比,區內僅為中晚奧陶世-志留紀灘間山群b巖組(OSTb),可劃分為下、中、上3個巖性段。下段(OSTb-1)中性火山巖系常夾碳酸鹽地層,整體呈北西-南東向條帶狀,在整個普查區均有分布;中段(OSTb-2)碳酸鹽地層在工區西部被侵入巖吞蝕,局部未出露,主要在0勘探線以西、下巖段的南側;上段(OSTb-3)綠片巖應由泥質、粉砂質及中基性火山碎屑物質經變質而來,出露范圍不大,但較穩定,呈北西向分布在測區南側華力西期花崗巖巖體的接觸部位,沿接觸帶呈透鏡狀斷續出露,與南側華力西期花崗巖呈斷層接觸。說明灘間山群b巖組是在淺海環境下,由泥質、粉砂質、中基性火山碎屑物質-碳酸鹽-中性火山巖組成,屬不穩定環境下的海相沉積建造。礦區地質圖如圖2所示。

1.全新世沖積物;2.灘間山群b巖組上巖段;3.灘間山群b巖組中巖段;4.灘間山群b巖組下巖段;5.大理巖;6.角閃安山巖;7.矽卡巖;8.黑云母片巖;9.炭質千枚巖;10.印支期花崗閃長巖;11.印支期斜長花崗巖;12.華力西期花崗巖;13.斷裂構造及其編號;14.銅多金屬礦體

2 區域礦產特征

區內成礦元素較多,各礦種略具成帶性分布特征,現有成礦事實和各種比例尺化探異常顯示,本區主要以鐵、鈷、銅、鉛、鋅等中低溫元素成礦為主,鈷為該區特征成礦礦種,可能與區內分布的灘間山巖群有關,反映了成礦與中酸性侵入巖及構造關系密切?;疆惓Ec成礦事實礦種的分布有一致性(見圖3)。

1.全新世沖積物;2.晚更新世沖洪積物;3.中更新世冰水堆積;4.晚三疊世鄂拉山組流紋巖段;5.晚三疊世鄂拉山組英安巖段;6.晚三疊世鄂拉山組安山巖段;7.早石炭世大干溝組下巖性段;8.早石炭世大干溝組上巖性段;9.奧陶-志留紀灘間山群碎屑巖組;10.奧陶-志留紀灘間山群火山巖組;11.奧陶-志留紀灘間山群碳酸鹽巖組;12.早侏羅世二長花崗斑巖;13.早侏羅世花崗閃長巖;14.早侏羅世鉀長花崗巖;15.晚三疊世鉀長花崗巖;16.晚三疊世似斑狀二長花崗巖;17.晚三疊世二長花崗巖;18.中三疊世似斑狀二長花崗巖;19.中三疊世二長花崗巖;20.中三疊世花崗閃長巖;21.晚志留世英云閃長巖;22.中酸性巖脈;23.中基性巖脈;24.平移斷層;25.逆斷層;26.性質不明斷層;27.推測斷層;28.韌性剪切帶;29.孔雀石化;30.褐鐵礦化;31.黃鐵礦化;32.產狀

2.1 時間規律

由區內已有的成礦事實和取得的成果[6]可知,在成礦時間上大致有3個主要成礦期,即華力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與同期的構造巖漿事件扣合較好。華力西期因區內構造剝蝕強烈,保存條件較差,導致未發現有與之相關礦化現象,但并不代表該階段無成礦作用發生,至少可能為成礦物質儲備期。

2.2 空間分布規律

成礦作用主要發生在華力西期與俯沖有關原侵入巖與先成的金水口巖群變質地層體的接觸帶(矽卡巖型)[7];印支期侵入體與先成的祁漫塔格群、締敖蘇組、鄂拉山組地層體的接觸帶(矽卡巖型);燕山期鉀長花崗巖、鉀長花崗斑巖與鄂拉山組的接觸帶及花崗閃長斑巖體本身(矽卡巖型、斑巖型);北西向、北東向斷裂構造,以及與鄂拉山火山噴發旋回的相關聯的火山構造(陸相火山巖型、構造蝕變巖型)等部位,均是成礦可能地段和找礦有利甚至為潛在資源地段。另外,區內礦點多分布在北西向、北東向斷裂帶附近及地層與中酸性巖體的接觸帶上,礦點周圍黃鐵礦化、硅化、黃鐵絹云母化、矽卡巖化等蝕變發育。

2.3 礦床(種)共生組合規律

本區為多金屬成礦的有利地區,總體上存在有(Fe)Cu、Co成礦組合,(Fe)Cu、Pb、Zn、Ag成礦組合,Cu、Pb、Zn成礦組合,Au、Cu成礦組合及Au、Pb、Zn、Ag成礦組合。不同成因類型礦化中礦(床)種共生組合存在如下規律:

1)在與沉積建造中碳酸鹽巖地層有關的矽卡巖型礦化中,(Fe)Cu、Pb、Zn、Ag、Au、W、Sn具共(伴)生規律,其成因與印支期巖漿活動有關。

2)在陸相火山巖型礦化中,Cu、Pb、Zn、Ag、Co是綜合評價元素,其成因與鄂拉山組陸相火山巖關系密切。

3)在構造蝕變巖型礦化中,Au、As、Sb和Cu、Au具共生的特點,其成因與基底巖系金水口巖群、達肯達坂巖群和古生代祁漫塔格群、灘間山群地層以及與北西向和北東向斷裂構造活動密切相關。

4)在巖漿型礦化中,Cu、Cr、Co、Ni有共生的特點,其成因與超基性巖有關。

3 礦化帶特征

前人在區內發現各類礦點多處,以銅多金屬礦點為主。分布在印支期中酸性巖體與地層接觸部位的斷裂矽卡巖帶或地層中發育的斷裂帶中,成礦類型主要為構造熱液脈型,其次為構造矽卡巖型、熱液交代型。

通過前人工作,共發現銅多金屬礦化帶5條,圈定銅多金屬礦體40個,低品位鋅礦體、低品位鋅金礦體各1個(共42個)。詳查段內(7~16勘探線間)分布著Ⅰ、Ⅱ、Ⅲ號礦化帶,因此區內編號以1、2、3開頭的礦體均處于詳查段內。

3.1 Ⅰ號礦化帶特征

沿灘間山群地層中發育的斷層F1展布。礦化帶斷續長約1 200 m,寬5~15 m,產狀為225°∠58°~70°。帶內巖石破碎,多呈碎裂狀及粉末狀,由于斷裂的活動,其熱液與大理巖發生接觸交代作用形成斷裂矽卡巖帶(石榴石矽卡巖),在矽卡巖帶的局部地段見有褐鐵礦、孔雀石、蘭銅礦、黃銅礦等礦化。帶內圈定銅礦體2個(M1-1、M1-2)。

3.2 Ⅱ號礦化帶特征

位于Ⅰ號礦化帶南60 m處的灘間山群角閃安山巖中,沿F2斷層展布。礦化帶長約900 m,其中巖石呈碎裂狀,寬5~10 m,產狀為210°~220°∠70°~78°。沿走向為負地形,帶內片理發育,巖中見有藍銅礦化、金礦化、鋅礦化。帶內控制銅礦體3個(M2-1、M2-2、M2-7)。

3.3 Ⅲ號礦化帶特征

位于Ⅰ號礦化帶南200 m處,受F3斷裂控制。礦化帶長約2 000 m,寬10~15 m,產狀傾向北東,傾角均較陡,顯示出多期活動和產狀舒緩波狀變化的特點。局部孔雀石化、藍銅礦化,圍巖蝕變有綠泥石化、碳酸巖化等。帶內圈定銅礦體4個(M3-1-1、M3-2、M3-2-1、M3-5)。

3.4 Ⅳ礦化帶特征

位于礦區南東部,受F4斷層控制。礦化帶長約1 200 m,寬10~20 m,形成的破碎帶長約800 m,寬5~10 m,局部寬大于15 m,斷層為逆斷層,傾向南西,傾角65°~70°。位于灘間山群b巖組(OSTb)的變角閃安山巖中。沿碎裂巖帶見褐鐵礦化、藍銅礦化等。帶內圈定銅礦體1個(M4-2)。

3.5 Ⅴ號礦化帶特征

位于Ⅳ礦化帶南西約120 m處,受F5斷層控制。位于加里東期花崗巖與灘間山群b巖組(OSTb)的接觸帶上,帶長約1 000 m,寬約10 m。傾向北東,傾角70°~75°。帶內局部強褐鐵礦化、藍銅礦化等。帶內圈定銅礦體2個(M5-1、M5-3)。

4 礦體特征

至本次工作結束,區內共圈定礦體42個,其中以銅為主的礦體40個,鋅(金)礦體2個。詳查段內36個(礦體編號以M1、M2、M3開頭),普查段6個(礦體編號以M4、M5開頭)。具一定規模的礦體均產于前述5條礦化帶內,部分小礦體雖產于礦化帶圍巖中,但仍與構造有較為密切的關系。

4.1 M1-2礦體

為銅、鉛、鋅、金、銀、鐵復合礦體。礦體長約800 m,銅礦體真厚度為0.96~23.7 m,平均厚度4.87 m,厚度變化系數118.96%。最大控制斜深330 m,礦體沿走向具分支、復合、尖滅、再現現象,沿傾向的尖滅再現也較為明顯。

礦體傾向220°~230°,傾角55°~70°,分析銅品位0.28×10-2~4.68×10-2,平均1.24×10-2。品位變化系數106.57%。局部金品位4.76×10-6。礦體產于F1斷層內,賦礦巖石均為構造蝕變巖類。主要為碎裂狀安山巖、變安山巖,局部為碎裂狀矽卡巖。

4.2 M1-4-2礦體

為銅、鉛復合礦體。礦體呈似板狀,長約200 m,控制斜深140 m,礦體傾向200°~230°,傾角65°~78°,礦體厚度最大4.87 m,最小1.00 m,平均3.13 m,厚度變化系數55.81%;分析銅品位0.23×10-2~1.39×10-2,平均0.74×10-2,品位變化系數64.34%。局部鉛品位1.10×10-2。

4.3 M2-1礦體

為銅、鉛、鋅、金、銀、鐵復合礦體。礦體呈似板狀,傾向218°~250°,傾角65°~72°,沿走向有分支及尖滅、再現(1勘探線),在6勘探線沿傾向具尖滅、再現。長約800 m,最大控制斜深200 m,厚度最大10.29 m,最小0.74 m,平均3.42 m,厚度變化系數77.75%;分析銅品位0.27×10-2~2.82×10-2,平均0.93×10-2,品位變化系數63.59%。局部金品位4.84×10-6。

該礦體的產出基本受控于F2斷層,賦礦巖石均為構造蝕變巖類,多為蝕變角閃安山巖、構造矽卡巖及碎裂巖。

4.4 M3-1礦體

該礦體呈似板狀,最大控制斜深100 m,傾向60°~69°,傾角64°~72°,長約300 m,厚度最大4.76 m,最小1.06 m,平均2.76 m,厚度變化系數53.14%;分析銅品位0.53×10-2~4.62×10-2,平均1.21×10-2,品位變化系數90.82%。

礦體產于F3斷裂上盤,含礦原巖為構造矽卡巖、石榴石矽卡巖等。

4.5 M4-2礦體

為銅、鋅復合礦體。礦體產于Ⅳ號礦化帶內(F4),賦礦巖石為碎裂巖、碎裂巖化安山巖。礦體呈透鏡狀,產狀220°∠74°,沿傾向呈楔形尖滅,長約100 m,厚度最大4.36 m,最小2.31 m,平均2.58 m,厚度變化系數27.84%;分析銅品位0.23×10-2~2.50×10-2,平均品位1.27×10-2,品位變化系數107.54%。分析鋅品位0.91×10-2~6.06×10-2,平均2.86×10-2。

4.6 M5-3礦體

為鉛、鋅、銅、鐵復合礦體。該礦體為盲礦體,產于Ⅴ號礦化帶中。長約600 m,平均厚度2.59 m,鉛平均品位3.43×10-2,鋅平均品位2.26×10-2,銅平均品位0.31×10-2,TFe平均品位34.61×10-2。賦礦巖石為碎裂巖、碎裂巖化大理巖。

5 礦石特征

5.1 金屬礦物

黃銅礦:基本顯黃色,內反射呈淺黃色。粒度變化范圍較大,介于0.005~0.15 mm,個別可達0.4 mm,粒狀不規則。其與閃鋅礦、磁鐵礦、黃鐵礦等礦石礦物,多呈規則-不規則連生或相互包裹的關系。

閃鋅礦:呈他形粒狀和不規則狀,粒度大小不等,介于0.01~0.5 mm,以浸染狀分布于脈石礦物中,脈寬0.01~0.05 mm。

方鉛礦:呈他形粒狀或不規則狀,粒徑0.01~0.03 mm。與閃鋅礦共生,平直接觸,呈共邊結構或分布于脈石礦物中。與黃銅礦無連生。

鈦鐵礦:灰色略帶紅棕色調,主要呈他形粒狀、不規則粒狀集合體出現,粒度很細,一般在0.01~0.10 mm之間,呈浸染狀、斷續條帶狀分布于脈石礦物中。

5.2 脈石礦物

石榴石:呈不規則粒狀和他形粒狀,大多數呈細粒狀結合體,高正突起,均質性,少數顆粒稍粗大,可見環帶結構,為巖石的主要組分。

輝石:呈不規則粒狀和他形粒狀,高正突起,干涉色Ⅱ~Ⅲ級,可見輝石式解理,與石榴石呈鑲嵌接觸。

簾石:呈顆粒狀和不規則粒狀,高正突起,平行消光,干涉色不均勻,局部分布。

6 找礦遠景分析

區內較具規模的礦體主要分布于詳查區段內,以目前的工作程度而言,詳查段內礦體的控制程度相對較高,該段內資源量占全區資源總量的95.4%(6.71萬t)。

3個主礦體中,除M2-1礦體邊界已圈閉外,M1-2礦體向11勘探線以西有延伸的趨勢(見圖4)。11~55勘探線間略呈串珠狀分布的物探激電異常與Ⅰ號礦化帶的走向延伸較為吻合,因此該段有擴大M1-2礦體規?;虬l現新礦體的可能。M3-1礦體向西在3線、5線之間雖已尖滅,但其向南東方向的延伸情況尚不明確。從該礦體產出部位來看,與區內M3-3礦體的產出部位一致(均產于F3斷層上盤),二者有對應相連的趨勢。故在0~10勘探線間加強對礦體連續性的研究,有望擴大礦體規模。另外,詳查段內M3-2礦體已初具規模。該礦體產于Ⅲ號礦化帶內(F3),由3勘探線的1個槽探工程(06TC0301)、1個鉆探工程(ZK0301)和5勘探線的1個鉆探工程(ZK0504)控制。其走向延伸方向上未安排工程進行追索。礦體長約200 m,平均厚度2.44 m,平均品位1.33×10-2。進一步工作也有擴大規模的潛力。

圖4 0勘探線剖面

礦區的普查區段,主要是72~92勘探線間,其地層、構造、巖漿巖及礦化類型、蝕變特征等成礦條件與詳查區段相似,已發現的礦化線索較多,共圈定礦體9個,其中4個為地表單工程控制,2個為深部單工程控制的盲礦體,M4-2、M4-4和M5-3礦體工程控制程度略高。由于普查區段的工作程度相對較低,因此該區段內仍有較大的找礦空間。

此外,全區尚有未經驗證的激電異常十余處。依據本次工作取得的經驗,對于激電異?,F象,一般可認為其表征有礦產潛力,而其中的“低阻高極化”現象,則可更間接地作為一種找礦標志[8],意義顯著。此類異常分布的區域較大,且基本上未做工作,屬空白地段。因此加強對物探異常的驗證工作,可能發現新的找礦靶區,擴大區內資源總量。

7 結 語

綜上所述,無論是在詳查區段還是普查區段或空白區,青海省都蘭縣三岔北山多金屬礦區的找礦工作都顯示出較好的前景,依據現有資料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研究,進一步拓展區內找礦思路、找礦方向,將極有可能實現本區找礦成果的突破。

猜你喜歡
金屬礦矽卡巖礦化
礦化劑對硅酸鹽水泥煅燒的促進作用
大麥蟲對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礦化作用
基于復合膠凝材料的CO2礦化養護實驗研究
河南宅延多金屬礦磁異常區找礦前景
山東德州地區矽卡巖型鐵礦找礦方法研究
激電聯合剖面在判斷矽卡巖型礦床礦體產狀中的應用
廣西博白縣三叉沖矽卡巖型鎢鉬礦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礦預測
河南省欒川縣深部探明超大型鉬多金屬礦
復雜地層取芯技術在多金屬礦區應用取得突出效果
鐵礬渣中有價金屬的微生物礦化-浮選回收可能性和前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