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工作“最后一公里”

2023-01-20 17:47栗樹林
山西教育·管理 2022年12期
關鍵詞:雅言最后一公里普及

文|栗樹林

前段時間,本刊記者到陽泉市某縣采訪,恰逢該縣召開教育工作會議。記者發現,上至教育局領導、下至學校校長,從年長的到年輕的,幾乎人人操一口充滿鄉土氣息的地道土話。不僅是私下交流,在臺上講話亦如此。作為一個外地人,記者得先把他們的方言翻譯成普通話才能作記錄,這無疑給采訪帶來很大的阻礙。

自1956年國務院發出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開始,到國家把推廣和使用普通話寫入憲法,再到1994年全國頒布實施《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辦法(試行)》,以及我國自1998年開始,將每年9月的第三周定為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語言層面的普通話規范與推廣工作不斷取得新成績。在如此重大的進程中,基層教育從業人員不僅要自覺加強自身的語言規范,更應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可是,為什么習慣性地講方言在縣級層面依然并不鮮見呢?究其原因,一是少數年齡偏大的人受大環境影響——這塊土地上的祖祖輩輩都是天生講方言的,已經深入骨髓,難以學會普通話。二是部分人沒有系統學習過普通話,會講,但不標準,感覺很別扭,就干脆不學也不講。三是不少人能講好普通話,可是日常打交道的人多數是本地人,講方言就很自在,講普通話反而會覺得難堪,讓人家認為你酸文假醋的,也就不講了。

《論語》有云:“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薄把叛浴本拖喈斢诮裉斓钠胀ㄔ???鬃邮囚攪?,日常說話當是魯國方言,但讀經講經,或在正規場合,必用雅言。這是對文化的尊重,是為人的莊重,也是對政治權威的認同:天下一家的理想,就在這雅言之中。我們民族偉大的先哲在2500多年前就對此有如此清晰的價值觀,給了我們后世之人怎樣的啟示呢?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語言文字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是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行動指南。據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統計,10年來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從70%提高到80.72%,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貢獻了力量。

說普通話、寫規范字,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要求,而學校正是國家語言文字教育的基礎陣地。那么,基層教育從業人員理應主動擔當和行為世范,為走好我國語言文字普及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作出貢獻。一是站位上要高度重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事業是一項基礎性、全局性、社會性事業,是國家重要的文化資源、戰略資源,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教育人必須從自身做起,把講普通話和寫規范字作為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二是行動上要抓鐵有痕。市級教育行政部門應責成縣級教育部門,把“一把手”作為此項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并納入評價體系,監督和引領系統內的每一個人,同時努力在全縣營造人人講普通話、寫規范字的良好氛圍。三是觀念上要徹底改變。語言是溝通的橋梁,正規場合理應講普通話,沒有不好意思和別扭難堪之說,相反,不講普通話才會讓外人覺得你們這個地域是落后的。

愿每一個基層教育人會講普通話、愛講普通話、講好普通話,為普通話在全國的大普及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應有力量。

猜你喜歡
雅言最后一公里普及
5G手機打響“普及戰”
諸子百家周游列國得會多少方言
諸子百家周游列國得會多少方言
天文知識普及
引導發展 推廣普及
中國古代的普通話
抓普及、促提高、創特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