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進一步解放思想的哲學思考

2023-01-20 18:55阮克麗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22年23期
關鍵詞:思想觀念實事求是觀念

□阮克麗

人類社會的變革,人類文明的進步,都需要思想觀念的引領或驅動。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黨的思想路線和優良傳統,集中彰顯著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中不斷開拓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根本在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及時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1]??梢?,始終堅持實事求是,不斷解放思想,是黨自1921年創建以來在實踐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核心邏輯,是黨百年艱苦卓絕奮斗并走向成功的一條基本歷史經驗。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敢于突破教條主義思想束縛、貫徹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獨立自主地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與建設成功之路,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基礎。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開啟于解放思想,也成就于解放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得益于解放思想。面對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帶來的新挑戰,黨和國家必須進一步把握解放思想的實質要求,繼續突破僵化封閉或教條主義思想觀念的束縛,持續轉變觀念,拓展發展思路,凝聚改革共識,以思想再解放推動改革再深化,再造新時代社會發展新動力。

一、準確把握解放思想的科學內涵

解放在詞義上是指解除或擺脫束縛,獲得自由或得到發展。解放思想是指把人們的思想意識從陳舊理論或思維框架束縛下擺脫或超越出來,確立新的思想或思維。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看,解放思想是使人們的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相符合,讓思想觀念反映變化著的客觀現實,及時跟上時代變革的步伐,發揮思想觀念引領和指導社會實踐的能動作用。解放思想就是要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始終堅持實踐標準,破除各種教條主義、本本主義或僵化保守、主觀偏見等思想觀念的束縛,不斷用新的思想和方法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實現新發展。解放思想是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根本要求,是馬克思主義物質觀、發展觀、實踐觀和群眾觀的集中體現。新時代解放思想包含著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必須準確而全面地加以理解。

(一)解放思想的本質是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就是要求人們想問題、辦事情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不斷變化的客觀世界出發,從改造世界的實踐出發,而不是從已有的教條或觀點出發。因此,解放思想就是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基本立場,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求得對事物規律的科學認識來指導實踐。離開了實事求是,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思想解放。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有機統一體現著馬克思主義物質世界的客觀性與意識能動性的辯證關系,二者共同構成黨的思想路線的完整內容。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本前提,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思想解放的興起和人們觀念的轉變,標志著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奠定了思想基礎,推動著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創造新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從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和破解高質量發展難題的角度,反復強調要把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統一起來,把腳踏實地與大膽探索結合起來,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持從國情世情民情出發,探索一條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和現代化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愈益寬廣堅實。

(二)解放思想要堅持實踐標準?;厥讱v史,正是“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的大討論,把人們從“文化大革命”時期那種教條主義、“左”的思想桎梏中逐漸解放出來,恢復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鄧小平的“南巡談話”,到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全面深化改革,正是在一次次思想解放、理論突破的艱難抉擇中,40多年來改革開放的實踐進程得以不斷沖破理論的、體制的、文化的各種羈絆,才有了今天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累累碩果,也才有了全社會積極改革發展的熱情和創造性。行動最有說服力,實踐既是解放思想的深層動力,也是檢驗解放思想成效的根本標準。而實踐永無止境,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也不可能一次完成或一勞永逸,而是實踐中一個不斷探索、持續深化的過程,正如認識與實踐之間是一個無限循環、螺旋上升的辯證過程一樣。所以,解放思想必須牢固樹立實踐第一、面向實踐的觀點,自覺在改革發展的實踐和人民群眾的生活改善中不斷促進思想觀念的更新、檢驗和發展。

(三)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轉變觀念。觀念是行動的先聲。習近平早在任上海市委書記時就曾明確指出,進一步解放思想,核心在于轉變觀念、更新思路,自覺以創新性、突破性的思維應對和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把人們從傳統習慣、僵化思維乃至主觀偏見等條條框框的束縛下擺脫出來,以開放的胸懷和自我批判精神,主動確立起與變化著的實際情況相符合的新觀念、新思維,敢于創新與變革一切不利于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觀念一變天地寬。有了新觀念、新思維,才會有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也才會有發展的新境界、新成就。

(四)解放思想是在正確理論和原則指導下統一思想的過程。解放思想不是脫離客觀實際、任憑思維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也不應該是毫無章法的任性蠻干,而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和黨的政治路線基礎上破除迷信或偏見、突破已有觀念束縛,不斷認識客觀實際的思想統一過程,必須堅決反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通過解放思想,把人們不同的、多樣的思想觀念轉變到改革發展的共識上來,統一到實現民族復興的事業上來。在這個意義上,“解放思想的過程就是統一思想的過程,解放思想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統一思想。思想統一了,才能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識,形成改革合力”[2]。新時代進一步解放思想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堅持依憲依法推進各個領域的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

二、新時代改革發展呼喚進一步解放思想

回顧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改革發展的艱難而輝煌歷程,可以說,解放思想、觀念轉變是貫穿始終的一條主線,始終是每一步改革開放的精神先導。沒有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和觀念上的根本轉變,沒有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就沒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領域的改革不斷推進,更不可能創造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馬克思曾把解放思想比喻為“思想的閃電”,40多年來改革開放的實踐雄辯證明,思想解放到哪里,改革就延伸到哪里,發展成果就彰顯到哪里。放眼全國,越是人們思想解放、思維創新的地區,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后勁越強;那些因為種種原因導致人們思維滯后、思想相對保守、觀念不夠超前的地區,經濟發展的后勁不足,改革的難度相對較大。實踐證明,沒有思想的進一步解放,就沒有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沒有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就不會有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

(一)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解放思想也沒有休止符。所謂進一步解放思想,是指解放思想的“連續性”或“持續性”,是解放思想在時間上的延續和空間上的拓展。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情景的變化,那些原來曾經解放過的思想,那些針對特定時期已經解放了的思想,也可能變得不合時宜,成為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即便那些曾經引領時代的思想也是如此,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傳統的、習慣的惰性力量;另一方面是,面對實踐的新發展,面對發展的新問題,面對人民群眾的新需要,已有的認知和觀念也可能不再有效,有些需要進一步深化,有些需要進一步變革。這就意味著思想解放永不停息,觀念轉變永無止境,意味著思想解放的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本質上是認識與實踐、主觀與客觀不斷統一的辯證過程,也是思想觀念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的過程。

(二)改革既是根本性的體制機制轉變,更是深層次的觀念轉變。盡管我國已經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綜合國力顯著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得到歷史性改變,但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作為世界上最大發展中的人口大國,我國的發展成就并沒有從根本上轉變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判斷,而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矛盾,舊的問題許多仍然存在,又引發新的問題和挑戰,解決這些問題的難度更大,這就尤其要繼續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科學判斷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既不自滿浮夸,又不妄自菲薄,始終立足現實國情,不斷解放思想,繼續推進全面改革、更大力度擴大開放,創造發展的新動能。改革越是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越是面臨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和觀念障礙,就越需要思想的進一步解放,需要觀念不斷突破思想的“藩籬”。因為從根本上說,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障礙,一個是思想上的束縛,一個是既得利益的掣肘。而既得利益的破除首先需要思想觀念的突破,通過進一步解放思想,才能找到突破既得利益束縛的對策。所以,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仍需要以思想再解放、觀念再轉變為動力,敢于突破已有改革發展經驗和累積性體制機制的束縛,不斷完善新時代我國創新、協調、綠色、共享發展的新機制新途徑。

(三)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改革開放事業又一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目標,特別是面對改革發展中面臨的深層次體制機制和利益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思路,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探求新的發展之道。早在2013年11月,習近平在向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時曾經強調指出:“在深化改革問題上,一些思想觀念障礙往往不是來自體制外而是來自體制內。思想不解放,我們就很難看清各種利益固化的癥結所在,很難找準突破的方向和著力點,很難拿出創造性的改革舉措?!盵3]所以,新時代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必須進一步增強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胸懷,繼續高舉解放思想的旗幟,讓“思想的閃電”繼續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前面,敢于擔當,敢于創新,以新思想、新觀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治理各領域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把握發展的新機遇,應對發展的新挑戰,取得發展的新成就。

(四)新時代進一步解放思想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一方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領導人民改革開放和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最新成果,是源自實踐、經過實踐檢驗又能指導實踐的理論結晶,本身就包含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堅持實踐標準的內在要求、彰顯著思想解放、實事求是的精神特質,是新時代思想觀念的引領者;另一方面,新時代黨和國家只有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進一步的思想解放才能夠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才能始終堅持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探索改革發展的新思路新戰略。任何離開黨的正確領導和科學理論指導的所謂“思想解放”,必然出現方向迷失或主觀主義,使思想解放蛻變為沒有原則或底線的“胡思亂想”。同時,進一步解放思想,必須堅守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這一價值立場,不僅解放思想最終是為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和共享發展成果創造條件,而且只有堅定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才能真正做到“無私者”無畏,敢于突破一切條條框框的束縛,敢于超越階層或利益集團的窠臼,真正做到從客觀實際出發,從群眾的利益出發,及時制定和執行正確的政策或措施,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所以,新時代必須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和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精神、堅持科學理論指導與進一步解放思想在實踐中統一起來,守正創新,真正讓解放思想變成進一步改革開放和激發人民群眾熱情的新動力,敢于突破,勇于創新,自覺擔當,在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新征程中繼續開辟我國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新境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突破。

總之,新時代繼續解放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的根本要求,是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的必然體現,也是復雜多變外部環境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隨著我國發展進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新階段,面對世界變局、新冠疫情、智能革命和人民群眾的美好期盼等一系列新情況,面對以往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全社會必須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底線思維,推動思想的再解放、觀念再創新,主動識變、應變、求變,以更加徹底的改革和更加自信的開放,進一步激發社會各領域的能量和活力,在促進高質量發展中再造新發展格局、續寫新輝煌。

猜你喜歡
思想觀念實事求是觀念
關于后真相時代秉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思考
維生素的新觀念
實事求是是“最大黨性”
堅持系統觀念
別讓老觀念害你中暑
“實事求是”定乾坤
思想政治工作是衛生工作的生命線
新形勢下紀檢監察干部應強化的三個觀念
智能手機普及化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創新研究
高中體育教學現狀與改革對策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