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育新時代青年的“三氣”與“四要”

2023-01-20 18:55□王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22年23期
關鍵詞:骨氣底氣品德

□王 嬌 周 麗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要求廣大青年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以下簡稱“三氣”),要愛國愛民、錘煉品德、勇于創新、實學實干(以下簡稱“四要”)。這一重要論述把對新時代青年的品質要求與黨的歷史文化、實現民族復興的現實追求緊密聯系了起來,為新時代深化黨史教育、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提供了根本遵循。以黨史文化之“魂”、復興夢想之“需”培育新時代青年的“三氣”與“四要”,闡釋了黨和國家對青年一代大有作為的期盼和希冀。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講話中對青年人提出希望:“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盵1]

一、以黨史文化筑牢新時代青年“三氣”的信念之基

黨史文化是中華民族為建立新中國而艱苦奮斗的記憶,也是為改革開放、共赴小康而奮發圖強的影像,它既塑造了中華民族的記憶形態和價值取向,也是造就青年人“三氣”的財富和珍寶。

(一)以黨的目標理想增強新時代青年的志氣。志氣是積極上進、敢于追求,是有堅定理想并為之努力奮斗的勇氣和決心。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一個有志氣的民族,先賢們教誨世人立鴻鵠之志,“有志者事竟成”。

新時代青年的志氣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要以黨的目標理想增強新時代青年的志氣。中國共產黨現階段的目標理想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最高目標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黨雖在成立伊始即遭受了大革命失敗的重創,集中兵力攻打中心城市的計劃更是讓黨陷入了進退維谷境地。但是在“站起來”理想信念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勇于斗爭,始終堅定目標理想,團結全國人民積極奮進、在正確的革命道路上,領導人民群眾給舊中國一盤散沙的歷史畫上了句號。在實現“富起來”偉大目標的征途中,雖然中國的發展有困境,但在黨目標理想的引領和號召下,涌現出了一系列有建設祖國凌云志氣的卓越青年,如導彈航天事業的先行者和引路人錢學森、石油鉆探工業的鐵人王進喜、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技術創始人王選等。他們有奉獻國家和人民的凜然志氣,將自己的命運同國家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

“革命理想高于天”[2]。從百年歷史長河中,一代代青年在黨目標理想的指引下,堅定理想信念,做有志氣的中國人。新時代青年心懷理想肩擔重任,要闊步向前志氣揚,在對科學理論和現實存在的正確認識上把握理想信念,以目標理想掌舵人生航向。

(二)以黨的堅韌意志增強新時代青年的骨氣。新時代青年的骨氣,在艱難困苦面前寧折不彎、不卑不亢,面對誘惑能堅守底線、慎終如初。孟子講,“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將有骨氣之人在三種情形下的應有狀態闡釋得清楚明了。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要以黨的堅韌意志增強新時代青年的骨氣。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無時無刻不在面臨著艱難曲折,從黨的“一大”改變會議地點、國共合作領導的大革命失敗、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到翻山越嶺的長征、槍林彈雨的八年抗戰和風雨如晦的三年解放戰爭,在烽火連天的二十八年中,黨持正不撓,經歷荊棘載途卻越挫越勇。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即使國內外壓力驟增,動蕩不定,中國人民依舊鐵骨錚錚。1963年,赫魯曉夫撤走了全部在華蘇聯專家的舉動,不但沒有嚇倒中國人民,反而練就出華夏兒女“自己努力,自己干”[3]的錚錚鐵骨。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時期,我們也頂住壓力,以堅韌意志相繼開啟了青藏鐵路、“三線建設”等重大工程。在黨領導人民贏得解放和建設中華大地的的歷程中,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為祖國甘灑熱血的青年勇者。他們表現出了堅定理想、追求正義、知重負重、敢于斗爭、無所畏懼、對黨忠誠、服務人民的高尚品格,是青年骨氣的真實寫照。

我國青年要在學習黨的堅韌意志中,發揚黨的精神品格,鍥而不舍、永不放棄。善于明辨是非,養成民族氣節,在應對國內外紛繁復雜的風險挑戰中,警惕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手段,挺直作為中國人的脊梁,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

(三)以黨的歷史成就增強新時代青年的底氣。新時代青年的底氣,表現為氣宇軒昂、成竹于胸、自信從容,對在黨的領導下堅守初心使命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滿信心,對自身的能力充滿信心。時代發展的前進力量源于青年,青年有底氣,國家才能更有底氣。新時代青年增強做中國人的底氣來自于黨厚重的百年歷史和百年來的輝煌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表示:中國人民現在之所以有底氣,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所積累的建設成就、是因為我們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確道路。近年來,我們在應對金融危機、新冠肺炎等國內外重大突發事件中收獲了累累碩果,表現出了攻堅克難的決心,取得了接連的勝利。單從經濟層面看,在黨的領導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建國初期的的三十多美元到現今的一萬一千多美元,可謂是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震古爍今的輝煌成就即是修煉新時代青年有底氣的最佳素材。

在過去一百多年里,風華少年們在艱難困苦中不懼雨打風吹,承擔起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責任,為民族振興前仆后繼,不斷為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和建設事業注入新鮮的血液和力量。步入新時代,背靠強大的祖國,青年一代更有做中國人的底氣。

二、以偉大復興夢想明確培育新時代青年“四要”的現實之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入新時代,中國逐步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但是,實現偉大復興的道路并不是暢行無阻的,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新時代青年的正向培養是達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重要內容之一。青年是時代發展的主力軍,這要求我們必須以偉大復興夢想明確培育新時代青年的“四要”,讓民族復興的重任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拼搏奮斗中得以實現。

(一)以偉大復興夢想厚植愛國愛民之情懷。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是中華民族長期以來的實踐目標,也是當代青年共同努力的方向。國家、民族和人民從來不是分裂的個體而是統一的整體。民族復興的實現,在一定程度上即意味著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愛國愛民是中國人內心深處最真誠、最持久的情感熱忱,是炎黃子孫傳承千年的美德,歷經千百年的傳承積淀。在歷史上,我們有憂國憂民的范仲淹、以死報國的文天祥,為民請命的林則徐,一心為國的錢學森、親民愛民的焦裕祿等英雄。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給廣大青年提出了四點希望,特地講到“愛國是第一位的”[4]。習近平總書記深知愛國愛民的信仰感召力和實踐影響力,多次從傳統美德的高度論述了愛國主義的重要性,可以有效激發新時代青年骨子里的憂國憂民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懷。

廣大青年生活在祖國的大地上,是廣大人民群眾中的一分子,青年同志們熱愛祖國和人民也就是在自愛。待到2050年,現在的青年人大約是五六十歲,還可以享受現代化發展帶來的成果。所以說,青年不單單是偉大復興的建設者更是事業成果的享受者。

青年在助力偉大夢想實現的過程中,要在理論學習上讀原著、學歷史、悟真諦,要傳承中華民族的愛國基因,時刻不忘國家和人民,筑牢愛國愛民的信仰之基。同時,也要在實踐中主動將個人命運同祖國命運聯系起來,始終堅守初心使命,奮發有為,自覺地將愛國情感、為民志向外化為報效祖國的行動,創造青春佳話,結出累累碩果。在新冠疫情大考之際,有大批的青年醫務工作者奔赴前線披荊斬棘,年輕的身影行動在國家和社會最需要支持的地方,用肩膀扛起了保護人民的責任。

(二)以偉大復興夢想錘煉品德之修為。塑造個人品德、強化道德認知是新時代青年培養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在面對錯綜復雜的中西方社會思潮沖擊過程中,錘煉青年品德修為、提升青年道德水平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沒有高尚純潔的品德,一個人即使博古通今、學貫中西,也難堪實現偉大復興的重任。立德即是立人,德不配位,行之不遠,必招禍患。人可一生無仕途,但不可一日無品德。新時代的青年們只有錘煉品德才能擔當起民族復興的大任。品德錘煉不是虛幻的空中樓閣,可以從勤學、實踐出發,繼而做到修德的知行合一。好學深思是修德的力量驅動,青年博學多聞,了解學習榜樣的先進事跡,才能發現自身品德修養的不足之處,繼而反躬內省,時刻保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高度警惕。躬身實踐是修德的路徑指引,“紙上得來終覺淺”,書本上的知識,必須要落到行動上。青年人錘煉品德,不應該止于自己的內心,更應該踐行在與家長、老師、同學和朋友的交流互動中,有“絕知此事要躬行”的自覺意識,為實現偉大復興夢想貢獻青春力量。

(三)以偉大復興夢想激發勇于創新之動力。中國目前在經濟發展方式、制度建設、文化發展、社會治理和生態文明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面對與時俱新的紛繁世界和前所未有的現實問題,我們沒有現成的成功經驗可以借鑒。解決這一系列發展問題、實現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就是創新。

創新是中國人的民族底色。中國不單單是綿延不絕的文明古國,更是求新、維新、革新的有機體,中華民族歷史上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創新創造之舉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過特殊貢獻。在未來,中華文明的持續發展下去,離不開創新為之注入動力。青年人巧捷萬端,常有獨得之見,能夠在創新中拔得頭籌,是創新的希望。新中國成立初期,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國的各行各業涌現出了于敏、袁隆平、屠呦呦等創新人才,為祖國的國防、溫飽、醫療等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在新時代,各行各業的青年從業者們應當自覺勇于創新,善于創新。比如,我國目前中低端行業發展趨近飽和,高端產業發展創新不足、人才缺乏,存在著供給與需求不匹配的問題,相關領域的青年應當主動思考如何通過科技創新,催生發展新動能,使國家建設提質增效。不止在科技創新領域,新時代的青年們將全過程、全方位參與偉大復興夢想的實現,肩負著實現民族振興、締造人民福祉的重任,需要不斷提高適應新時代新事物的能力,敢于批判,尊重科學、尊重知識、與時俱進,培養創新思維,提升創新能力,積極為各項現代化事業建設提出創新想法,干出創新成果,增強我國新發展格局下的創新發展原動力。

(四)以偉大復興夢想增強實學實干之本領。幸福出自于奮斗。新時代青年要做實現復興夢想的實學、實干家,而不是空喊家。偉大夢想、偉大目標絕不是簡簡單單、大造聲勢就可以實現的。人們為了更好的生活,必然要經歷更高水平的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新時代青年的學習成果和實踐收獲直接影響著我國距離實現偉大復興夢想的里程數。

新時代青年的培育工作是關乎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大事。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實現偉大復興“事”,必先磨好青年的“器”。青年一代磨練出真學問、真本領,才能實干興邦,國富民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成就,但實現偉大復興夢想任重而道遠,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后,社會主義各項事業亟待注入新血液、新力量。青年一代生逢其時,但投身祖國建設中去的路卻是道阻且長,需要通過實學實干掌握科學理論,練就過硬本領。一是新時代青年要努力成為博學多聞、登高能賦的棟梁之才。不滿足于網絡化、碎片化的知識,自覺走出實用主義、享樂主義、佛系思維等困境,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時刻有知識更新的急迫感和實踐積累的緊張感。成為勤學、真學、實學的時代新人。二是新時代青年要做奮發有為、行穩致遠的青年實干家。自覺關注中國社會發展的現實,投入社會生活的基層實踐,學習楷模先鋒“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精神。對待工作有舉輕若重的態度,把小事當做大事做,扎扎實實,不投機取巧,不搞歪門邪道。在親身參與實踐的事務中歷練成長,奮發圖強,在吃苦耐勞的奮斗中培育實學實干精神。

三、結語

黨一向重視青年人的思想和實踐教育工作,將它擺在全部工作的首要位置。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一批又一批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青年才俊們涌現出來,成為了促進祖國建設發展的鮮活力量和主力軍。未來,相信在黨和人民的殷切期盼和堅定支持下,新時代的青年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竭盡全力,勇挑重擔。

猜你喜歡
骨氣底氣品德
好糧倉就是硬底氣
富則講臉面,窮則說骨氣
抓細微之處 促品德養成
朽木頌
心底無私底氣足
為政底氣
你要有拒演悲劇的底氣
拓展延伸
富則講臉面,窮則說骨氣
品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