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端牢中國飯碗的深度思考

2023-01-20 22:31王炳春
黑龍江糧食 2022年11期
關鍵詞:高標準種業農田

□ 王炳春

(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糧食安全事關國運民生。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绷暯娇倳浀倪@段報告再次強調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性。

端牢中國飯碗具備更加有力的保障

一是產量高位攀升、生產基礎不斷夯實。①糧食生產穩中向好,自2015年起連續7年保持在0.65萬億公斤以上,2021年糧食產量6828.5億公斤,2022年夏糧產量1458億公斤,增產29.65億公斤;②耕地面積19.18億畝,劃定了10.58億畝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成9億畝高標準農田;③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1%,糧食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

二是流通高效順暢、市場運行總體平穩。①全國標準倉房完好倉容7億噸,倉儲條件總體達到世界較先進水平;②庫存總量充足且結構均衡,儲糧層次豐富;③糧食市場供應完全有保障,運行保持總體平穩態勢。

三是糧食應急保障更加有力。①我國一天糧食應急加工能力可滿足14億人兩天的需要,現有糧食應急加工企業6000家、應急供應網點5.3萬個、應急儲運企業4199家、應急配送中心3047家;②糧食應急儲備進一步夯實,中央儲備規模穩中有增,地方儲備規模持續增加,保障關鍵時刻的應急需要;③涵蓋加工、供應、配送、儲運的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基本建立,應急保供能力持續提升。

端牢中國飯碗存在潛在的風險

由于糧食生產是自然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相互交織的生產過程,能否端牢飯碗就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目前面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耕地、水和氣候制約糧食生產。①存在耕地數量減少、“非農化”“非糧化”蔓延問題。2021年我國耕地面積19.2億畝,相比10年前減少1.1億畝,主要是工業化建設和城鎮化建設用地擠占耕地及擴種經濟作物。農藥殘留、超負荷種植和土壤沙化導致耕地質量差,距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耕作層變淺,等級提高地力變差。大量良田改種經濟作物擠占糧食作物的耕地面積,非糧化率在30%-50%之間,甚至超過50%;②水資源總量短缺、空間分布不均和利用率低。我國可再生內陸淡水資源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五位,人均2041.7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且水資源南北分布不均,北方擁有全國54%的耕地,多半是糧田,水資源占有量卻只有全國的36%,農業水資源利用率0.55左右,低于發達國家0.75左右的水平,部分地區還存在工業、城市用水擠占農業用水的現象;③近年來全球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影響強度不斷加大,而我國又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地表年平均氣溫逐年上升,升溫速率明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氣候變暖,干旱、洪澇和低溫等極端氣候事件增多增強,氣候風險水平逐漸上升,短期內冬季氣溫總體偏冷冬小麥播種受阻,中長期將是威脅糧食生產的重要因素。

二是種業發展緩慢制約糧食單產提高。①我國種業發展存在一系列短板弱項,即部分品種單產水平不高、自主研發能力不強、行業集中度較低,與世界先進水平之間差距依然較大;②種業研發投入在銷售收入中僅占不足3%,低于國際公認的5%的水平線;③合資種子企業中,研發幾乎被外資壟斷,難以進入到育種的核心環節。外資滲透率不斷提高,導致我國種子行業集中度低,缺乏規?;姆N子龍頭企業,市場占有率不足20%,抑制種業研發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是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不足威脅糧食安全。①農業科技支持乏力。農業科技研發與推廣跟農業生產脫節,與農業發展新階段的要求極不適應。目前的農業生產技術系統是適應短缺經濟的體系,是以追求高產量為目標的技術支持系統,忽略了農產品的品質追求,無法適應新階段農業發展的優化結構和提高品質、增加收入的要求。農業科技的總體水平仍然不高,存在著常規技術多,重大關鍵技術和高新技術少;產量技術多,品質技術少;生產技術多,加工技術少;知識形態技術多,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技術少;②農業裝備有效供給不充分、農機農藝融合不密切、農業機械化作業不配套。目前適宜丘陵山地作業的農機裝備不多;在特色產業領域,如茶園、果園行間距和種植密度與現有機械不搭配;機耕道標準低、農機維修服務等不足;③“大國小農”的基本農情導致土地細碎化。目前我國小農戶占農業經營戶總數的98%以上,約有2.1億戶小農戶的耕地面積在10畝以下,約70%以上的耕地由小農戶經營。2021年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為72.03%,其中機耕率86.42%、機播率60.22%、機收率64.66%。土地細碎化、小規模和機械化程度較低影響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制約糧食單產的提高。

端牢中國飯碗的務實性對策建議

一是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有效降低耕地、水等資源短缺和極端氣候頻發對糧食安全造成的負面影響。①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在已建成9億畝高標準農田的基礎上,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實施好自2022年10月1日起國家新頒布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加強資金管理,補貼標準(1500元/畝)只能向上增加,要切實加快項目實施和資金撥付進度,確保資金早撥付、早到位給種植大戶、涉農企業、家庭農場,政策早落地、早見效;②嚴把高標準農田質量竣工驗收最后一道關口,嚴格按《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竣工驗收辦法》執行,必須充分滿足竣工驗收條件,驗收組要對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與節水設施、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農田輸配電、損毀工程修復、耕地質量調查評價、農田建設相關的其他工程等內容進行審核,驗收程序合法合規,自覺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③運用遙感監控等技術以及農田管理大數據平臺,以土地利用現狀圖為底圖,全面交接高標準農田建設歷史數據,統一標準規范、統一數據要求,把各級農田建設項目立項、實施、驗收、使用等各階段相關信息全部上圖入庫,建成農田建設“一張圖”和監管系統,實現有據可查、全程監控。

二是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提升種業競爭力,促進糧食單產提高,夯實糧食安全根基。①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指示要求,積極融入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布局,認真貫徹國家《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十四五”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設規劃》,堅持系統謀劃、科學布局,制定種業發展規劃,出臺現代種業產業升級行動計劃,以創建“國家打贏種業翻身仗先行示范區”為目標,全面安排部署,高位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②以基礎研究引領創新,建立利益共享、激勵與約束、風險共擔的創新機制,通過契約關系明晰種質資源所有權,放活種質資源單位運營權,賦予相關各方收益權,促進種業企業做大做強,讓育種基礎研究各要素高效流動起來,讓基礎研究盡快轉化為可以銷售的優質良種,促進糧食單產提高,獲得更好的收益;③加強農作物種業市場環境維護與監督。政府部門應明確自身監管職責,提升部門監管能力,完善配套設施,加強對當地農作物種業市場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出售假冒偽劣種子以及侵權種子等違法行為,維護種業市場環境的安定,為種業的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市場基礎,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三是強化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確保糧食安全。①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用農業科技、現代設施和裝備武裝傳統農業,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提高農業良種化、機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標準化水平,有效增強防范風險能力;②深入開展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支持涉農高校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服務,加強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入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開展家庭農場培育、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大力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③提高農機裝備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制造,加大購置補貼力度,開展農機作業補貼,搭建村企對接平臺,鼓勵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到農村建立種植、養殖生產基地或購銷基地,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開發生態旅游等產業,實行“以企帶村”,吸納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

猜你喜歡
高標準種業農田
登海種業
登海種業
達爾頓老伯的農田
達爾頓老伯的農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標準農田16.89萬公頃(253.34萬畝)
堅持高標準嚴要求 確保按時保質完工
五個方面著手 打好種業翻身仗
打好水產種業翻身仗
農田“高標準”帶來農業高效益
“兩委”換屆發動攻堅——確??械簟坝补穷^”、實現“高標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