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經濟綠色發展路徑研究

2023-01-20 22:31趙新蕊孫繼芳趙宏偉
黑龍江糧食 2022年11期
關鍵詞:農民綠色生態

□ 趙新蕊 孫繼芳 趙宏偉

(1.河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2.灤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河北 承德 068251)

一、綠色發展

(一)綠色發展基本內涵

經過“蒸汽機革命”“電力革命”“信息革命”幾次革命后,世界經濟飛速發展,中國與世界的經濟發展差距在“蒸汽機革命”之后也逐步縮小。人類在工業時代產生大量財富,但是,因為資源遭到過度開采、環境遭到破壞,也產生了很多環境與生態問題?,F在,世界進入“綠色工業革命”時代,中國順應世界發展潮流與趨勢,提出“綠色發展”理念。

綠色發展是中國尊重自然規律,總結人類發展的經驗教訓,面對當今時代的挑戰做出的回應[1]。它是在可持續發展理論、循環發展理論基礎上提出的,強調經濟系統、社會系統、自然系統和諧共生,實現經濟綠色化、社會和諧化、自然科學化,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社會更加和諧,國家更加美麗。

中國傳統思想強調人與自然的關系,比如“天人合一”思想[2],就蘊含著豐富的綠色發展理念。我國綠色發展理念不斷完善,從“八大戰略”到“五位一體”,從黨的十六大倡導可持續發展思想到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在發展的道路上,越來越重視綠色發展。

(二)文獻綜述

王丹、郝雨濃在《綠色發展理念的內涵與價值探究》[3]一文中認為綠色經濟就是環境與經濟相互促進的一體式發展模式,認為綠色是經濟健康發展的需求,經濟發展為綠色發展提供物質支持。他認為綠色經濟是人和自然共同發展的根本出路。黃建洪在《綠色發展理念:綠色經濟社會治理的新范式》[4]一文中認為綠色經濟首先要思維方式綠色,要基于生態問題構建長遠戰略規劃,進行戰略轉型;核心是生產方式綠色,他認為綠色經濟就是改變傳統生產方式,持續優化人與自然關系;綠色經濟還要生活方式綠色,民眾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環保的消費理念;而且,他認為綠色經濟就是國家建設現代化強國的治理方式,這有利于建設生態強國。王培培、陳林云以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系[5]為視角進行研究,他們對經濟和環境的關系進行概述,并且批判了“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方式,認為在社會發展中,以破壞環境為代價先發展,之后再治理環境的這種策略一開始就注定不可能解決環境問題。文中提到自然資源是經濟發展的前提,保護自然就是保護經濟持續發展,認為要以保護自然的方式實現經濟發展,達到良性循環。

二、推進農村經濟綠色發展的意義

(一)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需要

推進農村經濟綠色發展有助于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實現生態宜居,也促進農民生活富裕,產業健康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首先,綠色發展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帶動更多產業健康發展,實現產業興旺。經濟發展建立在生態資源基礎上,綠色發展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綠色經濟推進產業發展適應生態系統,能夠減少污染、提高利用率、增強安全性。其次,經濟綠色發展有助于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生態宜居的目標。綠色發展讓正處于互聯網時代的農民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知道不但要利用好生態資源,更要保護好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堅持經濟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能夠增強經濟發展的內驅力,提高產品競爭力,實現生產力與生態和諧發展。綠色經濟遵循自然,農民尊重自然規律,以開放、包容的心態面對外物,這有利于形成良好鄉風。經濟綠色發展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積極作用,貫穿鄉村振興的發展過程,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部分。

(二)有助于滿足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先,農村經濟綠色發展有助于保護生態環境,解決發展經濟和生態保護的矛盾,滿足農民對優美生態的需要。長期以來,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也導致了較弱的生態承載力承受著經濟發展帶來的強勁沖擊。堅持經濟綠色發展,能夠平衡農村地區生態鏈條,解決經濟與生態的矛盾,在發展經濟同時兼顧生態效益,保護生態環境。其次,推動經濟綠色發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還能夠提供更多的生態產品,滿足農民對豐富物質的需要。生產生態產品,能夠滿足人們對高質量物質的需要。最后,堅持綠色發展過程中,注重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僅重視生態自然,也注重人的健康生長。農村地區社會保障事業發展不完善,綠色發展注重保障農民健康生活需要,更好地保障農民生活發展的需要。

(三)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首先,經濟綠色發展能夠逐步縮小城鄉差距。長期以來,我國發展經濟大多是粗放型經濟[6],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城鄉差距并沒有縮小,反而越來越大。經濟綠色發展能夠改善高投入、高浪費、高污染的發展模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改變經濟發展模式,促使企業實現綠色轉型,在這過程中,能夠促進農村地區經濟健康發展,提高人民收入水平,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其次,經濟綠色發展能夠創造綠色文化,極大滿足農民的精神生活。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是農民美好生活的基本內容,只有豐富優質的精神生活,農民才能夠實現物質滿足和精神滿足的高度融合。綠色文化能夠引導農民進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建立文明的行為習慣,培養具有良好素質和健康思想的農民。綠色文化生活也是和諧生活的重要內容,增強農民相互之間的親切感和認同感,建立和諧良好的鄰里關系,增強鄉村的凝聚力,更好更快地建設新農村。

三、新時代推進農村經濟綠色發展的路徑

(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隨著經濟發展,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政策不斷調整,推出一系列惠農政策,加速農村經濟轉變。但是,我國偏遠地區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力度較小,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種植條件落后,科學種植方式沒得到大幅度推廣,基層農業科研人才稀缺,科研能力較弱,農業產業化落后,農業產品缺乏競爭力,半產品加工制造沒有優勢。因此,推動農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成為迫切之急。首先,鞏固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在保證基礎種植條件上提高效率和效益。其次,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糧食、果蔬、林業綜合發展,提高種植業整體效益,并把種植業、畜牧業、觀光旅游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業產業循環發展。并且,延長農業產業鏈、促進農業產業化也是改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讓農產品上游、中游和下游同步提高經濟效益,產業化不斷升級,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最后,完善農村地方農業服務體系建設,尊重農民個體意愿,規范農業合作社發展,引導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形成農業集體化經濟,推動農村地區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農業發展模式,推進農業經濟綠色發展。

(二)利用好現有資源

我國農村地區地域遼闊,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豐富而獨特,是推動經濟綠色發展的良好基礎。利用本地現有的自然資源,把本地打造成生態環境美、農業特色美的美麗鄉村,塑造本地特有品牌。比如,在多山林地區,研究本地土質,發展林下經濟,在現有資源上因地制宜種植林下產物不但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而且可以提高效益,增加收入。農村地區也有優秀的歷史文化資源,這些歷史文化資源不僅記載著地方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也為本地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開發好、保護好、利用好農村現有文化資源是推動經濟綠色發展的重要方式,要挖掘歷史文物的內在故事和深刻內涵,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視地方各地區歷史文化資源的聯動開發,并進行專業化梳理和整合利用,形成整體性歷史資源串聯,盤活農村地區歷史資源,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擴大推廣力度,推動農村地區經濟綠色發展。搞旅游不能過度開發,原生態才是最可貴的資本。所以,發展經濟要合理利用現有資源,不過度開發,保持原生態,發揚本土優勢,促進經濟綠色發展。

(三)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就要像保護眼睛和生命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就要守住生態紅線,正確處理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的關系。推動農村經濟綠色發展,就要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美麗宜居的新農村。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生態問題嚴重,資源過度開采造成資源緊缺,工業垃圾和生活垃圾亂排亂放影響人居環境,塑料膜、化肥、農藥不當使用對耕地造成不可逆的環境破壞,這些都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7]。改善農村生態環境,首先要培養農民的綠色生產意識,打破數千年來農耕傳統,提高農民生態保護意識,讓農民牢記生態環境是寶貴財富,并加強宣傳環保知識,實現農民富、環境美。其次,加強治理突出環境問題。針對當前農村突出的生態問題,比如耕地污染、垃圾處理不當、資源過度開采、農民意識淡薄等問題,加強治理,比如使用有機化肥、垃圾再回收利用、資源適當開采、加強宣傳教育和監督力度、污染源加強防治等方法綜合治理生態問題,改善農村環境污染問題,預防出現新問題,打造美麗宜居的美好鄉村環境。最后,建立健全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章制度。國家應不斷完善相關法律,確保有法可依。各地方政府和基層組織因地制宜,根據地方具體情況確立規定,對農村地區的生態保護行動給予政策支持。

(四)開發農村發展綠色科技

推進農村經濟發展轉型,走綠色道路,不可避免就要進行科技創新,不斷提升綠色科技。在發展經濟過程中,注重技術創新,淘汰落后產業,發展高回報、低污染、重技術的產業,建設美麗鄉村。

首先,農村經濟綠色發展,離不開農業,農業是重中之重,但是目前科技并不能滿足農業進行綠色發展的需求。比如,要加大對種子行業的研究,保護好農業產業鏈的源頭,把種子放在農業的突出位置,不斷研究良種、優種,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自主種子品牌,滿足國內不同地區不同種類的種子需求,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走農業高質量發展道路。其次,推進農村經濟綠色發展,就要順應世界發展趨勢,加強對大數據手段的開發和利用。經濟發展伴隨著電子信息化,處于數據化時代,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就要開發數據、利用數據、保護數據。根據數據提取信息,面對經濟發展趨勢和外界需求做出改變,做出高質量的經濟發展規劃,讓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越來越“智慧”。最后,加強對農民的職業教育,提高綠色生產技能。農民是農村經濟發展主體,農村地區經濟發展離不開農民,加強對農民職業教育,提高農民專業技術知識,就能夠減少農村地區推廣綠色科技的阻力,讓綠色科技在農村經濟發展中成為趨勢。

(五)推廣綠色消費

綠色消費順應發展規律,適應可持續發展理念,既滿足自身需要又節約適度,在消費過程中注意生態保護和節能減排,是一種健康低碳的生態化消費方式。國家不斷出臺政策推廣綠色消費,引導百姓進行綠色消費,營造新風尚、新風俗的消費模式,引導百姓創造綠色生活、企業發展綠色經濟。百姓認同綠色消費方式,就會提高對綠色產品需求,商家就會提供綠色產品,形成綠色循環消費供給產業鏈。目前,我國綠色消費尚未成為百姓自覺消費方式,企業綠色產品生產、供給不足,地方綠色消費政策不完善,推廣綠色消費,促進企業轉型,形成健康消費產業鏈成為重要挑戰。農民不僅是綠色消費的消費者,也是綠色產品的供給者。作為綠色產品的消費者,農民主體龐大,發展綠色農業綠色需求更大,引導農民形成良好價值取向和消費需求,有利于推動形成正確消費模式。作為綠色產品的供給者,從滿足消費者需要的考慮出發,農村就會生產提供更多的綠色無污染產品,滿足人民群眾的綠色消費需求,形成綠色循環發展的農業產業體系[8],推動農村地區經濟綠色發展,建設美麗鄉村。

猜你喜歡
農民綠色生態
綠色低碳
“生態養生”娛晚年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生態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也來應對農民征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