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研究

2023-01-20 22:31張海華
黑龍江糧食 2022年11期
關鍵詞:培育素質農民

□ 張海華

(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宣鋼分院,河北 張家口 075100)

一、新型職業農民的含義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一個新的名詞逐漸被大家所熟知,那就是新型職業農民。這是對農民定義的一個新概念,相對于傳統的農民而言,不再是僅僅局限于農耕的代名詞,已經上升到一種職業。這種發展出來的新職業是具有相對應的農業領域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所得并具有綜合素質的現代農業從業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訓現代社會新型的職業農民,一定要進行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提高廣大農村勞動力素質和就業能力,培育有情懷、有文化和有尊嚴的新型職業農民。

(一)有情懷

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首先要有情懷,這份情懷使其熱愛農業、熱愛農村,自愿把農業作為自己追求的事業,愿意把青春與能量播散在廣大農村。情懷是一個人充滿感情的心境,也是一個人的胸懷。情懷也使大學生熱愛農村這片熱土,愿意回鄉創業,把自己的青春和本領奉獻給生養了自己、滋養了自己父輩的土地,情懷是創業的基礎。

(二)有文化

新型職業農民與傳統農民不同,不但要精通農業及相關科學技術,還要善于經營管理,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不但要自覺把自己所從事的農業生產和國家社會發展緊密關聯在一起,還要善于把握現代市場規律,能根據市場發展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

(三)有尊嚴

從事某種職業也應該擁有應有的權利,并且這些權利被其他人所尊重,然而,傳統認知提到農民卻是沒有文化沒有地位的代名詞。2018年開始,我國正式確立每年的秋分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一個有著重大內涵的節日,這個節日有利于中國農民對身份地位的認同感,提升尊嚴感、幸福感和獲得感。這份崇高的尊嚴恰恰是農民對自身的道德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自我感知。

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培育體系不完善

1.培訓課程盲目

目前很多地方開展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內容太過寬泛和理論化,難以激起農民的學習熱情。另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沒有從整體戰略和農民發展趨勢看待,過于強調短期效應,缺少長期、系統性的戰略設計。實際培訓過程中沒有從農民的實際和農業生產所具有的特點來戰略性地規劃培訓內容,使得培訓課程針對性不強,不能滿足農民的多元化學習需求,培訓效果不佳。

2.培訓形式單一

新型職業農民涵蓋家庭式農場主、合作社負責人、農業企業管理者等,基于受培訓人員所從事的農業產業有所不同、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工作職責也是千差萬別等因素,導致培訓需求必然存在差異性。然而在先前的各種培訓中一直使用混合式編班,如此安排的教學內容無法滿足農民的多元化需求,培訓課程的內容相對簡單,培訓形式單一,多以講授為主,灌輸知識、提供技能成為大部分培訓內容,缺乏新意,缺乏針對性。同時,培訓缺乏嚴格監督、考核和激勵等管理機制,難以督促被培訓人員的有效學習。培訓結束后,受訓人員無法完全掌握所學內容,對于一些不確定、沒把握的新知識,不敢冒風險嘗試運用,導致培訓的學習熱情相對偏低。

3.培訓反饋缺乏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結束后,缺乏后續的跟蹤與評估,沒有為農民提供實現培訓成果轉化的條件。進行及時的培訓反饋,不僅有利于督促農民所學及時運用到農業生產和農業管理中,也有利于后續培訓的不斷改進。培訓反饋缺乏,直接導致培訓流于形式,影響培訓效果。

(二)培訓準備不充分

1.觀念方法落后

培訓是讓農民學習新知識的非常重要的途徑,現代培訓只有首先在觀念和方法方面進行變革,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傳統培訓工作已經不再適應新時代的新型農民未來發展的多元化要求,然而傳統的面授講課式培訓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培訓技能提高的周期過長,導致受訓人員的積極性嚴重受挫,培訓效果不樂觀。這在不同程度上嚴重影響了現代新型農民職業的快速發展?,F代培訓觀念應該是培訓者由知識傳播者向知識生產者轉變,讓更多的新知識傳播由現代電子媒體系統完成,因而使現代培訓者能有時間進行知識更新和教學創新。培訓知識將原始知識進行加工、處理和包裝,使之成為被培訓者更容易且樂于接受的形式。因此,就需要打破傳統觀念的培訓,創建新的培訓體系。

2.政府重視不夠

目前財政投入不足,且缺少行之有效的資金整合機制,必然導致培訓所需的人、才、物等的投入缺乏,不能有效組織科學合理的培訓活動,影響了農民培訓的范圍和培訓效果。

3.重過程輕效果

截至目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機構還沒有建立更加有效的溝通渠道,缺少與農民的直接交流和有效互動,在這種情況下,很難了解到農民的真實培訓需求,缺乏針對性的培訓,影響了培訓效果。農民培訓工作往往注重于培訓的過程,缺少激勵性考核,這樣的培訓對于農民來講,無法對長期工作帶來指導性的價值,更沒有辦法發現農民在工作中的欠缺所在,導致沒有辦法針對農業的發展戰略來完善培訓課程。

(三)綜合素質被忽視

新型職業農民在知識、技能和管理素質等方面的能力都應該遠遠超過傳統的農民,成為新型的農業經營管理者和農業生產人。這就要求新型職業農民也是綜合素質人才,但是實際情況卻是農民的綜合素質培育被嚴重忽視,還停留在對農民的傳統認知上,這樣只會使新型職業農民成為“具有一定技術應用能力的業余勞動者”,對于一些綜合性的職業活動還是束手無策。

(四)實踐課程較單一

目前開展的實踐課程大多是利用組織內資源構建,由此所構建的實踐課程形式比較單一。所謂實踐課程應該注重實踐,且采用多樣化的實踐學習模式,例如探究、操作、服務等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模式。然而實際情況是培訓課程的安排較單一,無法滿足實踐需求,同時也影響了培訓的實際效果。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策略

(一)國家統籌規劃

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首要的策略是國家的高度重視,國家把現代農民培訓作為一項重要的項目去抓,通過培訓讓農民熱愛農業,會經營,懂技術,潛移默化地逐步改變社會對農民形象的固有認識,讓農業成為有更廣闊前景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有榮譽感的職業。國家統籌規劃農民的培育工作,農業和教育部門分工協作。建議由政府帶頭,充分調動農業職業院校、合作企業和民間組織的積極性,其中相關企業提供實踐的場所,培訓院校負責理論學習,并由政府對其進行綜合管理。

(二)搭建培育體系

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建議搭建“科研、教育、推廣”三位一體的農民培育體系。根據新型職業農民自身的現狀和需求做好相應的調查研究和數據分析工作,根據分析結果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制定短期、中期、長期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計劃,使培育內容有自身的體系。同時,針對不同類別的新型職業農民進行分批培訓,開展多元化訂單培育課程,不斷總結培育成效。

1.專業知識技能培訓

農民的平均學歷偏低,有些年齡比較大的農民甚至沒有經過任何正規的學歷教育,只能依靠世代流傳下來的農耕經驗進行農業生產工作。針對于此,有關知識技能的基礎培訓內容當然是必不可少的。知識技能培訓的最終目的是完善和更新新型的職業農民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幫助農民有效地完成農業生產工作。另外,此類培訓還應該包含綜合管理方面的培訓,如團隊協作、財務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等知識的培訓。

2.綜合素質管理培訓

綜合素質是新型職業農民應該具備的軟實力,通過培訓提升其綜合素質,不僅有利于農民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還有利于農業生產的戰略性發展。綜合素質培訓涵蓋了交往與合作方面的培訓、組織行為能力培訓和高效團隊合作培訓等等。為了達到最終的培訓效果,可以從多維度的視角采取形式多樣的培訓模式,側重于培訓過程中的實用性及趣味性。農民個人的發展與農業生產的發展應有機結合,增加農民激勵的多樣性,增加農民對農業的認可程度,增強農民的職業榮譽感。

3.差異教學務實培訓

新型職業農民個體差異比較大,不僅存在著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差異,還存在從事農業生產的崗位差異。因此,差異化教學勢在必行。這就需要對農村中青年勞動力側重創新能力培訓,對返鄉農民工側重知識能力培訓,針對待就業的大學生和復轉軍人進行創新創業專門培訓。

4.培訓效果跟蹤評估

我國是農業大國,未來發展必定需要大量具有綜合素質的現代新型職業農民。這就要求農民培訓一定抓效果,不能流于形式,不僅浪費了國家資源,更會影響我國農業的健康發展。為了大大提升培訓效果,需要對農民培訓構建完善的培訓評估體系。培訓評估體系應該建立量化指標體系,這些指標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一個評估體系整體。

(三)構建管理平臺

大數據信息化時代的培訓也應該為農民的培訓提供方便快捷的數據分析,不僅有助于培訓后的農民查缺補漏,還可以為政府提供相關的農業生產方面的人財物等數據分析,進一步提高農民培訓效率和效果。構建農民培訓的數據化管理平臺,能有效地收集深層次培訓需求和制定戰略性培訓計劃。開發多元化的針對性的網絡課程,職業農民可以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課程,自助訂單式進行相關培訓。數據化管理平臺幫助我們收集相關方面的數據,就可以對培訓的效果和反饋進行大數據分析。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職業化農民在農業產業中尋覓到了自己的創富之路。與此同時,職業農民獲得了經濟收益和社會認同,讓農民成了一種現代職業選擇。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聚焦農民就業,開展校企合作培養,強化實踐培養功能,轉變培養觀念,提高農民綜合素質,能更好地推動農業向更高層次發展。

猜你喜歡
培育素質農民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工藝美術教育審美素質的培養
高鐵乘務員的素質要求及其養成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用好“變”的態度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也來應對農民征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