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控疫情需要提升公共文明

2023-01-24 09:21陳麟輝
晨刊 2022年5期
關鍵詞:公共道德公民文明

陳麟輝

和平的年代沒有硝煙,但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同樣考驗著每一個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全國眾志成城,努力防控了疫情,但疫情仍不時散發。習近平總書記與中共中央提出了打一場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這意味著防控疫情不僅是醫學界的任務,全社會、全體人民都要行動起來。防控疫情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文明程度,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質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經過近三年的實踐,人們對防控疫情的認識逐步深入和精準,也更真切地體會到面對突發公共事件,各級黨委、政府自然首先責無旁貸,但我們每一個人努力提升公共文明,增強公共意識,踐行公共道德,規范公共行為,才能打好這場群防群控的人民戰爭。

公共文明是指發生在一般公共場合或公共生活的言行規范,或者說是公共倫理規范。具體可分為公共秩序、公共環境、公共場所、公共財物、公共交往和公共關懷六個方面的問題,并首先體現在對社會應負的責任上和對社會應盡的義務上。從事防控任務的公職人員的文明素養某種程度上體現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依法履職,作為一個普通公民最基本的公共文明素養,主要表現為能否遵守社會所要求的規范秩序,能否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社會和他人,是否具有公共意識等。一個學會了過公共生活的公民才是現代意義上的公民,一個能夠組織過公共生活的城市才是現代城市,一個公共文明彰顯的城市才會有美好生活。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制訂、執行公共政策的公職人員,還是參與防控工作的志愿者等各類輔助服務人員,或是工作生活在其中的普通公民,都應遵守公共文明、維護公共文明。

一、防控疫情需要每個公民增強公共意識

公共意識是現代文明的標志之一,體現著現代社會的成熟,推動著社會的發展,它集中表現為自由個體所具有的一種整體意識,它要求公民作為一個個體,既是獨立自由的,但也具備整體觀念和大局意識,展現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和市民的形象,彰顯個人的修養??梢哉f,公共意識的“水位”標志著一座城市的“段位”,需要“軟功夫”,也需要“硬招數”。每個人都是與社會密不可分的社會人,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特別是面臨防控疫情這樣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每個人都處在命運共同體中,絕不能隨心所欲、我行我素。因此,應始終堅持依法治國,努力引導公民修行內功,提升軟功夫,應該特別注重喚醒和增強自己的公共意識,如遵紀守法、敬畏規則的意識,對自己和社會負責的意識,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的意識,鄰里守望相助的意識,從自己和小事做起的意識等,否則就可能有意無意地惹事添亂。無論在風平浪靜的平時,還是在疫情散發的特殊時期,公共意識都是在一點一滴的細微處體現的。我們每個人可以有自己的作為和目標,但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所有個人的目標都依附于全社會甚至整個人類的共同生活環境。特別是公共領域,因其人流量大、關注度高,自然是傳播文明、提升公共意識、防控疫情的重地。疫情爆發,為了減少病菌傳播,人們從最初的不喜歡戴口罩到主動戴口罩,這是對自己和他人生命負責任的表現,也是公共意識提升的表現,由此也樹立了中華民族眾志成城的民族形象。但不能否認,疫情的散發,一些人因公共意識缺失而導致的不文明行為,可以說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但在防控疫情的過程中,不守規、不文明、不誠信的頑癥陋習時有發生,妨礙了疫情防控大局,也折射出一些人文明素質不高、公德意識缺失、頑癥陋習難改的現狀。痛定思痛,增強并高揚涵蓋公共秩序、公共環境、公共場所、公共財物、公共交往和公共關懷的公共意識,應當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我們只有讓公共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改陋習、樹新風,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教養、懂規矩、守紀律的現代人。

二、防控疫情需要每個公民提升公共道德

公共道德也稱社會公德,是社會全體成員普遍認準、遵循的道德準則和道德觀,是千百年來形成的廣泛而深入人心的公共生活準則和觀念,其價值取向就是社會、集體、他人、個人利益的有機統一。它是一個社會精神文明的基本標志,更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反映。沒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就不可能有文明高尚的人,就不可能有安定有序的社會局面。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相互交往日益頻繁,公共道德在維護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和諧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越來越成為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更是應對公共衛生事件時保持定力、防控疫情、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的規矩和支撐。守住公共道德規矩,才能保護自己、保護他人、保護家園、保衛城市、保衛國家;守住公共道德規矩,我們才不會在防控疫情中冒險添亂、麻痹大意、心存僥幸和放松措施,也不會過度防控,擾亂正常的生活秩序,給社會和他人帶來種種危害。為此,遵守秩序、恪守誠信、保護環境、珍惜公物、尊重他人、關懷社會等諸如此類耳熟能詳的公共道德要求,應該常悟常新、自覺踐行,成為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社會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精神引領和思想支撐。

沒有自覺的公共意識,沒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就難于形成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符合公共利益的防控辦法,也不可能養成公共行為的良好習慣,更不可能形成有序的公共生活和公共交往,就不可能形成健康安全的社會局面。因此,面對疫情,每個公民應積極樹立無需提醒的公共意識,自覺踐行公共道德,夯實規范公共行為的基礎,真正構筑起隔斷疫情傳播的行為屏障。

三、防控疫情需要每個公民規范公共行為

公共行為是公民在公共場所或公共生活中的言行舉止,反映了一個人的文明素養和道德水平。只有每個人的公共行為自覺遵守相應的法律和道德規范,才能維護公共秩序、公共環境、公共財物、公共場所、公共交往和公共關懷的安定有序。面對疫情,規范包括防控人員在內的每個人的公共行為是最大程度降低風險的關鍵。我們每個人都是共同防控的重要一環,約束和規范自己的公共行為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環環相扣、人人盡責,才能形成合力,及時有力阻遏疫情蔓延的勢頭。

第一,我們要嚴格遵守防控疫情的法規和相應措施。公共衛生事件是法律規定的突發事件,每個公民有義務參與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各級政府和各類組織在防控工作中應牢固樹立過度就是違法、加碼就是濫權的觀念,堅決防止亂出違背法律的防控舉措,注重匯聚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著力動員人民群眾支持和參與,讓防控疫情取得更好實效。當然,在防控疫情的過程中,有些地方也出臺了一些防控疫情的“硬核”舉措,屬于特殊時期的特殊之法,可能給一些人帶來不便,可只要其沒有違背相關的法律,全社會也應該為防控疫情付出一定的成本。我們每個人只有堅決遵守法規,嚴格依規做好自我行為的約束,從實際出發采取有效的措施,嚴防層層加碼和隨意放松,才能改善整個公共生活的環境,并反過來改變自己的生活,形成全民防控疫情的氛圍,匯聚全民防控疫情的智慧和力量。

第二,我們要誠信面對社會對個人病史、疫情重點地區旅行史、接觸史等信息的關切。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體現。疫情當前,發現感染者,確定他們之前的接觸軌跡,阻斷他們接下來的任何對外接觸,應該是防控疫情的應有之舉。提供和發布充分真實的疫情信息,不僅是對維護社會公共衛生層面的坦誠相待,更是公民守法的基本底線??闪钊诉z憾的是,有些地方信息的發布尚不夠清晰,不少地方也出現了有人刻意隱瞞疫情重點地區旅行史而在當地感染多人的悲劇案例,還發現有冒用他人身份代做核酸檢測。這不僅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任,也完全漠視了他人的生命安全,可以說是一種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故意隱瞞病史等重要疫情信息的人一旦密切接觸他人,把自己、家人、同事以及周圍的每一個人,都置于十分危險的境地,并且損耗了原本就十分緊缺的醫療資源。隨著疫情緩解后人員流動的逐漸頻繁,每一個進入移動狀態的人,對社會誠信負責更是決勝這場疫情防控戰的關鍵因素。

第三,從身邊小事做起,革除頑癥陋習,對自己和他人負責。如果說努力提高治愈率是醫護人員的職責,那么努力降低感染率,遏制疫情蔓延,筑牢健康防線,織密隔離網絡,則需要每個人從自己做起。但令人痛心的是,在防控措施不斷嚴密的情況下,各種冒險添亂的行為還是不時見諸媒體。在疫情還不知何時消停的特殊時期,自我防線的失去和沖突防線的狂想,并給原本就高負荷運轉的疫情防控工作帶來新的困難和挑戰。為此,從事防控的人,需隨時做好自我防護和操作的規范,絕不能讓自己成為傳染源。居家為主的人,提升疫情防控知識水平和自我保護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衛生習慣,盡量減少非必要的流動和人員集聚,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如外出必須認真做好諸如佩戴口罩、主動掃場所碼等個人衛生防護,敬畏自然,少與各類野生動物直接接觸等。必須隔離觀察的就堅決主動配合,發現不適癥狀及時采取措施,理解并接受那些必要的不便。隨時保持理性、平和、樂觀等積極心態,通過公開、權威渠道了解疫情信息,弘揚社會正氣,莫讓“病毒式”謠言通過自己的指尖傳播。自由流動的人,應該增強法治意識,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從出發點到目的地,做到核酸檢測、登記信息、報告情況等工作無縫銜接。在有疫情風險環境工作的人,要及時加強辦公場所和工位的通風清潔,定時消毒,錯峰進入電梯、食堂、衛生間等人員密集場所,工作時戴口罩、勤洗手、不聚會、不串門,能利用電話、微信、郵件等工具進行辦公的,就盡量減少面對面交流,人與人接觸盡可能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

第四,投身守望相助,增添愛的力量。疫情防控是一場人民戰爭,守望相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新冠肺炎疫情威脅著每一個人的健康,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嚴防死守,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參與。為了自身的安全、親人的健康、同事的幸福、社區的安寧,需要我們每一個人投入戰斗。從服務社區,到守護村口,再到傳遞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防控疫情所需的理念和知識,引導人民群眾提高文明素質和自我防控能力,配合核酸檢測,給隔離人員配送物資……,需要大量無私奉獻的志愿者。我們不能濫用志愿者名義,也不能冒充志愿者做那些影響防疫大局的事,更不能以志愿者的名義在群眾面前抖威風,但我們每個人在做好本職工作和自我防護的前提下,應該積極參與,各盡所能,讓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網絡織得更密更牢。病毒無情,人間有愛。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護人員、干部職工、人民解放軍指戰員、科研人員、公交司機、清潔員工、快遞小哥等,工作壓力和強度大,生理和心理負荷重。他們的家屬也可能都擔心著前方的親人,承受著較大的精神壓力。感染了病毒的病人,也往往會不同程度地產生某種焦慮情緒和恐慌心理。那些特殊困難群體也可能面臨生活無法保障等問題。應該說,面對突發性的危機,不同的群體自然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應激反應,會面對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困難。任何時期,人文關懷是應對災難的強大精神力量。我們每個人,要發揮各自的特長,結合不同群體的特點,摸清底數,掌握需求,精準對接,努力為受影響的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和安全保障,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更多人文關懷和溫馨服務,多做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工作。人人都向社會奉獻一點愛,社會將產生防控疫情的巨大力量。

每一次疫情的考驗,都是提升公共文明的契機。疫情防控是一場只能贏不能輸的戰爭,每一個遭遇了這場戰爭的人,都處在命運共同體中。我們只有加大社會動員,進一步提升公共文明,增強公共意識,踐行公共道德,規范公共行為,就能同心協力、同舟共濟,匯聚起防控疫情的強大力量,取得防控疫情的偉大勝利。

(本文原載于2020年1月“上觀新聞”,本刊發表前作者又略作修改。)

猜你喜歡
公共道德公民文明
我是小小公民科學家
論公民美育
我是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請文明演繹
漫說文明
基于政府導向的公共道德價值體系構建路徑探析
對不文明說“不”
中國語境中的公共道德與公民道德辨析
理解公民道德
文明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