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格局背景下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之道

2023-01-25 18:46
對外經貿 2022年12期
關鍵詞:商務法律人才

胡 曉

(重慶科技學院 法政與經貿學院,重慶 400031)

一、國際商務人才的戰略價值

(一)雙循環新格局的需要

雙循環新格局的動能之一就是進一步擴大開放。雙循環新格局體系的建設中,國際商務人才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國2020 年5 月正式出臺《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2020 年6 月正式出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2020 年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下調,2020 年以來,對期貨、基金和證券公司外資股比的限制已經或將逐步取消,與此同時,我國在2020 年11 月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從之前的“一帶一路”倡議,到近期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建設,再到高水平開放政策保障機制建設,國際商務人才是我國經濟戰略中的重要力量。

(二)“一帶一路”倡議的需要

“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一個規模大、周期長的項目,需要大量具備扎實專業技能和豐富法學知識的國際商務人才[1],這樣才能在共同商討中占領先機。其次,在不同的法律和監管體系中尋找平衡點?!耙粠б宦贰苯ㄔO必須要有堅實的法律基礎,因為清晰的法律確定性是“一帶一路”項目促進國際資本流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需要大量具備法學專業知識的國際商務人才。

(三)商務外交的需要

外交的經典定義是民族國家之間通過代表進行交流和對話,以此來管理國家的對外關系。商務外交是政府為商界提供的服務,旨在發展對社會有益的國際商業活動。商務外交一詞經常被用來指兩種不同類型的活動:與貿易決策有關的活動[2];商業支助活動。商務外交是全球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在全球貿易、投資和研發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商務外交可以促進國際貿易和企業伙伴關系。

二、國際商務人才法律能力的培養目標

(一)專業知識

法律知識是指受教育者在實踐和理論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基本法律知識和經驗的總稱。法律知識的學習是一項基礎性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是大學生價值引導的最基本底線?,F代法治教育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基本法律體系,在建立了基本法律體系之后,國際商務人才法律學習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國際法、國際商法、國際經濟法等跟本專業高度契合的部門法律學科,在專業課程的基礎上,搭建相關專業法律體系,使得法律體系和專業體系相互相成,由專業知識衍生出法律需求,用法律知識服務于專業領域。

而對于法律學習的培養目標則分為兩個層次,層次一:對于法律基本知識有所了解,明確我國部門法的相關分類以及它們的調整對象,搭建法律基本框架;層次二,對于與國際商務相關的法律知識,該專業學生則要求掌握其理論基礎和具體法條規定,能把所學靈活運用于實踐,分析相關案例能切中要害,并且有自己的見解。高校和相關學院對于兩個層次應分別進行把握,制定科學的法律學習目標,使法律學習帶有各專業學科的特色。

(二)價值引導

法治教育的能力是用法律來規范和引導人們的行為。通過法治教育,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懂得如何運用法律知識引導和規范自己的行為,學會用法律解決沖突和糾紛,這些都是大學生在依法治國教育中應該具備的能力。

法治教育不僅是高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也需要各界密切配合,國家、社會、家庭等方面應當全力支持,各方要始終站在政治高度,與高校密切合作,為大學生法治教育的實施提供良好保障,并且與高校實現無縫對接,校內校外協調發展。法治教育還應當貫穿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各方應當創建良好的法律學習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法律的意識。

三、當前我國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的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有待完善

一方面,教學方法仍偏向于傳統教學,亟需更新。國際商務的一些核心課程應當以一種更為綜合的方式講授,例如:現如今課堂上運用的教學案例通常只針對單一領域,教師一般將國際貿易、國際經濟、國際商務作為獨立板塊進行講授,而這三者完全可以結合起來。因為實踐中的國際商務案例不可能如教材所講一樣,完全限制在一個領域,應當提前讓學生了解到未來實踐中將要面對的復雜問題。另一方面,課程開設以經濟類為主,但不能忽視法律類課程。尤其應重視稅務知識、跨國企業政策、自貿區建設等,對于國際稅法、國際經濟法、自貿區法規等一些相關法律內容,這部分法律知識的學習非常重要,高校應當在開設經濟類課程的同時,提供配套的法律課程,系列的法律課程以服務經濟類學習為主旨,與經濟類課程互為賦能,讓學生的知識體系形成一個閉環。

除了課程設置本身以外,教師作為知識傳輸的主要參與者。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角色是向學生傳遞他們在某些特定和狹窄研究領域的專業知識,課程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把知識從教師單向傳遞給學生。而在現代觀點下,協調、科學的授課模式應該是激勵和引導學生發展自己的觀念和能力,教師是作為推進課程環節的輔助者而參與其中?,F代教育研究應當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密切評估學生的學習體驗,并根據這些體驗對教學方式作出改進。

(二)外語教育有待強化

時至今日,我國的國力得到大幅提升。市場對翻譯的需求日益增長,而語言學習與一般的知識學習不同,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實踐訓練才能到達理想效果,所以對于國際商務人才外語能力的培養必須要有長遠部署。國際商務人才外語能力培養重點在于,語言學習并不僅僅是掌握一種文字,它背后還包含了對該語言民族文化、歷史、習俗、宗教、民性等許多方面的認知。在這方面的實踐中,上海外國語大學開設的“多語種+法律”人才培養模式非常值得關注,而這種模式也可以應用到國際商務領域,形成“商務+法律+多語種”的多學科交叉培養。

(三)實踐模式有待改進

實踐可以讓學生以一種更具體的方式參與到學習中,并且檢驗他們在課程中接觸到的技能或知識。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實踐育人,強調“學到的東西,不能停留在書本上,不能只裝在腦袋里,而應該落實到行動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4]?!耙匾暫图訌姷诙n堂建設,重視實踐育人”[5]。通過讓學生實踐所學知識,可以檢測他們是否真正理解課程所學,這是學習是否達標的一個有力指標。

一次成功的實踐機會需要讓學生走出校園,走入社會和人群中,加入特定的工作崗位,只有這樣學生的專業技能、溝通能力、合作能力才能得到提升。但是對于未出校門的學生來說,想要找到適合的實踐機會并不是那么容易。首先需要特定的崗位。對于國際商務人才來說,合適的實踐崗位如外貿銷售員、報關員、外貿跟單員等等,專業性要求較高;其次高校需要有長期合作的實踐機構。合適的實踐機構對規模、地理位置、人員構成都有相應要求。規模應該大小適中,地理位置最好處于和學校同區域,人員構成需要有經驗豐富的老員工,實行老員工帶新人員的模式,學生才能在實踐崗位學到知識和經驗;最后學生安全教育管理不可忽視,需要高校、單位、學生三方進行良好配合。高校要做好安全和紀律教育及日常管理,實習單位要做好安全生產教育,學生要提升安全警覺意識,遵守學校和實習單位的規章制度。

四、探索適合我國教育模式的培養路徑

(一)建設系統的法律課程體系

高校應該精準定位,專注于培養針對特定市場的學生,根據市場需求和高校自身水平讓學生為相關職業做準備。結構上與以往不同的專業環境,以前的知識結構和研究重新定位“國際商務人才需要做什么”,而不是局限于以往的“國際商務人可以做什么”。各高校應當針對課程更新,這種跟新不僅僅解決由單一知識朝專業知識加法律知識過渡的一般問題,還應當致力于提供一攬子教學和學習機會,將理論和實踐知識與某些一般技能的發展相結合,以滿足21 世紀國際商務人才從業的需要。

將法律課程融入商務專業應當注意把握一個原則,商務人才絕不等同于專業法律人才,所以對于課程設置應當以國際商務專業知識為主,法律知識學習為輔,且法律課程的開設應當與國際商務具有相關性。我國高校商務專業研究生學制一般為三年,鑒于此:第一年可以開設憲法、法理之類的基礎法律課程,讓沒有法律基礎的新生搭建基礎法律框架;第二年可以開設與國際商務相關的專業法律課程,如國際公法、國際經濟法、國際稅法等,形成專業與法律的配套;第三年可以提供與國際商務相關的法律實踐機會,如商務談判、商務規則制定等,讓學生將所學運用于實踐。21 世紀國際商務實踐的動態現實需要一個同樣動態的教學反應,我們應當重新定位國際商務教育,以確保畢業生能夠滿足現代經濟社會對他們的要求。

(二)跨學科交叉培養

課堂教學的目標是提供學生必要的專業技能,以提出問題和尋求答案[6]??茖W技術推動社會快速發展,社會發展的結果就是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研究生教育是學生未來進入工作的基礎,一些學者表示,為了促進跨學科研究,有必要擴大研究生的基礎研究水平。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同一個專業集中在一個系內,這種教育模式的優點是,學生的專業知識扎實并且對未來的職業認知清晰。但在這種培養模式下,為適應未來國際商務領域的多元化需求,學生需要學習如何發現問題并研究問題,學會提出超出他們主要專業知識的假設,需要認識到其他學科可以對研究做出的貢獻。

1.與法律課程體系的交叉

一個合格的國際商務人才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法律能力建設同樣不可忽視,這就要求將法律專業知識融入到國際商務專業的學習和研究中。首先,可以實施“雙導師制”,雙導師由專業學科教師+法律教師組成。相關學院可以聘請專業法律教師對其學生進行系統的課程培訓,搭建學生的基礎法律框架;其次,邀請優秀的國際商務人才開設講座,讓學生了解國際商務領域現今的發展水平,激發主動學習的意識;最后,學科交叉培養并不是簡單的使兩個學科1+1=2,而是應當讓兩個學科相互融合,發揮出1+1>2 的功效。

2.與外語學科的交叉

國際貿易談判基于其他國家語言展開,因而單純掌握法學與經濟相關專業知識還不夠,靈活把握國際規則、體會共贏妥協的貿易本質、掌握跨文化溝通的方法,是貿易談判人才如今的培養方向。學校應實施外語教學改革,在國際商務專業增開法語、意大利語、日語、俄語、德語等第二外語作為通識選修課。根據學生的興趣志愿,參考第一外語的成績,綜合選拔學生進行第二外語的初步學習,切實提高國際商務研究生的外語綜合應用能力[7],打牢語言學習的基礎關,打開涉外商務的入門關,培養“一精多會,一專多能”的高素質國際化復合型國際商務人才。

(三)理論與實踐對接

國際商務人才的培養需要學生進行不斷地學習,除了學校提供的課程學習以外,還可以是閱讀文獻或者參加學術會議等一些非正式學習,許多途徑都可以學習新的知識和獲得重要信息,從而提高學生的各項技能。然而,吸收信息和將所學付諸實踐是有很大區別的,學生在高校除了學習課本知識外,學校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學習模式——體驗式學習、提供創業機會、項目管理課程成為標準課程。但要國際商務人才得到最大程度的培養,更重要的一步是理論與社會實踐對接,實行“高校+行業”的聯合培養方式,將國際商務學生的培養與市場結盟,了解市場最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給學生提供最合適的實踐機會,這樣做對于學生、高校、市場來說,無疑是一個“三贏”的契機。學生可以更好地接觸到“現實世界”,了解自身理論的短板,提高人際交往技能,實現更大的個人成長;學??梢越璐藱C會了解市場背景、市場需求,反作用于重塑高校教育和培訓以及解決學生的技能差距;市場有機會對接高校人才庫,了解現今人才的培養模式和人才構成情況,提升校園與社會關系。

如果高校想要最大化實踐的參與和影響,需要從多維度進行思考。首先,實踐和學術內容必須徹底整合和緊密一致,這樣學生就不會在實踐中感到不適,能更快地融入實踐;實踐應該有明確的目標、任務和時間表,并且應當用備忘錄的形式表現出來;反思對于任何體驗式學習都是至關重要的,實踐學習提供了特殊的學習機會,但要很好地堅持這些原則具有挑戰性,為了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首先,利用高校所在機構的現有資源,特別是教學中心、公共服務中心,能更好地了解高校的需求以及提供更為可靠的實踐機會,并幫助設計實踐項目同課程元素相融合,使課程學習過渡到實踐更為容易[8];其次,積極探尋“高校+行業”的聯合培養模式,與相關機構、行業進行聯動,按照地區就近、資源共享等原則與相關單位簽訂聯合培養協議,明確培養目標與培養任務;最后,強調實習日志的重要性,在實習日志中學生應當學會反思學習與實踐的關系,并且發現自身不足。將教學同實踐相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高??梢韵葟男〉膶嵺`機會進行試驗,然后隨著對本校學生能力的把握,逐步擴大實踐規模和實踐難度。

高校教育改革應當統籌考慮國家發展、人才需求、學科建設等多方面因素,提升人才培養高度、加大人才培養深度,為國家輸送人才和建設主力軍。

猜你喜歡
商務法律人才
人才云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完美的商務時光——詩樂全新商務風格MOMENTUM系列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國外商務英語演講研究進展考察及啟示(2004—2014)
讓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讓法律做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