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時代新商科實踐型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2023-01-25 18:46梁梓潞于佳弘梁運吉
對外經貿 2022年12期
關鍵詞:商科數字時代

梁梓潞 于佳弘 梁運吉

(1.東北財經大學,遼寧 大連 116012;2.哈爾濱商業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近年來,數字經濟時代帶來了新思維、新技術、新模式,使得人類社會的技術體系,組織架構以及商業模式被重構。而且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以及云計算等等高新技術如雨后春筍一般不斷地涌現與發展,當前的各行各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當今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以及世界經濟發展的生力軍,進而使得商業時代背景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新商業背景已經出現。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在此背景下,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需得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全方位探索數字經濟時代的系統培養機制,并且要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進行不斷的調整,逐步走向市場化和企業化的融合道路,為加速構建數字中國提供堅實后盾?;诖?,對數字經濟時代對新商科人才的素質要求進行分析,對所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數字時代新商科實踐型人才應具備的素質

(一)知識能力結構發生重大變化

數字經濟的載體是現代信息網絡,關鍵生產要素是數字化的知識,這就導致該時代下的人員的知識結構不同于傳統[1]。比如傳統意義上的財務人員只需要按照會計準則進行業務處理,最后向企業所有的利益相關者披露出高質量的信息,新商科人才必須要具備跨界發展能力。這種跨界發展能力指的是能夠運用所學的商科知識,也就是要具備所謂的“商科+”的知識儲備能力,融合相關信息技術手段然后實現對企業管理模式的變革更新以及企業管理效率的提升。

數字經濟時代要求新商科人才既要精通商科的相關專業知識以及逐漸融合商科內部各學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還要掌握大數據分析技術、數據編程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實現將商科知識與其他工科理科知識進行融會貫通,進而形成復合型、綜合型、綜合應用型的知識能力結構,學會在商科知識與其他理工科知識之間搭建橋梁。這種業財融合型的高質量財務會計人才是促進未來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和排頭兵。

(二)掌握新技術成為重要和關鍵的技能

隨著德勤財務機器人的出現以及當前時代各類財務高新技術地不斷涌現,這使得財務系統實現了與業務系統的融合,也就是所謂的“業財融合”。而且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最普遍的,最常用的一種生產資源,也逐漸成為了一種新的稀缺資源,掌握數據的多少能夠體現企業是否具有競爭能力以及競爭優勢。所以就要求新商科人才要掌握例如數據抓取、數據挖掘、數據分析以及IT 技術等能力,并且能夠運用這些能力將所得到的數據轉化為有價值的資源,實現數據資源的增值,最終實現為企業創造財富,深刻意識到技術是會對企業運營產生巨大影響和變革的,要時刻保持對新技術的敏感性,如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等,并且能夠運用新技術改善當前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進而獲得一種基于數據的洞察力。

(三)提升開放思維與創新意識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逐步推進,數字化經濟無可避免地具備了全球化的特點,要求新商科人才要將國際會計準則與本國的企業會計準則進行融會貫通。更重要的是還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打破信息壁壘,從而實現對數據的收集與分析,進而向國際客戶提供服務[2]。

創新對于任何行業來說都是一種核心競爭力,對于數字經濟時代的財會人才來說尤為重要。新商科人才必須加強創新思維的培養,時刻具備創新意識,要進一步強化自身的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意識、掌握新的商業技能、培養自身樹立數據思維和新商業思維的能力,以滿足當前數字經濟時代所賦予新商科人才的要求。并且當前的商業環境是不斷變化的,因此新商科人才要學會利用自己的創新能力逐漸地在變革的潮流中進行找尋,探索如何將新技術的實踐能力融合到自己的理論知識中。

(四)重視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

傳統商業模式背景下大多講求嚴格地分工合作,在部門與部門之間存在明確的界限,這就導致企業內部部門之間的協作溝通能力較差,無法達到很好的信息溝通的效果。然而在數字經濟時代,“共享”被廣泛地應用和提及,數據變成非常重要的稀缺資源,而共享數據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數字經濟時代下尤為重要的生產資源。

雖然很多企業意識到這個問題并且逐漸對企業的組織結構進行相應地變革,比如將傳統的依托于職能劃分的行政組織結構轉變為新型的項目型組織結構,也就是從不同部門抽調人員來實現某個項目目標,這樣可以實現組織財務或者非財務信息數據的跨部門甚至跨組織地流通。但是僅僅企業組織結構發生變革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除了企業的組織結構要發生變革之外,還要求新商科人才的培養方案中要加入對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逐步了解團隊協作能力的重要性并且以各種方式鍛煉和培養自身的團隊合作能力。

二、當前新商科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2018 年“新商科”首次被提出[3]。它主要體現在以下這四個方面:面向市場需求;打破學科界限,促進跨學科以及產學融合;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要將新型的技術與商科教育融合起來。當今商科高校的培養模式存在一些問題,大多培養模式仍然是側重于傳統的課程安排設置,并沒有將數字經濟時代要求的新思維、新理論以及新技術增加到新商科人才的培養模式中去。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培養目標有待融合行業實際需求

當前我國商科院校普遍的培養模式都比較偏向于傳統化、單一化也就是工具性的人才培養,且為目標導向。當前的數字經濟時代已經不同于以往原始的工業經濟時代,因此高校的培養目標應該順應時代做出相應的改變,要將重點聚焦于“融合”,嘗試打破傳統學科存在的界限,培養具有跨界能力的學生,而非僅僅局限于各科目知識界限之內的教學。近年來隨著大智移云物的出現,商科畢業生的就業選擇拓寬了商科專業人才有比以前更多的機會就職于大數據、互聯網的金融分析、數據分析與抓取等工作[4]。當前有一些院校的培養目標已經根據當前時代需求做出了更改,提出了有關“高素質新商科人才”的基本定位,應該進一步將數字時代對人才培養所強調的實踐能力融合到培養定位之中。

對此,商科院校應該對標數字經濟時代的行業實際需求,基于當前時代背景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突出數字化實踐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在能力目標方面要與傳統商科教育明顯有所區別,新商科教育應該加強培養學生在商科領域的批判性思維、注重表達與思考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的鍛煉,使之既滿足當前時代中行業的需要,又能夠適應數字經濟時代快速發展的重要理念。

(二)培養體系有待支撐數字時代變革的人才需求

長期以來,我國高等院校通常都會將就業導向體現在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體系的制定當中。傳統的商科專業設置主要以職能進行劃分,是基于古典管理論中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理論,它主要強調分工以及各司其職。傳統教學在課堂教學上仍然以傳遞知識為主,數字經濟時代催生的新興產業和崗位所需的技術技能人才應具備完善的知識技能結構和相應的專業培養支撐,與數字經濟時代眾多新技術的飛速發展相比較,傳統工業經濟社會的商科培養體系則必須跟上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

當前商業社會的需求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商業競爭也出現了本質的變化,這讓傳統商科的培養體系面臨著巨大的嚴峻挑戰。在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時代背景下,“懂管理、懂商業、懂新技術、懂新思維”的新型復合型人才成為企業的新需求。

(三)培養體系中的實踐應用水平有待提升

新商科人才培養以數字經濟為背景,需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實踐能力是應用型人才的重要考核指標,實踐教學質量是衡量數字經濟時代下本科高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標志。商科院校當前的培養體系已經轉移到逐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課程加入到課程安排中,例如很多的院校已經逐步開展企業模擬運營之類的模擬課程當前院校的這種模式主要是通過構造一個虛擬的商業環境,并且讓學生在這個環境中扮演企業中的各類如生產、銷售、財務等角色來模擬企業的商務運營,真正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用有待提升。

新商科背景下學生的實踐能力還應該體現在對數字經濟時代的新興技術的實際運用水平。自從新商科被提出以及教育部在2017 年提出要“大力發展新商科這一全新命題”后,我國教育界開始對這個話題進行大量的探討以及研究,很多商科高校也開始逐步將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實踐培養引入到培養體系之中,要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這就對新時代的人才提出了新的素質要求,要求新商科人才加強對新技術的掌握,要時刻保持對新技術的敏感性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要根據時代的發展不斷地更新自己的能力與知識結構,逐漸具備應對復雜多變的新商業環境所需的一些高層次的商業拓展能力,如帶領組織的團隊應對組織突發的各類新問題所需的組織協調能力以及商業應變能力[6]。

因此,新商科背景下高等院校的培養應該以新商科的要求為主導進行細化培養體系,仔細考慮應該如何將新技術與傳統課程設置相結合以及如何切實加強學生對新技術的實踐應用水平;其次應該考慮深入地與行業龍頭企業進行合作,打造學校企業聯合培養的模式,以及精準把握當前我國以及世界的經濟發展形勢,進而對現有的商科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創新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最終實現產學融合。

三、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策略

(一)明確市場需求,制定恰當培養目標

當前處于世界未有之大變局,而且數字經濟時代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基于和挑戰,商業背景發生變革,新商科人才培養需要堅持市場導向。因此,從培養目標來看,商科人才培養目標首先要滿足基本的知識要求、能力要求、素質要求,其次要特別強調對數字化實踐能力的培養。數字經濟時代尤為重視學生對數據的抓取分析以及綜合運用能力,也就是數據素養,高等院校應該及時將該理念的培養更新到培養目標中來適應時代發展速度,培養具備數據思維的人才。立足當前加速建設數字中國以及加快會計審計的數字化轉型發展現狀,新商科實踐型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制定為在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礎上,掌握財務理論基礎以及基本知識并且能夠擁有高水平實踐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二)優化培養體系,加強數字化實踐能力

培養體系要堅持市場導向,建立與時俱進的新商科人才培養體系。新商科培養體系的重點聚焦于培養數字與智慧融合孕育而生的新型商科人才,其人才需求的專業知識背景則表現為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專業理論知識+實踐技能知識”的理論實踐一體化[7]。

數字經濟時代要求新技術進課堂,用“物聯網”以及“互聯網+”共同打造多終端、多設備的智慧課堂,提供近年來較火的一種深度參與的沉浸式教學環境,提倡既注重“學”,又注重“術”也就是要強調實踐性;在課程設置方面,高校要將數字化實踐能力的培養滲透到每一個學科當中并及時按照當今時代的需求改革課程安排,加入與數字新興技術相關的課程,如“大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技術”等等;在加強學生交叉學科的知識學習方面,要加強跨學科融合,增設能夠反映新商業環境的課程,加強學生的創新、法治以及數據思維[5]。綜上,高校在培養方面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注重實踐性和前沿性,充分考慮企業對新商科人才的實際需求,切實做到堅持市場導向。針對實踐教學部分,要重視對學生實踐以及就業的教學指導,進一步加強社會實踐調研、創新創業實訓、課程實驗教學等學習環節。例如商科院??梢蚤_發一些與專業的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生加契社會實踐項目。鼓勵學生們在實踐中學習理論知識、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中加強實踐能力。這些實踐項目能夠實現多途徑的情景化實踐教學及活動,提高了學生利用自己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商業問題的能力。

(三)校企深度融合,打造全新培養模式

首先,高校要及時對數字化的商科教育資源進行整合,聯合行業內學術大咖共同打造高水平數字經濟課程,并依托慕課平臺等進行推廣和傳播。其次,融合高校所處地域的特征以及其他特征,建設富有特色的大數據實驗室,也可以建設以高校為主導并且聯合行業龍頭產業的數據基地,使學生能夠在學校就可以體會數字經濟時代下復雜的業務操作,真正做到以實踐導向為基本,切實對學生的實操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數字素養進行加強提升;最后,在數字經濟時代對新商科人才培養的一支關鍵力量就是既具有高水平的理論知識也具備卓越的實踐能力的師資隊伍,在師資建設方面要做到既要“引進來”也要“走出去”?!耙M來”指的是高校要進一步實現行業龍頭企業的合作,強化校企融合,能夠讓企業中的管理者們走進校園為學生講授實踐課程,這樣更具說服力,并且能使得課程建設更加豐富。也可以讓院校的優秀校友回母校來進行傳授經驗,形成學校與學生的良性反饋;“走出去”指的是學校要定期安排培訓項目,鼓勵學校的教師到合作企業去實踐,學習新技術也要及時了解到企業當前對人才的重點需求是什么,這樣的聯合培養可以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目前所缺乏的素質,并針對性的做出解決以及時適應時代的新發展。

四、結語

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實踐型新商科人才也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資源,因此培養高素質,具有數字化實踐能力的“新商科”人才是加速推進會計和審計數字化轉型、建設數字中國以及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商科人才的培養要緊跟時代潮流的步伐,商科院校要堅持打造科學有效的培養模式,加強對數字化實踐人才的培養,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對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進行熟悉和掌握之外,重視對數字經濟時代新商科背景下人才的實踐能力的培養。針對新商科實踐型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培養體系難以支撐數字時代變革的人才需求,以及培養體系中實踐應用水平尚需提高的問題,及時根據時代發展特征,充分整合所獲資源,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優化人才培養機制體制,加速推進數字經濟時代新商科實踐型人才的隊伍構建,為全面貫徹高質量發展道路,為實現社會經濟的高質量轉型,加速建設數字中國,堅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后盾。

猜你喜歡
商科數字時代
新商業模式下新商科通識課建設的思考和探索
答數字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數字看G20
商科院系建立咨詢委員會的思考
應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學改革與實踐
基于商科人才培養的通識教育課程建設之思考
成雙成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