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域高原拉林鐵路客站的地域文化性創作

2023-01-31 06:17金旭煒王德桃
高速鐵路技術 2022年6期
關鍵詞:藏式山南站房

金旭煒 王德桃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成都 610031)

近年來,我國的鐵路工程建設取得重大發展,鐵路站房作為連接鐵路和城市的門戶焦點,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作為鐵路上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鐵路站房是旅客直接體驗鐵路建設成果的載體,也是城市對外展示歷史、經濟、文化及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旅客在體驗鐵路帶來的交通便捷和舒適的同時,也越來越關注站房外部形象、內部空間是否契合當地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否可以感受到文化與藝術的美。把握住站房建設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特征,予以提煉并巧妙地通過建筑語言體現在室內外空間、環境與建筑細節中,將地域文化的藝術表達與鐵路客站的公共性、功能性和標識性相結合是鐵路客站創作的重要目標。

1 項目概況

西藏,地貌秀美壯觀、人文薈萃,素有“世界屋脊”之稱,這里不僅有雄偉壯麗自然風光,更有著豐富而獨特的地域文化傳承,是所有人向往的一片凈土。

拉薩至林芝鐵路(簡稱拉林鐵路)位于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線路從拉薩站引出,向東經山南到達林芝,是西藏自治區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全線設山南、林芝、貢嘎等9座站房。其中山南站、林芝站站房面積為15 000 m2,貢嘎、扎囊、桑日、加查、朗縣、米林、崗嘎 7 站站房面積均為2 000 m2。

西藏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高原高寒氣候、民族與宗教信仰、地域文化等,形成了與其他省份迥然不同的建筑風貌和樣式。山南市與林芝市作為西藏自治區兩個相鄰的城市,在高原藏文化的發展中,因地理條件、氣候特征、生態環境和生活人文的差異,也呈現和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差異。在進行前期方案創作和后期深化設計時,在藏式建筑風格的大原則下,充分考慮山南“雅礱”文化和林芝“工布”文化特點,將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與鐵路站房交通建筑的功能性要求相結合,實現“一市一貌,一站一景”。

2 “藏而美”獨具特色的的藏式建筑風格

對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是建筑創作的基礎。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地形環境深刻地影響著高原居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使其文化具有許多與非高原地區明顯不同的特征。獨特的自然環境與歷史人文衍生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和建筑風格。青藏高原屬于高寒高海拔地區,地質環境惡劣、自然環境嚴苛,是世界上人居條件最嚴酷的地區之一。青藏高原的住民在數千年來不斷與自然環境的探索互動和實踐創新中,逐漸形成了一系列適應于高原嚴酷自然環境的建造技術和建筑藝術。

2.1 穩定堅固,厚重自然的建筑特點

藏區建筑給予大家最普遍的感受就是堅固、厚重的建筑風格。藏區建筑多采用厚實的墻體,方正的形態和比較封閉的外觀,這種厚重堅固的形態一方面源于應對嚴酷的自然環境的需求,另一方面則基于本地化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技術的影響。方正的建筑體形、小窗和實墻為主的建筑外圍護體系有利于抵御寒冷的氣溫、強風和戰爭。藏區建筑主要采用片石、塊石、夯土和土坯磚等材料來砌筑墻體。為了增強墻體抗震的穩定性,墻體砌筑逐次收分,墻體內側保持垂直,而外墻體呈現向內的傾斜感。下大上小的收分使建筑形象更加堅固穩定,體現出凝重樸實的建筑性格和強烈的古典美。

2.2 華麗的裝飾與炫麗的色彩

藏式建筑裝飾更加華麗,色彩運用絢麗大膽。藏式建筑在外門、外窗、檐口、屋頂等外裝飾部分部位,柱、梁、壁、天棚等內裝飾部分部位均做多彩精美的裝飾構件。藏式建筑對色彩的理解和運用獨具匠心,與壯闊雄偉的自然景色形成鮮明的對比,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藏式建筑對色彩的認識和理解建立在建筑、宗教和文化藝術的融合表現上。藏式建筑裝飾中經常使用的色彩主要為白、紅、黃、藍、黑等,色彩延伸出的審美寓意和內涵包含了藏區人對自然環境、生活、宗教與文化傳統的認識和愿望,例如白色寓意純潔和吉祥、紅色寓意莊嚴、黃色代表高貴等[1]。

2.3 形式多樣,富于變化

文化的細節總是在豐富中不斷傳承變化,廣袤的青藏高原“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多民族的交流融合、多樣化的地域地理、不同地區宗教與社會風俗特征造就了形式多樣、富于變化的藏式建筑文化。不同的功能、結構和材料選擇相應帶來多樣的建筑類型,由于各地民俗的差異和自然環境的影響形成了各自特有的建筑形式和風格。以拉林鐵路沿線為例,山南地區由于氣候干旱少雨,多采用平頂的石砌建筑。林芝地區由于氣候濕潤多雨,植被豐富,多采用融入坡屋頂建筑形式,大量木材的采用使其與西藏其他地區的建筑呈現不同的風貌。

3 “藏而新”創新高原鐵路客站新形象

3.1 厚重人文的山南站藝術創作

山南是西藏自治區地級市之一,位于岡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北接西藏省會拉薩,是西藏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和拉薩地區類似,山南市屬于溫帶干旱性氣候,降水少,日照強烈。山南雅礱河谷是西藏文化的發祥地和起源地,“地方莫早于雅礱,農田莫早于澤當,藏王莫早于聶赤贊普,房屋莫早于雍布拉康”,這首流傳的歌謠說明雅礱文化在藏區地域文化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山南有著雍布拉康、桑耶寺、藏戲村冰頓村、藏王墓等眾多文化圣地,因此也被認為是“西藏民族文化的搖籃”[2]。山南地區地域建筑與文化特征如圖1所示。

圖1 山南地區地域建筑與文化特征圖

山南站選址于西藏山南市乃東區澤當鎮,站場規模為2臺5線,設550 m×8.0 m基本站臺1座,450 m×10.5 m中間站臺1座。車站站型為線側下式,站房建筑面積為15 000 m2。

雍布拉康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宮殿,也是西藏最早的建筑之一,它依山勢而建,雄偉挺拔。為了體現山南作為西藏文化重鎮的地域特征,山南站的創作立意“雍布神殿望雪峰,詩傳千年山南夢”,將雅礱厚重的建筑特征與依山順勢的壯美氣勢融入站房設計當中,突出“人文山南”的地域特征。站房整體造型提煉雍布拉康順山勢層層疊上的形態特征,同構藏式收分的墻體凸顯建筑穩重的基座,高大的柱廊和上部挑檐構成建筑入口灰空間,氣勢雄偉。山南站效果圖如圖2所示。

圖2 山南站效果圖

為應對山南地區平均溫度低、溫差大和日照強烈、紫外線強的特點,以實體墻面為主的構圖配以藏式建筑風格的小窗與條形窗,加強了建筑保溫隔熱性能,降低了建筑能耗。外墻采用預制彩色混凝土板,通過現代的材料工藝和肌理塑造表達當地建筑石砌墻體粗糲、樸實的風格,同時也降低了紫外線對材料的影響。在建筑色彩上提煉運用當地建筑常用的雪白、藏紅和金黃色,大塊面的配色簡潔明快,陽光映照下更顯得端莊而絢麗。

3.2 秀麗生態的林芝站藝術創作

林芝古稱工布,位于西藏東南部雅魯藏布江中下游河谷地帶。林芝地貌北高南低,東南邊形成一個開放型入口使得兩大洋的暖流得以常年涌入,從而使得年降雨量、年平均溫度以及生態資源與西藏其他地區有較大差異,形成了林芝特殊的濕潤氣候。獨特的高原環境造就了林芝獨特的生態環境,形成了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冰山之父”南伽巴瓦峰、尼洋河谷濕地、魯朗林場和高山草原等諸多美景。林芝以茂密的植被和秀麗山水被稱為西藏的高原“江南”。林芝地區地域建筑與文化特征如圖3所示。

圖3 林芝地區地域建筑與文化特征圖

林芝站選址于林芝市巴宜區布久鄉,緊鄰尼洋河谷。車站距離林芝市區約19 km,距離林芝米林機場約30 km。站場規模為3臺8線,設550 m×12.0 m基本站臺1座,550 m×12 m島式中間站臺2座。車站站型為線側平式,站房建筑面積為1.5萬m2。林芝站廣場方向兩點透視效果如圖4所示。

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的獨特氣候造就了林芝獨特的“工布文化”,與西藏腹地差異大。這里植被發達、動植物資源豐富。房屋建筑除四周墻壁用土石建造外,屋頂全用木料搭蓋,但頂部不再采用石碉式平頂,而是多架以人字木梁做坡屋頂,同時解決排水問題[3]。林芝站效果圖如圖4所示。

圖4 林芝站廣場方向兩點透視效果圖

林芝站著力表現“入林仙境享美譽,瑰麗多芝似江南”的地域特征。候車廳大空間采用工布建筑坡屋頂形式,突出林芝藏式建筑的獨特魅力。以中部屋頂為中心,兩側白色的墻體逐級延伸,仿佛壯觀的南迦巴瓦峰橫亙,體現林芝山水迤邐的自然景色。建筑立面中部以玻璃幕墻為主,兩側在實墻面中嵌入豎條窗,建筑形象舒展大氣,層次豐富。墻面虛實互補,穩重而不失輕盈通透。建筑色彩采用立面上紅白相間,深灰色屋頂統領,彰顯了林芝雪域江南的特色。

4 “藏而精”雕琢細節,塑造高原鐵路客站地域文化新體驗

建筑的地域性不僅僅體現在建筑造型的塑造上,建筑內部空間的裝飾和文化性表達也能讓旅客更加貼近地感受到地域文化的多樣性。在山南站和林芝站的室內環境設計中也結合不同地區的文化特點,分別體現了“人文山南”和“秀麗林芝”的創作主題。

4.1 “人文山南”室內環境設計

雪蓮花,多生長于海拔4 000 m以上的懸崖峭壁,凝聚高原天地之靈氣,吸收雪域日月之精華。唐代邊塞詩人岑參在《優缽羅花歌并序》中這樣吟唱:“恥與眾草之為伍,何亭亭而獨芳。何不為人之所賞兮,深山窮谷委嚴霜?!毖┥徎ǖ臐嵃资嵟c藏族人民以白為尊的審美理念高度契合,逐漸發展到象征純潔、正義、善良等美好的情感。生長于白皙之域的雪蓮花被稱為西藏的“天之驕子”。山南站室內設計突出了其西藏文化發祥地的人文特點,立意“吉祥山南、圣潔蓮花”。室內細部融入藏式斗拱的建筑元素,裝飾色彩延續白、紅金色的表達,大空間吊頂將吉祥結與雪蓮花相結合作為裝飾母題,七組相互編織的吉祥節藻井,嵌入70朵寓意圣潔的雪蓮花圖案,錯落有致,傳達出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營造出藏域文化的空間體驗。山南站室內文化元素分析如圖5所示,效果圖如圖6所示。

圖5 山南站室內文化元素分析圖

圖6 山南站室內效果圖

“民族團結”和“魅力山南”兩幅浮雕壁畫,為旅客候車空間更增添濃郁的人文山南文化氣息,如圖7所示。

圖7 魅力山南壁畫圖

4.2 “秀麗林芝”室內環境設計

秀美山水和美麗桃花是林芝高原江南的最佳寫照。每年3、4月的林芝,冬寒未去,山峰依然有雪線覆蓋,桃花爭相斗艷的盛開,蜿蜒的尼洋河畔,或三五株,或十余株,粉紅、白色、深紅,映襯著雪山藍天,美不勝收。一年一度的“桃花節”已成為林芝向世界展示的盛會。林芝站室內設計通過對地區藏式建筑和工布文化的考察,提出“工布神韻、桃花映雪”的創作立意。在空間構圖和色彩表達上采用木構建筑細節和木色為主,候車廳運用工布建筑常見的木梁藻井形式,體現出工布木作建筑傳統特點。提煉桃花為母題,通過吊頂拼花,臨空欄板玻璃夾膠絲印和柱頂石材雕刻等工藝,將桃花元素有機的融入到室內空間。柱頂的斗拱造型、祥云勾邊等給室內帶來豐富的層次,白色、紅色及木紋三種色彩的運用,營造“工布神韻、桃花映雪”的室內氛圍。林芝站室內文化元素分析圖如圖8所示,室內效果圖如圖9所示。

圖8 林芝站室內文化元素分析圖

圖9 林芝站室內效果圖

5 結語

拉林鐵路的地域文化性創作中,沒有簡單的為“藏”而“藏”,而是通過對雪域高原地區自然、風俗和社會歷史的充分研究,挖掘地域文化發展的源起本質,體會地域獨特的生活特征,提煉出地域文化的本底性、標志性的特征,因“藏”而新、因“藏”而精、因“藏”而美。將文化性與建筑造型、色彩和室內空間巧妙地結合,通過恰當的建筑體量、空間和語言進行創作,將文化性創作與建筑空間和建筑功能的理性結合,體現綠色溫馨與經濟藝術的和諧統一。

猜你喜歡
藏式山南站房
營改增對公路站房工程造價影響研究
青島西站站房主體封頂
“藏式”年味:“洛薩扎西德勒!”
試析壁畫摹復系統在藏式傳統壁畫摹復中的應用——以五當召蘇古沁殿南壁西側壁畫摹復為例
藏式佛珠的收藏
我是這世上最幸運的人
我是這世上最幸運的人
略談西藏山南市圖書館發展的幾點思考
BIM技術在鐵路站房綜合管線及設備維護中的應用分析
藏式古建筑木結構損傷識別的數值模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