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無聞篆刻管窺

2023-02-02 16:45張圳
中國書法 2023年12期

張圳

徐無聞(一九三一—一九九三),四川成都人。原名永年,字嘉齡,齋名燭名室、歌商頌室等,三十歲后因耳疾更名無聞。畢業于四川大學中文系,分配至西南大學,同時任古典文學與書法篆刻兩門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導師。生前系西冷印社社員、中國書協篆刻藝術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書協副主席等。一生勤勉,在文字學、金石學、碑帖考證、書法、篆刻、詩詞、繪畫、教育、收藏等領域都取得豐碩成果,著有《漢語古文字字形表》《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甲金篆隸大字典》《徐無聞論文集》《燭明室書課》《玉局邨舍印存》《徐無聞印存》等。

關鍵詞:與古為新 印從書出 以學養印

徐無聞出身書香之家,父親徐壽是蜀中賢士,『因遵父訓誨,十二歲時從漢印入手,兩三年摹寫摹刻數百方』[1]。中學時期便師從名賢周虛白、周菊吾等提升學藝修養,十五歲機緣巧合結識書法篆刻家易均室,『均室先生盡出所藏王福庵、李尹桑、唐醉石、趙叔孺、方介堪、鄧爾雅等當代諸大家刻印供其摩挲學習,眼界由是大開?!籟2]自此開始了更深入且廣泛的篆書及印學史研習。又經易均室介紹,與方介堪通信,并拜方介堪為師,求教篆刻。徐無聞學習成績優異,年甫十九即考入成華大學(后并入四川大學),畢業后調入西南師范學院(今西南大學),后同時任古典文學和書法篆刻研究兩門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導師。徐無聞因文、藝成績斐然,業界稱頌,故得沙孟海先生推薦加入西泠印社。

徐無聞一生酷好篆刻藝術,自言刻印『大約在千余方』[3]。就目前所見印譜,最精良且收印最多者為《玉局邨舍印存》,收印總計三百三十三方(其中『李左人』兩方系誤收方介堪作品)。該譜所收印作是徐無聞十八至六十三歲間所作,譜中印類豐富,風格多樣,誠如清華大學教授劉石所言:『先生治印,上自戰國秦漢,下至當世前賢,多方取挹,面目遂豐?!?/p>

擬古筑基。徐無聞十二歲即在其父的指導下摹刻秦漢印章,后又得遇周菊吾、易均室、方介堪等名家指導,上溯先秦古璽,下擬元明清諸賢,多方采擷,于傳統印學體系中擬古筑基,長期規模而后自成一家。

其擬古璽印可分兩類:一類是朱文小璽印,此類印作精勁古雅,多作厚邊細文,筆畫中時有點團狀裝飾,如『幼庚』??;章法布局上依從篆字形體的繁簡、長短與疏密,自然地安頓于印面中,如『小魯齋』印中『小』字,中豎上探,為其下『魯』字上伸留出空間,二字上小下大,彼此獨立又相契相合,渾然一體,與『齋』字形成上下錯落,合于圓形粗邊之內;篆法上,假借『齊』為『齋』,這是甲金文字常法,且吻合章法布局之實際需要,初看以為集古填篆,實則與古為新,借古璽『舊瓶』裝徐氏『新酒』。

另一類則是古璽多字大印。如『前身相馬九方皋』印,此印徑逾二寸,章法上以二二三形式排布,『身』字首橫筆加長,承接『前』字,中間『相』字取圓勢,『馬』字略取方勢,『二』部件重心下墜,并作左右錯位,且沿用戰國璽印慣用的『二』部件對字形加以繁飾,全印渾然一體,匠心獨運。其印款言:『「皋」字見《說文》?;蛑^擬古璽不當雜以小篆,但《商鞅量》《秦杜虎符》已作小篆,皆戰國物也?!籟4] 此印刻于一九八三年二月,徐無聞于同年完成《小篆為戰國文字說》的撰寫。此期,徐無聞已不為小篆的產生與通行等『舊說』所束縛,入印文字不限于古璽,還常引入商周甲金文,如『宿世辭客前身畫師』印中『宿』『世』二字為西周金文,其余幾字都是晉系文字;又如『乙丑老?!挥?,此印『丑』字似甲骨文,其余三字皆古璽文。由此可見,徐無聞于古璽創作自覺導源于甲金文字,別開生面。另有白文古璽大印如『自強不息』『成都徐永年璽』等,章法大開大合,疏密跌宕;刀筆渾融,沖切并用,雄渾蒼茫。

仿秦印有如『印迷』『秦甓』『樂以忘憂』『匯源樓主』等,此類印作中,篆文形體活潑靈動、婉轉自由,巧借秦印之邊欄、界格,印風安穩端雅,實為『師古不泥古』。

仿漢滿白文印是其篆刻創作大宗,徐無聞此類印作之高妙處有二:其一,常于茂密謹嚴的印面中留有『印眼』。如『無聞臨池』印之『無』『池』二字所留一點紅,全印活脫全賴于此;又如『徐永年印』中『年』字處『留紅』,既見巧妙又出于自然。其二,善于方整中見圓活。細讀其滿白文印,筆畫線條無不屈曲如虬龍,悠游盤疊,『彭伯初印』『丹青不知老將至』等印皆是,非精于篆籀者不能為此。

除上所述之印風外,徐無聞擬古印作還有漢朱文、漢朱白印、漢肖形、漢鳥蟲、松雪齋、明人、浙派、吳讓之、趙之謙、黃牧甫等印風,皆能入古人堂奧。尤可說者為仿黃牧甫印,如『無聞』『冷香飛上詩句』等印,勁健峭拔,形神皆肖??傮w而言,其『擬古璽、漢印及明清印派等品式,皆風格各具,絕不曲趨俗好,雍容雋逸,卓然大家』[5]。

印外求印。徐無聞強調『篆刻的關鍵在篆』,『篆』既有篆印章法布局之義,又是書家書篆水平的體現,因『個性篆書』入印而成名者多矣。徐無聞精善『玉箸』,書名早播書壇,以此『源頭活水』澆灌方寸之印,頗得『書印一律』之妙。啟功曾評價徐無聞:『其篆法深穩,獨得淵穆之度。出其緒余,施于鐵筆……先生篆書不減王虛舟、錢十蘭,而治印則遠紹吾子行,近邁王福庵?!籟6]這一點,在『古不乖時,今不同弊』『花樓疊石』『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傳拓』等印中都有體現。這類印作多在『二李』小篆形體基礎上,融以漢篆的寬博與元朱文的精雅,并善用圓弧展拓字形,筆畫中實圓鼓,印文表現出體圓外拓的氣勢。這與其師方介堪的『秦漢小篆印化』主張有相似之處,卻又自出心裁。其印字、筆畫較少的印作氣度更覺雍容淵穆,如『花消英氣』『碑林一生』二印,其中『碑林一生』的創作,正如傅舟所言:

『徐先生幾經易稿才刻成。乍看平淡無奇,實則精審協和極具匠心?!籟7]徐無聞自言:『篆刻要取得成功,我認為關鍵在于篆。印,不論大小、繁簡,都要經過深思熟慮,反復寫稿,即畫若干不同字體和章法的稿子,然后在其中選擇。一經選定,刻起來就比較順利了?!籟8]正基于此,故其同一印文時有數稿、甚至十數稿者。為此,馬國權評曰:『其印典雅平正,力求印從書出,選字布局,極意經營?!籟9]徐無聞篆刻用字不僅在古印中擇取,也借它山之石攻玉?!河⊥馇笥 粸橥砬逡詠碛∪顺7?,且金石書畫與篆刻本就『異派同源』,徐無聞亦常為此『極意經營』。如擬《祀三公山碑》筆意之『漸喜交游絕,幽居不用名』印,體兼篆隸,峻利茂密,氣魄雄強而一團和氣,可見其融碑入印之功力。

甲骨文入印者如『歲在丙寅』印,此印以精勁之甲骨文字為其內質,裹以圓融之外形,有外圓內方之意,四字穿插錯落,嚴密成一整體,極見巧思。又有『云從龍』印,取《易經》句,擬甲骨殘片,以『云從』二字殘破之『虛』襯托『龍』之『實』,整印虛實相襯,層層遞進,意趣無窮。

中山王器字入印,僅見『無聞』一印,印中二字參差錯落,雖源于中山文字,但并非簡單集字,而是作合理『印化』處理,如將原器『無(亡)』字調轉形體朝向,與『聞』之『耳』部長垂筆『相對』,形成U形章法布局。另,筆者于徐無聞外甥處獲悉,此類印作尚有石上墨稿未刻者有『無聞寶之』四字豎長方印,內有『田』字界格加以規約,所憾不能一睹為快。

嘉量銘文入印有『龍集戊辰』印,徐無聞從《新莽嘉量銘》中巧取四字刻成,別開生面,雖字字獨立,卻渾然一體。徐無聞『印外求印』之作,還有古幣文入印如『無聞』、仿瓦當印如『惠風』等,更待有心人目遇之。

盡管徐無聞認為『篆刻的關鍵在篆』,然而他并非輕視刀法的重要性,不論是其評論方介堪的篆刻藝術,還是與林乾良的通信都談及刀法之要,其所追求的是『有刀有筆,鋒穎若新者,方佳也』。這看似與傳統文人篆刻的『重篆輕刻』并無二異,實則不然。歷來擬古而能出新者,一則能透過刀痕見筆痕,這即需要作者將各類篆書文字形體諳熟于心,二則精熟以刀刻石的微妙變化,同時具備此二者,才能在創作中達到『刀筆渾融』之境界,無疑徐無聞是其中代表。

以學養印。徐無聞論書、印皆重學養,重視內容的文學性。他曾說:『依靠漢字來創作的文字與書法,是天然的兩美必合;從事文學創作而兼攻書法,實是因利乘便,相得益彰?!籟10]其還提出:『邊款乃篆刻與文學的結合,短文多有佳者。邊款內容亦有資于印學研究與考證?!籟11]徐無聞善以清雅雋永的文辭為印主作詩,或論其平生志趣追求,如『一丘一壑』印款;或稱頌其品行功績,如『李格非』印款;或自述習書所感,如『無聞周甲后書』印款。寥寥筆墨,似即興而發,又立意悠長,無不顯示其風流蘊藉。正基于此,韓天衡認為,其印『是構設在文學的基地上。深遂的文學,是以確立高妙的氣格、風神、旨趣。文治心,心治藝。由此而攻印藝,就能明辨優劣、文野、高下,清醒地汲良汰莠、取菁去蕪,求清拒俗』[12]。

徐無聞的篆刻不僅重視邊款的文雅詩意,還極強調印章『文意』與『印藝』的互動。如『行云流水』印,徐無聞在篆稿時利用印文自身形體的屈曲悠游來表現文意,讓人為之耳目一新。陳龍海贊其『綢繆婉轉,意境深邃,與文意契合。如嶺上白云之飄逸,似山間流水之逶迤』[13]。又如『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印,邊實而文虛,圓如江畔之皎月,線條細如發絲,屈曲綢繆,爬滿印面,讀其文,更惹人生發思古之幽情。

除入印詞句與印面、邊款的呼應外,徐無聞還將『造像』引入印側,以期『言不盡意,立象以盡意』。如『老子其猶龍耶』印,其于印側造『孔子見老子像』,并以隸書作長跋,古意盎然。又如他于『無聞寫竹』印側刻『風竹圖』并題款,風流蕭散之意頓生。再如『易亭』印印側一面鐫畫,畫中白云出岫、碧柯成蔭,亭內二老閑談其間。這極大地提升了篆刻作品的文化內涵,是『以文養藝,藝文兼備』的重要表現。

徐無聞篆刻的邊款亦已達貫通之境,以刀代筆,真、草、隸、篆各體皆能。其甲骨文款參差錯落,饒有古趣;金文款雍容典雅、清雅精勁;小篆款整飭工致,頗具廟堂氣;繆篆款屈曲盤疊,縝密有致;隸書款或莊重沉穩,或縱橫恣肆。劉江評曰:『其邊款,真、草、隸、篆各體皆能,運刀自如輕重轉折有似筆書,自由老辣見筆見刀,線雖細如蚊足,而精神具顯,成為其印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邊款更能體現他在這方面的創造,森然已具個人風貌?!籟14]

要之,這些作品文意與印藝相得益彰,文質彬彬,盡顯一代學人風范。徐無聞以通馭專、道技雙修,故可長立于藝林而不朽。劉石評價先生『本為大書家,五體書法罔所不精,故樂借邊款一展長技,不唯內容豐富,文辭雍雅,字體之多樣,刀法之多變,更為并世印壇所不多覯』[15],洵為的論。

徐無聞的篆刻藝術立足于深厚的古文字學基礎,他一生堅守印學傳統,深入古人,卻又能與古為新。他的擬古印涉及先秦、秦漢及元明清諸家印風,刀筆渾融、篆法深穩,看似平淡,實則古雅淵穆。他擅長書篆,踐行『以書入印』的原則,導入『源頭活水』,故而印風古穆高遠,又踐行『印外求印』理念,在印章之外的古文字材料中廣泛汲取養分,以豐富印面。他是著名的文字學家,注重文字規范,又不為舊說束縛,常用飾筆裝點印面,上溯商周,風格特異。這些都體現了他融會貫通的能力,也道出了篆刻創作的自身規律。他論印極重學養,認為篆刻應與文學相得益彰,提出邊款應該具有文學性。徐無聞篆刻作品中『文意』與『印藝』的互動,體現了他『以通馭專、道技雙修』的藝術理念。他以其膽識才力,還篆刻以文人本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