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鎮化促進擴大消費研究
——基于縣域新型城鎮化視角

2023-02-04 03:47李佳寧
關鍵詞:城鎮居民城鄉居民農村居民

李佳寧

(河北師范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24)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12月中央經濟會議中指出:“總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蔽覈用裣M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相對較低,將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擺在一個更加突出的地位是一種現實需要。目前,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立足國內大循環,旨在提高國內居民消費能力,這對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影響。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指出:“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支撐,把擴大內需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有序銜接起來,使之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毙滦统擎偦ㄔO將有力促進城鄉居民消費,縣域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是連接城市和農村的關鍵一環,推進以縣域為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將從多方面提高城鄉居民消費。

一、縣域新型城鎮化和擴大消費的辯證關系

(一)縣域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消費擴大

以縣域為載體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將有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一方面,縣域新型城鎮化建設將不斷促進縣城建設,提升縣城發展水平,更好滿足縣域內城鄉居民消費;另一方面,以縣域為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將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提升農民居民收入,完善社會保障體制機制,擴大縣域城鄉居民消費。邊楊等(2021)認為,內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國內需求潛力的不斷釋放對于暢通國內大循環至關重要,而新型城鎮化正是擴大內需潛力之所在。以縣域新型城鎮化為核心把鄉村和城鎮銜接起來,激發消費,形成新的消費需求,將人口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張蔚文和麻玉琦(2022)分析了衛星縣城、節點縣城、一般縣城的發展思路??紫橹呛秃涡垃|(2022)提出,作為連結城市與農村的“中轉站”,縣城是城鎮化建設以及城鄉融合的最前沿。唐博文和郭軍(2022)、張建剛(2021)認為,在擴大內需戰略下,擴大鄉村消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擴大內需戰略有重要影響。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我國有1 301個縣,縣城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一個契合點,推進縣域新型城鎮化發展將會形成巨大的消費潛力,新的需求帶來新的投資,以縣域為核心實現投資和消費的良性互動,助推國內大循環持續健康發展。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鎮區和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分別達10.8萬億元和5.9萬億元,2013—2021年年均分別增長10.4%和9.8%。值得注意的是,城鄉居民人均消費絕對數值上有明顯的差距。2013—2022年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情況如表1所示。從表1可以直觀地看到,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城鄉居民消費在其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6 396元,人均消費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是67.16%;2022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為49 283元,人均消費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占比為61.67%,比例呈現下降趨勢,這也符合邊際消費傾向理論。反觀農村居民,人均消費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左右,反映出受中國量入為出傳統觀念影響,在農村居民收入既定的情況下,農村居民的消費受到限制??h域新型城鎮化建設是促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的一個契合點,以縣域、鄉鎮為中心帶動周邊農村地區的快速發展,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促進醫療、教育、社會保障、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激發和擴大內需,同時帶動投資增長??h域城鎮和農村地區發展在擴大內需上有巨大潛力,縣域新型城鎮化對于挖掘消費潛力具有重要作用。唐升和孫皓(2022)通過實證研究得出,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趨同是伴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的,并且這種趨同是能夠促進總體消費擴大和經濟持續增長的趨同。

表1 2013—2022年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情況

(二)消費擴大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消費擴大也會進一步推動城鎮化建設,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的提高會促進城鄉產業體系的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從供給側發力,促進消費擴大,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的提升從需求側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指出,要把擴大內需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有效銜接起來。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大國的經濟特征都是以內需為主導,把立足點放在國內大循環,就需要打通國內大循環中的堵點。從馬克思關于商品生產和流通的四個階段論述來看,生產對于流通、交換、消費來說起決定性作用,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吧唐穬r值從商品體跳到金體上,像我在別處說過的,是商品的驚險的跳躍。這個跳躍如果不成功,摔壞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毕M是整個流通過程的結束,如果沒有消費,商品的價值就無法實現,對于商品生產者來說就意味著商品中凝結的勞動無法實現其價值。消費是這一生產過程的結束和下一生產過程開始的中間環節。消費作為內需的一部分在新型城鎮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22年12月中央經濟會議指出,當前我國面臨需求下降、供給沖擊、外部環境動蕩等多重問題,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第一點是著力擴大國內需求。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指出,我國改革發展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方面的壓力仍然較大。當前如何擴大內需,如何促進消費和投資的相互促進,是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

二、居民消費結構及影響因素

(一)居民消費結構

我國居民消費內容包括食品、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和其他用品及服務等八項內容。本文將八項消費內容劃分為生存型消費、發展型消費和享受型消費三個板塊。三個板塊對居民消費內容的劃分只是一個相對的界定,不同時期、不同類型消費之間有交叉內容。本文參考張慧芳和朱雅玲(2017)對消費內容的劃分,生存型消費包括食品、衣著和居住;發展型消費包括交通通訊、醫療保健和教育;享受型消費包括家庭設備及其服務、娛樂、文化和其他用品與服務。三種消費類型是一個遞進的過程,這也符合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在生存型消費得不到滿足或解決的時候,發展型消費和享受型消費就無從談起,當然本文所談的生存型消費內容僅從滿足人自身生存角度出發,不涉及高端或具有一定額外價值的食品、衣著和居住內容。

2012—2021年城鄉居民不同消費支出占比如圖1所示。

圖1 2012—2021年城鄉居民不同消費支出占比

從圖1可以看到近10年城鄉居民不同類型消費支出占比情況。2022年我國恩格爾系數為30.5%,已達到國際標準的富裕線,2013—2022年,我國恩格爾系數維持在30%左右,表明我國食品消費支出在居民家庭支出中所占比例持穩定狀態且呈下降趨勢。從住房支出這一項看,城市和農村之間有著不同的轉折點,首先是農村居民住房支出在2014年躍居第二位,超過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娛樂,這背后有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的影響。2014年7月30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國發〔2014〕25號),促進了農村居民向城市的流動,增加了農村居民在住房支出的占比。城鎮居民住房支出陡增,背后有城市人口增加、住房需求大于住房供給等原因,本文在此不做過多研究。通過統計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國居民總消費中,生存型消費仍占很大比重,發展型消費和享受型消費占比相對較少,并且呈不穩定態勢。從整體消費率來看,2021年我國消費率為54.5%,史琳琰等(2023)指出,伴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后工業化時代的到來,消費將成為擴大內需的重點推動力,我國的消費率低于世界水平,因此消費對于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力。分析當前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找尋制約擴大消費的因素,對于擴大內需戰略的實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影響居民消費的因素

消費可以從質和量兩個角度來分析,擴大消費有量的積累和質的提升,兩者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量的擴大和積累是質提升的前提,質的提升也是量持續發展的需要,消費質的提升如果僅局限于少數人,最終也會陷于停滯。柳思維(2014)從影響消費的物質因素和非物質因素兩個角度分析了居民收入、產業結構、價格水平、人口總數與人口結構、文化、環境等因素對消費的影響。本文從物質和意識的角度出發,探討相關因素對當前我國消費的影響。

1.城鄉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居民的消費品基本都是通過自己的收入來購買的,收入多少特別是可支配收入多少決定了居民的消費能力。受邊際消費傾向影響,當收入達到一定程度后,居民消費支出的占比將逐漸降低,剔除高收入人群,我國城鄉居民的消費不足主要是由于收入不足。從收入絕對值和相對值角度來看,城鄉居民收入都在不斷提高,收入差距也在不斷縮小。隨著脫貧攻堅戰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農村居民收入渠道和收入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同時也要看到城鄉居民收入仍有一定差距,還要看到城鎮居民內部之間差距和農村居民內部之間的差距。

本文從收入的四種類型分析不同收入對城鄉居民消費的影響。城鄉居民四種收入分析如圖2所示。第一種是工資性收入。城鎮居民工資性收入占總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呈上升趨勢,表明城鎮居民工資性收入增長較快,其他三種收入遠低于工資性收入。農村居民與此不同,2015年之前農村居民經營凈收入占比大于工資性收入,2015年發生轉變,工資性收入超過經營凈收入。農村居民收入渠道在增加,但在絕對值上仍存在不足。第二種是經營性收入。城鎮居民較少從事第一產業生產,而對于農村居民而言,經營性收入是總收入的一大來源,但其經營性收入也相對較低。據統計數據來看,2021年之前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和經營凈收入總和都未達到城鎮居民工資性收入的50%,從這一角度能更直觀地看到城鄉收入差距。第三種是財產凈收入。城鄉居民在財產凈收入上存在巨大差距。這種差距源于我國城鄉土地、宅基地要素權利不平等以及改革開放過程中以城市為中心的發展邏輯。鄭振源和蔡繼明(2019)認為,集體土地和國有土地產權相比,集體土地沒有處分權、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物權和完整的用益權。劉守英和熊雪鋒(2018)指出,二元土地制度下鄉村發展權喪失。農村集體土地和國有土地的不平等加劇了財產性收入差距,城鎮居民可以將閑置房屋出租獲取一部分收入,農村居民宅基地轉讓僅限于在同一集體內部。第四種是轉移性收入。城鄉居民的轉移性收入都在逐年提高,2022年農村居民轉移凈收入為4 203元,城鎮居民轉移凈收入為8 882元。即使排除通貨膨脹,截至2022年,農村居民轉移凈收入仍未達到城鎮居民2013年的水平。通過四種不同收入分析城鄉居民的差距,從城鎮居民五等份收入比重來看,中間偏下收入組和低收入組家庭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較小,兩組占比為城鎮居民的40%,城鎮居民有92 071萬人,農村居民有49 104萬人,農村居民加城鎮中間偏下收入組和低收入組人數達85 932.4萬人,約占2022年全國總人口的60%。將這一群體作為擴大消費的重點人群,提升這一群體的收入,將有效提升我國居民消費率,推動實施擴大內需戰略。

圖2 2013—2022年城鄉居民四種收入分析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城鄉二元結構是造成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進一步關注城鎮居民低收入群體。以縣域為中心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將進一步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城鎮居民消費,促進擴大內需戰略。

2.城鄉產業結構。產業結構也是影響居民消費的重要因素。從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角度來分析,生產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生產決定消費。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轉變,當前人民群眾對消費的需求已經不再是有沒有,而是好不好。從供給側角度發力,提升供給質量,可以更好地滿足人民需求,就城鎮居民而言,供給能力的提升能夠進一步挖掘城鎮居民的消費潛力。根據商務部《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21)》顯示,2021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口0.53萬億元,食品類占比為6.37%,革、毛皮及制品、箱包等增長較快,跨境電商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供給與居民需求之間的差距。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質量得到提高,能夠進一步刺激消費,同時消費的擴大也反作用于生產,實現生產和消費之間的良性互動,提高居民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占比。產業結構的不合理會限制居民消費,因此產業結構調整要緊緊圍繞居民的消費需求,新的需求會激發新的生產,新的生產也可以促進新的需求和消費。從三大產業結構具體分析當前制約城鄉居民消費的痛點。第一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占比逐漸縮小,第二、三產業占比在近些年呈波動趨勢,但總體上升。農林牧副漁等第一產業比值縮減,意味著以第一產業為收入來源的農村居民經營性收入下降,這與前文所分析的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超過經營凈收入情況相吻合。第一產業中,我國農產品深加工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當前城鄉居民對食品供給的需求已由“吃得飽”轉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因地制宜地發展綠色農業,將科技和健康等要素融入第一產業生產,提供更好、更優、更健康的產品,滿足城鄉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第二產業提供居民日常所使用的大量產品,我國長期處于全球產業鏈低端,作為“世界工廠”給其他國家相關產品進行代加工,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城鄉居民消費提升將進一步促進第三產業發展,大、中、小城市第三產業之間存在差距,城鄉之間也存在差距,一般縣域的服務業發展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縣域服務業的數量和質量也制約著相應群體的消費。

3.基本公共服務?;竟卜罩饕墙逃?、住房、醫療三項內容,這三部分作為一個整體在居民消費中占據一定比重,進而影響居民的其他消費內容。教育是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都十分關注的一項內容。當前我國教育存在地區差距和城鄉差距。從地區來看,中部、東部教育資源優于西部地區;就城鄉來看,城市集中了大量優質教育資源,無論是教學硬件設施還是作為軟實力的教師資源,城鄉之間都存在明顯差距。袁夢和楊華(2022)指出,縣城激烈的教育競爭為教育消費市場提供了空間……一個孩子每年的培訓總費用為1~2萬元,多子女家庭教育支出壓力更大。這種教育不平等也加劇了城鄉差距,為了讓子女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農村居民向城市流動,造成農村人力資源流失的同時,也加劇了資金的流失。教育的不平等導致農村居民“被迫”進城,進入城市后,住房問題就成了農村居民必須面對的一大問題。唐琦等(2018)認為,當收入提高時,居民沒有增加居住消費強烈意愿,但是受制于居住價格的迅速上升,被迫提高了居住消費在總消費中的占比, 從而對教育文化、衣、食、醫療保健和其他消費產生了嚴重的擠出效應。農村居民住房支出占全年總支出的五分之一左右,高額的住房支出制約了農村居民的其他消費,再累加為子女培訓支出費用,進一步壓縮了農村居民的其他消費支出。城鎮居民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群體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城鎮居民住房支出約占全年消費的四分之一,在住房支出和教育費用的雙重裹挾下,城鎮居民無論是心理上還是實際消費上都會受到牽制。醫療支出對家庭消費也有重要影響。當前我國醫療保險制度在城鄉和行業之間仍存在一定差距,這種不平等對保障水平較低的農村居民和城鎮非職工人員有重要影響,這一群體會儲存部分收入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醫療費用支出。教育、住房、醫療在城鄉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相當大的比重,其背后是社會保障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映射。

4.居民消費心理。影響城鄉居民消費的不僅有物質方面的影響,也有思想觀念以及其他因素影響,物質因素固然是第一位的,但也不能忽視意識因素的影響。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也會反作用于物質,不同國家、地域、民族都有不同的社會心理,這種根源于勞動實踐形成的意識會反作用于人們的社會實踐。不僅收入因素會影響城鄉居民消費能力,城鄉居民的消費觀念及其對未來的預期都會影響當下以及未來的消費。首先,從消費觀念來看,城鄉之間存在一定差距。農村居民的收入低于城鎮居民,在考慮消費支出時就會更加謹慎,這種消費觀念源于收入因素。其次,城鄉居民消費也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在未來收入無法得到保障或者預期收入降低的情況下,人們會相應減少消費,將收入的更多部分用于儲存,保障今后正常生活。在這一點上農村居民表現得更為顯著,第一產業抵抗風險的能力低于第二、第三產業,寒潮、干旱、洪水、冰雹等都有可能導致農村居民這一季的收入銳減。農村居民收入來源就決定他們要留存一定的收入以備不時之需,在其他收入再次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農村居民的消費心理必然不樂觀。再次,城鄉居民消費也受制度因素影響。城鎮居民的社會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這種從收入上拉開的差距,反映在社會保障上,也制約著農村居民的消費。最后,居民的消費行為受周圍人群的影響?!叭说谋举|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弊鳛楝F實的人,我們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之中,自然會受周圍人群的影響,如果周圍人對消費持保守、謹慎的觀念,我們也會被潛移默化地影響。

三、縣域新型城鎮化建設對擴大消費的作用機制

縣域新型城鎮化建設包含發展縣域特色產業、健全縣域公共服務體系、深化體制機制創新等多方面內容。2022年5月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提出針對不同縣城發展的分類指導方案:培育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穩定擴大縣城就業崗位;完善市政設施體系,夯實縣城運行基礎支撐;強化公共服務供給,增進縣城民生福祉;提高縣城輻射帶動鄉村能力,促進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深化體制機制創新,為縣城建設提供政策保障。其中涉及產業、就業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多方面的內容。2022年6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在優化城鎮化空間布局和形態中再次提出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城鄉融合發展要以縣域為基本單元,并多次提到縣域相關內容如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發展縣域經濟等。二十大報告中也提到“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 “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必須看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城鄉融合發展,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推進鄉村振興,進一步釋放鄉村內在潛力是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關鍵,同時也是解決當下我國經濟發展中內需不足的有效途徑。

(一)促進城鄉居民就業,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新型城鎮化建設水平的提高可以提升城鎮人口容納能力,產生更多就業崗位??h城人口數量的增加會進一步拉動消費,也會催生相關產業,從而帶動城鄉居民就業。農村居民向縣城集中,基本生活需求會增加,相關行業對勞動力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加。國家在指導方針上也提出要加強對農村居民的就業能力培訓,使他們能更好地適應城鎮化的發展??h域推進城鎮化建設要加快住房、教育等方面配套措施的一體化推進,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堅持系統思維,從整體角度出發,解決就業問題。

縣域新型城鎮化建設將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首先,農村居民向城市流動后,群體收入會有所提高,在城鎮穩定就業情況下,與原有生產、生活方式相比,收入會更加穩定。其次,鄉村現代產業發展使農村居民獲得多方面收入,建立以農業為基礎的多元化鄉村產業體系,讓居民的經營性收入來源更加豐富。農村擁有發展產業的物質基礎,隨著農村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可將鄉村的生態價值進一步轉化為經濟價值。延長農業產業鏈,促進農業融合發展,把創造價值的產業鏈更多地留在農村,農村居民作為農產品生產者可以獲得出售農產品的經營性收入,同時作為產業鏈上的工人,可以獲得工資性收入,并且作為集體成員以資金、土地等其他生產要素參與集體企業生產,還可以獲得財產性收入。王湘紅等(2022)基于心理賬戶分析,探究了不同收入來源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得出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邊際消費傾向高于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的結論。在對城鄉居民收入結構分析中,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占農村居民收入的絕大部分,并且這兩部分收入增長速度快于轉移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加快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和宅基地改革,農村居民通過土地流轉和宅基地作為要素收入的一大來源,讓改革開放的紅利真正惠及農村地區,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從不同收入角度,更加具體地提升農村居民的消費能力

(二)完善產業結構,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

完善縣域產業結構,促進三大產業提質升級,不僅可以增加就業崗位,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也可以提供更加高質量的產品,更好滿足城鄉居民需要,進一步擴大城鄉居民消費。不同地區都可以根據本地區區位、文化等特色發展符合自身特色的產業體系。張紅宇等(2019)提出推進鄉村現代產業發展要看到鄉村產業在資源、產業形態和經營主體上的多元化。從農村的角度來看,建設現代鄉村產業結構,推進鄉村三大產業融合,延長農產品價值鏈,推進鄉村非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從縣域產業發展來看,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實現第一、第二產業高質量發展,逐步實現縣域產業綠色發展,不斷根據居民需求推進完善相關產業,滿足居民對相關產品的需求。完善縣域創業產業園相關配套設施,落實國家關于創業內容相關政策。第三產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三產業直接面向城鄉居民,其規模以及服務質量等直接影響居民的消費。針對當前城鎮居民消費需求不斷提升的情況,第三產業要及時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推進縣域第三產業向鄉鎮延深,擴展第三產業縣域范圍內的輻射面。

從生產和消費的角度來看,生產決定消費對象和內容,消費對生產也具有反作用,生產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消費,當生產的產品無法滿足居民需求,生產的目的就無法實現,生產到消費的中斷會反作用于生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在生存資料、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的消費傾向和比例發生了不同的變化,因此需要深度把握當前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變化趨勢。張建剛(2021)研究指出,消費結構正在經歷從數量型向質量型的轉變、從物質型向精神型的轉變、從生存型向發展型的轉變。產業結構提質升級,增加產品附加值,能進一步刺激城鄉居民需求,第一、二產業增加產品附加值,實現綠色、健康、科技等要素與工業產品和農產品深度融合,生產符合新型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新產品,以新產品激發新需求。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逐漸提升,服務業質量提升,相關行業覆蓋城鄉范圍進一步擴大,在更好滿足城鄉居民需求的同時,提升城鄉居民消費的便捷性,如鄉村旅游的多元化發展,讓鄉村特色和地域文化融入鄉村大旅游中,進一步挖掘城鄉居民在服務業方面的消費潛力??h域產業完善提高農村居民消費,鄉村現代產業發展拉動城鎮居民消費,人員和消費雙向流動,共同助力擴大內需。

(三)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改善居民消費心理

以縣域為載體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也包含城鄉融合發展,進一步縮小由城鄉二元結構造成的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城鄉二元結構下,城市和鄉村發展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狀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與城市之間有一定差距,隨著鄉村振興的逐步推進和城鄉融合發展,這種差距逐漸縮小。國家發展改革委《“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指出:“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完善農村醫療、教育、養老等服務內容,加強交通、通信、水、燃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北U限r村居民流向城市后的基本公共服務保障,使他們可以享有相應服務。二十大報告指出:“社會保障體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器。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p>

隨著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不斷完善,城鄉之間差距縮小,完善戶籍制度改革,從農村流向城市的人口能夠獲得更多切實的保障,能夠進一步提升這一群體的消費能力。農村居民進入城鎮面臨許多新的問題。首先,住房支出在城鄉居民消費中都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應加強城鎮公租房建設,妥善解決住房問題。其次,子女教育支出增加,城鎮與鄉村相比擁有更加優越的教育條件,課外各種興趣班已經成為城鎮居民子女生活常態,在被動驅使下,新城鎮居民也不得不加入“輔導”行列。最后,完善城鄉醫療保險,減少新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醫療支出心理負擔??h域新型城鎮化建設將進一步健全住房、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解決新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后顧之憂,改善居民消費心理,使這一群體在有消費能力的基礎上敢于消費。

(四)推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縣域新型城鎮化建設有利于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張蔚文和麻玉琦(2022)分析,縣城是新型城鎮化的關鍵和重要生長點,是構建多層級城鎮體系的中間樞紐,推動城鄉要素流動需要更加精準有效的政策指引。從資金角度來看,以政府投入為撬動點拉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最大限度地發揮政府投入效應,同時可以吸納更多的社會資金,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激發各投資主體活力。從土地要素來看,要加強宏觀設計,避免土地資源浪費,對縣域城鎮和鄉村進行科學、合理規劃建設,完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從人員流動來看,厘清城鄉融合的實質是城鄉共進,不是二者之間的此消彼長,既不是城進鄉退,也不是鄉進城退,有側重地引導相關人員流動,但不加以限制,對于“進城”和“回鄉”都給予相應的支持。

猜你喜歡
城鎮居民城鄉居民農村居民
今年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4.8% 細算農家增收賬
城鎮居民住房分布對收入不平等的影響
促進農村居民心理健康與實現精準扶貧
河北省城鄉居民醫保整合的主要成效與思考
天津城鎮居民增收再上新臺階
人力資本、城鎮化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滇遼兩省城鎮居民體育鍛煉行為的比較研究
做強農村居民的健康防線
中國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漸進式轉變
關于實施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