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路徑探究

2023-02-05 08:50朱琳琳張劍英
關鍵詞:思政課中華思政

劉 月,朱琳琳,張劍英

(河北北方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黨的二十大指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是增強學生理想信念和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五千多年的傳承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資源,這些文化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不僅能夠推動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而且對高校思政教育體系的完善同樣具有重大意義,下文擬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必要性、契合性以及路徑進行系統研究。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必要性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必然選擇。

(一)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迫切需要

立足本民族傳統文化資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傳承的重要使命??v觀歷史,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要想歷久彌新永葆鮮活,就必須將其植入教育體系之中。否則,離開了教育這一重要平臺,傳統文化就失去了與新時代聯結的場域。作為情感體驗與知識傳播的統一體,教學涵蓋了不同主體對文化的全面認知、情感融匯以及行動自覺[2]。正是因此,教學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平臺。高校思政課教育不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播,更蘊含著積極的文化體驗與情感傳承。在課堂中植入大量優秀傳統文化素材能夠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無形中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這種油然而生的文化自信會一掃文化虛無主義的迷惘,讓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與踐行者。

(二)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必然選擇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過程中,途徑和載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事實證明,僅靠單純的說教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必須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創新培養途徑和載體,這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政課實效性的重要條件。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發揮好文化育人的功能,是增強高校思政課實效性的必然選擇。近年來,高校思政課文化育人的意識和氛圍不足。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部分教師對優秀傳統文化淵源及其背景欠缺一定的了解,難以將政治性和理論性很強的教材體系轉化為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的教學內容,學生很難將理論知識內化為理想信念。教師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等,教學感染力和吸引力欠缺,學生到課率和抬頭率較低,文化育人效果不明顯。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契合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課在價值目標、結合內容以及培養目標上有著密切關聯,這種內在契合性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奠定了基礎。

(一)兩者在引領大學生確立正確“三觀”價值目標上具有一致性

高校思政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價值層面有高度契合性,并集中體現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認可。就高校思政課而言,步入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一再強調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政課始終,即通過課程設置和教學引導幫助學生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言,作為一個囊括幾千年文化脈絡的集合體,自強不息、兼容并蓄、文明有愛與艱苦奮斗等已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不同維度的代名詞。換言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身就是中華傳統美德在新時代的延續[3]。在此意義上,無論是高校思政課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要求當代青年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樹立積極的歷史觀、民族觀及文化觀,堅定對中華文化的自信感以及認同感。

(二)兩者在理論基礎結合點上體現出內容的一致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與高校思政課的核心教學內容高度契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以及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等高校思政課都能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生靈魂碰撞。例如,古代“天下一氣”思想與唯物辯證法中的“物質性”,“知行統一”與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的積極呼應,古代“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傳承,古代“君子和而不同”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與文化包容的邏輯關聯等,無不體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上的高度契合性。

(三)兩者在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培養目標上具有一致性

高校思政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當代大學生具有共同的目標導向,這集中表現為要培養新時代下有理想、有信念和有追求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就前者而言,思政課本身具有深厚的民族屬性,尤其是在當前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思政課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意識形態教育的最佳手段。就后者而言,自古以來,育人的最佳方式就是“以文載道”,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離開了優秀傳統文化的支撐就會淪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相比于枯燥的價值傳輸,將中華民族的青年培養目標置于浩瀚的歷史文化軌跡之中,會激發當代青年自覺樹立起民族擔當的使命感。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施路徑

為了最大程度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性,必須創新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課的融入方式、營造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氛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提供切實可行的路徑。

(一)提升思政課教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

一方面,堅定思政課教師的傳統文化自信。實踐證明,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論功底越扎實,就越能吸引學生關注教學內容,進而感染和啟發學生。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將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需要始終依托教師內在的文化自信,尤其是對傳統文化的積極認可以及感情依賴。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唯有始終依賴高度的文化認同,才能幫助學生形塑中華傳統文化記憶。為了讓傳統文化的自信真正內化于心,思政課教師必須大量閱讀優秀傳統文化書籍,不斷夯實自身的文化底蘊。除此之外,思政課教師還應觀看《漢字五千年》《絲綢之路》和《我在故宮修文物》等視頻,透過多元視角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而為思政課教學提供文化支撐。

另一方面,要踐行傳統文化精神。事實證明,教師唯有以身作則,將自身打造成一個堅定的文化踐行者,才會使學生信服,否則僅憑課堂教學,教師無法帶動學生真正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不僅要在思政課堂上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要在課下實踐活動中貢獻自己的力量。思政課教師唯有知行合一,才能更好地樹立文化踐行者的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形塑學生的文化價值觀,思政課教學也才會事半功倍[4]。

(二)創新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課的融入方式

一方面,篩選教學資源,完善教學設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民族精神、家國情懷、整體意識和辯證思維等具有彌足珍貴的傳承價值,蘊含著諸多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生智慧。高校思政課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到教學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權利與義務以及道德與利益之間的關系,自覺擔負起對國家、社會和他人的責任,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奉獻自己的才智。

另一方面,運用專題教學法,增強融入的針對性。應圍繞思政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連接點,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中設置“唯物史觀與傳統文化的歷史觀”專題和“群眾史觀與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等專題;在中國近代史綱要課程中設置“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與孫子兵法”專題;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中設置“共產主義與大同理想”專題,分析“天下為公”和“大同”理想的內容與局限,以各種主題開展專題式教育。

(三)營造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氛圍

首先,拓寬思政課教學形式。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找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教學內容的契合點,了解學生的興趣與需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合理策劃實踐教學的主題和方案,在實踐活動的方案實施與結果評價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和內容,凝聚向上向善正能量,堅定大學生文化自信。

其次,全面整合高校各類教學資源。高校應充分整合全??梢哉{動的各類資源,加強學校內部的協作,齊抓共管,形成學校內部的教育合力。具體而言,一方面,高校應對不同的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努力探索和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整合的途徑和載體,形成聯動式培養[6];另一方面,高校應研究制定整合各種社會資源的管理政策和開發機制,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更加正?;?、制度化和規范化。

最后,積極嘗試跨學科教學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是一個系統工程,它不僅涉及思想政治教育這一門學科,還涉及歷史學、藝術學、語言學和民族學等諸多子系統。要想最大程度發揮思政課的育人與文化涵養功能,就必須打通不同學科之間的學術壁壘。這就需要高校思政課教師主動嘗試跨學科教學法,運用豐富的歷史文化素材幫助學生打通“任督二脈”,從而實現多學科文化涵養的功效[5]。

高校思政課作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場域,對健全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機制、提升高校思政課實效性和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意義重大。該文通過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高校思政課內容的契合點,發現兩者在價值目標、結合內容以及培養目標上具有諸多相似之處?;谶@種內在契合性,高校思政課教學必須積極提升思政課教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創新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課的融入方式,營造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氛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提供切實可行的路徑??傊?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是一個系統工程[7],今后還須在教學理念、教學機制、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策略上進行配套改革,惟其如此,才能最大程度提升融入的實效性,落實立德樹人的總目標。

猜你喜歡
思政課中華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