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人文視域下書條石檔案開發利用研究★

2023-02-05 09:37丁家友廖麗萍倪樂賢
山西檔案 2023年6期
關鍵詞:條石碑刻蘇州園林

丁家友 廖麗萍 倪樂賢

(1.蘇州大學社會學院 蘇州 215123;2.蘇州市園林檔案館 蘇州 215001)

引言

黨的十八大,特別是二十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與闡發,文化數字化發展與文創產品開發等方面越來越重視。融合了書法、文學、金石學等在內的刻石文化,和園林文化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帖式刻石(又稱法帖刻石,亦即書條石)既是珍貴的文化景觀符號,同時又是書法藝術寶庫,更是囊括了名家法帖、名篇題詠、名園圖記、名賢像贊、名士交游等方面內容的重要歷史文獻,體現了中國園林的文化特征和自然要素特征,保存和傳承了古代文人題壁傳統和書法藝術等特性,為歷史學、檔案學、文書學等提供了獨特、真實的一手材料,并在保護與傳承過程中衍生了一系列不同時代的文獻與檔案資料,如三維掃描、照片影像、拓本修復、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碑刻工匠口述等多元檔案。這些檔案是園林藝術與園林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賡續歷史文脈,彰顯城市記憶的重要價值。

《“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快檔案資源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檔案資源體系和利用體系建設,積極探索知識管理、人工智能、數字人文等技術在檔案信息深層加工和利用中的應用,從而滿足人民群眾對檔案信息、檔案文化日益增長的需求[1]?!丁笆奈濉狈俏镔|文化遺產保護規劃》提出“要加強資源整合共享,推動構建權威、開放共享的公共數字平臺,推進非遺檔案和數據資源的社會利用”[2]。數字人文是一種融合人文社會科學與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跨學科研究模式,為數字文獻資源的挖掘、整合、開發、利用和共享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技術,為用戶提供不同層次和維度的知識產品和知識服務[3]。利用數字人文技術對園林書條石檔案資源進行整合重組、知識挖掘、可視化呈現,有利于深化園林書條石、書條石檔案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充分發揮檔案機構的文化職能,深度拓展和開發園林書條石檔案的地方特色檔案文獻價值。

1 研究基礎與文獻回顧

1.1 園林檔案、碑刻檔案及其開發利用

廣義上園林檔案指城市園林綠化檔案,屬于城市建設檔案范疇,是關于城市公共綠地、專用綠地、生產綠地等規劃建設的施工與管理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歷史記錄,可為相關單位及人員開展相關研究或工作項目提供信息資源和參考依據[4]。本文所指園林檔案特指蘇州古典園林檔案,是蘇州古典園林保護、管理過程中收集、整理、保管的包括文字、圖紙、圖表、碑刻拓片、照片、錄像片、園林模型、口述檔案等多種記錄資料和實物檔案。蘇州園林檔案相關研究較少,主要集中于蘇州園林檔案館的檔案管理工作實踐,如蘇州古典園林檔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對策[5]、蘇州園林檔案館口述檔案收集與文化遺產記憶建構的實踐與路徑總結[6]等。其中蘇州古典園林檔案資源開發利用僅作為研究主題關聯內容,未被作為獨立研究對象,如蘇州園林檔案資源文創產品開發成果調研及其商業化實踐阻礙[7]。

碑刻檔案研究集中于碑刻檔案的種類和價值研究、以碑刻檔案為基礎開展的史學研究和碑刻檔案資源的保護、開發與利用研究三個主題。首先是碑刻檔案的種類和價值研究,碑刻檔案兼具文物、文獻雙重屬性,碑刻是對一個地區一個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水利、文化藝術、宗教民俗等方面的記錄,是中華民族發展歷史的真實注腳,具有憑證價值和文物價值;碑刻檔案可為碑刻保護、修復提供依據,是保護傳承文化遺產的文獻基礎;碑刻檔案是古代文學、繪畫、書法、鐫刻技藝融合而成的藝術結晶,具有深厚的藝術價值、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 。其次是以碑刻檔案內容為史料開展相關主題的史學研究,比如以清末碑刻檔案資料研究清代蘇州商業社會面貌[8]。最后是碑刻檔案資源的保護、開發與利用主題,相關研究較多,且多以云南少數民族碑刻檔案為研究對象。云南少數民族碑刻檔案具有分散性、脆弱性的特點,兼具檔案、文物和古籍等多元屬性,因此云南少數民族碑刻檔案收集、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中面臨著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文物部門、社會力量等多主體協作交流、資源共享問題,且相關工作缺少政策法規、標準等系統性指導、保障與約束,此外經費短缺、人員缺乏、技術應用不足也制約著相關工作的展開[9]。針對碑刻檔案資源開發利用和成果展現方式,可結合信息技術進行石刻檔案數字資源體系和石刻檔案數據庫建設[10],數字人文視角下需從碑刻檔案資源編碼、組織、內容、方法、保障多個層面進行總體設計[11]。

1.2 書條石與書條石檔案

蘇州園林的書條石是一種獨特的碑刻類型,多為長條狀石板,且狀如展開之簡帛,故被蘇州人稱為“書條石”,且吳語方言中“詩”、“書”二字諧音,故又稱“詩條石”。因其兼具歷代文人作文、記事、造像、帖刻與裝飾園林之功用,而成為蘇州這座世界遺產典范城市的活化石注腳。則此而產生的園林書條石檔案也于2011 年被列入第三批“蘇州市珍貴檔案文獻”名錄,為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內涵挖掘等提供了重要的文獻參考和憑證依據。

園林書條石檔案在主題內容方面,匯聚了兩晉至明清書法大家的名家帖刻,名流賢達的名篇題詠,真實記錄園容園貌的名園圖記,呈現名宦鄉賢形象的名賢像贊,以及反映蘇州碑刻技藝水平及刻工名匠的人名線索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蘇州各園林曾分別對其園內碑刻開展過一次傳拓工作,后部分園林又增補了一批碑刻;2009 年前后,蘇州園林檔案館又開展了一次碑拓工作,并對位置、內容等信息進行了數字化采集。園林書條石檔案的載體和內容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的口述檔案一起,形成了完整的書條石檔案文獻資源體系。書條石檔案的全套拓片和部分拓本也成為蘇州市檔案館和園林檔案館收錄保存的重要檔案文獻,成為園林歷史、造園藝術、園林布局的原始憑證和考證特定時代社會生活縮影的珍貴史料[12]。

與書條石檔案相關研究較少,已有研究多從園林藝術、書法文化和文物保護視角展開。書條石是園林藝術與書法藝術結合的結晶,墨色長條矩形石卷裝飾于粉墻素壁,與建筑風景相得益彰,營造旨趣深遠的藝術空間[13]。就書法文化本身而言,蘇州古典園林匯集書條石、書法楹聯和書法匾額等各式各樣書法作品,橫跨魏晉至唐、宋、元、明、清多個時代,篆、隸、草、行、楷五體俱全,文化內涵深厚[14][15]。以書條石為代表的蘇州園林書法的保護、傳播與利用,可從遺跡本身、資料的保存與傳播、技術人才的傳承等方面有所施為[16]。

1.3 數字人文與檔案開發利用

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檔案資源開發利用方式提出了新要求。數字人文起源于“人文計算”概念,是人文社會科學與計算機技術、數字技術相互融合的新型跨學科研究領域,為檔案資源多維開發利用和價值實現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技術。相關研究集中于數字人文視角下檔案開發利用理論探討、實現路徑和檔案數字人文項目實踐三個方面。

數字人文視角下檔案開發利用理論研究探討了數字人文與檔案資源開發利用的關系,為實踐提供理論基礎與指導。數字時代檔案資源管理從實體管理向內容管理轉變,要利用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自然語言處理、語義本體、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入數據層面,有序關聯組織檔案細粒度記憶單元,推動檔案開發共享和價值增值[17]。

數字人文視角下檔案開發利用實現路徑的研究提出了在專題檔案收集、整理、著錄、加工等一系列工作中運用數字化技術、數據管理技術、數據分析技術和數據可視化技術等各類數字人文技術[18],實現數字化管理、知識化開發和可視化呈現,推動檔案資源傳播共享、內容挖掘和多維價值實現[19]。

檔案數字人文項目實踐研究包括對當前檔案領域問題、實踐經驗的分析總結和專題檔案數字人文項目實踐的開展。國外檔案領域數字人文項目理論研究與實踐起步早,代表性項目有“威尼斯時光機項目”、“影谷項目”等,部分研究通過對國外成熟數字人文項目實踐的分析為國內數字人文項目實踐提供啟示與借鑒[20]。國內以檔案為核心資源的數字人文項目實踐中,主題領域檔案資源整合共享受制于資源類型、知識產權等因素,檔案部門未發揮主體作用,核心資源重復建設,技術應用規范程度低,成果同質性高關聯性差,面向數字人文的檔案資源開發利用實踐有待持續改進和深入發展。專題檔案數字人文項目實踐的開展主要針對各類特色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價值挖掘,如紅色檔案、民國檔案、家譜檔案、戲曲檔案、輿圖檔案等,開發成果包括可視化分析平臺、專題網站、數字展覽等多種形式。

當前園林檔案、碑刻檔案開發利用研究中,數字采集、數字存儲、數字處理、數字呈現、數字傳播等數字技術手段應用缺乏廣度和深度。相關研究多停留于理論層面,實踐與應用成果不足。數字人文為檔案資源多維開發利用和價值實現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技術,本文在調查蘇州園林書條石開發利用現狀的基礎上,提出綜合運用數字技術對園林書條石檔案資源進行整合重組、知識挖掘和可視化呈現,建設書條石檔案數字人文平臺。

2 書條石檔案開發利用現狀與問題

2.1 書條石檔案開發利用現狀

蘇州園林書條石散布于蘇州古典園林,共計1260 方,其中留園、怡園和獅子林三處較為豐富。留園書條石數量最多,至今廊壁上尚存379 方,涵蓋魏晉至唐、宋、元、明、清時代一百多位書法家的佳作。怡園的書條石共計101 塊,含王羲之、懷素、米芾等書法家的銘刻,又稱“怡園法帖”、《過云樓藏帖》。獅子林的書條石共計71 方,統稱《聽雨樓藏帖》。蘇州市園林檔案館歸檔的書條石檔案主要形成于19世紀末至21 世紀初,以拓片、拓本為主,計有917 卷9184 件。書條石三維掃描、照片影像、拓本修復、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碑刻工匠口述等檔案計86 卷664 件。

書條石是蘇州園林特有的文化符號,書條石檔案對園林歷史、文化、藝術的傳承傳播具有重要意義。蘇州園林檔案館重視書條石檔案的開發利用,建立了文獻級目錄數據庫;2019 年至2021 年間,在多個國家級專業博物館、著名文旅地舉辦蘇州園林書條石文化巡展,并同步推出線上展覽,輔以語音講解、VR 游覽、展覽手冊功能,向公眾傳播蘇州園林文化。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積極推進“數字園林”建設,采用高精度測繪、三維掃描、高清航拍等多種數字采集技術獲取蘇州園林數據,建成了蘇州園林全景數字模型和蘇州園林建筑數據模型,相關成果同步上線至“蘇周到”APP 的“數字古城”服務領域。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下屬的蘇州園林旅游網設有VR 游園模塊供用戶在線游園。蘇州碑刻博物館館藏珍貴文物數字化保護和利用項目已進行至第三階段,對館藏珍貴文物進行數字化采集,配合展陳、導覽做好數字化成果利用工作。

2.2 書條石檔案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一是書條石檔案開發利用深度不足,技術應用與價值挖掘尚未深入檔案細粒度知識單元?!皵底謭@林”建設形成了蘇州園林全景數字模型和蘇州園林建筑數據模型,完整采集并呈現書條石實體的位置、大小、影像、環境等信息,但書條石檔案內容、書法、鐫刻技術等多維數據仍有待深入采集、存儲、挖掘和呈現。常規的匯編、建庫、陳列、展覽的開發利用方式雖然擴展了書條石檔案的影響力,客觀上起到了加強保護性開發的作用,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書條石檔案與其情境信息,如園林環境、建筑空間等文化的聯系,破壞了其裝飾價值與藝術審美價值。

二是書條石檔案開發利用成果缺乏可持續維護。信息技術更新迭代頻繁,相關檔案管理機構實體變更也在所難免,實踐中所形成的資源庫、平臺等需要各管理主體進行妥善維護,采用可信數字倉儲技術、數字安全技術、長期保存技術[21]等保障書條石檔案開發利用數字成果的長久訪問。例如相關服務公眾號如因主體變更,相關服務資源也應進行數字保全與服務遷移,防止服務中斷。

三是各主體協同合作有待加強,推進資源互聯共享和集約、融入式利用。各主體在書條石檔案開發利用實踐中,檔案數字化和數字采集成果形成的資源存在重合、關聯的部分,必須完善相關資源共享開放機制,避免資源浪費。網站平臺之間互鏈較少,不利于開發利用成果的宣傳推廣。除與蘇州園林直接相關的管理機構外,還需加強與文化遺產保護機構、國際機構的交流,促進園林書條石檔案更好地傳播利用。此外,社會公眾對于知識性、娛樂性、實用性相結合內容的偏好,也在呼喚更加接近和能夠融入日常生活場景的文創產品或者數字藏品,對園林書條石檔案的創新型開發利用提出新要求。

3 數字人文視域下書條石檔案開發利用需求和實現路徑

3.1 數字人文視域下書條石檔案開發利用需求

3.1.1 主體協同開發

數字人文建設強調“面向主題”、“關注本體”、“基于數字倉儲”、“跨學科整合”、“多機構協同”及“持續性開發”六大理念[22]。書條石檔案資源雖然集中于蘇州市園林檔案館,但仍有部分資源由不同主體收管,如書條石實物資源散布于各蘇州園林,過云樓藏帖現收于蘇州市碑刻博物館。因此,資源整合方面,數字人文視域下書條石檔案開發利用需要檔案館、博物館、社會力量等協同整合書條石檔案相關資源,為后續開發利用提供豐富、完整、多樣的檔案資源集合。其次,數字人文具有跨學科性,其將計算機技術、可視化技術與傳統人文社科研究相結合,融合文學、語言學、歷史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多個學科[23]。因此實施隊伍建設方面,數字人文視域下書條石檔案開發利用需要集合來自檔案館、博物館、高等院校、數字人文中心、計算機中心和企業等多領域跨學科的人才,為數字人文技術融入書條石檔案收管用全流程提供人才基礎。最后,產品與服務方面,蘇州市園林檔案館是書條石檔案資源開發利用的主體,需要加強與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事業機構和第三方文化企業合作交流,通過資源共享、設施共享、技術共享、服務共享等方式,結合各主體資源開發優勢,提供強關聯的書條石文化產品與服務矩陣,實現數字人文視域下書條石檔案多元化建設。

3.1.2 用戶需求導向

數字人文視域下書條石檔案開發利用需要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不同群體對書條石檔案資源存在不同的利用需求。宏觀層面,檔案是社會記憶和歷史文明的載體,檔案工作承擔著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重任。數字人文視域下書條石檔案開發利用需要改變既往重藏輕用的管理方式、常規的編研展覽等利用方式,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與檔案利用需求。中觀層面,數字人文書條石檔案開發利用需要通過運用數字人文技術優化書條石檔案資源組織形式、存儲方式與服務方式,實現跨領域、跨機構、跨類型的書條石檔案資源聚集與重組,改造檔案館長久以來的被動服務業態。微觀層面,數字人文視域下書條石檔案開發利用需要結合虛擬現實、數字孿生、GIS 技術等,為一般大眾提供多樣化、高層次、沉靜式文化產品與文化體驗;通過關聯語義技術、文本挖掘技術、量化數據庫技術等,建設多元全面的書條石檔案專題資源數據庫,為學者提供高質量研究資料與研究平臺。

3.2 數字人文視域下書條石檔案開發利用實現路徑

3.2.1 數字化采集與存儲

檔案數字資源數量和質量是影響數字人文視域下書條石檔案開發利用成效的重要因素。數字化采集與存儲模塊,需要綜合檔案、文物兩方面設計元數據框架,應用三維高清掃描技術、多媒體技術、大容量存儲技術、古籍OCR 文字識別技術等數字化技術、數據存儲技術和數據管理技術,全方位采集存儲多維異構的書條石檔案數據,構建豐富完整的園林書條石檔案資源數據庫。

元數據框架設計可為檔案資源數據化提供指導和約束,為書條石檔案資源整合提供依據,影響著檔案資源開發利用的廣度與深度,也為后續資源共享開放奠定基礎。因此,在數字化采集與存儲的初期階段,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要素,設計元數據框架實現書條石檔案資源多維屬性的描述和揭示,實現書條石檔案數字資源的全面采集:一是各類型檔案著錄規則和文物元數據規范體系,如《拓片元數據 著錄規則》、《石刻類文物元數據規范》等,從多個方面對書條石檔案的各種屬性加以描述揭示;二是書條石檔案管理現用信息系統與數據交換規范,為實現信息系統數據交換提供條件;三是人們對書條石檔案文化產品的需求和數字人文視角下書條石檔案資源開發利用形式、成果要求等,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數字資源采集范圍;四是書條石檔案集書法、鐫刻、文學、園林藝術于一體的特性,書條石檔案數字資源采集與存儲還需加強多主體協同,鏈接外部知識庫,采集相關園林、書法、鐫刻、拓印等多維度的數據。書條石檔案數字化、著錄過程中,可采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OCR 文字識別技術等提取書條石檔案內容中的細粒度知識單元,將非結構化數據轉化為結構化數據,建設書條石檔案專題資源數據庫。本文依據相關元數據規范,從基礎信息、文物管理、書條石原件和內容四個維度構建了書條石拓片檔案元數據框架,如表1 所示。

表1 書條石拓片檔案元數據框架

3.2.2 知識化開發與關聯

知識化開發與關聯模塊,需要運用文本挖掘技術、數據分析技術、知識圖譜技術等,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以知識產品和知識服務為目標,對書條石檔案資源進行分析、重組、關聯和聚合,深入挖掘書條石檔案資源多層次多維度的人文內涵。資源挖掘層次方面,需要根據書條石檔案數字資源不同類型,自上而下逐層細化得到粗粒度、中粒度和細粒度知識單元[24]。以書條石拓片檔案為例,書條石拓片為粗粒度知識單元,書條石拓片拓印信息、圖像信息、文本內容、流轉信息等為中粒度知識單元,而中粒度知識還可再細化得到拓印人、傳拓技法、時間,單字圖片、書體,人物、事件、文體,流轉時間、地點等細粒度知識。資源挖掘維度方面,需要依據主題組織聚合書條石檔案資源,針對書條石實體,可收集關聯書條石所處園林環境信息、創制修復歷史、流存經歷,形成書條石全時空演化數據集;針對書條石銘文內容,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挖掘書條石銘文內容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細粒度知識單元,同時鏈接外部名人檔案、歷史事件、碑刻數據庫等,形成系統、全面、互鏈、可擴展的書條石檔案知識庫;針對書條石拓片資料,利用數字技術從拓片中切分單個字形的圖片,建立字形與書條石拓片的一一對應關系,形成漢字書體資源庫,為漢字、書法演化研究提供資料[25]。

3.2.3 可視化敘事性開發

可視化展示與傳播模塊需建設書條石檔案數字人文平臺,將數字地圖技術、可視化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應用于書條石檔案知識化組織成果的全方位敘事性展示,并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積極宣傳推介。在書條石檔案資源展示上,可綜合運用手繪水墨動畫視頻、三維動畫技術、3D 建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結合書條石與園林的三維建模數據、影像資料等,以場景重構形式將書條石融入園林環境進行三維立體展示,維護書條石及其情境信息的聯結,為用戶提供沉浸式審美體驗;通過關聯呈現、時空地圖等形式可視化展現書條石檔案資源時空分布及其關聯知識,全方位敘事性展示豐富多元的書條石檔案資源。在書條石檔案資源檢索利用方面,平臺應為用戶提供具有智能性和交互性的語義檢索和知識問答服務,實現關于園林、書體、字形、鐫刻、拓印、機構、事件、人物等信息的知識關聯和概念語義檢索。在平臺書條石檔案資源展示和傳播過程中為用戶提供銘文簡繁轉換、古文釋義、關聯知識展示等基礎功能,降低書條石內容欣賞門檻;突破傳統檔案的單一展覽與文本展示的形式,以主題為中心充分挖掘書條石檔案中的資源內容,重點探索檔案內容的敘事開發路徑,如以書體、園林為劃分建立專題檔案,以書法名家為主題集中展示精品書條石檔案,結合書條石流轉歷程展示時代變遷中園林的前世今生等。

4 結語

數字人文為書條石檔案開發利用提供了新理論和新技術?,F有書條石檔案開發利用實踐深度不足、成果缺乏維護、各主體協同合作有待加強,本文提出數字人文視域下書條石檔案數字化采集與存儲、知識化開發與關聯、可視化展示與傳播的開發利用實現路徑,通過對園林書條石檔案資源進行整合重組、知識挖掘、可視化呈現,實現園林書條石檔案的歷史、文化、藝術等多維價值。本文所提出數字人文視域下書條石檔案開發利用實現路徑的具體技術實現方案有待深入研究,未來還需進一步細化實現路徑與技術方案,建設書條石檔案數字人文平臺。

猜你喜歡
條石碑刻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修復面貌之謎
蘆果漫游數題國之四層金字塔
碑刻
明清豫西北戲曲碑刻所見的“會”與“會首”
金代“舞亭”碑刻的新發現
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咫尺之內再造乾坤
淺析蘇州園林的留白藝術
走讀三坊七巷
廣東沿海馴養條石鯛的全人工繁育及苗種生物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