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大學生偶像崇拜行為及其引導策略研究
——基于性別差異的視角

2023-02-05 10:17魏愛平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性別差異偶像娛樂

魏愛平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溫州 325003)

偶像崇拜是一種對幻想中杰出人物的依戀[1]。偶像崇拜作為當今大學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隨著時代發展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進步而呈現出了新特征。例如,“養成系”偶像崇拜及粉絲文化的出現以及娛樂偶像、平民偶像和草根偶像等“泛偶像化”概念的興起,無疑體現了偶像崇拜行為的娛樂性和多元性[2-3]。大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重要轉折時期,其自我意識發展迅速,對“杰出人物”和“理想人物”的過分依戀,加上互聯網的普及和西方文化的影響,新時代大學生更易產生非理性偶像崇拜行為。非理性偶像崇拜行為不僅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甚至還衍生出掛科、校園貸和網絡暴力等一系列問題[4-5]。這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必須對其加以合理引導。

偶像崇拜是新時代大學生的普遍行為,這引起了很多學者的關注。其偶像崇拜行為引導的策略大多是基于心理學成因、互聯網特征、榜樣教育等多視角下的心理輔導和思政教育,有關性別差異的影響研究偏少,并尚未形成定論。如岳曉東認為,性別作用在青少年偶像崇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性別差異因偶像類別而異,即女生更傾向于欣賞明星偶像,男生更傾向于欣賞杰出人物偶像;女生多體現表層性偶像崇拜,男生多體現實質性偶像崇拜[6]。吳波等人發現,在有偶像崇拜行為的大學生中,女性在娛樂社交和情感投射維度的得分顯著高于男性(P<0.01)[7]。但也有學者認為,男女在偶像崇拜行為的卷入程度上并不存在性別差異[8]。在高校多對大學生進行男女分開住宿和管理的現實背景下,偶像崇拜行為是否具有性別差異性這個關鍵問題關乎偶像崇拜行為引導策略的實施能否有效,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須予以重視,須深入研究。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調研對象

利用問卷星制定了兩份調查問卷,一是大學生偶像崇拜行為基本情況調研問卷(問卷一),二是大學生偶像崇拜行為卷入度情況調研問卷(問卷二)。問卷二參考了彭文波等人編制的偶像崇拜量表中文修訂版(CAS-R)[9]。問卷一和問卷二均通過QQ群、微信群、校園網絡平臺等線上渠道投放,發放對象嚴格限定為在校大學生。前者共回收有效問卷537份,男生225份,女生312份;后者共回收有效問卷450份,男生171份,女生279份。

(二)數據處理

使用SPSS 統計分析軟件對調查問卷進行信度分析與數據效度分析。其中問卷一的數據信度系數值為0.712,大于0.6 即說明研究數據信度質量可以接受,KMO(Kaiser-Meyer-Olkin)值為0.792,大于0.6 即說明數據可以被有效提取信息;問卷二的數據信度系數值高于0.9,遠高于問卷一數據的信度,KMO 值為0.988。結果顯示調查問卷所設計題項、收集數據可信且有效,能夠支持后續分析。最后結合問卷星和SPSS 統計分析軟件,對性別進行分列交叉統計,并利用卡方檢驗(交叉分析)去研究性別對偶像類型、偶像崇拜目的等諸多行為的影響。

二、結果統計與分析

利用SPSS 分析軟件對問卷星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利用概率P 對偶像崇拜行為的性別差異進行評估,其中P<0.05時有統計學差異,P<0.01時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01時有極其顯著的統計學差異。

從表1可以看出,性別對于是否有偶像呈現出極其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00<0.001),通過百分比對比可知,女生選擇“是”的比例為82.69%,明顯高于男生的選擇。男生選擇“否”的比例為47.11%,明顯高于女生的選擇。性別對于偶像的類型呈現出極其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00<0.001),女生選擇“娛樂明星”的比例為60.58%,明顯高于男生的選擇。男生選擇“父母、老師等”作為偶像的占比為23.11%,明顯高于女生的選擇。很顯然,女生更容易產生偶像崇拜行為,且相對男生更偏向于崇拜娛樂明星。

表1 性別對是否有偶像及偶像類型的影響

表2 顯示,性別對于選擇偶像屬性呈現出極其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00<0.001),通過對比差異可知,女生基于“外貌屬性”“個性和品質屬性”和“才華及作品屬性”選擇偶像的占比分別為女生總數的42.31%、68.27%和81.73%,遠高于男生相應比例;而基于“財富和地位屬性”選擇偶像的占比剛好相反。相較而言,女生更關注偶像內在屬性。

表2 性別差異對選擇偶像屬性的影響

由表3 可以看出,性別對崇拜偶像的目的及偶像對大學生成長的影響具有差異性,其中大部分學生選擇“學習偶像的精神”,男生和女生的選擇比例分別為26.67%和29.81%。在“偶像對你的成長有何影響”這一方面,選擇“沒有影響”的男生比例為51.11%,女生比例為37.82%。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偶像崇拜行為對大學生的性格、人生觀、價值觀、婚姻觀等均產生了影響,呈現出0.05 水平顯著性。整體而言,女大學生更容易受偶像崇拜行為的影響,必須加以重點關注和引導。

表3 性別差異對崇拜偶像的目的及偶像對大學生成長的影響

從表4 可知,性別對于偶像信息獲取途徑呈現出極其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00<0.01),男生選擇“從身邊的人那里聽說”的比例為19.56%,選擇“報紙或書籍等傳統媒體”的比例為16.89%,均明顯高于女生的選擇比例。女生選擇“網絡等新媒體”的比例為86.54%,明顯高于男生的選擇比例(63.56%)。在性別對于參與偶像互動的影響方面,男生選擇“完全沒有”的比例為77.33%,明顯高于女生的選擇比例(54.49%)。女生選擇“關注偶像的微博或觀看直播及參與評論”的比例為37.18%,明顯高于男生的選擇比例(18.22%)。上述數據表明,女生的偶像崇拜行為呈現出更加明顯的網絡化傾向。

表4 性別差異對獲取偶像信息途徑和與偶像互動程度的影響

從表5 可以看出,性別差異并未對喜歡偶像的時間產生影響,但在偶像身上的金錢投入呈現出極其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00<0.01),男選擇“幾乎沒有投入金錢”的比例為87.11%,明顯高于女的選擇比例(68.91%)。女生選擇“投入較少購買偶像作品及周邊的”比例為28.85%,明顯高于男生的選擇比例(12.89%),表明女生更愿意付出以維系自己的偶像崇拜行為。

表5 性別差異對喜歡偶像時間和在偶像身上的金錢投入的影響

對調研問卷二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共抽取特征根大于1 的公因子5 個,分別命名為娛樂社交、情感投射、完全認同、關系幻想和病理邊緣五個維度[9]。將無偶像崇拜行為的數據進行剔除,對有偶像崇拜行為數據進行提取和分析,探討性別對偶像崇拜行為卷入程度的影響。

從表6 可知,新時代大學生在情感投射維度、娛樂社交維度有著性別差異,其中娛樂社交維度表示被試者對偶像的追隨處于娛樂與滿足社交需要程度,情感投射維度指被試者將所崇拜偶像發生的事情投射到自己身上。女生在娛樂社交維度和情感投射維度上的分值明顯高于男生,也進一步證實女生更容易受到偶像崇拜行為的影響。

表6 性別差異對偶像崇拜行為卷入程度的影響

三、策略討論與制定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時代大學生偶像崇拜行為存在共性的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性別差異?;诖?,偶像崇拜行為的引導策略制定也應當考慮共性與性別差異的影響。

(一)偶像崇拜行為引導的前置性

調研數據顯示,70.2%的大學生具有偶像崇拜行為。偶像崇拜已經是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如何正確引導他們的偶像崇拜行為正是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設和高校思政教育的熱點問題之一。表5顯示,具有3 年以上偶像崇拜行為的大學生占比達到32.78%。因問卷發放對象多為高職院校三年制學生,換而言之,部分學生的偶像崇拜行為可以溯源至高中階段甚至初中階段[10]。初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仍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狀態,逆反心理與盲目崇拜并存。加之他們經濟基礎差、辨別是非能力不強,一旦出現極端偶像崇拜行為更容易造成嚴重后果。因此,有必要形成偶像崇拜行為引導的“中—高—本”三方聯動體系,并在思政教師隊伍中建立追究根源的溯源思維方式,實現非理性偶像崇拜行為的早期識別和矯正。

(二)偶像崇拜行為引導的線上拓展

表4 數據顯示,大學生獲取偶像途徑中76.91%為網絡新媒體,這意味著高校必須將互聯網作為偶像崇拜行為引導的最重要前沿陣地。在傳統的偶像崇拜行為中,崇拜者與偶像距離遙遠且溝通渠道匱乏。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以互聯網為內核的新媒體從根本上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模式。微博、QQ、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等各種新媒體渠道層出不窮。網絡媒介具備時效性、交互性、互動性等特點,大學生基于互聯網平臺可以實現與偶像的實時交流,極大地縮短了與偶像之間的距離。新媒體特有的信息雙向傳播功能,使大學生也能成為偶像信息的發布者(技術賦權),進而衍生出獨特的養成系偶像和飯圈文化又反向強化了他們的偶像崇拜行為[11]。因此,思政教師隊伍需要時刻關注網絡動態,掌握學院微信公眾號、微博號等新媒體平臺管理與運行規則,充分利用校園里的各級各類新媒體平臺,構建完備的高校網絡思政教育體系,推進網絡思政教育,做到偶像崇拜行為引導的線上拓展。

(三)重視偶像崇拜行為的差異性

從性別比例來看,女生普遍比男生具有更高比例的偶像崇拜行為,其卷入程度也明顯高于男生。在偶像類型上,女生的選擇明顯集中在娛樂明星(60.58%),而男生在選擇娛樂明星(23.11%)、體育明星(14.67%) 的同時還青睞父母和老師(23.11%)。在選擇偶像屬性上,女生更關注外貌。偶像崇拜具有表層性偶像崇拜和實質性偶像崇拜兩種模式。邱曉東認為,女生的偶像崇拜行為帶有感性色彩,體現出重外表、重欣賞的表層性偶像崇拜;男生的偶像崇拜行為則帶有理性的色彩,體現出重內里、重認同的實質性偶像崇拜[6]。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偶像崇拜行為引導時,對于女生,可以優先挑選相貌出眾的優質娛樂明星,充分挖掘其優秀人文精神屬性,發揮偶像的正向引領與榜樣示范功能[3],淡化其娛樂化傾向。對于男生,通過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家長以身作則,積極發揮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激勵作用;也可挑選一些具有影響力如姚明、喬丹、科比和梅西等著名體育明星,充分挖掘他們積極、健康、堅強、刻苦的優秀品質和題材[12]。此外,女大學生在偶像互動程度和偶像身上的金錢投入也顯著高于男大學生。隨著以購買產品、刷單、應援打榜等多消費形式的粉絲經濟在非理性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網絡詐騙和網絡貸款等問題層出不窮,高校需要培養大學生的理性消費觀、建立校園非法網絡貸款監測與預警機制。很顯然,具有偶像崇拜高卷入度和金錢投入的女大學生正是防止網絡詐騙需要關注的重點群體。

四、結語

偶像崇拜是新時代大學生的普遍行為,如何正確引導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認為,新時代大學生偶像崇拜行為具有顯著的性別差異。女生比男生具有更高比例的偶像崇拜行為,并表現出更高的卷入程度和明顯的表層性偶像崇拜。因此在制定大學生偶像崇拜行為引導策略時,不僅要注重偶像崇拜行為引導的前置性,形成“中—高—本”三方聯動體系,實現非理性偶像崇拜行為的早期識別和矯正;還要注重偶像崇拜行為引導的線上拓展,構建完備的高校網絡思政教育體系,推進網絡思政教育;更應重視偶像崇拜行為的性別差異,做到偶像崇拜行為引導的針對性和精細化,實現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正確價值引領。

猜你喜歡
性別差異偶像娛樂
偶像報
娛樂眼
我的偶像
性別差異對TWA的影響
中國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礙的性別差異
娛樂眼
娛樂眼
娛樂眼
出賣偶像
45歲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預后的性別差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