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現實·未來:對中國式現代化的三重認知

2023-02-06 22:24宋立清
山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文明

宋立清

從歷史、現實及未來三重視角來審視中國式現代化的多重價值。首先,回溯中國開啟現代化的時代背景和艱難歷程,從時政角度說明中國式現代化雖然起步較晚但后來居上;其次,通過對比中西方現代化模式的特點,從多個角度闡述中國式現代化對西方模式的超越;最后,從全球未來發展的視角剖析西方式現代化的致命弱點,從人類命運共同體著眼,從中華文化獨特價值出發,論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

一、回溯:中國式現代化打破“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長期以來,古代中國以農立國,農耕文明長期居于世界先進水平。在19 世紀以前的整個世界歷史中,中國曾經長期處于世界貿易的中心地位。明朝后期開始實行閉關鎖國,錯失工業革命、科技革命機遇,中國在內部矛盾和西方現代化浪潮沖擊下逐漸走向衰落。鴉片戰爭之后,伴隨著列強的堅船利炮,中國被迫打開國門,開啟了艱辛曲折的現代化歷程。

由于世界現代化進程是從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的,當今世界的發達國家也主要是歐美國家和深受西方文明影響的資本主義國家,這就形成一種“現代化就是西方化,西方文明就是現代文明”的錯覺。在相當長時間里,歐美的經濟政治文化被誤以為是現代化的樣板,將歐美化與現代化等同,世界上任何國家要想進行現代化或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就必須重復西方的道路。馬克斯·韋伯曾斷言,基督新教倫理中勤奮敬業、講求實效的“理性精神”是促成西方“理性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西方文明特有的優越性所在。一切非西方的宗教不可能產生“理性資本主義”,只能在專制制度壓迫下停滯不前、茍且生存。西方中心主義思想認為,中國只有資本主義萌芽,而沒有產生現代資本主義,一個重要原因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基本上是格格不入甚至全面對立的。所以中國這種亞洲國家,奉行儒家文化的國家不可能走向現代化,這是西方人的結論。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在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百日維新、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從實業探索到政治變革再到文化革命,各種現代化的探索都以失敗告終,中華民族的現代化卻仍然步履維艱。1938 年,歷史學家蔣廷黻提出了著名的“現代化之問”,即近百年的中華民族根本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能現代化嗎?能趕上西洋人嗎?能利用科學和機械嗎?能廢除我們的家族觀念、家鄉觀念而組織一個現代化的民族國家嗎?[1]

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的重任,歷史地落到了中國共產黨身上。中國共產黨在國家衰敗、民族危亡之時登上了歷史舞臺,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28 年浴血奮戰,推翻“三座大山”,取得革命成功,建立了新中國,從根源上結束了“一盤散沙”的渙散狀態,中國人民被前所未有地動員起來、組織起來。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的成功,使中國人民逐步擺脫貧困、走向富裕,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中國的迅速發展證明了中國文明對現代化的適應性,在中國現代化道路上,闖出了符合世界歷史發展潮流又具有自己民族特點的成功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現代化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的再版,更不是效仿西方現代化發展的翻版,而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自己的創造。中國式現代化擺脫了“西方中心主義”的窠臼,打破了西方現代化模式和話語格局,實現了現代化歷史形態的新突破。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向世界證明了現代化不是發達國家的專利,中國式現代化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打破了現代化即西方化的神話,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二、比較:中國式現代化比西方現代化更具優勢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不論在領導力量、性質目的、價值取向,還是在發展方向、方法路徑等方面,中國式現代化同西方現代化有著本質的不同。中國為世界現代化理論和人類文明史發展作出了重大原創性貢獻,這是對西方式現代化的全面超越。

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為本”對“以資本為本”的超越。西方式現代化是一種資本本位的現代化,是資本在全球擴張的產物。資本的本性是追求增殖,即最大限度地獲取剩余價值。而馬克思主義認為,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人是現代化建設的主體,現代化必須依賴高素質的人來完成。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邏輯起點,也是價值旨歸,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人自身的全面發展,而不僅僅是為了追逐經濟利益或利潤。以人為本的現代化發展邏輯追求的是一種全領域全方位發展模式,是一種統籌兼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全面發展模式,超越了西方式現代化的逐利本性和資本發展邏輯,真正體現了人民本位和人民主體地位。

中國式現代化是共同富裕對兩極分化的超越。西方式現代化以資本為本,追求資本利益最大化,導致貧富差距大,兩極分化嚴重。即使是以高稅收、高福利著稱的北歐現代化模式,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兩極分化問題。因為這種模式在本質上未能改變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屬性。中國式現代化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是區別于西方現代化的另一個顯著標志。以人為本的中國式現代化極大地激發了人民勞動創造的內驅力,人民不僅成為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財富的占有者、支配者和享受者,因而必然會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已經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追求,超越了西方式現代化的兩極分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和諧共生對片面追求物質的超越。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點。近代以來,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大都經歷了對自然資源肆意掠奪和生態環境惡性破壞的階段,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造成了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等嚴重問題。后工業化時期的西方國家環境質量大大改善,但這是把落后產業和環境污染轉嫁給發展中國家的結果,其發展模式并未根本改變。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開辟了廣闊前景。不僅如此,西方在資本控制和主導下,一邊是財富的積累,一邊是信仰缺失和物欲橫流。西方式現代化將大多數人改造成了經濟動物,一切向錢看,導致功利主義盛行,道德水平下降。整個社會向著公式化、簡單化,向著貪婪、膚淺和盲從的方向發展;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社會愈加冷漠,現代人普遍感到失落、孤獨和乏味,人的異化程度比過去更為嚴重。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的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即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而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是和平發展對叢林法則的超越。歷史和現實都表明,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走的是暴力掠奪殖民地的道路。尤其是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對殖民地的征服、奴役、掠奪、壓榨甚至殺戮充斥著整個資本擴張時期,表現為西方現代文明對一切傳統文明的侵略,是一種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馬克思對此作出批判,“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2]。中國式現代化強調世界各國互利共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始終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之間的分歧和爭端,在發展自身的同時又促進了世界和平,開創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式現代化是對西方式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超越。資本主義文明是建立在資本主義剝削制度基礎上的,無法克服和消除文明下的野蠻本性。盡管資本主義制度和西方現代化模式也在不斷演變,但其資本至上、弱肉強食、兩極分化、霸道強權的本性沒有任何改變。中國式現代化中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F實表明,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對西方式現代化的全面超越,給世界帶來了機遇、進步與和平。堅持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必將成為舉世公認的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三、展望:中國式現代化將進一步豐富人類文明新形態

近代以來,西方工業文明帶給世界巨大的影響和改變,西方國家主導的現代化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創造的物質財富遠遠超過了以往人類歷史發展的總和。然而,資本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同時,也把世界帶入險境,人口、資源、環境、生態問題不斷蔓延,經濟動蕩、金融危機、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恐怖主義等等,舊有的問題沒有解決,新的問題又不斷產生,人類面臨的危機日趨嚴重。特別是以轉移經濟危機為目的的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深重災難,這是西方工業文明引領下的必然結果。因為西方文明的精神支柱是自由主義,其基本主張是個人利益和自由最大化,其基本邏輯是所有個體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最終可以實現集體利益的最大化。備受西方推崇的是市場這個“看不見的手”,但是市場不是理想的,經典理論模型下的經濟常常遭遇市場失靈。作為世界困局之始作俑者,崇尚自由主義價值觀的西方文明注定難解當今世界困局。

早在20 世紀70 年代,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就洞悉了人類社會面臨的重重危機,在梳理各國歷史文化發展脈絡后鄭重提出,“統一的中國,在政治上的宗主權被保護國所承認。文化的影響甚至滲透到遙遠的地區”[3]。湯因比設想,未來的人類只有走向一個“世界國家”,才能避免民族國家的狹隘,才能避免民族國家因為狹隘國家利益追求而帶來的人類社會的滅亡。但是,湯因比認為:人類若要依靠西方文明來完成這個任務,顯然是不可能的。雖然羅馬帝國作為統一的國家,延續了800 多年之久,曾創造過輝煌的歷史,但西方在羅馬帝國分裂之后就再也沒有形成一個天下主義的國家。西方文明雖然可以通過武力征伐統一世界市場,在經濟和科技上影響全世界,但在政治上卻無法完成“世界國家”的構建。在湯因比看來,西方本身內部都無法統一,無法為世界提供永久和平的整合模式。當今的西方國家,英國脫歐,俄烏沖突,美國脫鉤退群,昔日的全球化引領者如今反成逆全球化的領軍者。曾經喧鬧一時的民主神話一個個破滅,民主的功效也大不如前,如果未來幻想著依靠西方式現代化和西方民主來解決復雜的“公地悲劇”問題,人類社會很可能在無盡的爭吵和爭端中走向衰落。哥本哈根會議的失敗進一步證明了100 多個民族國家一旦利益發生分歧,一個微小的協調都難以完成,更遑論要建立一個世界政體和世界國家。

與西方傳統的二元對立思維不同,中華傳統文化主張天人合一,崇尚“和合”思想。長久以來,以和為貴、以“合”求“和”,是中華民族審視自身,處理人與人、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昂秃稀彼枷爰茸鹬厥挛镏g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又強調在此基礎上達成和諧統一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各國之間應該“美人之美、美美與共”,認為“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這些理念皆植根于中國傳統的“和合”思想,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光大。

湯因比認為“將來統一世界的人,就要像中國這位第二個取得更大成功的統一者一樣,要有世界主義思想”[4]。中國人在漫長的歷史中已經證明了可以將億萬人民組織在一個以天下主義和世界主義為文明基準的國家里,她依靠文化和文明的力量,而不是軍事和殖民擴張。只有中華文明和中國式現代化,才能真正給予世界永久的和平。

中國式現代化雖然是后發國家的現代化,但在實踐上克服了西方現代化的局限。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催生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有力地破解了西方現代化理論的話語壟斷。中國式現代化日益顯示出更大優勢和創新價值,已經形成獨立完整的自主性理論體系,實現了對西方現代化理論的超越,并以其深邃的真理性和強大的實踐性昭示人們,每個國家都應該獨立自主地立足本國國情走出具有自身特點的現代化道路。這也進一步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世界性意義和對人類文明作出的貢獻。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文明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請文明演繹
漫說文明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歌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