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新技術開發區“美麗中國”建設問題與對策研究*
——以無錫高新技術開發區為例

2023-02-07 00:02華裕良王岳龍
智庫理論與實踐 2023年6期
關鍵詞:美麗中國高新區現代化

■ 華裕良 王岳龍,2

1 無錫科技職業學院 無錫 214028

2 無錫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 無錫 214028

1 引言

建設“美麗中國”是黨中央在人類文明形態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背景下提出的偉大構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與實踐創新、增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內涵、推動人類文明新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當今世界文明的發展總體處于工業文明階段:一方面,人類利用科技發展帶來的巨大生產能力,為滿足無節制的欲望,從大自然瘋狂地索取,使人與自然的關系處于及其危險的境地;另一方面,西方資本主導的工業化生產強調以經濟利潤為唯一理性,在生產過程中過于強調技術的價值,排斥人的價值,造成資本主義工業化生產人文精神的喪失,進而造成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也日益緊張,矛盾與沖突不斷激化。如何破解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經濟增長與和諧社會構建、現代文明與美好生活實現之間的困局?中國共產黨提出的“美麗中國”思想摒棄了傳統的西方工業化、現代化發展道路,站在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歷史高度,為引領世界文明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1]。

在我國的現代化進程中,高新技術開發區(簡稱“高新區”)承擔著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先行先試的重任,其發展模式對國家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懊利愔袊笔切聲r代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靈魂,解決了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如何“新”的問題?!懊利愔袊笔菍Α敖ㄔO什么樣的現代中國,怎樣建設現代中國”這一基本問題的中國表達、中國理念和中國夢想,將指引中國實現文明發展的時代轉向。高質量建設“美麗中國”是高新技術開發區探索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統籌生態、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本文重點以無錫高新區為例,系統分析新發展階段,作為區域經濟發展高地的高新區,如何以“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為引領,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積極開展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地方實踐與探索,打造現代化模式轉型的示范與樣板。

2 文獻綜述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了“美麗中國”的偉大構想,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將“美麗中國”作為現代化強國的建設目標之一。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到2035 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明確了“美麗中國”建設的時間表與路線圖[2],提出未來五年“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的建設目標,到本世紀中葉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建設“美麗中國”既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也是一項緊迫的現實任務[3]。建設“美麗中國”的根本目標是實現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一概念的總結與提出過程,既是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根本轉變的過程,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文明的建設過程[4]?!懊利愔袊苯ㄔO是一個持續的社會過程,其內涵可分為3 個層次:第一層,生態文明的自然之美,反映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是“美麗中國”的基本內涵;第二層,融入生態文明理念之后的物質文明的科學發展之美、精神文明的人文之美、政治文明的民主法制之美,分別反映人與科技、人與人、人與國家權力之間的和諧關系,既是“美麗中國”的重要內涵,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基礎條件與重要保障;第三層,社會生活的幸福之美,即美好生活,反映人與社會的和諧關系,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最終旨歸[5]。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導向[6]。建設“美麗中國”首先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觀、全社會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全民行動觀[7]?!懊利愔袊笨山鈽嫗樯鷳B環境、經濟發展和社會文化3 個子系統。其中,生態環境子系統體現生態之美,反映生態空間保護與治理情況;經濟發展子系統則體現發展之美,反映了生產空間質量與發展態勢;社會文化子系統體現社會生活之美,反映了生活空間建設與發展狀況。生態空間是基礎,生產空間是根本,而生活空間則是目的,空間優化的最終歸宿與終極目標是生活空間更加美好[8]。

現有研究系統分析了“美麗中國”建設的意義,但多數研究從生態文明建設角度分析一般層面的城鄉環境建設與發展狀況,對如何把工業文明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在高新技術開發區這一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相對特殊的區域開展“美麗中國”建設缺乏系統的分析。本文著重系統分析在新發展階段,高新區推動生態之美、生活之美、生產之美融合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以更好發揮高新區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示范作用。

3 高新區“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分析

建設“美麗中國”關系到中國走什么樣的現代化道路、實現什么樣的現代化的問題。高新區建設“美麗中國”要以現代化模式轉變為引領,依據學術界對“美麗中國”內涵3 個層次的理解,其主要建設目標也可分為3 個層次:第一層,生態之美,即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第二層,發展之美,即在構建綠色生活方式和綠色生產方式的基礎上實現發展模式的轉變與文明的重塑,打造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模式”“新樣板”;第三層,生活之美,即實現高新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3.1 推動園區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

要通過生產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和新型現代化模式的打造,從根本上改變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為園區人民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為此,高新區要基本形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立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園區內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物耗水平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下降,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森林覆蓋率、綠化覆蓋率大幅提升;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品質更佳,基本實現城鎮田園化、田園景觀化、農業現代化和城鄉一體化。

3.2 構建綠色生活方式

人的生活方式是影響和制約人與自然關系的最根本因素。構建綠色生活方式,實質是克服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下物質至上的享樂主義人生觀,避免人的片面、單向度發展。在資本增值邏輯的推動下,人們對自然界的過度開發與利用,引發了人與自然的對立,從而導致生態危機。綠色生活是人的價值與自然價值的有機統一。高新區建設“美麗中國”,要增強園區企業與居民的節約、環保和生態意識,加強生態道德與行為準則的培育;要提倡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奢侈性消費以及不合理消費;要通過生活方式的綠色革命,倒逼生產方式的綠色轉型[9]。

3.3 構建綠色生產方式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美麗中國”要實現生產方式的整體變革,運用綠色技術改造傳統生產模式,形成生態化產業鏈,打造生態化的生產方式。高新區建設“美麗中國”,要積極響應綠色發展理念,加快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用科技創新推進制造業綠色化,進而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和綠色智造升級,積極建設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綠色智造中心以及綠色發展樣板。

3.4 加快實現園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后的記者見面會上對“美好生活”進行了全面闡釋,指出“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10]。高新區建設“美麗中國”要以服務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指向,要為人民創造滿意的工作、健全的社會保障、美好的生活條件和環境,要為區域內人的自我價值實現創造有利的環境與條件。

3.5 打造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樣板”

“美麗中國”建設根源于對西方式現代化困境的反思,是資本邏輯主導的工業文明危機倒逼的結果?!八膫€全面”“五位一體”“五大發展”的相繼提出,既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又是中國現代化模式由“老路”向“新路”進行脫胎換骨的轉換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指出,“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11]。習近平總書記的現代化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建設“美麗中國”是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重要實踐與探索。高新區通常是各地經濟發展的高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通常位居區域前列,是引領區域發展的橋頭堡。高新區建設“美麗中國”就是要實現區域發展理念、發展模式的轉變,打造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樣板”,為創造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貢獻“新智慧”。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既是對西方式現代化道路的超越,也是新時代對我國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與時俱進的堅持和發展。相較于西方式現代化道路,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新”在其自身的“中國式”;而相較于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注重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新,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則“新”在致力于以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強起來”,推進物質、政治、精神、社會以及生態文明協調發展[11]。高新區建設“美麗中國”是各地在現代化具體實現形式角度對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積極實踐與探索。此處,“新”集中體現為“四協調、一統一、一融合”,即經濟與生態、內資與外資、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資本與人的協調,技術與人文的統一,以及工業與文化的融合。

4 當前高新區建設“美麗中國”的成就與問題

4.1 成就

高新區通常經濟基礎雄厚、創新基礎活躍、環境基礎優越,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相對堅實的基礎與條件。近年來,各地高新區“美麗中國”建設在生態環境治理、人居環境建設、綠色發展、社會文化建設、社會治理現代化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以無錫高新區為例進行敘述。第一,生態環境問題整治成效突出。一方面,無錫高新區以“美麗中國”建設為契機,在更高的歷史站位下,推動各類突出的環境問題得到徹底整改。據無錫高新區生態環境局統計,僅2020 年,就完成整改銷號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等交辦的各類突出環境問題230 余項,環境信訪總量同比下降17.29%,太湖連續第13 年實現“安全度夏”,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2.2%,同比上升10.8個百分點。另一方面,高度重視生態修復工作,河湖水質明顯改善。2021 年,實現全面消除劣五類河道。第二,城鄉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無錫高新區以美麗宜居城市和美麗田園鄉村建設為抓手,努力建設生態宜人、內涵品質躍升的美麗城鄉新家園。僅2020 年,就推進實施了55 個區本級政府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約48.93 億元,涵蓋了道橋、水利、環境整治、市政管網、公共停車場、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第三,綠色發展勢頭強勁。無錫高新區實施綠色優先發展戰略,強調以創新驅動綠色發展,以“智能化、服務化、高端化”為引領,深入推進“產業喚醒計劃”“兩化”融合、智能制造、“工廠總部化”,構建“6+2+X”產業體系,綠色發展成就突出、勢頭強勁,單位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水平持續下降。2020 年,規模以上工業每萬元增加值綜合能源消耗為0.16 噸標準煤,同比下降2.3% 。2018—2020 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分別下降6.33%、5.83%和4.7%。大氣污染物工業二氧化硫、煙(粉)塵、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大幅下降;2017—2019 年,其排放量分別從378.77 噸、967.80 噸、1698.67 噸下降至314.34 噸、362.04 噸和1335.92噸。第四,社會文化建設成果豐碩。在“美麗中國”建設引領下,無錫高新區不斷彰顯人文特色,打造美麗文化,塑造城市品牌,推動和諧社會構建。一方面,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研究規劃了“1+3+10+N”文體設施布局體系,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結合。另一方面,積極推進社會文化組織建設,大力弘揚道德風尚。第五,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公共服務能力明顯提升。政府公共服務實現由主觀的“供給模式”向精準匹配的“點單模式”轉變,城市管理引入“城市管家”概念,全面推進系統化、標準化、規范化和精細化管理。

無錫高新區的實踐與成就顯示,高新區建設“美麗中國”:一要始終以人民群眾需求為指針;二要樹立抓“美麗中國”建設就是抓經濟社會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思想,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體系;三要充分發揮科技對“美麗中國”建設的支撐作用,積極運用科技推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健全現代城市治理體系;四要打造共建、共治、共美新格局,推進協同治理制度化、規范化。五要堅持綠化、美化、文化“三化”結合。

4.2 問題

然而,當前高新區建設“美麗中國”面臨的問題主要包括:園區“美麗中國”子系統間協同不足;經濟發展不協調、不平衡問題依然存在;企業建設“美麗中國”動力尚需激發;科技創新動力源亟待加強;綠色生活方式形成需要一個長期過程等。

4.2.1 園區“美麗中國”子系統間協同不足 “美麗中國”既是一個空間概念,也是一個“人–社會–自然”的復雜系統。高新區建設“美麗中國”,就是要塑造綠水青山的生態空間、建構高效集約的生產空間、打造幸福和諧的生活空間,3 個空間具有重疊性和制約性,需要建設過程中“美麗中國”各個子系統間的協同。以無錫高新區為例,目前“美麗中國”建設的系統協同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麗文化等子系統建設間協同不足,美麗宜居城市、美麗宜居鄉村、美麗宜業園區等各建設板塊間橫向聯系的廣度與深度不足,耦合性缺乏;二是“多元共治”和“協同共建”通常仍停留在各個部門內部或個別部門間,整體的“多元共治”僅停留在理念層面,缺乏一個專門的機構在整體上推動“美麗中國”建設的“多元共治”,在“美麗中國”建設諸多相關部門機構內部,數據之間也沒有完全實現共享,“分割”局面尚未徹底整合;三是高新區居民職住分離情況突出,大量在高新區就業的群眾居住在其他城區,影響高新區美麗宜居城市、美麗宜居住區等“美麗中國”建設工程的社會覆蓋率及人們對高新區幸福感、獲得感的整體提升。

4.2.2 高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依然存在 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是影響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學界研究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主要是關注欠發達地區的發展問題。但新發展階段,推進高質量發展,對區域經濟發展高地的高新區內部的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也需要給予高度關注。以無錫高新區為例,其發展主要面臨4 個方面的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一是內外資經濟發展失調。引進外資是無錫高新區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模式,其成功經驗被國內許多地區所模仿。雖然外資企業、外資經濟對無錫高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長期的外資優先策略也使無錫高新區經濟結構面臨內外資經濟比重失調的問題。目前,無錫高新區工業經濟比重,外資占比約為70%,內資占比僅略高于30%。二是高新技術產業的產業基礎有待強化。無錫高新區經濟發展具有起點高、產業高端化趨勢明顯的特征,特別是高技術制造業在經濟發展中具有決定性地位和核心地位。然而,高新技術產業也存在產業基礎產業鏈分布不均衡,低端環節占比多、高端環節占比少,自主創新能力相對較弱,產業集群企業合作少,缺乏協同效應等問題。三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速度亟待加快。無錫高新區工業經濟總量中,外資經濟占比約70%,內資占比約30%。而在內資中,高新技術產業又占約70%,傳統制造業占比約30%。近年來,傳統制造業發展相對滯后,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發展存在一定程度失調。傳統產業的過度萎縮,不僅可能影響區域實業精神、企業家精神、創新精神的弘揚和營商環境的改善,而且會影響區域經濟生態體系的多樣性、經濟的活力以及部分群眾的就業,不利于高新區經濟的長期高質量發展,進而也會影響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效率。

4.2.3 企業建設“美麗中國”動力尚需激發 企業是高新區重要的社會治理主體,也應該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力量,但目前許多企業建設“美麗中國”動力不足、參與程度不高。以無錫高新區為例,企業參與“美麗中國”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美麗鄉村建設中參與村企共進的企業均以國有企業為主;二是參與環境治理、社會公益活動的企業雖然數量增長較快,但其數量在無錫高新區企業的整體占比仍顯微小,仍以少數大企業為主;三是以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為代表的生態環保產業的發展潛力仍有待進一步激發。

影響企業建設“美麗中國”參與動力的關鍵因素是企業經營以利潤為目標,多數企業需要看到參與“美麗中國”建設能夠改善其經營效率或者能夠增加經營利潤才會有積極性。而其具體原因則主要有3 個。一是企業綠色生產投資動力不足。企業進行綠色生產改造需要大量短期投資,這將會增加生產成本、提高商品價格,進而影響其市場競爭力。二是多數企業缺乏成熟的企業形象意識和企業文化體系。許多企業對公益精神的理解具有偏差,把公益行為看作一種廣告營銷活動,進而追求公益行為的短期傳播效果,卻忽視了其公益活動或展現的公益精神與自身企業形象、企業文化、產品文化的契合程度。三是參與“美麗中國”建設可能增加企業額外的非生產性支出。例如,部分企業對政府相關部門對其提出的圍墻美化、綠化等建議具有抵觸心理。

4.2.4 科技創新動力源亟待加強 科技創新動力源發展滯后是影響各地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效率的一個突出問題。例如,無錫高新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結構多元化、規模大、發展速度快。然而,無錫高新區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模式仍以招商引資型為主,而非內生生長型,內生增長動力不足。原始創新、基礎創新是孕育高新技術產業的內生生長的土壤,而無錫高新區恰恰原始創新、基礎創新匱乏。其根源為:一無綜合性大學;二缺高層次“大院大所”;三少高端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綜合性大學代表著原始創新,“大院大所”代表基礎創新,高端科技創新基礎設施決定了區域創新能力。如何培育創新動力源,是提升高新區“美麗中國”建設科技創新支撐力度,增強高新區內生增長動力亟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4.2.5 綠色生活方式形成需要一個長期過程 在社會層面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不是簡單地反對鋪張浪費和減少不合理消費,而是要開展一次生活方式的綠色革命,進而倒逼生產方式的綠色轉型,涉及深層次的社會變革,面臨企業綠色生產、政府綠色治理以及居民綠色消費等一系列問題[12],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無錫高新區成立于1992 年,2016 年實施“區政合一”成立了無錫市新吳區,區域行政面積220 km2,下轄6個街道,人口56 萬。自成立以來,無錫高新區(新吳區)一直是區域先進制造業高地、科技創新高地和對外開放窗口。作為一個年輕的行政區,其綠色生活方式的培育存在以下突出問題:一是部分長期沿襲的不綠色、不環保、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具有較強慣性;二是部分新出現的生活方式在給人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可能對生態環境保護帶來新的壓力;三是部分新綠色生活方式從技術演進、成本降低,到最終具有經濟性和市場競爭力,需要一個較長過程;四是部分人們有需求的綠色消費、高端消費可能面臨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

5 高新區高質量建設“美麗中國”的對策建議

高新區高質量建設“美麗中國”,首先,要突出政企共建。一方面,要依托企業,促進園區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麗文化、美麗政治和美麗社會系統的融合,以及生態、生產、生活“三生”空間的融合,通過打造融合之美,推動高新區實現現代化模式轉變。另一方面,要關注如何依托“美麗中國”建設促進企業經營效率的提升,進而實現政府、社會、企業和公眾的共贏。

5.1 加強頂層設計,開展建設狀況動態評估

明確以“美麗中國”建設引領新時代高新區建設及其現代化模式轉型。高新區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目標就是打造中國新型工業化、新型現代化的新典范、新樣板,為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探索貢獻新智慧。例如,無錫高新區(新吳區)明確以美麗新吳建設引領“強”“富”“美”“高”新吳建設和新吳現代化模式轉型;明確“新吳模式”,即新吳的新型工業化模式、新型現代化模式。美麗新吳是“強”“富”“美”“高”新吳建設的靈魂,若失去“美”,則“強”“富”“高”均將失去意義;若失去“美”的引領,則“強”“富”“高”將可能成為異化的“強”“富”“高”。

各高新區應根據區域發展特色,構建并發布差異化的“美麗中國”建設評估指標體系,加強“美麗中國”建設頂層設計。要梳理明確高新區的新型工業化和新型現代化發展目標,而后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本質特征,結合各地園區的具體情況,構建數據可得、操作性強和評價標準明確的差異化的指標體系,解決高新區“美麗中國”建設“建什么”的問題。要把發展過程中各個方面內體現“美”的要素提煉出來,共同納入“美麗中國”建設評估指標體系,解決新時代中國現代化道路如何“新”的問題。高新區“美麗中國”建設的評估指標體系要突出區域特色,重點包括生態環境之美、經濟發展之美、社會和諧之美、社會治理之美和文化傳承之美五大維度。在此基礎上,要組織第三方評估機構對園區“美麗中國”建設的進程開展動態監測和科學評估,全面、深入地掌握各部門在“美麗中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取得的進展與成就,取長補短,積極推動協同與合作。

5.2 推動園區生活方式綠色轉型,以綠色需求帶動綠色生產

在傳統現代化模式下,人們的消費理念被資本的邏輯所主導,物質消費欲望不斷被放大、被異化,以滿足資本對利潤實現的需要,這加劇了資源的消耗,也加速了生態危機的到來,過度消費成為生態環境保護必須要面對的難題。新時代,高新區建設“美麗中國”,要政企合作營造適度消費、綠色消費理念,深入推進全民節約行動,促進綠色生活方式的形成。要積極建設綠色低碳社區和家庭,引導綠色低碳出行。鼓勵企業與居民更多地購買節能環保低碳產品,降低一次性用品使用頻率,抵制過度包裝產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提高高質量文化產品有效供給水平,刺激高端文化消費,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高層次精神文化需求。要更好地發揮政府消費和政府采購的引領作用,不斷完善政府綠色采購制度,加大節能環保產品的采購力度,逐步增加再生產品與再制造產品在政府采購中的比重。同時,還要加強政府機構綠色化的評價與考核[13]。

5.3 構建美麗經濟體系,推動現代化模式轉變

高新區建設美麗經濟,要順應新工業革命趨勢,在前沿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制造業綠色化、智能化、服務化等方面加緊搶跑,進一步深入推進工業化,打造園區特色工業文化,完善園區經濟生態體系,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文化轉變,成為引領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樣板。其重點包括4 個方面。一是推動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要全面推行“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再生”的綠色生產方式,更多以經濟手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產業,注重生態環境優勢轉化,使青山綠水產生更大、更優的金山銀山效應。二是推動內外資企業協調發展。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政策,更加注重外商直接投資的質量與水平,促進內外資公平競爭。三是夯實高新技術產業基礎。要突出重點領域、集中優勢資源,推動產業鏈“強鏈”“補鏈”。要堅持創新驅動,創新研發組織形態,激發基礎創新活力。要強化產業鏈協作,增強產業鏈升級的整體協同效應。四是實施制造業“微笑曲線”底部提升工程,促進傳統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協調發展。不僅推進企業向產業鏈“微笑曲線”兩端延伸,而且設法提升產業鏈“微笑曲線”底部,致力于提高制造環節創新程度,進而提高整個產業鏈的創新水平[14]。同時,要深入實施“智能+”戰略,推動產業深度融合。

5.4 構建美麗文化體系,促進產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

高新區建設美麗文化,打造園區特色工業文化,促進工業與文化融合發展,不僅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園區工業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其重點包括5 個方面。一是弘揚實業精神,讓“工業”變得“可見”。高新區要堅持發展中工業的戰略地位,進一步突出園區發展模式的實業特征,大力弘揚實業精神、工匠精神。二是系統整合工業景觀、特色文化與旅游資源,以“產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帶動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三是深入挖掘區域歷史文化資源,推進新文化業態與傳統文化融合發展,打造傳統與現代、動與靜、自然與人文結合之美。四是以“美麗中國”建設引領園區企業文化建設。要引導企業把生態文明納入企業文化體系,將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美麗企業”等納入企業營銷戰略規劃,并確定戰略性公益廣告和企業形象廣告主題,采用整合營銷傳播,以實現企業社會責任與經濟效益的統一。五是要堅持綠化、美化、文化“三化”結合。例如,無錫高新區在環境建設過程中,注重環境與人文發展的結合,在打造高新區外在美的同時打造內在美,極大地提升了高新區“美麗中國”建設效果和高新區人民的幸福指數。

5.5 政企協同推進園區和諧社會構建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對社會和諧關系構建的作用日益加強。企業的社會責任同時兼顧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公益責任、文化責任、福利責任與環境責任等。在“美麗中國”建設背景下,政府、企業、社會組織與公眾個人需要共同努力、有機配合,才能有效激發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主動性,推進園區和諧社會構建。其重點包括3 個方面。一是以“美麗中國”建設引領高新區企業社會責任構建。企業社會責任概念能夠有效承接“美麗中國”的構建理念。在新型發展模式下,社會追求的是一種可持續的財富創造模式。二是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助力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推動行業自律,鼓勵行業協會、商會等倡導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行業自律的價值導向,推動行業整體趨向綠色發展[15]。建立健全社會組織參與“美麗中國”建設的制度化渠道,積極利用社會中介組織的社會性、專業性為企業參與“美麗中國”建設、履行社會責任提供強有力支撐。三是構建共建、共治平臺,推動資源整合,促進多元社會主體協同治理。在“美麗中國”建設過程中,分散的社會參與主體需要借助特定鏈接平臺方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協作。例如,無錫高新區充分認識到分散的多元化社會主體協同共建的問題與困難所在,積極構建鏈接平臺,有效提升了園區“美麗中國”共建共治的效率。其中,無錫高新區的國際志愿者會客廳以“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小而優”作為服務特點,整合志愿資源,構建信息通道,打造了高新區國際志愿聯結平臺,實現了小客廳鏈接大平臺、小客廳凝聚大群體、小客廳服務大公益,引領了地區國際志愿與公益活動融合的文明風尚。

5.6 加速建設高新區創新動力源

原始創新、基礎創新匱乏是影響大多數高新區經濟內生發展的重要短板。大多數高新區促進原始創新、基礎創新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園區內沒有綜合性大學。蘇州高新區的做法是引進南京大學建設分校,從根本上推動了蘇州高新區科創生態體系能級的提升。但其經驗對無錫高新區等多數高新區而言,無法在短期內復制。同時,各大院所等高端創新動力源引進也面臨資源稀缺、競爭激烈、周期長等問題。短期內,企業博士后工作站可以成為高新區建設高端創新動力源的重要突破口。企業博士后工作是產學研合作的重要平臺,它的設立可顯著提升企業與區域的創新產出與創新質量,為企業與區域帶來平臺效應,聚集技術、人才和資金。研究顯示,企業博士后工作站的設站質量與合作院校等級越高,其對創新產出與創新能力的提升效果就越明顯[16]。同時,企業博士后工作站對創新的提升效應在高新技術行業和非國有企業更加顯著。高新區可制定完善的企業博士后工作站發展規劃,開展專項行動,圍繞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發展趨勢,引導園區內企業加快企業博士后工作站申報和建設步伐;以企業博士后工作站群為核心,建設園區高端創新動力源,以發揮企業博士后工作站高端人才聚集、高端科研項目引流、高端產業項目孕育的作用,增強園區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內生發展動力。

猜你喜歡
美麗中國高新區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聊城高新區多措并舉保障貧困戶“居住無憂”
遂寧高新區
高新區:全國“雙創”示范生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鄭州高新區賈莊唐墓
武器裝備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