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一流”背景下高校大科研平臺建設

2023-02-08 08:14楊莉
華東科技 2023年12期
關鍵詞:雙一流一流人才

文/ 楊莉

2015 年,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重要決策。對此,作為我國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場所,高校應積極落實科技發展戰略,加強高層次科研平臺的建設,為“雙一流”戰略的全面實施儲備更多的科研人才,進一步推動新興學科的發展。

“雙一流”戰略旨在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建設一批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高水平大學和學科。在此背景下,高校建設大科研平臺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因為高水平的科研平臺不僅是提升高??蒲心芰蛯W術影響力的重要基礎,還是高校實現“雙一流”建設目標的有力保障。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實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大科研平臺作為高校開展科學研究活動的重要載體,有效促進了高校產學研的深度融合。當前,如何完善高校大科研平臺建設,全面提高大科研平臺的科研能力和影響力,已經成為高等教育領域需要著力解決的重點問題。

一、高校大科研平臺概述

(一)高校大科研平臺的概念

高校大科研平臺是指高校在特定學科領域或跨學科領域建設的集成化、高度開放、高效率的科研基礎設施和研究資源平臺。高校大科研平臺通常集合了一系列的科研設備、儀器、實驗室,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和專家學者,擁有相對充足的資金支持及完善的管理機制。在大科研平臺的支持下,高校能夠更好地支持和推進科學研究,提升科研水平及影響力。由于作用和價值的不可替代性,建設高水平的大科研平臺當前仍是高校提升科研實力和提高學術聲譽的必要手段。[1]

(二)“雙一流”背景下建設高校大科研平臺的意義

1.打造高科研能力的人才隊伍

大科研平臺是高校實現科研創新的重要載體,也是高校提升科研水平和學術影響力的關鍵。在大科研平臺的支持下,高??梢哉细鞣N學術資源,有效提高自身科研實力與創新能力,打造高效的科研隊伍。同時,高校大科研平臺還具有吸引優秀人才的作用。例如,部分高校會在建設高水平科研平臺的同時,通過提供優越的工作條件、豐厚的薪資待遇、科學的管理機制等方式來吸引更多國內外優秀科研人才的加入,進一步提高自身科研實力和學術聲譽。另外,高校大科研平臺也能面向行業和社會提供豐富多樣的科研資源,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2.確保高??蒲嘘犖闃淞⒄_的科研觀

科研觀是科研人員開展科研活動所遵循的科學研究原則和方法論,也是科研工作的基石與靈魂。在大科研平臺建設過程中,高校要注重培養科研人員的科研素質,引導科研人員樹立正確的科研觀,避免其在科研活動中出現弄虛作假、急功近利的情況,從而確??蒲谐晒恼鎸嵭?、可靠性及可持續性。高校大科研平臺的建設也離不開高水平科研人才的支持,因此,高校在招募科研人才時應注重考核其是否具備正確的科研觀。另外,高校還要通過策劃各種科研項目、科研競賽等方式,引導校內科研人員樹立團隊合作、創新發展等正確的科研觀,不斷提高科研人員的創新能力和科研水平。[2]

3.推動科研團隊實現可持續發展

大科研平臺是高校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基礎,其主要通過為科研人員提供高性能的研究設備和先進的技術支持,促進科學研究的開展和成果的轉化。同時,大科研平臺也是高校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例如,高校大科研平臺可以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支持,為高校與企業加強合作提供平臺與科研資源,進而推動科研團隊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在“雙一流”背景下,高校應加強大科研平臺的建設,不斷提高自身科研實力,深化與企業的合作,實現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二、“雙一流”背景下高校大科研平臺優化建設策略

(一)充分挖掘學科特點

高校優化大科研平臺建設可以有效解決相關專業的關鍵問題,充分發揮不同學科的優勢。因此,高校要充分挖掘不同學科的特點、優勢等,明確建設目標和建設重點,并結合科研需求合理編制大科研平臺建設規劃、建設方案以及建設時間表。在此基礎上,高校還應充分利用不同學科已有的設備、技術、人才、資金等資源,不斷優化科研資源配置,以提高科研效率和成果轉化率,避免資源浪費或重復建設。高校還要積極順應國家跨學科教育的理念,深入挖掘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科交叉和融合,實現多學科的協同創新和優勢互補,進而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科學研究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進程,有效提升科研成果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3]

(二)加強綜合型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是保證高校大科研平臺建設效果的重要基礎,尤其是科研、管理、財務等領域的專業人才,為大科研平臺的順利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高校應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優化人才選拔、人才培養、人才評價等環節,并通過提供較高的薪資、完善的福利待遇政策等來引進更多高層次人才。高校還應建立靈活的人才引進機制,積極吸納海內外優秀人才,為大科研平臺的優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針對校內科研人員,高校一方面要鼓勵其加強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不斷提升大科研平臺的國際化水平和知名度;另一方面還要著力提高其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為大科研平臺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值得一提的是,高校還需建立科學評價體系,定期開展科研成果評價、團隊績效評價、人才評價等工作,為大科研平臺提供科學公正的評價標準。

(三)優化平臺管理機制

高校應建立科學的平臺管理機制,包括平臺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標準等。例如,高校應建立科學的評價和監督機制,以確保平臺正常運行并實現預期建設目標;建立財務管理機制,從設備投入、人員經費、科研經費等方面加強管理,以保障平臺的正常運轉和科研活動的有序開展;加強平臺組織機構建設,明確平臺領導和管理機構的職責與權限;構建靈活高效的平臺運作體系,不斷提高平臺的管理效率和科研實力;加強平臺與學校、行業等的交流協作,促進信息共享和資源整合,提高平臺的綜合實力和影響力;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切實維護科研成果的知識產權,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此外,高校應重視對平臺的監督管理,建立科學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平臺的各項工作進行檢查、評估,以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最后,高校應靈活調整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以激發平臺工作人員的創新精神和工作積極性,為科研活動的高效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四)加強國際合作

高校應積極爭取國際科研合作的機會,通過與國外優秀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引進國際一流科研人才等方式,擴大國際合作網絡和大科研平臺的國際影響力,全方位提升大科研平臺的創新能力。例如,高校應鼓勵平臺工作人員到國外優秀的科研機構進行學習和交流,積極開展國際化研究項目,并與國外科研機構聯合開展研究活動,如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際學術論壇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程期間,高校應積極與國外優秀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以進一步提升大科研平臺的創新能力、科研能力及國際化水平,加快實現“雙一流”建設目標。[4]

三、結語

在“雙一流”背景下,建設大科研平臺成為高校增強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水平以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然而,就當前來看,高校大科研平臺的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面臨著管理、資金、人才等方面的諸多問題。對此,高校應加強監督考核,靈活調整運營策略,積極創新管理模式,不斷提升平臺的綜合效益。同時,高校還要加強國際合作,不斷拓寬學術交流的渠道,引進國內外一流人才并開展具有前瞻性的科研項目,以進一步提高大科研平臺的國際影響力,為我國“雙一流”戰略目標的實現、高校教育質量和科研能力等的提升提供重要支持。

猜你喜歡
雙一流一流人才
人才云
關注一流學科
我校獲批4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雙一流”建設如何推進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高?!半p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雙一流”需 從去行政化做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