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教融合視角下國際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2023-02-08 08:33李可秦景俊楊和辛旗
華東科技 2023年12期
關鍵詞:產教陜西留學生

文/李可 秦景俊 楊和 辛旗

職業教育是一種類型教育,具有職業性、應用性的特點。高職院校應在開展來華留學教育的過程中加強產教融合,注重培養來華留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并圍繞教學目標開展內容全面、功能明確的遞進式教學。本文從產教融合視角出發,聚焦來華留學生培養模式,并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探索了培養高質量技術技能型國際人才的路徑,旨在助力職業教育樹立留學生教育品牌,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

職業教育是我國現代化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來華留學生培養模式則是我國職業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本文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探討了基于產教融合培養來華留學生的可行性,以期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促進國內職業院校的國際化發展,助力職業教育樹立留學生教育品牌,擴大中國標準的國際影響力。

一、案例分析

現階段,“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點區域。調查結果顯示,在高職院校來華留學生中,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生占比較高。因此,這些留學生在學成歸國后如何更好地就業并服務于當地中資企業,是一個值得不斷探索的課題。

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首的陜西高職院校在基于產教融合的國際人才培養方面做出了良好的示范與創新。其間,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充分發揮了專業集群優勢,聚焦國家戰略和“走出去”企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構建了校企合作“一帶一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定向培養了大量高素質人才,不僅服務了海外中資企業的發展,還促進了民心相通、民心相親。

(一)校企“雙元”,打造陜西職教國際品牌

作為陜西高職教育的領頭羊,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依托教育部、外交部亞洲區域合作專項支持的“中國—東盟雙百職校強強合作旗艦計劃”,緊扣陜西和我國駐印尼企業對本土人才的強烈需求,聯合10 所印尼職業院校和部分中資企業在當地建立了中文+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的“秦工苑”?!扒毓ぴ贰币酝晟茋H化教學標準和優質課程資源軟輸出為主,旨在培養“懂漢語、通文化、精技能”的本土技能人才。

“秦工苑”采用校企“雙元”模式培養人才,即由學校和企業分別負責教學、實習工作。(1)校企共建共享教學資源,搭建跨境、分段式人才聯合培養的橋梁。(2)校方根據企業用人需要,與企業合作開發人才培訓方案、課程標準,編寫活頁式教材,并面向印尼學生、待業青年、企業員工等群體開展機電維修等崗位技能培訓活動。(3)校方面向有來華留學意向的人員、企業員工開展漢語培訓,從而在提高他們中文水平和在中資企業就業競爭力的同時,傳播中國文化。截至2023 年7 月,“秦工苑”共開設了3 個校企訂單班,培訓學員104 人,學員在企業的一次性就業率達到87%,有效緩解了企業的用工難題。

自“秦工苑”籌建以來,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先后實施了印尼曼達拉經濟學院本科生聯合培養、中印尼培養未來領導力2022 國際冬令營、陜鼓印尼電廠技能人才聯合培養等多個項目,促進了中印尼376 名師生線上線下互動交流與學習,切實解決了合作企業的用人需求,增強了學校在海外服務企業的能力。

(二)校企“雙融”,傳播中國職教故事

在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進程中,企業要發揮主導作用。目前,國內企業大多采用“訂單式”培養模式來參與職業教育和留學生培養工作。對此,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中文+職業技能”項目為抓手,邀請企業專家進課堂,并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融入特色課程、企業文化及崗位要求,以推動校企融合發展,大力培養技術技能型國際人才。

另外,為滿足企業用人需求,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還聯合江蘇LF 紡織集團、陜西GFJ 集團(印尼生產基地),共同推動現代學徒制印尼學生聯合培養項目實施與落地工作。例如,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印尼院校、中資企業共建共享教學資源,共同開展了“2.5+0.5”學歷人才聯合培養工作。在已經開設的3 個工業漢語校企聯合訂單班中,有34 名學員實現了就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的招工壓力。

(三)校企“雙優”,唱響中國職教非洲贊歌

作為教育部有色金屬行業職業教育“走出去”試點單位,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聯合兄弟院校,攜手中國有色礦業集團公司,于2019 年在贊比亞建成我國在海外獨立舉辦的第一所高職院?!袊澅葋喡殬I技術學院(下文簡稱“中贊職院”)。此舉成為“十三五”期間我國職業教育最大的亮點之一。中贊職院以行業優質企業和學校優勢專業為支撐,依托校企“雙優”驅動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其中,企業負責提供辦學場地,中贊職院負責提供教學資源,校企合作開展教育教學和企業員工培訓活動。其間,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共計從國內輸出32 套普通機床和數控機床等機械類實訓設備,建成了贊比亞第一座數控機床實訓室;支持中贊職院開設了機械制造與自動化等專業,并為其開發了對應的課程標準;開發《生產與運作管理》等6 套雙語活頁教材,建成“先進制造技術”等15 門雙語核心在線課程,進一步推廣工業漢語教學。同時,根據企業崗位要求,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還選派了8 名專業教師赴贊比亞為QBX 銅冶煉有限公司等企業培訓了647 名當地員工。

目前,中贊職院共開設機械制造與自動化等8 個高職專業,在校學生超300 名,形成了“政行企校研”五方聚力和董事會議的運行體制,具有學歷教育、人員能力培訓等10 個方面的職業教育功能。2022 年,中贊職院被認定為全國魯班工坊有條件運營項目。贊比亞、尼日利亞的多家主流媒體對我國助力當地發展職業教育的事跡進行了報道,并稱中贊職院是中國“一帶一路”的惠民工程。

二、基于案例總結推廣經驗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通過校企聯合培養國際學生、助力中資企業“走出去”,取得了良好成效,具備一定的推廣價值。

首先,高職院??山梃b“秦工苑”的創建經驗。由前文可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企業共建共享教學資源,合作開發教學標準,實現了國際人才培養的縱深發展。因此,在留學生職業教育方面,高職院校應結合“走出去”企業的實際需要,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制訂國際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基于產教融合模式確定國際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標準,真正實現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此外,“秦工苑”開設的訂單班不僅能精準服務企業用人需求,增加留學生在中資企業的就業機會,還有助于賦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深化職業教育的目的,值得借鑒和推廣。

其次,高職院??蓪W習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中文+職業技能”的教育方法。這種教育方法兼顧了中文教育和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教學,能因地制宜地培養具備中文溝通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打通“精技術、通語言、懂文化”的高素質國際人才培養路徑,促進我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的經貿合作走深走實。

最后,高職院校還可參考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中贊職院范式,加快實現政校企深度合作、協同育人目標。中贊職院是職業教育走出去試點項目的重要成果,象征著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進一步深化,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有力推動了職業技能教育走向國際。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應基于自身特色,加強與企業、行業協會、政府等的合作,積極推行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確保提升留學生教育質量。具體而言,高職院校應通過資源共享等方式來構建國際化教育資源體系,并開展“中文+職業技能”教育等項目,在服務國內企業“走出去”的同時,深化來華留學教育品牌的內涵建設,助力職業教育樹立留學生教育品牌。從一定意義來講,產教融合培養模式響應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及“走出去”企業的人才需求,能匯聚多方優勢資源,助力培養高質量技術技能型人才,促進留學生培養的內涵式、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產教陜西留學生
陜西自貿區這四年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產教融合 商以富國
省委定調陜西“十四五”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留學生的“撿”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