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性的風景與開放的觀看

2023-02-08 23:02高云蔡萌
油畫 2023年4期
關鍵詞:筆觸丙烯秩序

高云 蔡萌

高云(以下簡稱“高”):隨著量子力學領域證明了微觀粒子的狀態存在不確定性,多元宇宙成為可能。而很多時候,繪畫就像是串聯多個宇宙的一扇時空之門。比如,在您的筆下,北京不像是奔忙之人通勤時匆匆一瞥的“社會能量場”,而更像是隱藏在時光深處、加滿了歲月濾鏡的記憶碎片,畫面既詮釋了人們所熟悉的空間場景,又如化外世界般與觀者之間存在著一層未知能量的阻隔。我們了解到您是北京人,既是這座城市發展、變遷的親歷者,又是目送著童年風物漸行漸遠的旁觀者。那么于您而言,究竟是在怎樣的精神動因促使下,開始選擇用畫筆建構平行宇宙中另一重意義上的故鄉呢?

杜匯(以下簡稱“杜”):我是20世紀80年代末期出生的北京人,孩童、少年、青春時期基本都在西城區度過。從小生長于“灰紅”的胡同中,見證了城市的世紀變遷和自我情感的深度轉化。對我來說,不知不覺間,從小熟悉的“北京風景”變得越來越模糊。這種由空間變革所產生的距離感引發了我的一種情緒,促使我開始有針對性地描繪熟悉且陌生的北京圖像。我希望這些景致不只是留存在記憶中,而是搭建成現實與非現實、過去與未來之間的永恒圖景。

高:這種由變遷和距離感所引發的情緒就像是一種“生長痛”。很多人都會伴隨著“生長痛”來審視故鄉的變化,藝術家當然更擅長在這一過程中使充沛而微妙的情感被畫筆和油彩物化出來。就您的作品而言,無論是沉郁的格調,還是帶有告別意味的命名,都恰如其分地詮釋了一種“有心事”的觀感,即一種欲說還休的“情緒感”和“故事感”。這種莫可明辨的情緒是畫面的張力之所在,使那一草一木、一湖一船仿佛近在眼前,又仿佛十分渺遠,正如“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關于這種頗具拉扯感的情緒張力,您在創作寫實油畫時通常是如何塑造的?有哪些能夠引領觀者從風景中見人情的妙法?

杜:我其實不想過多地將情緒停留在“回憶”之中。不過,在繪畫過程中,我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深陷其中”,而這要求我不斷地控制與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更為理性地表達過去到未來的情感變化。在我的作品中,人物、舟船、草木都像雕塑般佇立著,通過一種成熟的靜默,將“故事感”融入了視覺結構之中。正如一條船看似靜靜地停在湖面上,而實際上的它早已駛向遠方。

高:您的作品雖然有著最常見的題材,但熟悉的場景和風物卻浸染著神秘的氣息,呈現出一種超現實的面貌。這種有著超現實、先驗意味的空間似乎是依靠大膽的用色來實現的。薄薄的灰調像是半透明罩衫,將畫面包裹在統一的理性序列之中?;宜{、灰綠的調子使畫面如同曝光程度不同的照片,灰紅的調子則像是一種不自然的宇宙天象,營造出了極端天氣來臨前的一種“躁動的寧靜”。關于畫面的用色,您是從哪些方面來考慮的?這些色彩承載著某種隱喻嗎?

杜:不同的顏色自然代表和詮釋著不同的情感。在繪畫過程中,我對顏色的觀照是極為“苛刻”的,而這一點在怎樣將平凡之物表現得不平凡之中顯得極為重要。我不斷地在色相的明度和純度中尋找答案,試圖使色彩的魅力可以更好地展現我所建構的圖景。由此,安靜、神秘、浪漫、曖昧、躁動的氣息以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出現在了它們應該或不應該出現的位置,進而使圖像停留在了理想與現實的互相觀照之中。

高:除了色彩以外,媒材和筆觸也是畫家心事的韻腳。據我們了解,您早期創作油畫居多,后來轉向了丙烯。這種轉換意味著在您的畫中,水的功能在不斷提升。在水的消解下,您的筆觸日漸概括而洗練,現實風景開始向著模塊化、結構化的方向奔襲,畫面也在刪繁就簡中更具現代感。您對媒材的轉換和筆觸的運用是出于對現代感的追求嗎?您對不同的媒材和筆觸效果會有某種偏執的喜好嗎?

杜:的確,近幾年我更多地從油畫轉向了丙烯創作。油畫材質所帶來的“順手感”讓我產生些許不安。我在繪畫時對慣性思維是很警惕的,希望找到一種陌生感,而丙烯的“塑料感”、快干特性以及對水的靈活把控及時緩解了我的不安。當然,現在也有各種丙烯緩干媒介,不過我暫時不打算采用。我希望通過媒介的陌生感,找到繪畫的新方向與新可能,正如您所提到的對筆觸的運用。在水的作用下,顏料的薄與厚在透明與半透明之間改換,筆觸的造型、顏色和空間關系也令我感受到了更多的視覺可能性。這更符合我在新作品中想要呈現的,即由對單一物體的塑造轉向對物體與物體之間關系的表達。對我而言,“未知”是繪畫最大的魅力。無論選擇什么樣的媒介,都是在為“未知”的視覺方式服務。勇敢嘗試,才能不斷地認識自我、發展自我。

高:在整體的觀賞之后,我愿意將您的畫作概述為一種“理性的風景”,其中既蘊藏著情緒的張力,又屈從于某種審慎、克制的秩序。這樣的畫面既有故事,又有尺度,畫面節奏在可控范圍之中,不是一次性地一吐為快,而是莊重地娓娓道來。這種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的調和,其實就是視覺秩序的建構。視覺秩序一旦建構起來,觀看視角也就確定了下來,觀者才更加明確自己“需要”或終將從畫面中看到什么。您是否認同這一觀點?對很多藝術家來說,只需要出門寫生一趟,隨手對景一揮便是一幅習作,視覺秩序不必存在于此類題材的作品之中。您怎樣看待這一問題,即寫實風景需要建構所謂的視覺秩序嗎?

杜:我認可您的觀點,即視覺秩序的搭建可以更好地為觀者指引觀看的方向。觀看的“未知”視角也會助力于瓦解,甚至是建立新的視覺秩序。在繪畫過程中,我不斷地將對物象的情感轉化為理性的筆觸搭建,把情感的張力包裹在克制的秩序之中,希望由此帶來“后勁十足”的視覺呈現。

寫生與創作的關系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在我看來,不必將二者分割開來。寫生不應只是“一吐為快”式的對目標風景的再現表達。之所以去寫生,實際上是去解決在室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梢哉f,寫生是藝術家的內循環,是自我的歷練。無論是寫生還是創作,最后輸出的都是一個畫面,那么它就要具備來自藝術家個人的獨特視覺秩序。當然,視覺秩序也不一定是完整的,“隨手一揮”或是局部速寫也都是搭建的過程??傊畬L畫者而言,從起筆到落筆,秩序已在其中。

高:作為青年藝術家,您和周圍的創作者希望社會怎樣“觀看”自己的作品?尋求新的觀看效果是當下大部分青年藝術家的迫切需求嗎?

杜:就我個人而言,希望可以展現出一種開放式的觀看方式,而這需要不斷地打破秩序、建立秩序,需要不刻意的主觀輸出,需要更具張力、由內向外的自然延伸,需要進行不斷的自我消化與認識??傊?,搭建出新的視覺形式是非常必要的。所謂“新”,不是所畫內容之新、所用材料之新,而是創造和傳達新的視覺觀看方式。作為青年藝術創作者,應該時刻警惕當下流行的種種視覺效果。勇敢地探知才是出路。

杜匯·創作自述

“照常升起”是我今年個展的同名標題,即每一天都將成為過去,每一天又都是嶄新的。這也是我這幾年持續創作“北京風景”系列作品所想表達的永恒之境。上一次個展已經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之后便一直“悶在家里”解決一些技術上的問題。因此,怎樣去畫在這一階段變得格外重要。

我從油畫漸漸轉向丙烯創作,開始喜歡用水調和顏料。我一直喜歡在繪畫的過程中給自己增加難度,時刻警惕“畫得太順”所帶來的思維慣性。丙烯的快干性與陌生感與我不謀而合。它的種種屬性增加了我的表達難度,且以具有“塑料感”的媒介表達有厚重感的物象是我的興趣所在。我在敘事時更多地是從單一的信息傳遞轉向視覺結構的布局,不再過分追求對單一物體的塑造,而是轉向探尋物體之間的關系。筆觸的形狀、色彩及空間關系削減了繪畫與圖像的邊界,使二者向彼此的領域延伸,在我的作品中搭建出了一種全新的視覺觀看方式。

熟悉我的朋友都說我是個幽默的人,這種幽默感一般體現在我言簡意賅的總結性發言和畫作之中。我喜歡畫自己熟悉的場景。作畫時,我既能置身其中,又能冷眼旁觀。我不排斥講故事,人文情感、社會生態都可以或溫暖、或冷漠、或曖昧、或誘惑地在我的畫面中層層展開。

每一座城市都有獨特的景致。我畫這樣的北京,是因為我恰巧在這里。我試圖展現現代社會和人類之間的關系,無論是從歷史文化、建筑美學、人文情感哪一角度出發,最終都在訴說歷史景致于當代所煥發的精神價值。我希望通過個人化的視覺語言,呈現一座城市的多元屬性。

猜你喜歡
筆觸丙烯秩序
錢愛康
《共生》主題系列作品
藝術之春
秩序與自由
苯丙烯菌酮
擁擠豆豆林
張德娜:以細膩筆觸詮釋自然之美
梵高:筆觸與激情
孤獨與秩序
液化氣中的丙烯含有的雜質對丙烯聚合反應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